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通州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出爐,9個關鍵詞劃重點

2020-12-14 新京報網

今日(3月17日),國家發改委官網發布《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通州區和河北省廊坊市所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行政轄區範圍,國土總面積2164平方公裡。規劃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


未來北三縣住房怎麼規劃、交通如何設計、產業有哪些布局、教育醫療有何保障,新京報第一時間劃重點,用9個關鍵詞帶大家來看乾貨。



01 空間布局


一中心、一綠洲、四組團、四片區、多廊道、多節點


打造生態化、組團式、緊湊型的空間格局。按照城綠交融、主次分明、組團布局、縱深發展的布局思路,構建「一中心、一綠洲、四組團、四片區、多廊道、多節點」的空間結構。 


一中心即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區域發展的功能中樞,統領區域城鎮空間布局與設施系統建設。一綠洲即北運河—潮白河中部地區的大尺度生態綠洲,是區域生態體系建設的主體。四組團即城市功能集中建設的重點區域。四片區即4個大型生態斑塊。多廊道即多條生態廊道。多節點即多個特色小城鎮(新市鎮)和生態節點。


創新城鄉功能組織體系,構建「城市副中心—發展組團—特色小城鎮(新市鎮)—美麗鄉村」四級聯動城鄉體系。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 


其中明確,建設定位明確、特色鮮明、職住平衡的發展組團。燕郊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商務服務、健康養老等功能,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優化提升城市品質,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更加緊密的功能協作關係。三河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和商務服務功能。香河組團重點發展健康養老、智慧物流、科技創新等功能。亦莊新城(通州部分)組團重點發展科技創新功能和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02 住房


嚴控房地產開發,促進職住平衡


嚴禁在交界地區大規模開發房地產,科學引導居住空間布局。合理控制特色小城鎮的居住空間規模,強化特色產業功能,避免房地產化。加強保障性住房、公共運輸、公共服務與市政基礎設施的整合式開發,適度在軌道車站、大容量公共運輸廊道周邊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間。 


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根據產業布局、人口流動情況,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和公租房,形成供需匹配、結構合理、流轉有序、支出與收入相適應的住房保障體系,完善住房保障監督管理機制,努力滿足實有就業人口住房保障需求。 


嚴控房地產無序開發。堅決摒棄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發展方式,制定更加嚴格的房地產項目準入條件和年度開發總量約束機制。根據就業增長、配套設施情況,合理確定住房供地數量、布局和時序,嚴控房地產開發總量,引導房地產理性發展。加強交界地區房地產開發全過程聯動監管,嚴厲打擊房地產企業囤地炒地。


03 交通


完善北三縣與北京中心城區快速公交網絡


高快速路:


加快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骨幹道路對接,統籌實施跨河橋梁建設。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南部與大廠、香河的骨架性通道網絡。構建快速公交通道,完善北三縣與北京中心城區的快速公交網絡。


構建區域高速疏解通道,將東六環路國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至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近期利用密涿高速作為區域過境通道,遠期新建密涿—京滬高速公路聯絡線,構建外圍疏解通道。研究通過經濟槓桿調節、行政管理及貨運鐵路建設、運輸結構優化等途徑共同疏導區域過境交通。


城軌鐵路: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中心,構築通達京津冀各中心城市、樞紐機場的城際鐵路網絡。構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為主,亦莊站、燕郊站、三河站、香河站為補充的客運樞紐體系,實現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的順暢銜接。


城市軌道:


形成區域軌道快線(含市郊鐵路)、軌道普線、局域線等多層次的軌道交通網絡。區域軌道快線服務北三縣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中心城區的中長距離軌道聯繫。在北三縣各發展組團研究現代有軌電車等形式的局域軌道線布局,與區域軌道快線、軌道普線相銜接。結合軌道交通建設,在北三縣地區設置軌道交通車輛基地。


