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廳局以上職務犯罪減刑案須報最高檢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原廳局以上職務犯罪減刑案須報最高檢
  最高檢:加強監督糾正「以權贖身」「提錢出獄」等問題,建立完善對檢察官辦理「減假暫」案件內部監督制約機制

  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以下簡稱「減假暫」)是我國重要的刑罰執行制度。司法實踐中,一些「減假暫」活動中的司法腐敗行為,大多與執法、司法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密切相關。在相關實踐中,如何防止在辦理相關「減假暫」案件中發生「燈下黑」問題?昨天,最高檢召開發布會通報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刑罰變更執行法律監督工作情況。

  新京報訊 昨天,最高檢召開發布會通報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刑罰變更執行法律監督工作情況。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廳長侯亞輝介紹稱,2018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對「減假暫」提請、決定(裁定)活動提出檢察意見、發出糾正違法和檢察建議8.6萬件,得到採納8萬件。從嚴把握職務犯罪、金融犯罪和黑社會性質犯罪等「三類罪犯」「減假暫」的實體條件和程序要求,監督糾正了一批「有權人」「有錢人」刑罰變更執行不規範案件。

  昨日,在發布會上,最高檢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刑罰變更執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將深刻汲取相關案件教訓,舉一反三,深入整改,並持續加強對「以權贖身」「提錢出獄」等問題的監督糾正。

  涉「減假暫」腐敗行為多與徇私舞弊相關

  司法實踐中,一些「減假暫」活動中的司法腐敗行為,大多與執法、司法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密切相關。「查辦違法刑罰執行背後的相關職務犯罪案件,既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責和增強監督剛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國家反腐敗大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侯亞輝表示。

  侯亞輝透露,下一步,最高檢將儘快制定相關規範性文件,制定科學合理、符合司法實踐的立案標準,從偵查辦案程序、與紀委監委溝通銜接、線索管理、重大案件請示匯報等方面全面規範檢察機關偵查辦案工作,從實體和程序兩個方面進一步規範偵查辦案工作。

  實行「減假暫」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制

  如何防止檢察機關辦理相關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發生「燈下黑」問題?

  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副廳長劉福謙表示,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執檢子系統上線運行後,檢察機關辦理「減假暫」案件要求從受理、辦理、流轉、審批、監督、用印等各個環節,都要通過系統在網上操作,實現對檢察機關辦案環節全程留痕。嚴格按照關於對職務犯罪罪犯「減假暫」案件實行備案審查規定,對原廳局級以上職務犯罪罪犯「減假暫」的案件,逐案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審查;對原縣處級職務犯罪罪犯「減假暫」案件,逐案層報省級人民檢察院備案審查。

  劉福謙表示,要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按照「誰承辦誰負責,誰籤字誰負責」的原則,實行「減假暫」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制,建立完善對檢察官辦理「減假暫」案件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注重發現檢察機關在辦理「減假暫」案件中的不規範或違規違法行為。對在「減假暫」案件中的違法問題應當發現而未發現,或者對發現後不予報告、不依法及時監督糾正的,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有關檢察人員責任,確保監督到位。

  加強對依法推進假釋適用工作的研究

  司法部監獄管理局副局長李靜在發布會上表示,從減刑假釋制度設計來看,均屬於讓罪犯在希望中改造。李靜表示,假釋有利於督促罪犯規範自己的言行,抑制違法犯罪意識,逐步度過緩衝期和過渡期,逐步養成遵紀守法行為習慣,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從而實現刑罰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

  李靜解釋稱,包括對假釋制度認識不夠,出現問題後責任倒查的程序和標準不太明確,辦案人員擔心假釋罪犯假釋期間再犯罪被追責,而不願辦理假釋;假釋條件難以把握,「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缺乏可量化、易操作的法律認定標準;一些地方各部門之間工作銜接配合不夠順暢等。

  她表示,下一步,司法部將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加強對依法推進假釋適用工作的研究,針對性破解制約假釋適用的體制機制問題。

  ■ 連結

  監管場所檢察人員履職不到位 嚴肅依法問責

  「查辦違法刑罰執行背後的相關職務犯罪案件,既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責和增強監督剛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國家反腐敗大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廳長侯亞輝表示。

  據介紹,2018年以來,各地檢察機關按照刑訴法的有關規定,加強與紀委監委的工作溝通,抓住刑罰變更執行中容易發生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的重點環節,突出查辦相關司法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職務犯罪案件。

  侯亞輝稱,2018年以來,各級檢察機關結合辦理典型案件,及時開展以案釋法和警示教育,並向相關部門提出檢察建議,促進堵塞漏洞,防止權力濫用。

  發布會上,侯亞輝坦言,刑罰執行活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司法實踐中一些刑罰變更執行評判標準不明確,比如財產刑履行能力認定標準問題等,由於缺乏統一科學的標準,不同地區對同類或相似案件處理結果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執法司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侯亞輝稱,對於刑罰變更執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將深刻汲取相關案件的教訓,舉一反三,深入整改。

