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對職務犯罪等六類罪犯減刑要從嚴

2021-01-09 搜狐網

  11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下稱《規定》)。

  針對職務犯罪等罪犯,《規定》新增減刑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從嚴的規定。對死緩考驗期內故意犯罪但尚未達到情節惡劣,不執行死刑的罪犯,在明確死緩執行期間重新計算的同時,新增了「減為無期徒刑後,五年內不予減刑」的從嚴規定。

  防止「有錢有權人」 減刑過快服刑偏短

  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對職務犯罪罪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罪犯、金融犯罪罪犯以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嚴重暴力性犯罪等依法應當從嚴控制減刑、假釋的罪犯,《規定》新增減刑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從嚴的規定。

  「這樣規定就是要從實體上來解決過去部分『有錢人』、『有權人』減刑過快,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比例更高,實際執行刑罰偏短的問題,從制度上予以規範,把從嚴體現出來。」 最高法院審監庭庭長夏道虎解釋。

  職務犯罪不積極退贓

  不認定其有悔改表現

  針對職務犯罪罪犯、金融犯罪罪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罪犯的減刑、假釋問題,最高法院審監庭副庭長滕偉表示,這類罪犯社會關係比較廣,犯罪行為大多給國家、社會造成巨額經濟損失,並且多數都被並處財產刑,對上述三類罪犯,不積極退贓、協助退繳贓款贓物、賠償損失或者服刑期間利用個人影響力和社會關係等不正當手段意圖獲得減刑、假釋的,不認定其確有悔改表現。

  同時,考慮到嚴重危害國家社會利益、人身危險和社會危害性大、罪行嚴重和主觀惡性較大的罪犯需要更長時間矯正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規定》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毒品犯罪的首要分子和毒品再犯等罪犯也列入從嚴範圍,防止罪犯因沒有得到有效改造就回到社會,對社會公共安全造成威脅。

  新增減為無期徒刑後

  五年內不予減刑規定

  《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對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法院備案。

  此次《規定》對上述條文做了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明確對死緩考驗期內故意犯罪但尚未達到情節惡劣,不執行死刑的罪犯,在明確死緩執行期間重新計算的同時,新增了「減為無期徒刑後,五年內不予減刑」的從嚴規定。《規定》還新增了對決定終身監禁的貪汙、受賄罪犯不得再減刑、假釋的規定。

  死緩減刑後最低服刑

  實際不得少於十五年

  根據《規定》,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職務犯罪罪犯等,減為無期徒刑後,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三年以上方可減刑,一般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有立功表現或者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比照相關規定減為二十三年以上二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後再減刑的,減刑幅度比照相關規定從嚴掌握,一次不超過一年有期徒刑,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兩年以上。

  同時,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經過一次或者幾次減刑後,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得少於十五年,死刑緩期執行期間不包括在內。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實踐中一些罪犯減刑過快過多,實際執行刑期偏短,特別是對一些重刑犯的刑罰執行存在生刑過輕、死刑過重等問題,《規定》對有期徒刑罪犯、無期徒刑罪犯、死刑緩期執行罪犯、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罪犯,在減刑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上均做了相應調整,以便有效的發揮刑罰的功能。

  財產刑的履行情況是

  是否減刑的考察因素

  我國刑法中有200多個罪名可以單獨或可以選擇適用財產刑。財產刑和自由刑一樣,都屬於罪犯應當履行的刑罰。但司法實踐中,財產刑的執行難度比較大。

  滕偉說,《規定》將生效裁判中財產刑的履行情況作為可以減刑的綜合考察因素之一,「如果罪犯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則應當從嚴適用減刑,甚至不予減刑和假釋。」

  此外,《規定》還新增規定,法院交付執行時,應一併移送罪犯財產性判項執行履行情況;罪犯對刑罰執行中自覺履行財產性判項情況向刑罰執行機關報告的義務;減刑、假釋法院可以就財產刑判項的執行履行情況向原執行法院進行核實;負責辦理減刑、假釋法院,可以協助執行生效裁判中的財產性判項。

  減刑、假釋根本目的

  是激勵罪犯積極改造

  《規定》第一條明確了減刑、假釋的性質及適用要求,「減刑、假釋是激勵罪犯改造的刑罰制度,減刑、假釋的適用應當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