04 教育


優先利用棚戶區改造和單位騰退用地補齊基礎教育設施


推動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布局。鼓勵以合作辦學、建立分校區等方式,促進北京優質教育資源向通州區與北三縣轉移。推動師資共享,大力促進師資在北三縣地區流動。強化市場化運營機制建設,鼓勵通過成立運營集團等方式,加速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重點補齊基礎教育設施短板。逐步統一通州區與北三縣地區基礎教育設施配套標準,優先利用棚戶區改造和單位騰退用地補齊欠缺的基礎教育設施。特色小城鎮中心設置初中、小學和幼兒園,較大的村設置完全小學,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和教育部門合作設置村辦幼兒園,鼓勵國際教育集團辦學。


05 醫療養老


鼓勵建設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設施


培育北三縣區域性醫療養老服務功能。鼓勵北三縣建設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設施,全面提升在健康養老領域服務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區的能力。 


研究制訂鼓勵政策,引導北京優質健康養老資源向北三縣延伸。通過機構合作、設置分院等方式,推動在京服務全國和區域的優質醫療資源向北三縣縱深布局。完善區域資源共享、雙向醫療轉診、異地結算、多點執業等機制,積極促進分級診療制度在區域內的實施。 


切實保障殘障人員、老人、兒童的教育、文化、醫療等基本服務,統籌考慮養老服務設施配置,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06 產業布局


形成兩條特色產業帶,建設五大產業功能區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區域服務功能,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創意經濟、休閒經濟等新型服務經濟。 


積極推動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產業向通州區與北三縣疏解轉移。通州區重點圍繞前沿技術研發環節、科技創新與服務的高端環節進行布局,北三縣地區重點在中試孵化環節、製造環節和配套服務環節實現與通州區的產業協同。 


依託京哈、京瀋兩條區域交通廊道,有序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兩條特色產業帶。京哈特色產業帶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為主導的產業帶。京瀋特色產業帶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產業為主導的產業帶。 


重點建設五大產業功能區,建設若干特色產業小城鎮。特色產業帶沿線地區重點布局以人工智慧、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智慧物流、印刷媒體為主的產業型特色小城鎮。潮白河和北運河沿線、中部生態綠洲及生態廊道周邊地區重點培育以文化旅遊、文化創意、休閒農業、健康養老等為主的休閒型特色小城鎮。


07 生態


建設北運河—潮白河生態綠洲


在交界地區劃定生態綠帶控制線,嚴格生態綠帶控制線以內地區管控,優化生態綠帶控制線兩側用地布局。 


具體來說,加強生態建設與修復,原則上不再新增建設用地,嚴格拆除違法違規建築,依法收回已批未建用地,逐步實施村莊拆遷和異地安置,按照規劃要求優化調整已建在建項目。嚴控建設用地規模,結合軌道及骨幹道路建設,逐步引導北三縣地區按照軸向集聚、組團布局的方式向縱深緊湊發展。 


在北運河—潮白河中部劃定大尺度生態綠洲,構建由森林公園、郊野公園、溼地、水系構成的結構合理、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複合生態系統,適度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嚴格控制開發強度。結合生態廊道的保護、修復與建設,重點推進北運河、潮白河、長安街東延長線、鮑丘河、南部等5條區域綠道建設。 


08 城市設計管控


不再新增貼邊貼線建設的高層建築
 

結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度控制要求,嚴格控制在城市中心區、鐵路公路幹線和主要街道、濱水地區及城市邊界地帶建設高層住宅。嚴格管控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傳統風貌協調區的建築高度。劃分都市時代、特色城鎮、鄉村景觀、生態景觀等4類風貌區,實施分類管控。 


重點塑造北運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的天際線,打造錯落有致、局部簇群式的天際線。嚴格管控燕郊潮白河沿岸、大廠祁各莊鎮潮白河沿岸、香河城區北運河和潮白河沿岸的濱水天際線及三河山前地區的天際線,除已建成區外,濱水、臨山和歷史地段周邊宜採用退臺式高度控制,不再新增貼邊貼線建設的高層建築,合理控制建築面寬及連續等高建築數量,並留出通河、觀山等景觀視廊和生態走廊。


09 政策創新


通州執行積分落戶,北三縣戶籍制度單列管理
 

完善生態環保支持政策。支持潮白河、北運河綜合治理工程。將植樹造林綠化工程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規劃,加大對環首都森林溼地公園建設的支持力度。 


