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一聲怒吼,將延續了中國上千年的封建時代徹底的告別,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由此走向滅亡。資產階級的期旗幟第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而資產階級與封建帝制相比較起來,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時代的進步。
然而這上千年的封建帝制,清朝的上百年的統治已然是根深蒂固,仍然有一部分清朝遺老遺少妄圖恢復帝制。然而,時代在進步,人民的思想也在不斷的進步,對於帝制已經變得十分的牴觸。
因此,以溥儀為首的滿清貴族想要重新建立王朝,只能藉助於外來勢力的幫助——歷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佔領了東北三省,這個時候以溥儀為主的清朝遺民依靠日本的幫助,在東北創建了所謂的偽滿政權,然而實質上卻是日本佔領東北的傀儡勢力。
作為一個所謂的偽滿朝廷,自然要有都城的存在,而作為當初清朝崛起的龍興之地瀋陽,卻並沒有成為偽滿的都城,在日本的主導下偽滿洲國反而選擇了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城市長春作為都城,那這到底是為何呢?
一、政治空白,是新興勢力的不二選擇
日本勢力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將東北三省拱手相讓,日本開始了侵略中國的第一步。
偽滿勢力創建之後,都城的選擇至關重要。而瀋陽也就是曾經的奉天,作為當初軍閥張作霖的大本營,儘管日本已經徹底的佔領了東北,但是張作霖的幾十年的經營,人雖然不在了,但是奉天城內政治傾向依舊政是向張氏集團靠攏的。以瀋陽作為首都,在政治上有著極大的不穩定性。
並且因為瀋陽曾經是清朝的龍興之地,日本勢力的本意是將以溥儀為首的清朝遺民作為傀儡徹底的掌握。
而一旦選擇瀋陽這樣一座對於清朝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無疑會讓這些清朝遺民另起心思,甚至脫離日本勢力的掌控,於是,作為當時東北的重心瀋陽,就這樣被日本勢力所遺棄。
除此之外,哈爾濱也因為政治上的混亂,而被日本勢力所拋棄。為何呢?這是因為哈爾濱緊靠著蘇俄,已經在不知不覺之間被蘇俄政治入侵,日本需要的是一座沒有其餘政治勢力摻合的地方,這是日本在政治上的考量,一座穩固的都城,需要的不僅僅只是城牆的堅固,更需要之內政治的安定。於是作為東北省內數一數二的大城市,瀋陽、哈爾濱都被拋棄。
那東三省還剩誰呢?自然長春就走進了日本人的視野。
作為當時一個名不經傳的城市,長春這個時候還沒有發展起來,人員稀少,沒有其餘勢力的涉足,於是長春在政治上相當清白,自然就成為了日本的首要選擇。一座政治空白的城市更適合偽滿的統治以及穩固。
二、交通必不可缺、通訊發達
日本佔據了東北三省,是更好的為佔據中國而打下的根據地,日本正是以此為據點,對中原進行進攻。偽滿的都城實際上倒不如說成是日本對於中國戰略進攻的決策地。於是對於這樣一個地方,就需要滿足一個要求,那就是交通要迅速,以至於能夠及時掌握轄區內的所有信息。
而我們來看看瀋陽、哈爾濱這些地方,從東三省的位置考慮,其不是在最南方,就是在最北方,都處在整個東北三省的邊沿地區,這對於日本偽滿政府對於轄區內的信息掌控顯然是不利的。
而通訊不便捷,在整個東北的統治自然也會處於不利地位,其實作為一個朝廷的存在,都城選擇版圖的中心,是為了能夠對於整個疆域進行完整的統治,而避免出現天高皇帝遠的現象。
出於交通位置上的考量,瀋陽、哈爾濱的被拋棄則是必然的。
就這樣東北三省的中南部分,長春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作為東北南滿鐵路以及中東鐵路的連接點,長春的交通便利是毋庸置疑的,在鐵路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的時代,長春作為這些鐵路的中心,四通八達,可以從長春到達多個地方,這對於偽滿朝廷實際上是日本而言,這種交通便利的地方,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除此之外,長春不僅僅是交通便利,而且因為在東北中部地區,使得日本佔據長春能夠進可攻,退可守,可以說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長春當時的發展在東北三省中相比較起瀋陽哈爾濱等地經濟並不靠前,然而在政治方面以及交通方面卻有著瀋陽哈爾濱所沒有的優勢。
對於日本而言,佔據東北最重要的目的是以東本為跳板,進而佔據中原,所以相比較而言,政治地位以及戰略地位至關重要。所以選擇長春作為新都,是偽滿朝廷就日本勢力對於之後進攻中原戰略的考慮所得的結果。
三、資源豐富,能夠迅速發展
除了政治以及戰略上的考量,儘管長春只是當時的二線城市,但是卻有著豐厚的資源以供其發展。所以經濟並比不上瀋陽哈爾濱等地,但是長春卻有著經濟發展起來的潛力。
長春在松遼平原的邊界上,所以地理環境非常的好,寬闊又肥沃的黑土地,再加上氣候的適宜,一年四季分明,而且降水量充足,非常適合農產品的生長,為長春的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僅如此,東北地區地域寬廣,但是卻人跡稀少。
尤其是在長春確定為偽滿的新都之後,這樣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更適合日本的統治。戰略政治都符合了日本的需求,長春的經濟發展依靠著長春的豐富資源也能夠迅速的發展起來。
總結
日本佔據東北三省後,為了防止引起國際上的牴觸與東北人民的反感,於是假意推出了偽滿這樣一個傀儡勢力。但日本的目標還在進攻中國、佔據中國,瀋陽、哈爾濱等地經過了張作霖的統治或者蘇俄的入侵,整座城市帶有著濃厚的中國色彩或者是蘇俄的氣息,哈爾濱甚至有著大量的俄人在此居住。而選擇長春這樣一個多方勢力都沒有侵入的一個城市,更能使得日本在這個城市內隨意的發揮,建造出帶有日本氣息的城市。
同時,這也是日本進行殖民統治的第一步在確定了長春未為新都之後,日本迅速的對長春進行規劃發展修建,然而在規劃中,卻將中日進行分離,區別對待。並且在長春建造完全之後,日本還將長春利用電影的方式進行拍攝,對於長春的繁華進行宣傳,進而迷惑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