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這個村裡來了群年輕人,演節目、開講座還給村民免費培訓

2021-01-08 閃電新聞

「快去小廣場看啊!村裡來了一群年輕人!」馬石泊村村民任孝珍看到彩排走臺的學生們激動地喊道。近日,馬石泊村村口的小廣場上掌聲陣陣、歡笑不斷,山大(威海)的學子們為馬石泊村民送來了精彩的晚會,點亮了鄉村夜色。晚會結束後,村民們不住地感嘆:「小年輕們演得真好,真希望這群年輕人能多來村裡幾趟,給我們演演節目。」

今年以來,初村鎮積極組織開展多項活動,藉助打造高新區「健康文旅」鄉村振興樣板片區之機,通過廣泛聯繫、多方合作,吸引各界優秀青年深入農村開展三下鄉、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年輕人以飽滿的熱情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助力增輝。

馬石泊村。資料圖

文化滋潤提活力

為把初村鎮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起來,把文化振興工作落實下去,初村鎮政府與山大(威海)合作,通過搭建文藝下鄉舞臺,讓年輕人為農村帶去朝氣與活力,讓村民有機會「足不出村」欣賞文化盛宴。山大(威海)藝術學院「歌聲飛揚,筆墨飄香」暑期送文化下鄉服務已連續開展11年,本次文藝下鄉活動以「藝緣山大,情融初村」為主題,為馬石泊村、東車門夼村等村居送去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

這邊文藝活動轟轟烈烈,那邊傳統民俗熱火朝天。山東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派出「行知」團隊助力初村鎮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播,將傳統文化課程與讀書推廣課堂送進初村鎮中心幼兒園。「行知」團隊由7名學生與1名帶隊教授組成,通過深入淺出、風趣幽默的教學,讓孩子們零距離接觸和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培育讀書興趣,增強文化自信。

志願服務暖鄉情

近日,記者來到初村鎮院下村村委活動室,院下村的村民正在排隊測量血壓、做B超,青年醫生耐心地向村民分析他們的健康情況。

這只是初村鎮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志願服務平臺的一個縮影。威海市中心醫院科技城分院的青年醫生依託精湛技術與奉獻精神,赴小館村、院上村、院下村等十餘村開展健康義診、免費查體、健康講座等志願服務,為村民送去健康。山東藥品食品學院志願服務隊也積極行動,在初村鎮開展了免費查體、金暉助老等志願服務,助力健康扶貧,溫暖農村老人。

除健康類志願服務外,山東藥品食品學院志願服務隊還在初村鎮開展了以幫助農收為主題的愛心幫扶類志願服務等,以文化主題牆繪為核心的文化藝術類志願服務,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為農村帶去朝氣與活力,讓村民深切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

知識講堂明認知

日前,威海市中心醫院科技城分院組織青年醫生到小館村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再一次掀起了初村鎮知識講堂活動的熱潮,村民們仔細傾聽,積極與青年醫生交流,了解健康小知識,會場好不熱鬧。

今年以來,知識講堂活動在初村鎮如火如荼開展起來,內容豐富、覆蓋面廣,不僅有山東藥品食品學院學生開展的食品安全課堂、科技城醫院青年醫生下村舉辦的健康知識講座等不定期活動,更有共建黨組織支援電商中心運營,進行電商培訓的常態化活動。

初村鎮黨委牽頭東車門夼村黨支部依託「黨建+電子商務」中心,與威海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黨總支結成共建黨組織,定期組織電商培訓,由威海市青年企業家代表與威海職業學院優秀學生輪流擔任培訓課程的講師,並由威海職業學院資深講師常駐電商中心負責日常答疑。期間,電商中心還引進青年人才、勞動模範呂衛偉負責日常運營,呂衛偉協助電商中心會員銷售農產品,定期開辦農作物種植講座等,在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銷路的同時,提升農戶種植技能。

紮根基層知民情

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導和鼓勵更多優秀大學畢業生服務鄉村、投身社會實踐,初村鎮積極配合高新區工委組織部工作,多方合作打造了一支駐村掛職的年輕隊伍。此前,初村鎮以分批次「接力」的方式,採取「三個一」模式,吸納威海職業學院3名優秀學生幹部,分別到遠莊村、四甲村、乜家莊村掛職擔任村支部書記助理或主任助理,參與村務管理,掛職學生幹部為村務管理帶去年輕人的新角度、新思路,助推鄉村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等重點任務落實。

