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構建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 讓科技成果「活」起來

2020-12-19 東南網

我省構建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擴大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和收益分配自主權,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

讓科技成果「活」起來

東南網6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通訊員 魏群)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發的「衡器載荷測量儀」如今在福建、北京、江西等全國多個省市推廣應用。該測量儀取得2項美國授權發明專利、2項歐盟發明專利,解決了基層計量技術機構檢定大型衡器難的問題。然而,4年前,該技術成果卻只是「躺」在實驗室裡的樣品。受益於我省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的改革,才能走上生產線,得到推廣應用。

去年下半年以來,該院一大批實驗室裡的樣品通過技術服務、技術諮詢和技術轉讓實現轉化應用,合同數量呈現飛躍式提升。究其原因,去年9月省科技廳、教育廳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促進高校和省屬科研院所創新發展政策貫徹落實的七條措施》功不可沒,其完善了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進一步提高轉化效率,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四技」服務均有獎勵

為進一步構建完善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名利雙收,《七條措施》明確「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活動是科技成果轉化重要形式,活動取得的淨收入視同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可留歸本單位自主使用,並按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規定實施獎勵」。

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池輝解釋說,原來有一種觀點認為,科技人員只有從事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技術服務才可獲得獎勵。《七條措施》發布後,意味著「四技」服務本質上都是科技成果轉化,從事這些工作的科技人員均可獲得獎勵。

在產業服務過程中,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國家光伏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了解到,黃河水電西寧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需要評估產品計量性能的長期穩定性。這家企業急需由獲得國際認可校準檢測能力的技術服務機構為其產品計量參數提供測試和評估,該院雖有能力提供企業所需的服務,但受制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不得從事經營活動」的政策制約,不敢為企業服務。

而《七條措施》明確指出,信息諮詢、檢驗檢測等可以通過技術服務取得收益的技術類成果,其取得的淨收入視同科技成果轉化收入。「這打破了將公益類院所開展技術服務被等同於經營收入的限制,這家企業很快得到了關鍵性的技術服務,我們的服務團隊也得到了相應獎勵。」池輝說。

探索成果轉化新模式

「衡器載荷測量儀」通過專利許可和技術許可的方式實現成果轉化後,實現了對福建省和北京市的高速公路計重收費和超限治理的檢定全覆蓋。此外,還在鋼鐵、航空、能源等領域開展應用服務,為智能製造、國防工業等重點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姚進輝告訴記者,2016年該團隊曾嘗試將該成果採用技術入股的方式實施轉化,但因涉及資產評估事宜而擱淺。《七條措施》明確「高校、省屬科研院所通過協議定價方式確定成果轉讓價格」後,該院在科技成果許可轉化模式上大膽突破,從申請、審核、公示、網上對接到再公示,轉化機制靈活、過程公開透明,轉化效率大幅提升。

「得益於福建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舉措,將賦予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和收益分配自主權拓展適用到所有事業單位,使該成果可以採用成果許可的方式順利實施轉化。」「衡器載荷測量儀」項目轉化負責人林碩博士說。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落實好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政策的基礎上,我省針對調研中高校和科研院反映的政策不好用、用不好等瓶頸,出臺《七條措施》補充完善成果轉化機制。其解決了政策落實的堵點和難點問題,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

而為用足用好國家、省裡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的政策紅利,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也積極推動成果轉化和收益分配自主權政策落地。2019年底,該院根據上級政策精神,在職代會修訂並通過《院科技成果轉化辦法》《院橫向經費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科技成果轉化和收益分配,新增橫向項目實施流程、科研人員兼職與離崗創業、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等活動的獎勵提取及分配。比如,明確了「以技術轉讓或者許可方式轉化職務科技成果的,從技術轉讓或者許可所取得的淨收入中提取75%的比例用於獎勵成果轉化中作出主要貢獻的人員」等措施,帶動了全院一大批科研成果實現落地轉化。

記者手記>>>

從細處著手,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個「老大難」問題。儘管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躍,但有些成果誕生之後塵封抽屜。究其原因,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發明成果還存在所有權、處置權、收益權等權屬不清的問題,科研人員的創新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制約了科技成果轉化熱情。

如何通過細密的制度規則,打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最後一公裡」,成為我省建設創新型省份的一項重大課題。在落實好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有關政策的基礎上,我省《七條措施》針對調研中發現的一系列制約性、核心問題,直擊轉化痛點,對諸多細節作出規定,大力支持高校、省屬科研院所試點開展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而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實踐也證明,只有給予充分自主權,放開手腳按照科學規律辦事,才能最大限度釋放創新活力。此外,科技成果轉化的推進和落地,同樣需要各高校、科研院所大膽探索,出臺具體操作細則。

