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808期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考古專題系列講座第21期)在明倫堂舉行,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做了題為《土司無城:海龍囤再認識》的專場講座,400餘名市民、學生共同聆聽了此次講座。
李飛館長開篇指出,明代郭子章在其萬曆《黔記》中記載:「土司無城,例也。懼尾大也。即播悍且叛,不敢城夜郎。今水西、永順、保靖猶無城也。」並據此引出問題:海龍囤是一座城嗎?為回答這一問題,李館長結合海龍囤遺址的發掘與資料整理工作,從問題提出、為什麼是海龍囤、海龍囤誰人所建、海龍囤因何而建、海龍囤是什麼五個方面做了系統闡釋。
李飛館長認為,海龍囤有著隨山勢綿延約6公裡的厚實城垣,左右臨淵,前後設關,至今尚存重重9道雄關,中央設衙署,衙署四周又另築周長504米垣城,具備了城所應有的各種特徵,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城。所謂土司無城,是中央政府對土司的提防與控制,而土司在具體應對中卻於司治之外營建出介於「城」與「寨」之間似城非城的山地防禦工事,陽奉陰違的維繫著其在地方的統治。在郭子章看來,因為位於遵義老城的宣慰司司治周圍並無防禦性垣牆,而海龍囤這樣的山地堡壘頂多稱「寨」,因此播州無城。亦即在代表統治者立場的朝廷大吏郭子章眼中,治所周邊無城郭即符合成例。播州土司應該很好的遵循了這一點,卻又在司治之外的山地據險為寨,建構起比一般城池更為有效的「山城」防禦體系,並明目張胆稱之為「城」。從這個意義上,以海龍囤為代表的播州「山城」,是土司無城的成例之外的一種特殊存在,並成為土司制度特殊的實物見證。
「今天李館長的講座系統全面、細膩深刻,讓我對海龍囤的歷史過程及發掘現狀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我將會帶著李館長的解讀,親自到海龍囤走一走,看一看,觸摸歷史印記,感悟土司文化。」一位文化愛好者在講座結束後告訴筆者。
據了解,貴陽孔學堂自2013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以來,緊緊圍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宗旨,積極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堅持在雙休日舉辦傳統文化公益講座,現已成為孔學堂品牌化的系列文化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認可。
來源/孔學堂
編輯/陸維剛
校檢/盧亦林
編審/李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