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灘前說杜甫,千古悠悠是詩聖

2020-12-22 江陽沽酒客

公元766年,也就是1251年前,苦逼的愛國主義詩人杜甫先生入川的第二年,也是這樣的暮春時節路過瀘州,雖然年邁的他,估計並不能預想自己苟延殘喘的身軀還有四五年的短暫時光,但是他終於來到了心儀已久的瀘州。

據說這裡的長江邊有一塊石灘叫工部灘,灘上一塊巨石,當地人叫灰毛兒石(灰毛兒瀘州方言豆腐乳之意)用來栓船,他和當時的瀘州城官,曾經一起在大石上開懷暢飲。那時候還沒有現在的大麯酒,但是瀘州的高粱燒春依然讓詩人詩興大發。

這首《瀘州紀行》即是其中的一首:

自昔瀘以負盛名,歸途邂逅慰老身。

江山照眼靈氣出,古塞城高紫色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來系纜結詩情。

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無字謝主人。

工部灘早已不復存在,灰毛兒石變成了杜甫石,它承載了這段詩意的歷史,日日夜夜浸泡在長江邊上,千百年來給每一個過客講述著過往的軼事。

故事就發生在距小市不遠,長江對面江中,有座灘叫「工部灘」。公元765年7月,唐代大詩人杜甫離開成都草堂,乘船順岷江經樂山、宜賓,向瀘州進發,一路停留到瀘州已經是第二年春季了。

當船行至小市上面的江中時,驟然波浪滔天,浪頭一個接一個打來,水花濺起比船蓬還高。老梢公要大家沉住氣不許動。這時江裡冒出一座石灘把船擱淺了。梢公舟子口喘粗氣,使盡全力,船才鬆動起來。

憨厚的梢公知道危險已過去,驚疑地朝船艙裡望去,嘴唇動了好幾下,オ說:這段水路,我經過不知多少次,可從來沒見過有灘呀,怎麼今天船上坐了你官員,就出現此灘了,想必是龍王爺前來接駕的緣故吧?

龍王爺出動翻江倒海,把別處石灘波動到這裡來的吧?杜甫見老梢公的認真神態,不禁哈哈哈笑出聲來,左手拈鬚,右手直擺,連說:怪哉、怪哉,焉有此理!焉有此理?

從此這段河道硬是冒出一座石灘。老百姓可不管有此理無此理,管它叫「工部灘」。因杜甫官職是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千多年來,山村水郭,世代相傳「工部灘」的神奇故事,直到現在,那段河道周圍的茶館、酒店,三、五幾個老頭坐在一起仍津津樂道「工部灘」。如果遇上巧嘴加點誇張手法,那才「玄」(神奇的意思)。

說什麼杜甫官大得很,又是什麼詩聖,當然要驚動東海龍王,不遠千裡來參拜啊!龍王把鬥大的頭伸出水面向杜甫直點,一對眼睛金光閃閃照亮幾裡遠,杜大人謙遜地說:不必多禮,請速退。龍王才走了,水位低了,灘就留下來了。這個龍門陣可說是表達對杜甫的崇敬。

一千年後,瀘州依然流淌著兩條江(長江,沱江),瀘州已經成了「風過瀘州帶酒香,人到瀘州醉一場」的聞名四海的酒城。杜工部可能永遠無法預見千年的交替會給這座古城帶來如何的裂變,如果知道恐怕他再多的詩歌也無法贅述。

這座城市曾經豪氣幹雲,成吉思汗的子孫也一度被抗擊城外數十年之久。這座城市曾經酒旗飄飄,十步一酒樓,商賈雲集,兩岸漕運碼頭繁華,袍哥文化根深蒂固,酒城的兒女耿直豪爽,也充滿血性,他們喝酒如湯,他們快人快語,他們經歷著世間的喜樂悲歡,承載著時代的變遷。留下了無數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瀘州人的玄龍門陣三天三夜都擺不完,就像和尚的木魚~~多~多~多。

