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頻發癲癇 謹防誤診誤治和假性癲癇

2020-12-22 求醫網

孩子頻發癲癇 謹防誤診誤治和假性癲癇

時間: 2014-07-15 17:38  來源: 南方日報   編輯:

廣東省抗癲癇協會會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周列民教授介紹,目前癲癇的誤診仍比較常見,包括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把非癲癇誤診為癲癇。

摘要:

  據記者近日從相關方面獲悉,廣東省抗癲癇協會會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周列民教授介紹,目前癲癇的誤診仍比較常見,包括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把非癲癇誤診為癲癇,另一種則是把癲癇誤診為其他疾病,當中還有一種屬於漏診的範疇,即癲癇沒有被診斷出來,這種情況多見於老年患者。

  謹防誤診誤治和假性癲癇

  由於癲癇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病,因腦神經元過度同步化放電導致反覆發作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徵,光憑症狀,有時候難以判斷是否癲癇,這就需要結合腦電圖等輔助檢查手段。假性癲癇是診斷過程中醫生和患者家屬都需要警惕的事情。

  曾經有一個15歲左右的女性患者在母親的陪同下來找周列民教授,據患者母親介紹此前已經到多地大醫院看過醫生,但是仍然頻繁「發作」。周列民通過觀察,懷疑患者母親口中的「發作」不是真的發作,因為根據臨床經驗,如果患者頻繁發作並且長期服用藥物,往往會有反應有些遲鈍、言語表達不順暢等表現,但這個患者的智力和精神狀態都很好。後來患者做了腦電圖,大腦中沒有不正常的放電,最終確定是「假性癲癇」。周教授通過和患者及其母親的了解,得知患者由於在單親家庭成長,害怕失去媽媽,為了引起關注和得到愛護不得已假裝發作。周教授說,假性癲癇的誘因有很多,但孩子的誘因通常比較簡單,有時僅僅是為了獲得關注或者達到不合理的要求。

  周列民教授介紹道,一般癲癇的誤診誤治主要有四大類型:一是癲癇,而漏診或診斷為其他疾病給予誤治;二類不是癲癇,誤診為癲癇,按癲癇治療;其三是可治型癲癇,用藥不當或過度治療,有的甚至選擇手術或伽瑪刀治療,由此造成對病人的傷害;其四是因診斷分型不明,使用不適宜此類癲癇的藥物。如果病人用藥不當會產生不良後果,不僅發作不會減少,還會增加發作次數,甚至會誘發新的發作類型,造成病情加重。

  如果非癲癇患者被誤診為癲癇,錯誤地接受了治療,不僅帶來藥物不良反應的問題,更是對其精神心理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樣,如果屬於癲癇,卻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或者沒診斷出來,耽誤了治療,也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因為癲癇沒得到有效控制,它的每一次發作都會引起新的病灶,影響大腦發育,造成語言、智力等功能的缺陷」。周教授以他十幾年前遇到的一個3歲左右的患者為例,這個患者在看周教授前已經看了8年病,雖然後來在他這兒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於8年間的用藥不當並且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最終造成了該患者智力發育不正常。

  患者應記錄病情變化

  雖然說,檢查癲癇的診斷必須要由專科醫師綜合臨床資料,結合腦電圖和其他輔助檢查(頭顱CT和/或MRI)後才能做出。但這並不是說,症狀對確診不重要,比如患者發作時的具體表現就對診斷癲癇至關重要。周列民教授提醒說,在患者就診時,最好有當時發作的目擊者陪同。或者,更好的是家屬在患者發作時拍下視頻,這樣避免了描述可能出現的遺漏或錯誤,更有助於醫生判斷是否確實是患有癲癇。

  由於癲癇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細緻的過程,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治療方案可以演繹得千變萬化,每一個細節的疏漏都可能導致癲癇的復發和加重。因此,治療癲癇,除了醫生要有深厚的專業水平以外,還需要患者及其家屬時刻留意病情的變化。對於已經確診為癲癇的患者來說,為了儘早擺脫疾病的困擾,本人或家屬應該養成記錄病情發生變化的「日誌」,並在複診時報告主管醫生,由醫生來對治療方案作必要的調整。