創新人口人才管理政策。通州區嚴格執行北京市人口積分落戶制度。河北省實施北三縣戶籍制度單列管理。推進實施「人才資源共享工程」。 


建立統一互認的人才評價和行業管理政策。通州區嚴格執行北京市各行業管理要求和人才評價規定,河北省、廊坊市參照北京市相關規定,全面調整北三縣各行業管理規範,實現在高新技術產業認定、人才評價等方面與北京市保持程序一致、結果互認。 


創新金融財稅政策。支持通州區與北三縣開展投融資改革試點。鼓勵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創新業務模式,有效利用各類資金。 


共享改革試點政策。推進改革試點政策區域共享,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項目審批改革試點、海綿城市試點、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試點、國家智慧財產權城區試點等政策向北三縣延伸。


新京報編輯 吳嬌穎 樊一婧 

校對 陳荻雁

相關焦點

  • 燕郊被單列成重點地區!北三縣、通州又一重磅規劃出臺
    北三縣與通州協同發展「5 +12」系列規劃發布 「5+12」 系列規劃編制要求 近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正式批覆了「5+12」系列規劃。 「5+12」 系列規劃編制範圍、內容 「5+12」系列規劃編制範圍包括燕郊組團、祁各莊鎮、蔣辛屯鎮、安平鎮 4 個重點地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區交界區域北三縣一側生態綠帶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廊坊北三縣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生態建設
  • 開年重磅!北三縣的規劃做好了!
    這個規劃,叫做:《廊坊北三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與北京市通州區協同發展「5+12」系列規劃》  新華網管這個規劃,叫「5+12」。  那這個「5+12」是怎麼個情況呢?  原來,是廊坊市依據《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用了1年多時間,編制出來的。
  • 北三縣與通州四統一方案到底走到哪一步了?
    文|葉書利有關北三縣與通州的四統一方案,目前仍是千呼萬喚未出來。近期「壹書生說房」的後臺,不斷有人詢問有關此事的最新進展。A,目前已明確,北三縣與通州的四統一方案已上報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央視審定且批准後擇機公布。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也已上報央府。
  • 北三縣會不會併入北京?通州和北三縣整合規劃將出臺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以下簡稱「北京市規委」)同時表示,為了快速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8年還完成了兩個與通州相關的重大區域級規劃:一個是《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地區整合規劃》(以下簡稱「《整合規劃》」);一個是《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討論稿)》 (以下簡稱「《協同發展規劃》」 )。
  • 河北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將實現「四統一」規劃
    王東峰透露,同時也涉及到河北其他市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平臺,比如河北廊坊北三縣,在天津和北京之間,區域面積大於北京城市副中心,根據中央部署,河北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四統一」,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政策、統一管控,現在規劃已經上報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審定之後全面推進,這是一個合作平臺。
  • 廊坊| 北三縣與北京通州籤訂協議,開啟公共就業服務協同發展新徵程
    廊坊 | 北三縣與北京通州籤訂協議,開啟公共就業服務協同發展新徵程 2019-09-26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州未來要如何規劃?將在哪些領域和北三縣統一?
    同時,城市副中心未來將重在實現三個層次的協調,即155平方公裡的通州新城規劃,通州整個轄區906平方公裡的總體規劃,再加上北三縣在內的2000平方公裡規劃。  北京舉全市之力,正再造一個「新北京」。  新版《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正在修編。北京上一版城規是在2002年發布,名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
  • 重磅!推動廠通路規劃對接!這條高速將改道繞出通州調出北三縣!方案...
    為了促進北京過境交通分流至市域外圍地區,考慮到北三縣與城市副中心統一規劃、協同發展的特殊位置,首都地區環線高速不僅將全線繞出北京,還將調出北三縣。 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跨界道路規劃對接 京津冀交通協同發展這份「成績單」,在不斷「加分」。
  • 北三縣與北京協同背後:如何融入?戶籍將如何管理?
    《規劃》的出臺,就是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包括空間格局、公共運輸、公共服務等多方面措施,實現北三縣與通州的協同發展。水到渠成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是此次《規劃》對通州與北三縣的戰略定位。
  • 【杜帥開說】五年規劃對接北三縣,想要買房你別心急!
    敬請收聽 正在起草的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 與廊坊市北三縣等地的規劃緊密對接 將推進交通、生態、公共服務、產業聯動 等多方面協同發展
