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前就已經為他們安排了學前英語課程,如果還沒有安排,也至少是在觀望、體驗中。儘管如此積極地為孩子提供英語學習的機會與資源,許多家長心中還是有這樣一些疑問:
1.這麼早就學習英語真的會對以後的英語學習帶來幫助嗎?
2. 過早學習英語會不會對母語發展產生不好的影響呢?
3. 早期的英語學習會不會降低孩子對英語的興趣?
來自哈佛大學、中山大學、塔夫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大學及機構的一項最新研究👇,則為家長解答了以上三個問題。下文將詳細介紹研究具體方法及發現。
文章題為A burden or a boost: The impact of early childhood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on lower elementary English and Chinese achievement,在今年初發表於國際SSCI核心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a. 英語學習不一定越早越好
「關鍵期假設」認為孩子越早接觸語言,則效果越好。但是這樣的研究結論不一定能推廣到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的情況中。
比如在日本,在12歲前開始學習英語的大學生和12歲後才開始學習英語的大學生相比,英語語法水平相近。
b. 早期英語學習對母語影響依然未知
著名學者Cummins(1979)提出的「語言相互依存假設」指出,母語語言能力可以預測第二語言習得,而學前過多接觸第二語言會對母語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儘管跨語言研究發現語言能力,如詞彙能力、句法能力可從母語遷移至二語學習中,但是沒有研究表明二語學習對母語習得產生負面影響。
c.早期英語學習對外語興趣的影響未知
外語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項針對中國初中學生的研究發現,學生學習英語的投入受對語言興趣影響。然而隨著年級升高,學生對外語學習的興趣逐漸減少。對於中國兒童,學前學習英語後期的的英語學習動機能產生什麼影響,依然未知。
本次研究在抽樣與分析方法上都較非常嚴謹。研究在上海市區的公立小學中進行。這幾所公立小學在課程安排、師資、期末測試都非常相似,具有可對比性。
研究人員收集了一年級和三年級(7至9歲)共892名學生的中英文測試成績,並向家長發放調查問卷。
由上圖可以看到,教育水平、收入水平、英語水平較高的家長更有可能為孩子提供學前英語教育,如母親受教育水平高的孩子有47%接受過學前英語教育,而母親受教育水平低的孩子中有33%接受過學前英語教育。
研究人員需要排除家長因素以及其他如孩子年齡、性別等幹擾因素對中英文成績以及學習態度的影響。
他們於是運用了與隨機對照試驗非常相近的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傾向性評分匹配)和Coarsened Exact Matching(CEM, 廣義精確匹配)法。
他們將研究對象分成兩組,控制一系列幹擾因素(如家長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孩子性別與年齡),而使這兩組僅僅在「是否接受了學前英語教育」上存在差別。
分組後,「對照組」與「實驗組」的自變量(有無接受學前英語教育)與因變量(中文、英文測試成績、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被放入對數回歸分析來探究它們的因果聯繫。
研究者們將兩種分組方法(PSM和CEM)產生的結果進行對比,又加上了沒有進行匹配的分組作為參考,比較了三種模型下學前英語教育與英語、中文、英語學習態度的因果關係。
RQ1: 學前英語學習經歷能否促進小學英語學習?
由下表標黃部分可以看出,在排除了家長因素、孩子年齡性別等幹擾因素後,接受了學前英語教育的孩子獲得A等級的機率為0.64和1.0。這說明相比起沒有接受學前英語教育的孩子,學前獲得英語教育的孩子更有可能在小學英語測試中獲得A等級。
RQ2: 學前英語學習經歷能否促進小學中文學習?
對於雙語兒童來說,學習兩門語言會使得母語輸入減少,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但是由下表可以看出,接受了學前英語教育的孩子在中文測試中獲得A等級的機率為0.38和0.57。說明相比起沒有接受學前英語教育的孩子,學前獲得英語教育的孩子更有可能在小學中文測試中獲得A等級。
RQ3: 學前英語學習經歷是否影響小學生英語學習態度?
過去研究往往表明家長自身會影響孩子學習外語的動機態度,比如受教育和收入水平較高的家長更有可能為孩子提供優質語言環境,而使得孩子更加喜歡學習英語。
即使在消除了家長因素的情況下,這個擔心也是沒有必要的。下表的結果表明,學前的英語學習和小學期間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態度沒有顯著因果關係(對數機率Model 9 CEM分組模型下為0.4,不呈現顯著)。
也就是說,學前的英語學習經歷並不像大多數家長擔心的一樣,會使孩子對英語失去興趣。相反,它甚至使孩子更有可能產生興趣(對數機率在PSM分組模型下為顯著的0.11)。
實驗結果告訴我們
小學前有限的英語學習不會對母語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相反,它更有可能使孩子在小學低年級期間獲得更好的中文與英文成績,以及更強烈的英語學習興趣。
對家長來說
在家中提供良好的英語讀寫環境,比如提供英文故事書、英文親子互動、英文親子閱讀等都能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
本研究結論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因為研究僅在上海這一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進行,英語學習環境和資源更加豐富。
在沒有研究孩子接受學前英語教育的質量、時間、種類等情況下,並不能說所有形式的學前英語教育都對孩子有積極作用。
Si Chen, Jing Zhao, Laura de Ruiter, Jing Zhou & Jinzhen Huang (2020): A burden or a boost: The impact of early childhood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on lower elementary English and Chinese achiev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DOI: 10.1080/13670050.2020.1749230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We recognize that the images used 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involved parties. Please contact us to request for deletion if any offence is caused .
如果您覺得此推送有用,歡迎點擊「在看」或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