學寫隸書基本點畫的運筆

2021-02-09 收藏書畫

一、點

隸書點的變化有十多種,包括正點、橫點、豎點、側點、捺點、橫挑點、上對點、下分點、左兩點、右兩點,以及三點的呼應、四點的開合、多點的參差。寫點時,起筆要求藏鋒逆入,出鋒因其形態的變化而變化。它是其他筆畫的濃縮。要寫得生動而富於變化,尤其要做到飽滿厚重。

書寫點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落筆上行;

2.轉筆回鋒向右下;

3.頓筆向左下出鋒。

二、橫

橫畫是隸書中最基本的筆畫,是由篆書中的橫畫演變而來。書寫時一定要注意要寫得充實穩健、果斷利落、粗細均勻。藏鋒逆入,忌頓頭;遇圓筆用轉法調整筆鋒,遇方筆以折法調整筆鋒;中鋒提按時,宜穩實;回鋒書筆時,須自然。

書寫橫畫的基本步驟:

1.將筆逆鋒向左行;

2.筆鋒回折向右;

3.筆鋒沿中線提按往右行;

4.稍微停頓後輕提向左回收。

三、豎

豎畫的寫法與橫畫大同小異,只不過由橫寫改成豎寫。除了橫寫應有的要求外,另外就是要注意收筆時切忌寫成楷書的垂露。要求收起自然,或略頓筆後收鋒。書寫豎畫的基本步驟:

1.筆鋒向上逆行;

2.筆鋒回折向下,圓筆用使轉法,方筆用折切法;

3.中鋒微提按往下運行;

4.筆鋒略頓後自然向上收鋒。

四、撇

撇畫分短撇、長撇兩類。短撇又分順寫和逆寫;長撇的收筆有不同的形狀,如鉤、圓、尖、方等。要做到藏鋒逆入,中鋒向左下略快行筆,收筆因根據筆畫末端要求,稍稍停頓或向上出鋒,或回鋒收筆,或自然上提,視各字的結體和筆畫而靈活應用。

書寫撇畫的的基本步驟:

1.逆鋒向上;

2.稍停後向左下折鋒;

3.中鋒向左下略快運筆;

4.稍停駐後輕提,回鋒收筆。

五、捺

捺也稱雁尾,是顯示隸書特點的主要筆畫之一。捺畫有平捺和斜捺兩種。落筆藏鋒逆入,中鋒向右斜下行,鋪開筆毫向右緩提,至於出鋒視結構如何而定。鋒芒要求穩重並有力度,並逐步達到尾端。

書寫捺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向左上;

2.略頓轉筆向右下運行;

3.中鋒漸行漸按;

4.重按緩慢向右提捺出,以全身之力送到鋒尖,氣貫尾端。

六、鉤

鉤畫分左鉤和右鉤兩大類。按小可分為橫鉤、豎鉤、斜鉤、折鉤等,隸書的鉤較特別,不像楷書、行書的鉤上挑和短小,而是寫得較長且平,轉而無挑。右鉤則用捺代之。鉤的變化較多,視各字的結構變化而靈活應用。書寫鉤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落筆;

2.微停即轉筆向下;

3.中鋒提按運筆;

4.邊行邊按邊轉筆向左,邊行邊提迅速出鋒,或回鋒收筆。

七、波

波畫是隸書中的一個重要特徵,起筆比較重,要達到出鋒飽滿且有力的效果,收筆先下按後向右提筆,形成重蠶頭輕雁尾,一波三折,才能寫出具有抑揚俯仰之勢波畫,給人以特殊美感的視覺享受。

書寫波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向左下頓挫;

2.稍停後即向右轉筆,蓄勁藏鋒,開似蠶頭;

3.中鋒向右邊行(稍提),行至中間,筆畫漸細,過中間時,要邊行邊按,使筆畫漸粗;

4.略停隨即向下按筆,要毫展勁足,運力至尾端。

八、折

折畫是書寫隸書的一個難點,折畫形式上是橫畫和豎畫的連結。當橫畫寫到轉折處時,應提筆換鋒往下行筆。折的寫法變化很多,根據各字結構造型的需要來靈活運用。

書寫折畫的基本步驟:

1.逆鋒向左;

2.稍停頓即轉筆向右運行;

3.筆鋒沿中線提按往右行;

4.至轉折處提筆換鋒往下運筆;

5.中鋒提按往下行;

6.將筆輕提向上回鋒。

(來源:《學寫隸書》,劉宏敏,王黨麗編,遠方出版社。)