  夏道虎在發布會上表示,上述條文澄清了司法實踐中對減刑、假釋性質的認識偏差並糾正一些不正確做法,「罪犯只有積極改造,表現優異者,才能獲得減刑、假釋。減刑、假釋的根本目的是激勵罪犯積極改造,是刑罰執行過程中對積極改造罪犯的一種獎勵性措施。」

  據悉,該《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文/本報記者 孟亞旭

http://news.sohu.com/20161116/n473285193.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北京青年報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6-11/16/content_227256.htm?div=-1 report 2547 11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下稱《規定》)。針對職務犯罪等罪犯,《規定》新增減刑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對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在減刑方面做從嚴規定
    最高法:對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在減刑方面做從嚴規定 2016-11-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最高法審監庭庭長夏道虎今日表示,對中央政法委嚴格規範減刑、假釋的規定中涉及的三類罪犯,就是職務犯罪的罪犯,金融犯罪的罪犯,黑社會組織犯罪的罪犯
  • 最高法新規:職務犯罪從嚴控制減刑假釋及監外執行
    最高法新規:職務犯罪從嚴控制減刑假釋及監外執行 原標題:   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有關情況。該規定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 最高法出臺規定職務犯罪從嚴控制減刑假釋
    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有關情況。該規定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監督庭庭長夏道虎介紹,減刑、假釋作為刑罰變更執行的重要措施,是我國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的重要制度,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刑罰執行過程中的具體體現,對於激勵罪犯積極改造,促進罪犯回歸、融入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最高檢: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減刑、假釋問題突出
    最高檢: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減刑、假釋問題突出 2014-08-26 15:31:1026日表示,在職務犯罪等「三類罪犯」中,減刑、假釋問題突出。目前,全國檢察機關已建議將711名罪犯收監執行,其中原廳局級以上職務犯罪罪犯76人。  據了解,今年3月20日,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了為期9個月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檢察活動。在專項活動中,檢察機關發現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及薄弱環節。  從存在問題來看,減刑、假釋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職務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等「三類罪犯」上。
  • 最高檢:原廳局級以上職務犯罪罪犯減刑需備案審查
    最高檢:原廳局級以上職務犯罪罪犯減刑需備案審查 SPP guards against judicial corruption in commutation
  • 最高檢:職務犯罪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要嚴格備案審查
    6月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加強刑罰變更執行監督新聞發布會,並在會上發布了刑罰變更執行檢察指導性案例。 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辦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52件。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廳廳長侯亞輝介紹,對職務犯罪、金融犯罪和黑社會性質犯罪等「三類罪犯」有重大立功擬提請減刑或減刑幅度大、間隔時間短、考核計分高、假釋考驗期長等重點案件,通過調閱材料、實地調查、重新鑑定等方式逐一核實,從嚴把握「三類罪犯」、「減假暫」的實體條件和程序要求,監督糾正了一批「有權人」、「有錢人」刑罰變更執行不規範案件。
  • 案例分析丨關於「職務類」罪犯的認定分析
    在 2020 年監獄呈報的批次減刑中,因其確有悔改表現,減刑間隔期內獲得四次表揚,符合減刑條件,對其呈報減刑,但刑罰執行機關認為李某某所犯罪名為刑法第八章貪汙罪,認定李某某為 " 職務類 " 罪犯,根據 " 職務類 " 罪犯的減刑條件及程序對其進行呈報減刑。
  • 最高法減刑假釋新規定:減為無期徒刑五年內不予減刑
    最高法減刑假釋新規定:減為無期徒刑五年內不予減刑 2016-11-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規定》新增對決定終身監禁的貪汙、受賄罪犯不得再減刑、假釋的規定。對死緩考驗期內故意犯罪但尚未達到情節惡劣,不執行死刑的罪犯,在明確死緩執行期間重新計算的同時,新增了「減為無期徒刑後,五年內不予減刑」的從嚴規定。
  • 原廳局以上職務犯罪減刑案須報最高檢