  • 北京市首次明確通州和北三縣"三統一政策"
    (原標題:政解|北京首次明確通州和北三縣「統一政策」) 新京報快訊
  • 通州的朋友注意啦,9個特色小鎮規劃將出爐!
    據《北京日報》報導: 通州將建「副中心拓展區」 9個特色小城鎮入選其中 據小編了解,在今年初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落實部署會議」透露,通州區年底前將編制完成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實施方案以及9個特色小城鎮鎮域總體規劃。
  • 北三縣重大利好,醫療資源將與通州整合
    本月底,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為主的北三縣醫院管理中心即將成立,潞河醫院和廊坊北三縣中心醫院等將成為首批加入的4家醫院,潞河醫院作為北三縣醫院管理中心的主委,北三縣中心醫院作為副主委。在副中心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的基礎上,醫療先行,制訂醫療協同發展規劃。
  • 北三縣或將定位新市鎮,廠通橋也跟著來了……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發布「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新市鎮協同發展問題研究比選公告」,將梳理總結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新市鎮發展基礎和現狀,借鑑國內外跨區域新市鎮、特色小城鎮協同發展的先進經驗,立足新市鎮功能定位,突出創新城鄉功能組織體系,從區域協同發展的角度,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本市推動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新市鎮協同發展的政策意見建議。
  • 甦醒的睡城「北三縣」:高質量發展路在何方?
    ;2002年,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組織召集京津冀三地共9個市發展改革部門,在廊坊召開了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分析京津冀區域發展與合作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形成了著名的「廊坊共識」。(2)規劃主要內容北三縣與通州區聯繫緊密,卻因行政區劃各自為政,跨界協同發展缺乏有效途徑,發展中出現了諸多問題。規劃中指出了北三縣地區功能布局混亂、資源環境 約束趨緊、跨界交通問題嚴重、產業發展結構失衡以及與通州較大差距的公共服務水平等問題。
  • 通州副中心130萬的人口規劃量太少?親,這相當於今天浦東兩倍的人口...
    實際上,這是個誤解:切記,副中心在通州,但不等同於通州。 也就是說,130萬的常住人口規劃量對應的是副中心155平方公裡的地域,而不是906平方公裡的通州。事實上,副中心規劃中已說得非常明確:「將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萬人/平方公裡以內。」即155平方公裡*0.9萬人/平方公裡以內,約等於130萬常住人口量。
  • 未來五年,北三縣的房價會怎麼走?
    3.副中心「十四五」規劃首次對接北三縣規劃11月29日,北京日報發文《城市副中心五年規劃首次對接北三縣》,透露正在起草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首次對接北三縣規劃。城市副中心管委會發展改革局局長張豔林說,要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僅靠通州區的空間和資源承載力,恐怕顯得捉襟見肘。
  • 唱響副中心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合奏曲」
    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編制,規劃編制一個重要原則,不僅要與國家和市級規劃銜接,而且還首次提出要與廊坊市和北三縣等地緊密對接,真正體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要求。未來,城市副中心將被打造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拓展城市副中心發展空間的同時,也讓北三縣居民共同受益。堅持區域協調、聯動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剛剛閉幕的市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抓好「六個更加突出」,其中之一便是更加突出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提升京津冀區域整體發展水平。
  • 北京版一體化3年行動計劃公布:通州牽著北三縣起飛,新機場圈層在悶...
    有關通州的產業定位,今年年初的通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的兩點規劃:通州版金融街與中關村,值得關注。 實際上,早在2017年9月初,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吉寧調研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規劃建設與產業發展工作時的發言,讓人明白道,運河商務區的產業目標是對接國貿CBD、金融街和中關村,但具體產業又恰恰是他們的升級版。
  • 北三縣「劃歸」入京,何時辦理落戶?
    在京津冀超級城市群的規劃建設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和通州區與北三縣地區的整合規劃都是重中之重!作為一個跨行政區域的非常重要的規劃,將切實通過規劃實施來帶動區域協同發展。近日,廊坊市委、市政府召開北京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工作匯報會,聽取規劃編制進展情況匯報,專題研究北三縣與通州區協同發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