  下一步將著重加強對「三類罪犯」(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重點罪犯以及罪犯崗位調整、計分考核、立功獎勵、病情鑑定等關鍵環節的監督,持續加強對「以權贖身」「提錢出獄」等問題的監督糾正。

  並且,注重刀刃向內,對監管場所發生重大問題,檢察人員履職不到位的,嚴肅依法問責。

  2018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對「減假暫」提請、決定(裁定)活動提出檢察意見、發出糾正違法和檢察建議8.6萬件,得到採納8萬件。

  2018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辦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52件。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案件71人。

  我國司法實踐中,減刑、假釋適用不平衡,罪犯減刑比例約20%,假釋比例只有1%左右,假釋適用率低。

  新京報記者 王俊

相關焦點

  • 最高檢:原廳局級以上職務犯罪罪犯減刑需備案審查
    最高檢:原廳局級以上職務犯罪罪犯減刑需備案審查 SPP guards against judicial corruption in commutation
  • 最高檢: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減刑、假釋問題突出
    最高檢: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減刑、假釋問題突出 2014-08-26 15:31:1026日表示,在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中,減刑、假釋問題突出。目前,全國檢察機關已建議將711名罪犯收監執行,其中原廳局級以上職務犯罪罪犯76人。  據了解,今年3月20日,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了為期9個月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檢察活動。在專項活動中,檢察機關發現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及薄弱環節。  從存在問題來看,減刑、假釋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職務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等「三類罪犯」上。
  • 最高檢:職務犯罪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要嚴格備案審查
    6月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加強刑罰變更執行監督新聞發布會,並在會上發布了刑罰變更執行檢察指導性案例。 據最高檢披露,2018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對「減假暫」提請、決定(裁定)活動提出檢察意見、發出糾正違法和檢察建議8.6萬件,得到採納8萬件。
  • 最高法:對職務犯罪等六類罪犯減刑要從嚴
    11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下稱《規定》)。  針對職務犯罪等罪犯,《規定》新增減刑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從嚴的規定。
  • 最高法新規:職務犯罪從嚴控制減刑假釋及監外執行
    最高法新規:職務犯罪從嚴控制減刑假釋及監外執行 原標題:   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有關情況。該規定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 最高法出臺規定職務犯罪從嚴控制減刑假釋
    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有關情況。該規定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這次新出臺《規定》,就是要進一步從實體上統一減刑、假釋案件的辦案理念、裁判尺度和執法標準,進一步落實中央關於嚴格規範減刑、假釋工作的部署。   《規定》對職務犯罪罪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罪犯、金融犯罪罪犯以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嚴重暴力性犯罪等依法應當從嚴控制減刑、假釋的罪犯,新增減刑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從嚴的規定。
  • 最高檢發布《人民檢察院辦理減刑、假釋案件規定》
    同時積極加強制度機制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法律監督長效機制。10:07:51  [張本才]  6月,高檢院制定下發《關於對職務犯罪罪犯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實行備案審查的規定》,要求對原縣處級以上職務犯罪罪犯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實行分級備案審查。
  • 最高法:對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在減刑方面做從嚴規定
    最高法:對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在減刑方面做從嚴規定 2016-11-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最高法審監庭庭長夏道虎今日表示,對中央政法委嚴格規範減刑、假釋的規定中涉及的三類罪犯,就是職務犯罪的罪犯,金融犯罪的罪犯,黑社會組織犯罪的罪犯
  • 最高法最嚴減刑新規之後:孫政才們想減刑更難了
    2014年初,中央政法委出臺《關於嚴格規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切實防止司法腐敗的意見》重拳出擊,對被判重刑的職務犯罪、涉黑犯罪、金融犯罪罪犯等「三類罪犯」,從嚴把握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標準。貪腐類犯罪即屬於職務犯罪範疇,貪腐官員逃避刑罰也成為此次重點打擊的領域。
  • 最高檢:兩年來糾正一批「有權人」減刑假釋不規範案件
    最高檢3日舉行「加強刑罰變更執行監督,促進雙贏多贏共贏」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刑罰變更執行法律監督工作情況,發布最高檢第十九批指導性案例。  侯亞輝在會上介紹,刑罰執行作為刑事司法活動的最後環節,事關刑事司法功能的實現,事關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依法對刑罰執行活動實行法律監督是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職責。