    原廳局以上職務犯罪減刑案須報最高檢  最高檢:加強監督糾正「以權贖身」「提錢出獄」等問題,建立完善對檢察官辦理「減假暫」案件內部監督制約機制  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以下簡稱「減假暫」)是我國重要的刑罰執行制度。司法實踐中,一些「減假暫」活動中的司法腐敗行為,大多與執法、司法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密切相關。
  • 職務犯罪判無期減刑後不低於20年 專家:防鑽空子
    此外,《規定》明確,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職務犯罪罪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金融犯罪以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嚴重暴力性犯罪等罪犯,減刑後的刑期最低不得少於二十年有期徒刑。  「有權有錢有勢的特殊服刑人員中,的確存在減刑較快、實際服刑時間偏短等現象,這對刑罰執行的公正性和司法公信力造成損傷。」
  • 最高法最嚴減刑新規之後:孫政才們想減刑更難了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郭芳 王紅茹 | 北京報導(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9年第11期)5月的最後一天,最高法發布的一項新規或許要讓秦城監獄中的貪官們心涼半截。這項從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下稱《補充規定》)幾乎堵死了貪官們逃避刑罰的「後門」。
  • 最高法發布司法解釋:終身監禁貪賄犯不得減刑假釋
    此外,《規定》對職務犯罪罪犯、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罪犯、金融犯罪罪犯以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嚴重暴力性犯罪等依法應當從嚴控制減刑、假釋的罪犯,新增了減刑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從嚴的規定。
  • 最高法提高減刑假釋門檻 拒不認罪悔罪的從嚴掌握
    最高法提高減刑假釋門檻   「刑九」施行後拒不認罪悔罪貪官一般不予減刑  對拒不認罪悔罪或不履行財產刑的原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貪汙賄賂罪犯,法院將不予假釋且一般不予減刑;被判處無期徒刑和由死緩減為無期徒刑的,執行四年以上方可減刑
  • 省高院公布對「三類罪犯」減刑假釋要公開審理
    省高院去年共對上述「三類罪犯」裁定不予減刑55件,收監45人;其中裁定不予假釋的12件均為職務犯罪。當天,省高院還通報4起關於減刑假釋方面的典型案例。發布 |對「三類罪犯」的減刑、假釋要公開審理省高院新聞發言人許哲透露:近年來,由於多種原因,一些罪犯通過不正當手段進行權錢交易,獲取減刑、假釋和監外執行,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公正,特別是職務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三類罪犯「逍遙獄外」,享受「高牆特權」的現象較為多發。
  • 最高法將修改司法解釋縮短減刑期限 預計年內出臺
    減刑操作程序更規範  在最高法新聞通氣會上,最高法審監庭審判長羅智勇介紹說,近年來,社會各界對「減假暫」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反映強烈。目前,最高法院正在對於「減假暫」相關的實體司法解釋進行修改,預計年內就將出臺。
  • 嚴格規範三類罪犯減刑假釋等制度
    要求在刑法、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框架內,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主要指保外就醫)充分體現從嚴精神,從嚴規定實體條件,從嚴規範程序,從重追究違法違規辦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法律、紀律責任。近年來,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等罪犯中,違法違規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相對突出。如廣東省江門市原副市長林崇中因受賄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在看守所羈押期間,賄賂買通相關人員,製作虛假疾病鑑定材料,以「保外就醫」之名逃避入監服刑。
  • 政法委新規:三類罪犯死緩減刑後最低服刑22年
    中央政法委把從嚴規範罪犯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重點放在了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這三類罪犯上。南都記者了解到,該三類犯罪違規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相對突出。
  • 2014年河南裁定不予減刑「三類罪犯」55件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職務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詐騙犯罪以及組織(領導、參加、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三類犯罪,不僅侵害國家的經濟秩序、管理秩序和社會秩序,而且嚴重侵害公務員的職務廉潔性,一直以來都被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 最高法發布《減刑、假釋案件若干問題規定》(全文)
    中新網2月23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司法解釋選取了現階段人民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社會關注度較高、司法實踐中也容易出問題的六類減刑、假釋案件,明確要求必須開庭審理。
  • 罪犯陳來川減刑一案
    (原標題:罪犯陳來川減刑一案) 河北省石家莊監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