相關焦點

  • 學寫隸書感悟
    學寫隸書的感悟 寫隸書是我的愛好,是一種情趣,也是我的消閒的方式,說談談心得、體會是很牽強的。為不負眾望,只好獻醜,就將平日練寫「隸書」的一些體驗說給大家聽聽吧!我原是一名教師,十年動亂後,重登講臺。當時,專業人才匱乏,因我稍有書畫技能,就「鴨子上架」擔任了小學、初中的書畫教師(兼職)。根據需要初與「隸書」交友,只是為教學或書畫裝飾之用。在校園寫標語、繪牆報,常把一些說明性文字用「隸書」寫成。
  • 天下第一隸書曹全碑這樣學,事半功倍!
    《曹全碑》歷來被文人書家譽為 「漢石中之至寶也」 「洵神品也」 學隸書 《曹全碑》屬東漢末隸書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記載了東漢末年曹全鎮壓黃巾起義的事件,是研究東漢末年農民起義重要的歷史資料,也是現存中國漢代石碑中保存比較完整、字體比較清晰的少數作品之一。其結字勻整,用筆方圓兼備,而以圓筆為主,風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漢隸中秀美風格的代表。
  • 書法運筆4種最常見詬病
    運筆的法度是區別字體藝術特性的準繩,不能有毫釐之失,「若豪(毫)釐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因而,絕對不允許運筆偏枯,寫成雜體俗字,反以為是書藝創新。運筆偏枯的弊病,近代以來更加嚴重,主要是由於「欲變而不知變」,不理解「每作一字,即須作數種意況」的意旨,以致把意、法混淆了。這當然也與訛傳誤導以及標新立異等有關。
  • 張旭、徐渭運筆方式比較——一個「縱橫牽制」一個「跌宕跳躍」
    前面談到了張旭、徐渭作品中的具體筆畫,談到了他們塑造點畫形態的筆法特點和筆鋒運動形式,但這二者都不是用筆的根本,用筆最根本的問題是運筆。張旭、徐渭千變萬化的點畫線條歸根結底來自於他們的運筆,運筆動作的差異是導致他們用筆差異的根本原因。
  • 怎麼用鋼筆寫隸書?
    硬筆書法更多的都是寫楷書和行書,因為楷書與行書實用性強。其它書體寫的人很少,篆書、隸書、草書更講究是藝術性的東西。
  • 隸書與八分書的淵源,你清楚嗎
    對隸書起源問題的研究,裘錫圭先生更是在其《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一九八八年版)一書中指出:"隸書在戰國時代就已基本形成了。"隸書是由篆書的圓筆演變成為方折的筆畫,字形由修長變為扁方,上下收緊,左右舒展,運筆由緩慢變為短速,生動活潑、風格多樣,給書寫者帶來很大的方便。 漢隸,主要是指東漢碑刻上的隸書。漢隸是在西漢古隸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漸趨整齊美觀,並有規律的運用波磔。
  • 對於隸書起筆、收筆如何寫才能既拙又秀?
    隸書在漢朝達到了高峰,一般認為是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那麼怎麼理解「蠶頭燕尾」?意思就是起筆蠶頭收筆燕尾 這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 教孩子,學隸書
    想學隸書的孩子應該從哪種字體入門,是楷書還是隸書甚至魏碑?這個疑問困擾著不少家長或者孩子本身,從而使得他們難以作出自己的選擇。 其實,這個問題不必過多的思慮和糾結。因為作為一些要打下書法基礎的孩子來說,只要堅持一個原則就行,這個原則就是必須從「正書」入手,只有從學寫正書的基礎上掌握漢字的基本結構和規範的用筆方法,才能夠步入學習書法的正確道路,才能不誤入荒廢前程的歧途。
  • 隸書的筆法秘密,值得收藏!
    一、基本點畫的運筆(一)點隸書的點有很多變化,起筆要求藏鋒逆入,出鋒根據各點的不同形態而變化。它是其它筆畫的濃縮。有正點、橫點、豎點、側點、捺點、橫挑點、上對點、下分點、左兩點、右兩點、以及三點的呼應、四點的開合、多點的參差。要寫得生動而富於變化,尤其要做到飽滿厚重。
  • 毛筆寫篆書為什麼要「中鋒運筆」
    學篆刻不得不學書法,學書法就必然要懂得運筆,因此,鄧散木先生的《篆刻學》在講完執筆方法之後,緊接著講的就是運筆。老辦法,我們一邊發原文,一邊做解析: (《篆刻學》運筆章節書影) 支持物體,必賴重心,然後方無傾側墜落之虞,蓋重心者,力之所在也。
  • 解析隸書寫法技
    隸書是從篆書發展而來,用筆特點繼承了篆書的曲線美,以扁方取橫勢,但最大的特點是:大氣、厚重、生動、而且不乏精緻,那如何學好隸書呢? 要想學好隸書,必須從隸書的基本筆畫、結構、章法三個方面去學習。