  周教授說,對癲癇而言並沒有「治癒」這個說法,只能用癲癇發作的緩解率來判斷愈後。因而,對於病情變化的觀察更顯得尤為重要。在不懈的抗癲癇治療之後,依照恢復程度可能會產生四種結果。第一種為停藥後緩解,患者在經過合理的藥物治療後,停藥通常5年乃至10年不會發作;第二種為藥物控制下的緩解,患者在吃藥一兩年間多不發作,但是如果想要過渡到不吃藥也不發作的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治療;第三種為藥物控制下的發作減輕;第四種為藥物狀態下仍頻繁發作,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通過手術、迷走神經刺激術等進行治療。手術最好選擇在功能型神經外科進行,以保證手術儘可能切除癇灶而又完整地保留腦功能。

  依從性是戰勝癲癇的關鍵

  大部分癲癇病人的治療周期長、過程繁雜、常不能短時間內完全控制發作,因此容易導致患者治療不規範,甚至造成醫源性藥物難治性癲癇。周列民教授分析說,在這部分病人中,醫生藥物選擇不當、劑量不足,或頻繁更換藥物、過早減藥、停藥以及與患者的溝通與指導不足是主要因素;而在患者方面主要是依從性差,即不能很好配合醫生的治療,不按醫囑服藥,這樣往往使得治療過程事倍功半、欲速而不達。從後者來講,尋求患者的依從與配合是治療過程中的關鍵一環。

  患者依從性差,表現為臨床上的治療誤區,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患者自行其是:不遵循醫生的醫囑或詢問醫生的意見,不定期複診,自作主張調整抗癲癇藥物;或者因短期控制發作、擔心藥物副作用而自行停藥,往往導致癲癇發作遷延不愈;二是急於求成,為求「迅速」控制發作,「遍訪名醫」或到處尋找「偏方」和「秘方」,而庸醫投其所好,用所謂的「中藥(實際摻了無固定品種和劑量的西藥)」和「高新技術」欺騙患者,勞民傷財而效果不佳;三是患者對治療喪失信心、自暴自棄,沒有認識到發作的可治癒性,感到希望渺茫,放棄治療或隨便治療者不在少數。

  周教授說,患者自作主張往往會造成治療過程事倍功半,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該要給予就診醫生充分的信任,不要隨意更換醫生。因為癲癇病的治療方案,從醫、患兩方面都會「因人而異」。同樣,按醫囑服藥、不自作主張、隨意增減劑量或停藥對於治療效果也極為重要。

  癲癇的治療,除抗癲癇藥治療外,還有外科手術、神經調控療法(如迷走神經刺激術等)和生酮飲食治療等。但無論採取哪一種治療方法,實施過程中醫患雙方能否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同樣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相關焦點