相關焦點

  • 遊鞏義杜甫故裡,緬懷「詩聖」,感悟杜甫的一生
    杜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是世界文化名人,是最具家國情懷、憂國憂民的詩人。我們對於杜甫的崇敬那是不言而喻。杜甫出生位於河南省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也就是今天的鞏義杜甫故裡。走到近前,環繞杜甫聖象一周,看著這國內最大的杜甫像,據了解,銅像高達九米,是依照壯年杜甫的想像塑造而成。我們也是感慨萬分,詩人生前四處奔波,見證和記錄了大唐盛世下的悲催,為無數百姓的疾苦吶喊,如今,千年逝去,站在詩聖像前,我們感懷詩人的輝煌一生,更值得我們記憶和回憶!
  • 憂國憂民: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詩聖」
    在中國古代詩壇上有兩座最巍峨的高峰,他們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李、杜在藝術上的造詣各有獨特之處,那麼杜甫為什麼被人們稱為「詩聖」呢?杜甫,字子美,因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少年時期的杜甫就立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腐敗的政治處處使他失望,「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剝削者和被剝削者之間對立矛盾。《兵車行》暴露了唐王朝誇大戰功的真實背景,《麗人行》則暴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與奢侈。安史之亂後,杜甫深入人民中間,深刻地感覺到沉重災難首先是落在人民的身上。
  • 鄭州「杜甫故裡」——領略詩聖故居的風採
    鄭州「杜甫故裡」——領略詩聖故居的風採在從小到大學過的古詩之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分別是詩仙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以及詩聖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二者的風格不一,但都將詩歌渲染的韻味獨特,意蘊頗深。在閱讀他的作品之時,我的內心是一直有一種想要同詩人再拉近一步距離的感覺,想要走近他生活的地方,來感受一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可以孕育出如此偉大的詩人,可以渲染出如此別致的詩韻,在了解詩人的時候,我知曉到在鄭州便是有這樣一出地方,它是詩人杜甫年少時期的故居,帶著對詩人的十足好奇以及想領略鄭州這處美景的獨特風採,我便決定走近鄭州,來一睹詩聖故居的景致。
  • 名流仙宗,詩聖杜甫的仁愛之心
    回溯千年,在光河的彼岸邀約大唐「詩聖」杜甫。說起杜甫,人們會想起很多的經典名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些擲地有聲的詩句,依然響徹古今。世人尊稱杜甫為「詩聖」,這一名號還有一段特別的來歷。傳說中,杜甫是上天陳芳國的一位文星典吏,被尊為「詩聖」。天使派他下凡人間,為大唐成就文章瀚海。他以詩文聲振中土,完成使命後,還要返回天國。當時,他將九天頒下的金字詔書佩戴在身上。一次無意中路過蔥市,青蔥的渾濁氣味汙染了詔書的聖潔。
  • 詩聖杜甫的「國際粉」
    詩聖不僅僅對成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更在世界各地擁有龐大粉絲群,英國歷史學家麥可·伍德製作的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引起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 要說杜甫和成都的關係,作家馮至有一句很著名的論斷,言簡意賅:「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 景致記錄:看懂了杜甫草堂,也就明白了四川人愛杜甫的一顆心
    在成都念書時,我第一次去杜甫草堂。我驚訝地發現,一生窘迫的杜甫,在寸土寸金的成都市,居然可以「住」這麼寬,已是豪宅所不能形容。十多年以後,我再次去杜甫草堂,發現居然又擴建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國家一級博物院,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公元759年春天,因避安史之亂,詩聖杜甫攜家帶口,輾轉至四川,在成都結廬而居,住了三年零九個月之後,杜甫攜家帶口離開了四川。
  • 網友惡搞詩聖躺著中槍 杜甫很忙原因幾何
    網友惡搞詩聖躺著中槍 杜甫很忙原因幾何 發表時間:2012-04-25 作者:官方
  • 詩聖杜甫屢試不第,竟然是因為不會走關係?!
    說到科舉,可以說是古代士人唯一的出路,對於他們的一生來說,重要程度堪比高考,甚至超過高考。科舉始於605年時的隋朝,發展並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直到1905年才被廢除。所謂行卷是指,應試舉人在考試前,將平時創作的詩文,製成捲軸,送到主考官員或其他有名望的貴人手中評閱,如果得到青睞,不僅可以提升在長安的知名度,還可以增加中舉的可能性。公薦是社會上有地位、有名望的人,直接向知貢舉的官員推舉應試舉子,被薦的舉子往往可以輕鬆及第。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二、現實主義的傑出詩人,詩聖杜甫。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比李白小11歲,他們深厚的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他青年的時候,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後。唐詩到杜甫是一大轉變,題材轉向寫時事、寫底層百姓的生活。寫法上採用敘事和細節描寫,在敘事和細節描寫中抒情。
  • 歷史;在唐朝時期,詩聖杜甫一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大家好,我是筱筱說歷史說,今天帶大家唐朝時期詩聖杜甫的故事,喜歡的可以關注小編或者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哦!歷史上的唐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朝代。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歷史盛唐都是非常有名的。而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的就是唐朝時期的詩人杜甫。杜甫在歷史上被尊為詩聖,而杜甫的詩也是中國歷史上的詩史,杜甫是整個唐朝時期最璀璨的詩人之一。杜甫在一生下來就是在奉儒守官的家庭中。因此在小時候,杜甫的家庭教育是非常不錯的。而杜甫的父親與祖父都曾做過官。雖然杜甫的生下來家庭就非常優渥,但是杜甫的一生卻是過得鬱郁不得志。