  • 最高檢:2019年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案件871人
    正義網北京6月3日電(見習記者單鴿)「截至2019年底,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案件871人,有效維護了司法公正,較好地保障了公民權利,起到了很好的辦案效果。」6月3日,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的「加強刑罰變更執行監督,促進雙贏多贏共贏」新聞發布會上,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廳長侯亞輝就刑訴法修改後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相關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工作的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據侯亞輝介紹,司法實踐中,執法、司法領域中存在的危害司法公正、侵犯公民權利的犯罪行為,通常與訴訟活動中的違法犯罪行為交織在一起。
  • 最高檢官員:減刑假釋漏洞突出表現在有權有錢人身上
    從存在問題來看,突出表現在職務犯罪罪犯、金融犯罪罪犯、涉黑犯罪罪犯等罪犯中的「有權人」、「有錢人」身上。   2月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執行檢察廳廳長袁其國做客正義網,介紹2014年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檢察等活動的開展情況和新的一年裡刑事執行檢察工作的規劃和部署。
  • 最高檢:前三月共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90人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最高檢獲悉,2020年1至3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不當提出糾正5053人,同比下降33.5%;同期已糾正4832人,佔提出數的95.6%。對刑事執行活動違法提出糾正1880件,同比下降66.9%;同期已糾正1646件,佔提出數的87.6%。
  • 最高檢首次就一起減刑(假釋)監督案件召開聽證會
    隨著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廳副廳長劉福謙的話音落下,全國檢察機關第一起減刑(假釋)監督案件聽證會宣告完成。11月4日,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在江西省贛州市對罪犯餘珍偉減刑(假釋)監督案件組織召開了一場公開聽證會。
  • 最高檢:2018至2019年受理各級監委移送職務犯罪40326人
    最高檢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8年以來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工作情況,發布第二十批指導性案例。  王守安指出,案件總體上呈現以下特點:  貪汙賄賂犯罪是主要職務犯罪類型。檢察機關受理的職務犯罪案件中,貪汙賄賂類犯罪佔比超過80%,所涉罪名集中在貪汙罪、受賄罪、行賄罪和挪用公款罪。瀆職侵權類犯罪佔比10%左右,所涉罪名主要集中在玩忽職守罪、濫用職權罪、徇私枉法罪等。  基層公職人員職務犯罪佔絕大多數。最高檢此次發布的案例涉案人員級別在總體上也是因應這個特點。在檢察機關受理的職務犯罪案件中,鄉科級以下公職人員佔80%以上。
  • 職務犯罪判無期減刑後不低於20年 專家:防鑽空子
    此外,《規定》明確,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職務犯罪罪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金融犯罪以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嚴重暴力性犯罪等罪犯,減刑後的刑期最低不得少於二十年有期徒刑。  「有權有錢有勢的特殊服刑人員中,的確存在減刑較快、實際服刑時間偏短等現象,這對刑罰執行的公正性和司法公信力造成損傷。」
  • 最高檢就一起減刑(假釋)監督案件召開聽證會
    11月4日,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在江西省贛州市對罪犯餘珍偉減刑(假釋)監督案件組織召開了一場公開聽證會。據悉,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年初就開始謀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監督案件聽證工作,通知各地認真審查刑罰變更執行案件,加強案件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等方面的監督,並由第五檢察廳選擇有關案件探索開展聽證工作,罪犯餘珍偉減刑假釋案件就是其中之一。
  • 最高檢網絡訪談: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
    我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汙賄賂總局詹復亮。李忠誠:大家好,各位網友好!我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檢察廳副廳長李忠誠。陳正云:大家好,我是高檢院職務犯罪預防廳副廳長陳正雲。很高興有機會和網友進行交流。據統計,2013年1-11月全國檢察機關查辦貪汙賄賂犯罪案件27236件36907人,與2012年同比分別上升6.8%和6.3%。其中五萬元以上的大案21848件,佔80.2%;縣處級以上幹部2257人,佔6.1%。加強與公安、金融、邊防等部門協作,強化追逃措施,抓獲在逃犯罪嫌疑人640多名。
  • 三方庭審 見屏如面——保安沼地區檢察院開展職務犯罪減刑案件「三方庭審」
    「一切暢通」「現在宣布正式開庭」9月8日,保安沼地區檢察院運用遠程庭審系統開展職務犯罪減刑案件「三方庭審」,遠程庭審依託保安沼地區檢察院在遠程庭審現場,監獄作為刑罰執行機關,首先宣讀了提請減刑的建議書,隨後當庭進行了舉證和質證,法官對服刑人員的悔改表現進行了一一核實,保安沼地區檢察院檢察官現場發表了監督意見。
  •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終身監禁貪賄犯不得減刑假釋
    因職務犯罪獲刑無期 減刑後刑期至少20年  發布會上,夏道虎表示,《規定》對職務犯罪罪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罪犯、金融犯罪罪犯以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嚴重暴力性犯罪等依法應當從嚴控制減刑、假釋的罪犯,新增了減刑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從嚴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