此外,山東師範大學和山東藥品食品學院還在該鎮設立社會實踐基地,採用假期集中社會實踐、非假期定期調研考察走訪的模式,摸排村情民情、掌握一手基層實況,有針對性地實施特色種養、旅遊開發、電商營銷等產業共建項目。(來源:Hi威海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後浪來了!看,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平日裡,只要天氣好一點,村裡的遊客依然很多。」蘇姣說,上個周末,每天的遊客量都是千人以上。村委會的工作,事無巨細,此前,染雲山房要舉辦一次扎染服飾走秀活動,想要找村裡人來當模特,找到了村委會。蘇姣幫找了幾位村民,自己也上陣,一起當模特展示各種手作扎染服飾。對於村裡人來說,充當模特走秀,大家既緊張,又有些興奮,的確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 村裡來了個年輕人
    「在走上村文書崗位之後,我會做好村上的摸底工作,了解掌握村上的基本情況,下沉到村民中間,跟村民打好交道,跟村幹部好好學習。同時,與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起做好村上的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做一個優秀的專職村文書。」
  • 俺們村裡那個群
    自從有了微信群,一個村的老少爺們聯繫起來方便多了。無論在家不在家的,家裡有個什麼事,都能在群裡知道。還有誰有什麼事需要的,也能在群裡找到相應的人,在群裡「喊」一聲,想知道的就這麼便捷的來了…… 村裡有什麼公示的事,需要辦理的事,都能在群裡通知——比以前村裡的大喇叭還好使。
  • 開網店直播賣蘋果成沂源這個村「新農活」
    文/圖 記者 王麗  「多虧了呂書記,不僅在村裡成立了農業合作社,還帶領大家開網店做直播賣蘋果,在這個特殊時期,讓我們足不出村就能賺錢……」4月7日,沂源縣石橋鎮下黃安村村民楊柳,提起共青團淄博市委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呂迅,連連豎起大拇指。
  • 村裡來了年輕人——記市中級人民法院駐舒蘭市溪河鎮三興村工作隊
    70年後,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三個年輕人來到這裡。為英雄的村莊拔掉窮根、摘掉窮帽,在這個寂靜的山村裡,他們燃燒著青春、奉獻著智慧。土炕上嘮出知心話出生於1989年12月的駐村第一書記韋寶立是工作隊中年齡最大的,兩名隊員劉赫、劉華琦是清一色的 「90」後。俗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 豐順縣留隍鎮上南村民自製「春晚」30年
    從清唱到有正規舞臺 1988年,在五華師範就讀的上南村民江宏軍過年時,帶回來一大群同學,在村裡的祠堂舉辦了自導自演的第一屆鄉村春晚,沒想到受到群眾熱捧。 「過去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來過年,整天不是打牌就是喝酒。第一屆春晚大獲成功,滿足了廣大村民對公共文化的需求,又讓村裡有了濃濃的年味。我們決心每年都籌辦自己的春晚。」村書記江垂州說。
  • 苗鄉群眾自辦踩山節頌黨恩:十幾個節目都是村民自己演的
    苗鄉群眾自辦踩山節頌黨恩:十幾個節目都是村民自己演的 當天一早,宜賓市興文縣僰王山鎮永壽社區村張仲良吃過早飯,就開始準備著去參加村裡籌辦的踩山節,「有十幾個節目呢,都是我們村民自己演的!」  張仲良曾是貧困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住進新房,今年是他在新居過的第二個春節。陽光灑在小樓上,門上貼的「福」字格外醒目,客廳裡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桌上堆著點心和水果。「很多親戚都看過我的新房子,他們都覺得我現在的生活過得幸福,羨慕得很!」張仲良說。
  • 內蒙古一農村慶「元宵」:年輕人給全村老人發紅包
    內蒙古一農村慶「元宵」:年輕人給全村老人發紅包 2015-03-05 20:55:50元宵節當天,耗賴山村的年輕人集體組織了一場「歌頌新生活」的文藝演出。儘管室外溫度達零下十幾度,但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至不滿1歲的孩童都聚集在廣場,觀看由年輕人自編自演的節目。  精彩的節目過後,22桌宴席擺在溫暖的酒席大棚中,全村的老人享受美味佳餚。記者看到,葷素搭配的涼菜,熱氣騰騰的湯圓和長壽麵,讓老人們的這個元宵節過的分外熱鬧。
  • 【脫貧攻堅】吐魯番:村裡開起了美容工作室
    3月14日,在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二堡鄉卡爾桑村,村民努斯來提在村裡的美容工作室電熱炕上體驗了40分鐘後,連聲稱讚。  努斯來提體驗的這個電熱炕是純手工打造的,「電熱炕準確的名字是理療炕,這個炕通過電加熱,炕面只出自吐魯番。」美容工作室經營者木卡代斯·巴哈依丁說。