  • 癲癇與假性癲癇發作的區別
    但是有一種假性癲癇發作,假性癲癇發作也稱癔病性發作,其發作症狀與癲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他們又具有獨特的症狀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癲癇發作的症狀很多,也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癲癇具有突發性和反覆性。
  • 北京軍海醫院癲癇專家教你如何辨別兒童假性癲癇
    兒童假性癲癇的發作與患兒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關係密切,其發作特點為抽搐雜亂沒有規律,但是意識清醒沒有大小便失禁現象。患兒昏厥時緩慢倒下,並不受傷,有面色改變,瞳孔反射正常,發作後能回憶。兒童假性癲癇的發作與周圍環境有關,常在引人注目的時間、地點發作,周圍有人時發作加重。
  • 誤診為癲癇的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 2 例報導並文獻複習
    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是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的少見類型,是一種具有以低鈣血症、高磷血症及甲狀旁腺素增高為特徵的少見遺傳性疾病,由於PTH受累的靶器官很多,臨床表現亦很多,主要表現為手足搐搦,癲癇樣發作,典型患者可伴有Albright
  • 癲癇如何辨別,與癲癇相似的疾病有哪些
    癲癇有很多症狀容易與一些類似的症狀疾病相混,不仔細觀察或者診斷,極容易混淆,導致漏診誤診,耽誤癲癇病的治療時機。 1、偏頭痛 表現為全頭或頭的一部分的劇烈性疼痛,發作前可能會有失語、逐漸擴展的麻木和偏癱等先兆。很多癲癇病患者發作過清醒後,也會出現頭痛、頭昏等症狀。
  • 1歲半男孩屏氣發作被誤診為癲癇
    分析    「大憋氣」是嬰幼兒呼吸暫停的行為障礙    屏氣發作不是癲癇容易誤診    孩子出現屏氣發作,要到正規的醫院去就診,因為不了解的醫生會把屏氣當成癲癇來治。常燕群教授指出,屏氣發作俗稱「大憋氣」,是嬰幼兒呼吸暫停的一種兒童行為障礙。
  • 昆明治療癲癇有療效的醫院:了解癲癇症狀,及時治療減輕對人體的傷害
    核心提示:全身抽搐是輕微癲癇的症狀:人體因遭受暫時困擾(諸如發高熱、腦部受感染或瀕臨溺死)而觸發的全身抽搐,固然並非癲癇。精神問題或心理問題所引起的全身抽搐,也不是真正的癲癇,醫學上稱為假性癲癇發作。 癲癇的症狀特點是怎樣的 一、全身抽搐是輕微癲癇的症狀:人體因遭受暫時困擾(諸如發高熱、腦部受感染或瀕臨溺死)而觸發的全身抽搐,固然並非癲癇。精神問題或心理問題所引起的全身抽搐,也不是真正的癲癇,醫學上稱為假性癲癇發作。 二、病灶性發作,這是局部性發作:症狀從輕度到中等嚴重程度不等,單純局限性發作引起抽搐、幻覺,但不致意識喪失。
  • 癲癇專科醫生分析兒童癲癇和成人癲癇的區別
    核心提示:癲癇在兒童中的發病率更高。兒童癲癇與成人癲癇相比,在病因、發作表現、治療方法、發展結果等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這些兒童癲癇的特點需要家長了解,才能更好的照顧、治療好孩子的癲癇。   癲癇在兒童中的發病率更高。
  • 孩子常有異常「小動作」 當心癲癇
    需注意的是,我國每年癲癇新發病人40萬,40%為15歲以下兒童,75%至80%起病於18歲前,0至1歲是癲癇發病第一個高峰。  導致兒童症狀性癲癇的病因主要有三個:母親在孕期或生產時出現異常,包括胎兒宮內缺氧、產傷等;胎兒先天發育或先天性代謝異常;顱腦外傷或大腦炎症。大多數癲癇患兒通過正規的藥物治療都可以取得滿意療效。
  • 癲癇:尖叫、面色青紫、口吐白沫,難以判斷的癲癇怎麼辨別?
    癲癇是慢性反覆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症候群,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覆癇性發作為特徵,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臨床上可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用抗癲癇藥物,一旦找到可以完全控制發作的藥物和劑量,就應持續用藥。額葉癲癇與顳葉癲癇有何區別額葉癲癇可發病於任何年齡,發作時間較短,形式刻板性,易出現癲癇持續狀態,部分在夜間入睡中發作。顳葉癲癇常在兒童或青年期起病,部分有高熱驚厥病史,發作形式常為複雜部分性發作,常伴有先兆(上腹部異常感覺、似曾相識感、幻嗅)和自動症。
  • 小孩發熱抽筋就是癲癇嗎?|熱性驚厥|癲癇|抽筋|兒童|-健康界
    「醫生我家寶寶會不會得了癲癇啊,還發著燒呢!」很多家長會擔憂,孩子發熱、抽筋是否意味著他患有癲癇,具體的處理方法也倍受關注。下面就請上海德濟醫院癲癇內科的尚麗主任向我們科普一下:發熱抽筋不一定是癲癇早在公元前400年的時候,希波克拉底在他的書中提到:「如果出現急性發熱,兒童可以出現驚厥,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小於5歲的兒童,年長兒和成人一般不太容易出現這種驚厥。」「驚厥」,就是我們俗稱的抽筋或抽搐。
  • 國際抗癲癇聯盟主席Helen Cross:兒童癲癇的識別和管理
