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的時光:閱讀的記憶與技藝

2020-12-17 小琳琳作家

我第一次自己嘗試的閱讀是一本孤兒回憶錄,那個時刻超越具體時空終生陪伴著我──雪梨,《閱讀》

也許你曾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沉浸在閱讀中,世界變得安靜,時間也彷彿靜止,直到某個惱人的外力或聲音將你拉回現實。經由閱讀,你好像找到一條通道,那通道通向一個你可以耽溺放送的世界,彷彿有個斑衣吹笛人吹起了奇幻的笛音,你一路跟隨,而後進入這難以具體名之的天地。

在收音機和電視開始大量生產以前或之後的年代,閱讀都是超離現世和接觸世界最簡單的路徑,不管你想獲取知識,或只是想單純地沉浸在一個虛構的故事中。人為什麼一次又一次經由閱讀去進入那個沒有具體時空座標的世界?到底其中有什麼樣的魔力,我無法具體回答,然而閱讀本身提供一種自足的慰藉,殆無可疑。

在發達的影像生產和影音工業時代以前,書本不管制造成型的材質為何,都是閱讀的最重要媒介。閱讀對古代人來說,除了傳承知識之外,還有極濃重的功利色彩。「十年寒窗」之下的閱讀,為的是伴隨科考取士以俱來的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不僅如此,閱讀還有其他的附加利益,如宋真宗所寫的〈勸學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必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宣揚閱讀的多重利益,目的是勸學。但這首詩背後的真實是: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一個新的朝代宋朝興起了。不過,受益於這種軍事叛變的宋太祖,深知藩鎮力量的可怕,亟思加以約束防範,反而開啟了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開始禮遇文人,怕的是歷史重演。雖然開啟一個具有高度人文藝術表現的輝煌時代,但最終也因國防力量的積弱不振,導致在與外族的爭戰中.吃敗仗的時候多,帝國滅亡。

不過,這首〈勸學詩〉中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在千年之後,被日本知名作家芥川獎得主井上靖寫進他的作品《敦煌》,除了小說,《敦煌》還以電影的面貌問世,藉由一部異域殘卷,來想像並描述一個異國的文明盛世,可見文化傳播感染的力量。文化所提供的豐富的文本,以不可逆料的方式,影響著不同時代和區域的人。閱讀,是一條路徑,作家井上靖以小說《敦煌》,向一條淹沒時代道路-絲路致敬。

我們生在一個恩賜光亮的時代,久居在城開不夜的城市,你很難想像這個城市沒有燈光,缺乏夜間照明,或暗室的景象。已成為古人的愛迪生.是我們這個世代可以追溯的最遠光源。在愛迪生之前呢?如何進行夜間閱讀,顯然是個棘手問題,一般的人家,可以焚膏繼晷.點起燭火閱讀.如果有皎潔的月光映在雪地上。那就更好了,或者,更詩意地,把螢火蟲裝進紗囊,權充小夜燈:物質條件不足的人家,也有奇想,藉由「鑿壁引光」,引來鄰家的光線,進行夜間閱讀,十分刻苦,這裡有一種儀式性的莊嚴,但也有一種道德上的危險。

現代人可能很難想像這種為了求知付出的心力,倒是為了節省電費,「偷接電線」的事件,時有所聞。閱讀最需要的光源和文本皆已富足的現在,我們對閱讀這件事是否仍然興味盎然?文明從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大躍進到如今的供給豐盈,卻彷彿逸失了閱讀的動力。是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書中不會再有顏如玉——除了《花花公子》或《閣樓女郎》之外?

閱讀的究竟意義是什麼?為著知識的追求,探求前人累積的經驗?為了成就功名利祿?或許都是。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紐約大學講座教授,文學評論的泰鬥哈洛.卜倫,對閱讀的看法是:人如果想保有一些形成判斷與意見的能力,那就得持續不斷的閱讀……我不把閱讀當成一種教育事業,而是練習與孤獨相處……我們之所以閱讀,是為了鍛鍊自我、認識自我真正的興趣,這樣的體驗是一種樂趣。閱讀是一種探索,也可以排遣孤獨,與此同時,還滿足了獵奇的心理,更具有一種美學向度。

這種探索在辭世不久的波蘭作家,卡普欽斯基的身上有著最明顯的烙痕和印證。卡普欽斯基是波蘭最負盛名的記者,同時也被視為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二十餘部著作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通行世界,曾六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四十餘年的駐外記者生涯,足跡遍及六十多個國家,尤其是拉美,中東,和非洲等人跡罕至的蠻荒地帶,都可見到他高大的身影。