相關焦點

  • 健全和完善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
    從理論上回答了兩大問題早在1997年,黨的十五大就提出「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但長期以來,哪些生產要素可參與分配,如何按生產要素來分配收入等問題,理論上並不十分明確。
  • 構建高校差別化績效工資分配機制
    面對諸如績效工資範疇模糊、分配形式單一、教師幹事創業活力不足等問題,建立健全差別化績效工資分配機制,將為新時代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增添動力。本文以差別化績效工資分配的意蘊及時代特徵為支撐,挖掘主導分配的內外部因素,從津補貼規範化管理、現代大學薪酬分配製度、「人才是第一資源」三個維度對高校差別化績效工資分配機制的構建進行闡釋。
  • 科學網—實施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的建議
    為進一步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近年來,國家層面陸續發布相關文件,提出「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包括2016年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對於接受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委託的橫向委託項目,允許項目承擔單位和科研人員通過合同約定智慧財產權使用權和轉化收益,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
  • 政協委員朱曉進:建議高校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化管理機制
    以科技成果轉化的經營管理為例,企業化的管理既要講究經費支出的合規,更要注重經費支出的成本核算和實際成效。而高校的事業單位管理制度只注重經費支出符合財務規定,必然會出現符合財務規定但不符合節約開支的現象,違背成本核算的企業管理原則。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瓶頸,還需要有與之相應的產業化發展環境和企業化管理機制。
  • "6·18"構建轉化平臺 促進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生根"
    2018年06月22日 14:30:45 來源:東南網 今年「6·18」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4萬多項科技成果在福建轉化落地,帶動社會投資5000多億元……今日閉幕的第十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
  • 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四)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13.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開展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試點,制定賦予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辦法,全面下放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審批權限。加大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期權激勵力度,放寬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相關限制,對符合條件的股權收入落實國家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 最大限度支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新聞—科學網
    著力完善人才發展機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支持和幫助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 關乎職校績效工資分配!教育部力薦山東分配方法
    高等學校要根據發展需要,自主確定基礎性績效工資與獎勵性績效工資所佔比重,逐步加大獎勵性績效工資佔比,到2020年年底,獎勵性績效工資實際分配總量在績效工資總量中佔比一般不低於70%。四、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績效工資分配激勵機制(一)加大教學崗位績效工資激勵力度。
  • 關乎職校績效工資分配!教育部肯定了這個省的分配辦法
    高等學校要根據發展需要,自主確定基礎性績效工資與獎勵性績效工資所佔比重,逐步加大獎勵性績效工資佔比,到2020年年底,獎勵性績效工資實際分配總量在績效工資總量中佔比一般不低於70%。四、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績效工資分配激勵機制(一)加大教學崗位績效工資激勵力度。
  • ...等9部門印發通知,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樹立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不轉化是最大損失的理念,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和模式,著力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和藩籬,通過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實施產權激勵,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
  • 構建價值共享的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探索國有...
    航天科工集團以航天二院二〇六所為探索主體之一,構建了「航天原點創客」成果轉化平臺,率先開展了高價值科技成果量化激勵模式的探索,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打通了國有企業創新到創業的「最後一公裡」。
  • 高校績效工資內部如何分配?教育部推介山東經驗!
    高等學校要根據發展需要,自主確定基礎性績效工資與獎勵性績效工資所佔比重,逐步加大獎勵性績效工資佔比,到 2020 年年底,獎勵性績效工資實際分配總量在績效工資總量中佔比一般不低於 70%。《指導意見》要求強化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績效工資分配激勵機制。
  • 欠發達地區如何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開啟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意義十分重大。  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三個痛點
    其實,早在2016年,中辦國辦就印發了《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規定,鼓勵科研人員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獲得合理收入。並寫明:財政資助科研項目所產生的科技成果在實施轉化時,應明確項目承擔單位和完成人之間的收益分配比例。
  • 浙江探索賦予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可給予70%以上權屬獎勵
    ;探索賦予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2月10日從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獲悉,根據省政府近日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快科技創新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江將通過建設科技創新「大平臺」、培育新型領軍企業「大主體」、深化科技體制「大改革」等舉措,到2022年打造以「城市大腦」為標誌的「網際網路+」世界科技創新高地和以創新藥物研發與精準醫療為標誌的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