  • 威海150名下崗失業婦女將獲免費月嫂技能培訓
    威海150名下崗失業婦女將獲免費月嫂技能培訓 來源:威海大眾網   編輯:   2014-05-26 12:25:00,威海幸福姐妹家庭服務中心5月26日開班,連續舉辦三期免費育兒嫂、月嫂培訓班,將對150名城鄉婦女進行母嬰護理技能培訓。
  • 晉江一村級微信群為重病村民募捐數十萬!
    ,這個微信群不但帶動村民們互幫互助,也號召大家支持鄉村建設,參與移風易俗,營造了和諧、友好和文明的村風。 自從2018年10月創建了名為「洪塘人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的村級微信群,隔三差五,洪塘村黨支部書記張清讀及村幹部都會在群裡發布村裡近期的建設項目、全村的工作和工作計劃,而村民想反饋意見或建議
  • 免費給農村老人發禮物,這個村不得了,你們村會這樣嗎?
    圖中的小山村就是小編的老家的村,我們這個村不得了,最近村裡出現了一件讓所有村民都叫好的好事,村委會決定給村裡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配發智能手錶。這個村裡很多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了,村裡的老人和孩子較多,考慮到村裡老人的安全,村委決定給村裡的老人送這個貼心的禮物。
  • 一攬子免費培訓來啦,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等級考試培訓全部免費!
    報名參與本次講座的同學們有機會免費領取四級精製培訓材料一份;還有參與講座課堂互動,積極與老師交流問答的同學能獲得更多驚喜,機不可失,趕快報名吧!聯繫人老師13170861778名額有限,可以進群諮詢可以截圖或掃碼進Q群諮詢名額有限,請進群報名(進群後請自行謹防無關人員通過新聞掃碼進群後群發/單發的
  • 高明這個「花男子」,帶領村民奔小康!
    彼時,梧桐村只是更合一個不顯眼的小村莊,村中絕大多數青壯年都選擇外出務工居住,留在村裡的都是老年人。羅紀鋒回村裡創業的想法一經宣布,馬上遭到身邊人的不解和反對。「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為什麼還要回來當農民」反對的人中,以羅紀鋒的父親反應最為強烈。
  • 免費培訓,實則推銷!小飯店1300多元買回4個滅火器1個滅火毯
    圖說:多位小飯店主買回了不少消防器材 受訪者供圖免費培訓,實則推銷!這推銷的產品,真假先不論,價格肯定貴得讓你心疼!參加消防培訓,抱回消防器材 金阿姨在廊下鎮中華村經營著一家小飯店。她告訴記者,大概在8月底9月初,村委會工作人員「小李」打她電話,通知她去參加一個消防培訓講座,就安排在附近一家飯莊舉行。 金阿姨以為是村裡組織的,就去了。那天的講座共有20多人參加。「多數是像我這種開小飯店的,也有開民宿的。」
  • 新華社:山野菜大棚「扣」住了村裡的年輕人
    他更沒想到的是,村裡紅火的反季節山野菜棚膜種植把外出的年輕人都吸引了回來。在東北農村,搭建大棚搞種植被形象地稱作「扣大棚」。如今,這些「扣大棚」的年輕人心甘情願地被大棚「扣」在了家鄉。長白山下的福林村是吉林省安圖縣明月鎮的一個普通村屯,這裡的169棟反季節山野菜大棚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 村裡孩子興趣班真是高大上,畫畫雕刻木工老師們都能開工作室了
    這個村是杭州城西轉塘街道長埭村,今年是第一年為村裡的孩子開辦暑假啟蒙班,一共兩周時間,每次半天,中午結束。每天上午會有一個半小時的培訓,寫毛筆字、畫國畫、水彩畫、做陶器,甚至還能體驗木工課,做出一雙成品的筷子來。
  • 懷揣著夢想去橫店當群演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
    相比於明星,群演們沒有很好的機會,想成名很難。 群演們能接到戲的機會並不是很多,一個月賺的錢有時也只夠勉強維持生計。 來橫店打拼的年輕人,一般幾年內就陸陸續續的離開了,畢竟在橫店,能出名的概率很小。 沒戲拍的時候就要餓肚子,誇張的是還可能遇到所謂的「中間商賺差價」,最後拍完戲能拿到的薪酬也很低。
  • 這些沒有年輕人的「花甲村」,靠誰來發展?
    唐家灣村村委會對面新搭的大棚裡,半月談記者看見一群村民正在移植梔子花苗,年紀大多在五六十歲以上。「要幹活,都是我們這群『老媽媽幫』。」66歲的村民唐惠珍說,「村裡老人多,弱勞力也得當主勞力使。」在漢中市佛坪縣,宣傳部幹部吳燕峰說,每年春天想拍些春耕勞作的場景,想著能拍到些年輕人,「但找來找去也只能拍老頭老太太,找個年輕人真的太難了。」在黃河晉陝大峽谷沿岸的土石山區,老齡化問題更顯突出。
  • 從「能看病」到「看好病」 ,威海繪就健康新藍圖
    全面開展2.0版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實現標準化;在全國率先建設了縣域中藥飲片集中配送中心,實現縣域內全覆蓋……從「能看病」到「看好病」,「十三五」期間,威海醫療衛生工作交出一份亮麗的答卷,健康威海新藍圖愈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