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洋姜又叫五星草,在我國很多地域都有大面積種植。它的經濟價值很可觀,它能醃製成蔬菜,也能加工成醬菜,還有潛在的藥用價值。洋姜怎樣種植才能高產呢?
下面講一下怎樣種植洋姜?
1、 土壤的選擇。
洋姜的適應性很廣泛,但是它對土壤也是有要求的。比如酸性土壤,鹽鹼性土壤和沼澤地都不能種洋姜,其他的地塊都是可以種植洋姜的。
2、 溫度要求。
種植洋姜對溫度也是有要求的,它抗寒又抗旱,比較喜歡清涼乾燥的環境。溫度為6度左右是最適宜發芽的,溫度為10度左右是最適宜出苗的,溫度為20度左右是最適宜生長的。洋姜要高產,對溫度是有嚴格要求的。
3、 種植。
種洋姜主要還是種塊莖,種植方式採用條播居多。種植的時候要注意密度,棵棵之間的距離和行行之間的距離,維持在50釐米左右都是可行的。種的時候,芽眼朝上,深度在10釐米左右,然後蓋上土,等待出苗就行了。
4、 肥水管理。
種洋姜,一共需要上三次肥料,第一次就是上底肥,其他兩次是追肥。在五月份兒第一次追肥料,就是在洋姜苗長到15釐米左右的時候上一次肥料,這次上肥料主要上尿素。第二次上肥料是在洋姜抽蕾的時候,這次主要上鉀肥。洋姜比較喜歡乾燥的環境,澆水也分階段的,比如苗期、拔節期等等。
5、 及時摘蕾。
要想種好洋姜,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比如摘蕾。洋姜抽蕾的時候,花蕾是需要及時摘除一部分的,這樣對洋姜的生長有益處。如果洋姜抽蕾的時候,沒有及時摘頂,就會造成洋姜苗的旺長,不利于洋姜的生長。為了提高洋姜的產量,我們一定要進行摘頂工作。
雖然洋姜的適應性很強,但是酸性土壤,鹽鹼性土壤和沼澤地都不能種洋姜,其他的地塊可以種洋姜。在洋姜的生長過程中,對溫度也是有嚴格的要求的,控制好溫度,才有利于洋姜的生長。種洋姜,要注意密度,不能種太稠,也不能種太稀。
在洋姜的生長過程,一共要上三次肥料,第一次就是上底肥,其他兩次是追肥。洋姜它喜乾燥,所以澆水也是分階段的。在洋姜的生長過程中,摘頂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不能及時摘頂,容易造成旺長。及時摘頂,才能提高洋姜的產量。按上面的方法來種植洋姜,洋姜就能長得又多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