他曾四次被判處死刑,多次死裡逃生。這麼精彩的人生,起伏跌宕,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在他精神世界受到閉鎖而物質貧乏的青年時代,閱讀開啟了他的視野,一扇門打開了,一個又一個的邊界在他眼前不斷延展。他在人生晚期所寫的《帶著希羅多德去旅行》,其實是用倒敘的縱深描述他人生的啟蒙階段,在冷戰時代的空乏氛圍中,有一種詩意的精神淬礪。這種啟蒙尤為難得的是,他出生在鐵幕之中,物質與精神條件極度匱乏,然而他卻走出不同的人生,成為世界頂尖的記者,也與拉美文學爆炸時期的大文豪們結識,把盞言歡,開創出所謂的魔幻新聞主義。

他的經歷是一則傳奇,一個初出茅廬的記者,只會波蘭語、俄文,英文靠著閱讀海明威的《戰地鐘聲》自修,一下子就被丟進語言熔爐的印度,現學現賣,開始探索這個世界,他旅行的唯一同伴是一本書,希羅多德的《歷史》。他青年時期所能想像的世界邊界是波蘭鄰國,最遠頂多到倫敦或巴黎。然而,命運來敲門,他穿越地球的經緯度,開始探訪印度、中國、非洲。他同時也藉著閱讀希羅多德的《歷史》,穿越在現世與歷史時空之中,對現世進行的戰爭,既印證也比對,多所會心。他從希羅多德的筆法中,學習到新聞寫作的竅門和採訪的態度。希羅多德,這位出生在二千多年前的希臘人,竟成為這個波蘭青年的旅行良伴,精神導師,誰想得到呢?

閱讀先是一種碰撞,然後進入另一階段,對話。這種閱讀的碰撞,歌德有極深的體悟。

1771年,歌德在法蘭克福一場紀念莎士比亞的大會上,對這位文學前輩極度推崇:他的著作我讀了第一頁,就被他終身折服;讀完他的第一個劇本,我彷彿像一個天生的盲人,瞬息間,有一隻神奇的手,給我送來了光明……那異乎尋常的光亮把我的眼睛刺得疼痛難忍。歌德自己所寫的《浮士德》、《少年維特的煩惱》又何嘗不是一道刺人的光亮,讓後世文人難以超越,至今仍有無數的崇拜者。一部佳作的產生是不是因為閱讀的碰撞,然後以作品來進行具體的對話?

至於閱讀的場所,不僅限於書房,大眾運輸工具上、圖書館裡、咖啡館中、公園,廁所,幾乎隨處可以進行,只要你準備好進入這個天地。閱讀於我,有時是工作所需,有時只是單純為了排遣孤獨。

哈洛.卜倫說;善於閱讀是獨處所能帶來的最大樂趣之一,因為這種樂趣最能撫慰人心。撫慰人心,我十分同意,否則我無法解釋何以《哈利波特》可以如此老少同歡,風靡全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一點想像,一點魔法;閱讀在引申義上也像隱形鬥篷,讓人可以藉一本書遁形,無入而不自得。喜歡閱讀的人,在精神意態上很像是一個世界旅人,為著一個嚮往的風景,飛奔前往。看完一本書之後,合上,又打開另一本,匆匆上路,再次展開另一段旅程。像這樣的時刻,就是愛爾蘭的桂冠詩人雪梨終身戀戀難忘的時光。以故,他一再回返。