  • 《杜甫很忙》評測:詩聖爺爺,您老辛苦了!
    杜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古典詩歌的扛鼎人物,與「詩仙」李白齊名,人稱「詩聖」。有那麼一天,不知何處刮來一股惡搞風,源自語文課本的杜甫插圖被「不幸」波及,本來好端端的一位詩聖大人硬生生的被加入了超級賽亞人,奧特曼,送水工,快遞小哥等諸多「特殊」身份,針對這一現象,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在這兒筆者無意探討這一現象對錯與否,因為在某個流行趨勢的背後必定隱藏著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成因,不過拿名人開涮,用歷史逗哏,跟主流玩個遊戲,然後一笑而過的心態仿佛已經深入當今大眾了。
  • 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詩聖」而不是別的稱號,你知道嗎?
    關於詩聖杜甫,我以為魯迅先生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的好。「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詩聖杜甫為什麼魯迅先生會有這樣的評價,我以為,正是因為杜甫的詩貼近生活,寫的就是普通百姓,普通人會經歷的事,而且語言風格來說,平實真誠,形象鮮明,通俗易懂,畫面感極強,讀杜甫的詩,
  • 一代「詩聖」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最後的死因令人難以接受
    文/歷史的妖風,本文為百家號「歷史的妖風」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歷史的妖風一代「詩聖」杜甫,一生窮困潦倒,最後的死因令人難以接受······「詩聖」杜甫想必沒有人沒聽說過吧杜甫的一生,雖然窮困潦倒,但是杜甫的胸懷卻異常大。他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當然作為「詩聖」,他的作詩功底更是深厚,給後世留下了不少經典。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甫,留下了很多的傳世名作,我們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上經常看到他的詩句,他的《杜工部集》也我國歷史上優秀的詩集作品,那麼這位著名的詩人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他是因為暴飲暴食而死的?
  • <河南老家>「民間疾苦,筆底波瀾」詩聖杜甫故裡與陵園
    這就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聖」杜甫的自我介紹,他稱自己七歲即已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九歲時練習書法,作品已積累成囊;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已出入社交界與前輩交往並展露才華。可見少年時期的杜甫才學橫溢,朝氣蓬勃。這位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祖上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
  • 「詩聖」回鄉!舞劇《杜甫》在河南人民會堂精彩上演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 孟媛 實習生 李佩潔)不久前舞劇《杜甫》中火遍全網的「麗人行」片段被盛讚為「最美中國風舞蹈」,播放量超10億。7月17日—21日,舞劇《杜甫》在河南人民會堂精彩上演,中國「詩聖」的一生首次以舞蹈的形式和老家鄭州的觀眾見面,掀起了「杜甫回鄉」的熱潮。
  • 鄞州塘溪鎮前溪頭村重修宗譜 這裡是詩聖杜甫後代的聚居地
    管江杜氏始祖杜安畫像 重新修訂的《鄞邑管江杜氏宗譜——前溪頭支譜》鄞州區塘溪鎮西北部,有一片叫做管江的區域,地形為盆地,南北皆為東西走向的天台山餘脈。從山中蜿蜒而來的亭溪分成兩條支流後,一條向南,俗稱前溪,前溪頭村因此而得名。記者近日獲悉,美麗的前溪頭村重修了宗譜。宗譜記載,村裡杜姓村民的先祖,是詩聖杜甫。杜甫次子的後人來此定居退休教師杜偉海是杜氏第33代,也是此次宗譜重修的主要負責人。
  • 杜甫為什麼稱為詩聖?李白杜甫究竟有什麼淵源,你更喜歡誰
    杜甫為什麼稱為詩聖?李白杜甫究竟有什麼淵源,你更喜歡誰中國的詩詞文化一直是享譽社會的,詩詞文化博大精深,而在唐朝宋朝是中國詩詞文化發展最牛的時代。而杜甫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名人,杜甫生平寫出了很多的詩詞,而且很多都流傳至今,我們小時候學的杜甫的詩詞現在還能朗朗上口。杜甫在歷史上被稱為詩聖,杜甫被稱為詩聖的原因:對近體詩發展所做的貢獻無與倫比。而近體詩又是唐代以後的主流,唐朝之後的詩人大多都受到杜甫的影響,這一點非常重要。
  • 杜甫半生悽涼,顛沛流離,「詩聖」經歷過了什麼?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我國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聖」的杜甫,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出生於京兆杜氏,是北方的一個大家族,青少年的杜甫家庭環境比較好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小的時候比較愛學習,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加之良好的教育,在未來也是必將有大的作為,年輕的杜甫經歷了自己的第一次科舉,但是落榜了,但是他沒有磨滅其雄心壯志,他用旅遊散心,排解憂愁,從洛陽飄到了長安。
  • 平江遊記|詩聖安魂處——杜甫墓祠究竟在何處?
    ——杜甫《登高》一曲《登高》肝腸斷,古來七言第一律。詩聖杜甫是中國古代詩壇最為傑出的詩人之一,一生創作了1400多首詩,更是被視為中唐「新樂府詩」的引路人。他精通各種詩體,特別是絕句律詩、古體詩上有非凡的天賦與成就。為中國的詩歌的創作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在杜甫詩中出場高達46次,詩聖為什麼對雨情有獨鍾
    據統計,在流傳下來的杜甫的1445首詩中,寫雨的就有46首,其中,直接以《雨》命名的詩高達數十首,更不用提《晨雨》、《朝雨》、《夜雨》、《雨晴》這些了。詩聖為什麼偏愛寫雨?雨究竟有什麼魔力讓杜甫對它情有獨鍾?下面讓筆者來為你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