    癲癇病發作是運動或行為的改變,這是原發性癲癇發作的直接結果改變大腦的電活動。癲癇病與糖尿病一樣普遍,但仍然存在恥辱感,這意味著許多患有這種疾病的人都處於「隱藏」狀態。此外,沒有單一的診斷測試,這意味著誤診率很高。正確的診斷和處理對長期前景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應根據對所經歷事件的描述,由具有專業知識的兒科醫生對兒童進行診斷,並應繼續進行二級保健檢查。
  • 診療紀實:一例誤診為癲癇的交感風暴患者
    患者2019年12月22日凌晨3:00許出現嘔吐及言語不清,逐漸出現意識不清,至當地醫院治療曾予以腦血管造影示:基底動脈下段極重度狹窄,基底動脈頂端血栓形成,行顱腦MRI:雙側小腦、腦幹及枕葉等部位新發梗死,治療予以介入取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定斑塊、擴容、清除自由基、抗感染及康復等治療。
  • 如何讓癲癇腦電圖檢測更加準確?
    核心提示:想要將癲癇真真切切的找出來,那勢必需要利用腦電圖。腦電圖是一種先進的大腦電波監測儀器,通過對疾病患者大腦電波的異常反應波動來掌握具體病情,只要呈現了明顯了癲癇樣波,那就是癲癇無疑,需要儘快診治。為了防止腦電圖誤診,在進行腦電圖檢查之前,臨床會提出不少要求,患者只要服從安排,就不怕出錯,檢查結果自然也是真實有效的。如何讓癲癇腦電圖檢測更加準確?上海什麼醫院看癲癇病?
  • 兒童良性部分性癲癇
    核心提示:  目前為止,還是有很多人對癲癇有誤解,認為癲癇對患者的影響不大,或者是部分性癲癇不用治療等,實際上很多兒童癲癇是屬於良性癲癇,對孩子的智力影響不大,孩子可以像其他兒童一樣正常生活和學習。   目前為止,還是有很多人對癲癇有誤解,認為癲癇對患者的影響不大,或者是部分性癲癇不用治療等,實際上很多兒童癲癇是屬於良性癲癇,對孩子的智力影響不大,孩子可以像其他兒童一樣正常生活和學習。
  • 嬰兒良性癲癇症狀是什麼樣的
    核心提示:  嬰兒良性癲癇症狀是什麼樣的?癲癇病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兒童時期,兒童良性癲癇病綜合症可分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兒童良性癲癇病。常見的就是嬰兒良性癲癇病,發病時全身抽搐,意識喪失,口吐白沫十分嚇人,當然這是發病嚴重的情況下,有些時候嬰兒癲癇病的初期症狀或者發病前的預兆,家長常常會看不出來,所以應該了解一下該病的症狀。那麼,嬰兒良性癲癇症狀是什麼樣的?
  • 額葉癲癇
    額葉癲癇是僅次於顳葉癲癇的一類常見的癲癇症候群,大多遷延不愈而發展為難治性癲癇,由於額葉癲癇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在腦電圖和影像學上表現不典型,常常被漏診和誤診。(二)額葉癲癇解剖部位分類①輔助運動區發作:表現為姿勢性的局灶性強直,伴有發聲、言語暫停以及擊劍姿勢。患者的頭部和眼球轉向癲癇起源的對側,致癇灶對側的上肢外展、肩部外旋、肘部屈曲,其姿勢好似患者在注視自己的手;同側的上下肢強直性外展,上肢遠端的動作比下肢遠端的動作更明顯,這種同側上肢向癲癇起源側伸展的臨床症狀被描述為「擊劍姿勢」。
  • 濰坊市中醫院:一例曾誤診為癲癇患者的診療紀實
    患者2019年12月22日凌晨3:00許出現嘔吐及言語不清,逐漸出現意識不清,至當地醫院治療曾予以腦血管造影示:基底動脈下段極重度狹窄,基底動脈頂端血栓形成,行顱腦MRI:雙側小腦、腦幹及枕葉等部位新發梗死,治療予以介入取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定斑塊、擴容、清除自由基、抗感染及康復等治療。
  • 兒童經常「走神+發呆」,除了在深思,也可能是癲癇
    根據老師的提議,家長帶孩子來看了門診,醫生給小明做了檢查後,發現小明的腦電圖有問題,最後確認小明的診斷是小兒癲癇中的「失神發作」。 很容易被誤診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然而,神經專業的醫生卻要提醒大家,這種情況還需要認真排查一下,是不是癲癇發作。   癲癇是一類發作表現多樣、病因複雜的疾病。不僅僅是: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意識喪失這一種形式。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發作表現不為大眾所知。
  • 癲癇不可怕,這種癲癇能自行自愈,被稱為癲癇患兒的「小幸運」
    點擊查看 導讀:據有關人員統計,我國目前約有800-900萬癲癇患者,其中半數以上發生於小兒時期,每年還有40萬新發病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能健康快樂地長大!寶寶得了癲癇,每個父母都會感到揪心,看到寶寶癲癇發作都會感到心痛不已。
  • 癲癇多久發作一次屬於頻繁發作
    核心提示:癲癇多久發作一次屬於頻繁發作?我們醫生再回訪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患者已經是頻繁發作了,還在家裡呆著沒有給患者及時就診,癲癇的頻發發作讓患者痛不欲生。那麼到底癲癇多久發作一次屬於頻繁發作?   癲癇多久發作一次屬於頻繁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