閱讀者彷彿遍歷了千山萬水,經過了春夏秋冬,其實還在自己的書房裡。這趟奇異的心靈旅程,志同道合者,在此相遇。

相關焦點

  • 書評|《平江記憶》:雕刻舊時光的禮讚
    木心在《從前慢》裡描述的舊時光意象,讓無數讀者不勝唏噓,懷想不已。我想,如果你願意看一看《平江記憶》這部具象雕塑的舊時光之書,也許會再次勾起那些關於過去時光的溫暖回憶。它用那親切質樸的語言,人情濃鬱的畫面,帶我們領略著平江特色鮮明的民俗風情,回味那些曾經在無數人心中鐫刻過的過往,以及任時光變遷記憶裡從不曾也不會割捨的情懷。《平江記憶》分習俗和藝匠兩篇。
  • 廈門同安薄餅製作技藝:卷出記憶中的「家鄉味」
    東南網9月6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顏財斌 李奇 實習生 餘丹)舌尖上最深刻的記憶,無疑就是「媽媽的味道」。在廈門同安,一張薄餅、十幾種食材,捲起的便是一種難以割捨的「家鄉味」。同安吃薄餅習俗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 閱讀的溫度 | 被書籍溫暖的親子時光
    每次聽到這樣的誇讚,不知怎的我就會想起朱熹《觀書有感》中的兩句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兒子的情商高,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兒子小學階段我們一起度過的那些親子閱讀時光。很是懷念兒子上小學時和他一起閱讀的那些日子,因為在那些閱讀的美好時光裡,總有一雙斑斕的翅膀,一次又一次放飛在我和兒子心靈的晴空之上。孩子的閱讀歷程,見證著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長。記得兒子上低年級時,對百科類圖書特別著迷。每次帶他上書店,他就專挑動物王國、海洋故事、自然探秘之類圖片多、文字少的書。
  • 劍川木雕千年技藝雕刻時光
    彩繪木雕劍川西門街明代白族古建築群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劍川沙溪寺登街入選「101個世界紀念建築遺產名錄」……每一座歷經滄桑的古老建築,都蘊藏著劍川木匠的聰明智慧,是劍川木雕留存於世的活的文化記憶。
  • 你好,記憶中的舊時光
    昨日青空時光荏苒,我也已經到了可以說到舊時光的年紀,我從小是生活在農村的,直到十歲才搬到縣城裡。在我的記憶裡,那個時候無憂無慮的生活一直是記憶猶新的,且美好著那個時候土灶裡用柴火燒出來的大米飯是現在很難再嘗到的味道,濃濃的炊煙已經是我腦海裡的刻板形象了,因為小時候總是在外面和小夥伴玩到忘記回家,但看到家裡的煙囪冒煙的時候我就知道要回家吃飯了。
  • 四(3)班 洪沐陽《我的快樂親子閱讀時光》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我的快樂親子閱讀時光。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是啊,閱讀不僅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使內心平靜下來,讓自己投入到學習之中。下面我來詳細介紹一下我家的快樂閱讀時光——親子閱讀。      一般來說,都是我的爸爸跟我閱讀。這樣的閱讀方式能更好的促進我對閱讀的理解,通過肢體語言讓我加深對閱讀的記憶。
  • 華為閱讀 ·DIGIX 時光書局帶你走進不同年代 華為終端雲服務創意...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華為終端雲服務以「閱讀時光」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為廣大讀者們帶來了形式多樣、年代感超強的閱讀體驗。線上,華為終端雲服務官微推出了#時光帶我讀懂的那些書#專題,引發多家品牌進行藍V轉發互動;華為閱讀端內打造#我和華為閱讀的獨家記憶#話題,與讀者一起回憶華為閱讀成立4年來的美好記憶。
  • 用文字記錄時光,讓記憶在紙間留存,這樣精美的筆記本值得珍藏
    筆尖划過紙面,文字鎖住剎那思緒,一同留下的還有書寫時的情景、氣味,以及獨家記憶。 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記手帳,貼起票根、記下日誌、隨手塗鴉幾筆,認真記錄生活是為了更認真地生活。留不住時光可以留住記憶,200年夠不夠?
  • 記憶中的小學時光
    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事情已經在我的記憶中消失了。但是,我的小學時光和老師們時常在腦海中浮現,成為難以忘懷的記憶。我對小學班主任賈老師印象比較深。當時她還不到二十歲,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一直帶我們班。在我的記憶裡,賈老師是很嚴厲,又很美麗的女人。我很少看到她笑,要是誰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她會朝誰扔粉筆頭,那時候同學們都很怕她。
  • 4把鑰匙,開啟親子閱讀時光
    肉寶很小的時候,我從他姨媽那兒回收了一套布書,當時肉寶才一歲多,根本談不上閱讀。布書在他的世界裡,不過是玩具之一,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音,並且任憑他怎麼撕扯、啃咬,都不會爛。 雖然他那時並沒有書的概念,而我認為這卻是他最早的閱讀啟蒙,也是他閱讀之旅最自然的開始。