  • 隸書的寫法與字形、字態應該是「內圓外方,八分扁」,誰做到了?
    所以我們書寫正書時不能像行書、草書那樣恣意發揮,放曠個性,只能按照傳統法度與老祖宗們定下的規矩照章辦事,即使創點新,也不能太過分甚至自以為是。隸書作品在此單說說隸書,它到底怎樣寫?到底書寫成什麼樣子才算是合法隸書?才算是繼承了傳統並發揚光大呢?
  • 美術研究│用毛筆寫好漢字:必須要學會執筆和運腕基本方法
    筆法就是用筆的方法,也就是說如何使用毛筆寫好漢字的方法。圍繞著用筆,我們必須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打好基礎:執筆和運腕;點畫形態的構成;筆毫在構成點畫的運動中的基本方法。1。執筆與運腕學習書法首先要重視執筆,就如習小提琴首先要持琴與持弓一樣。
  • 書風凝厚穩健 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書法欣賞
    隸書從秦代始創,經過兩漢,在楷書未出現之前,一直為通用的漢字楷模。在漢字的演進發展過程中,隸書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上承前代篆隸的一些規則,下啟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的書法風範。它的產生與發展,為後來的楷書、草書以及行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因此,早期的隸書與篆書比較接近,晚期的隸書與楷書比較接近。
  • 藝讀丨淺談隸書的繼承和創新
    戰國至秦的「古隸」化篆書的圓轉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是對先秦已形成的正統的古文大篆形體的叛逆與革新。西漢初期仍然沿用秦隸的風格,到新莽時期開始產生重大的變化,產生了點畫的波尾寫法。西漢中期以來,隸書脫去篆體而獨立的形式完全形成。不但結構全變,從字形來講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筆勢則長波更自然橫出,和接近篆體的直垂形已大不相同了。
  • 顏體楷書基本筆畫運筆口訣
    橫 法 左起斜角宜藏鋒,提筆右行要正中,挫後稍駐頓點圓,兩頭粗來細中弓。 豎(懸針)法 豎畫仿佛一根針,筆直無依懸中間,4/5處漸收筆,上粗肚滿下尖尖。
  • 於國光隸書書法欣賞古今結合用筆厚重果敢
    隸書從秦代始創,經過兩漢,在楷書未出現之前,一直為通用的漢字楷模。在漢字的演進發展過程中,隸書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上承前代篆隸的一些規則,下啟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的書法風範。它的產生與發展,為後來的楷書、草書以及行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因此,早期的隸書與篆書比較接近,晚期的隸書與楷書比較接近。
  • 漢隸全則:學隸書人必看!!!
    基本點畫的運筆(一)  點  隸書的點有很多變化,起筆要求藏鋒逆入,出鋒根據各點的不同形態而變化。它是其它筆畫的濃縮。  橫  橫畫是隸書中最基本的筆畫,是從篆書中繼承而來,藏頭裹尾、平中寓曲。要寫得充實穩健、果斷利落、粗細均勻。藏鋒逆入,忌頓頭;圓筆用轉法調整筆鋒,方筆以折法調整筆鋒;中鋒提按,宜穩實;回鋒書筆,須自然。
  • 硬筆字基本筆畫及書寫技法
    隸書的出現就打破了篆書曲屈四環的形體結構並改變其筆道形態而書寫的字體,相傳這種字體是秦代一個叫程邈的隸人創造的,所以叫隸書,但據說之前已有隸書出現,程邈只作了一番整理加工罷了。隸書始於秦代盛行於兩漢,直到魏晉楷書廣泛流行後,才被楷書所取代,但是作為書法藝術,隸書獨具一格,仍為人們所喜愛。
  • 乾貨|隸書入門技法教程詳解(含字帖)
    關注書法視頻教學微隸變後的字,與篆書相比,就是具備了鮮明的點畫持徵。筆法有方有圓,方圓並用。下面,以明朗的筆跡演示,結合相對切實的例字,給大家詳盡講解隸書的基本寫法。掌握這些基本寫法後,隸書的基礎成就了一大步。難得好教程,務必收藏好,或分享給需要的朋友。一、橫畫橫畫是隸書中有特色的筆畫。往往以「橫飛」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