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支援部隊某部創新新兵補充分配機制提升人崗適配度
——理工類大學畢業生士兵定崗專業對口率達100%
■張大鵬 劉 菁
隆冬時節,戰略支援部隊某部的操作間內卻熱火朝天,1700餘名高素質新兵正在數十位「技術大拿」的示範講解下,認真研學不同崗位的專業知識。據了解,這正是該部實行大學生新兵精準分配、加速高素質兵員成長成才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隨著部隊徵接大學生新兵比例逐年攀高,該部黨委充分認識到,開發好高素質兵員這座「富礦」,打造履行使命任務的生力軍,既是士兵成才、崗位建功的實際需要,也是人力資源隊伍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為此,他們立足提高人力補充使用效益,積極探索構建以崗擇人、預置賦能,人適其崗、對口釋能的補充分配機制,助推部隊新質戰鬥力提升。據悉,該部去年接領的4000餘名新兵中近80%為大學生士兵,57.9%的新兵取得各類資格證書,其中既有專業技術精、綜合能力強的「校園派」,又有志願長期服役、紮根軍營建功的「情懷派」。為提高分配定崗精準度,該部深入開展「大談心深交流真關愛、做陽光向上好士兵」活動,深入談心交心、搞好隨機教育,引導廣大新兵堅決服從分配命令、自覺接受組織挑選;嚴格對照專業編配超缺、定位上崗條件等情況,明確各類崗位補充配備要求,立起人崗匹配「硬槓槓」;充分發揮新訓骨幹熟悉新兵、技術專家熟悉崗位的優勢,集中組織面試薦崗,提高定崗合理性。通過分類使用、因材授崗,該部的900餘名理工類大學畢業生士兵全部分配至主戰主幹專業,專業對口率達100%;所學專業與部隊崗位專業相近的新兵,本著利於個人專長發揮,優先補充到相關職能單位,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堅決杜絕隨機盲分、隨意指派等情況,有效激發了備戰打仗內在動力。 畢業於復旦大學的新兵陳建華對筆者說:「單位組織精準分配,為自己成長成才、建功軍營搭好了事業舞臺,最大限度實現個人興趣愛好與單位建設需要的統一融合,有利於自己為部隊轉型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作者:張大鵬、劉菁
▋監製:安普忠
▋責編:徐童
▋編輯:呂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