  • 中國雕版印刷技藝,太絕了!
    雕版的雕刻工藝,是整個雕版印刷技藝的核心所在,單是刻字的刀法就有數百種之多,視字型、材質不同而靈活多變、因勢利導。一個合格的雕刻大師,必須由經年的時光和無數的汗水共同磨礪而成,方能練成高難的刀法、隨心的節奏,可謂是「雕版江湖」的絕頂秘技了。書版刻好後,接下來的印刷可謂至關重要。首先刷印所用的墨汁極其講究,用的都是保存了數十年的松煙墨。
  • 做好三個步驟,就能記住書中內容,將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
    讀完書想要記住,需要以下三個步驟。一、分層次閱讀首先,瀏覽全書。大致了解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是歷史,還是小說?在15分鐘時間內,用最快的速度略讀。其次,帶著問題去讀書。比如:我們想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信息?這本書的主題思想是什麼?有目的地去讀書,我們的大腦才會去思考,閱讀才有針對性。再次,標記。一本書的內容,不是每個字都有價值。經濟學上有個帕累託法則,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
  • 年度書單《匠人》:記憶中的故鄉,你回不去也忘不掉
    我們終其一生行走在世間,見識越來越多的風景,偶爾觸目所見,憶起舊日時光,想到再不見那嫋嫋炊煙,聽不到一聲熟悉吆喝的溫暖情意,總禁不住淚流。我想,只要看過申賦漁的這本《匠人》,大概每個思鄉的人都會有許多陳舊卻珍貴的往事要傾訴。是他帶著我們穿過時間的長河,一起回到了記憶中遙遠的故鄉。
  • 海門時光,與書同行
    海門時光,與書同行 生活中沒有書籍,就仿佛生活中沒有陽光 生命裡沒有書籍,就仿佛鳥兒沒有了翅膀 自11月1日至12月1月 在基礎文明主題教育活動期間 由院學生會發起 機電學院開展了第二屆 「海門時光與書同行
  • 【原創美文】閱讀是最美的時光
    人們常說,時光如水,不可復追。可是,有潮來就有潮往,有冬去就有春回。就這樣,我們在失去中收穫,我們在告別中開始,我們在惆悵中歡樂。曾經的每一天,無論是珍惜還是揮霍,都已經匆匆而過。但是我想說,只要喜歡,只要快樂,從來就不是浪費。總結過去的一年,沒有熱愛,便不會奮鬥,不夠成熟,便無力出發。是閱讀讓我們心懷熱愛,是閱讀讓我們日漸成熟。
  • 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人刻骨銘心
    有人說,少年時代讀的書會成為你生命的底色。白巖松也曾說過:「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我刻骨銘心。」針對讀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還曾提出「閱讀飢餓期」的說法:孩子在6-12歲的小學階段能否養成好的閱讀習慣,關係到他們的成績和成長!
  • 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人刻骨銘心!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
    有人說,少年時代讀的書會成為你生命的底色。白巖松也曾說過:「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我刻骨銘心。」;而是飢餓並能找到食物的時光。他用了三四年的時間讀了幾百本書,在2012年中央電視臺評選出的十大讀書少年中,塞甫丁·哈斯木拜入圍成為其中一員。
  • 臺拾記,一家用傳統手工技藝傳承記憶的古早風味蛋糕店
    堅守老手藝,傳承新記憶南京這座歷朝歷代都曾棲息過的城市,文化底蘊雖源遠流長,但那些遙不可及的傳統手藝,終究還是沒能全部一一傳承下來。蛋糕鋪有了一個正式的管理公司——江蘇中鴻餐飲有限管理公司,坐落在美麗繁榮的秦淮河南側,遙望著大報恩寺,心懷感恩,繼續向前。賦名前行,攜手共進在創意園走過兩個季度,在梧桐葉密密布滿,遮住驕陽,送來清涼的夏天,蛋糕店鋪被賦予了臺拾記這個名字。
  • 時光書:將「時光」製成書,寄到你手中
    目前,「時光書」平臺上,共有2種排版布局、5種封面樣式、5種主題風格和5種內頁風格供客戶自由選擇。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紙質書的「時光書」在圖文之外,還增加了聲音這一要素。用戶可以在編輯時添加語音,形成相應二維碼,當收到紙質「時光書」時,掃描二維碼便可聽到相應的語音。用戶在線購買後,「時光書」團隊將進行快速列印裝幀,一般在5個工作日之內郵寄到全國各地的客戶手中。
  • 閱讀瞬間001|《府城的美味時光 臺南安閒園的飯桌》
    閱讀是安靜的自己能更加感同身受世界的方式。從小到大,景天的很多記憶碎片都與書相關。如果說小學時與書的結緣是來自於班主任每年暑假的硬性要求的話,那麼高中時對書的記憶就是每個寫完作業的晚自習,坐在牆邊的自己背著巡查老師,做賊心虛閱讀的畫面。大學四年,儘管團學工作、雙創項目、專業實習、訪學交換等種種經歷充實了我的大學生活,但畢業後的自己卻總會遺憾幾乎沒怎麼閱讀,直至現在想想也蠻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