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校要想得到社會的認可,首先是看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如何。
以往評比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是看考上本科的絕對人數,考上的人越多就說明這個學校教學質量越高,越來越受社會和家長的認可,這樣的學校才能有更好的生源,才能長久地發展下去,所以學校千方百計地抓教學質量。
如今評判學校的教學質量,考上的本科人數已經不再是重點,而是看學校能不能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或者是北京大學,所以不少學校組建了專門的清北班,將有潛力考上清北的學生聚在一起單獨培養,參加各種比賽培訓等。
學校為了多出幾個清北大學生也是絞盡腦汁,送學生向高等學府培訓的同時也重獎帶出清北學生的班主任及代課老師們,所以班主任也不留餘力地去發現清北的苗子,並給予高度關注。
一班主任發現一名學生學習很輕鬆但學習成績卻很突出,而且學生也有一種靈氣,有考清北的潛質但太不努力。於是班主任聯繫家長,想讓家長配合學校給學生說一說、談一談,能不能再努力一些,多吃點苦將來有個更好前程,同時為學校爭光。
然而與家人溝通以後,家長的一句話讓班主任無語,家長說家中三代單傳,只有這一個男孩,絕對不能累壞了孩子,孩子現在的成績家中已經很滿意,只要走個一般本科就行了。
像現在高三的孩子,獨生子女比較多,因為他們小時候二胎還沒有開放。由於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寵愛,不捨得孩子多吃一點苦,班主任及老師們也可以理解。但是,家長們也應該向長遠方向看看,為了孩子的長遠發展去考慮,不要只顧眼前,孩子如果考上清北其今後的發展空間比一般本科要大的沒法比,孩子今後的生活環境及生活質量要高的多。再一點,從大的方面講,為國家貢獻一位高等人才也是一種家族榮譽,另一方面,孩子長大後,進入社會他會不會埋怨自己的家長當時為什麼不多督促點自己哪?
本人認為不讓孩子過力而行,但可以讓孩子量力而行,網友們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