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的世界下起了一場又一場的雨,像是述說著什麼刻骨銘心的故事,夾雜著淡淡憂傷,絲絲微涼,頓時思緒萬千。不自覺地憶起過去,那些物是人非,仍歷歷在目,久久揮之不去,像細雨那般傷感,又像大雨那般無力。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來自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的《雨》。這是一首關於「世界」的詩,其中的思想超越了一切時空,不經意透露了其探索宇宙本初的蛛絲馬跡。雨水本來就延綿細膩,忽然像記憶那樣傾盆而下,伴隨著甘甜和凜冽,讓人難以逃脫。
本期音頻選自中外傳世詩歌散文精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雨
作者:博爾赫斯
朗誦:李易
突然間
黃昏突然明亮,
只因下起細雨,
剛剛落下抑或早已開始,
下雨,這無疑是回憶過去的機遇。
傾聽雨聲簌簌,
憶起那幸運的時刻,
一種稱之為玫瑰的花兒
向你顯示紅中最奇妙的顏色。
這場雨把玻璃窗蒙得昏昏暗暗,
使萬物失去了邊際,
蔓上的黑色葡萄也若明若暗。
庭院消失了,
雨漣漣的黃昏給我帶來最渴望的聲音,
我的父親沒有死,
他回來了,是他的聲音。
《雨》是博爾赫斯的名詩之一,詩歌以雨為題。抒發了詩人追憶親人和往事的情懷。
詩的第一段,以隱伏的寫法。從側面描述了黃昏的雨景。巧妙地向讀者交代了詩人回憶往事的時間和空間。黃昏下雨時。天空突然明亮起來,這是大自然常見的現象。這裡,作者已講明時間正處在黃昏。景況是下起了細雨。至於雨是剛剛開始下呢,還是早已開始了呢?作者並未交代清楚。其言外之:很明顯。作者是在屋子裡,而且是獨自一人。正對窗外的雨景浮想聯翩。後兩句詩將地點和作者的處境交代清楚了。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的末句。詩人思緒升騰,開始追憶那溫馨的過去。細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在簌簌的雨聲中。詩人憶起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愛情最火熱的年代。詩人將戀人比為紅紅的玫瑰。嫵媚動人,聖潔無比。詩人是那麼痴情、那麼執著地愛著她!
詩的第三段為第四段做了鋪襯。詩人對客觀事物昏暗的描寫,意在要把讀者帶向新的意境。第四段的第一句。「庭院消失了」,一語雙關。意為客觀事物在詩人的腦海裡全部消失了,詩人完全進入主觀的遐想中。朦朧中,詩人好像聽到他最渴望的聲音——父親回來的腳步聲。
讀博爾赫斯的《雨》,內心沒有理由不變得溫潤而豐沃:雨不僅「洗亮葡萄架上的黑葡萄」,而且使「黃昏變得明亮」,讓你看見「黑暗背後更大的光明」;迷濛的細雨中,那玫瑰,那庭院,忽遠忽近,讓一切在細雨的浸潤下意味深長;你聽見「細雨在落下」,你還聽見一個博爾赫斯渴望已久的聲音:「我的父親回來了/他沒有死去。」有點突兀,有點神秘,但更多的是被持久地震撼。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作品涵蓋多個文學範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其作品文體乾淨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說情節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
李易,著名播音員、配音演員、語言藝術家。配音作品有《環遊地球八十天》《克萊默夫婦》《肖申克的救贖》等影視劇,中央電視臺《海綿寶寶》等動畫片,電視專題片《改革開放二十年》《圓明園》《再說長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