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芝龕記》:「今古爭傳女狀頭,紅顏誰說不封侯?」封建社會的婦女由於受到種種禮教的束縛,不能像男子一樣馳騁天地,開創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社會也因此埋沒了許多有才能的女子,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觀念深入人心,女子也能夠和男子一樣進入社會工作,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01
王延軼便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女性,她在事業上的表現完全不遜於男子。高考時她就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成為了人人豔羨的高材生。進入北京大學後王延軼便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生物研究院學習生物學專業進行學習。也正是在學習的道路上,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貴人——舒紅兵教授。
舒紅兵是王延軼的學術導師,同時也是她最為重要的良師益友,過人的學識和英俊的相貌很快就俘獲了王延軼的心,兩人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建立起了深刻的感情,雙雙墜入愛河。儘管兩人之間有整整14歲的年齡差距,但是這並沒有阻礙他們愛情的發展。王延軼23歲大學畢業後就與已經37歲的舒紅兵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後,王延軼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的事業,在家相夫教子,反而決心要繼續自己的學業。
後來,她成功考上了舒紅兵曾經任職過的醫院——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在攻讀研究生學位期間,王延軼只用了一年零十個月就修滿了學分,成功地取得了醫學免疫學的研究生學位。畢業後,她又馬不停蹄地回到了中國,立志要為祖國的醫療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回國後,她就去到了舒紅兵任職的武漢大學,擔任了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的講師,而這時她才不過二十五歲。
02
《韓詩外傳》:「學而不已,闔棺乃止。」任教期間王延軼也沒有忘記不斷用知識充實自己,她每天都會留出一部分時間給自己的大腦充電,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久後,她就決定要繼續深造,於是便下了要攻讀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的決心。2010年7月,29歲的王延軼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後來又擔任了該院的教授,而此時距離她拿到碩士學位僅僅過去了六年。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能有這樣輝煌的成就,實在是少見的英才。
事實上,王延軼的優秀還不單單體現在這些方面,在武漢定居的幾年中她也相繼得到了很多的榮譽:第三屆武漢青年科技獎、第四屆武漢市優秀科技工作者、武漢市三八旗手等等,每一個稱號都是對她出色的表現和卓越能力的最好證明。而她的丈夫舒紅兵在事業上的表現也是不遑多讓,他的奮鬥之路十分順遂,一路升遷,才44歲就已經成功入選了中科院院士。愛情就是奮鬥的最好動力,夫妻二人共同攜手,在人生的道路上互相激勵、不斷奮進,在互相扶持之下都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就,這樣的感情也著實令人們豔羨。
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王延軼和舒紅兵都有很強的冒險精神,他們從來不會滿足於當前的成就,而是繼續向前,實現自我能力的不斷突破。為了追尋新的目標,王延軼又離開了武漢大學,轉而進入到中國科學院的武漢市病毒感染研究室進行相關的研究。中國科學院武漢市病毒感染所,成立至今已經有了六十多年的歷史,它的存在對於國家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王延軼進入該研究所後,很快就發揮出了自己的才能,成了其中的骨幹之一。沒過多久又升任了病毒感染病理學研究所的辦公室主任,任滿一年後,又成為了副局長;39歲時她如今升任病毒感染所的所長,官至正廳級。
結語
人人都羨慕王延軼年輕有為,卻鮮少有人知道她在人後所付出的努力,無數個堅持苦讀的日夜都化作了她人生的養分,帶著她不斷地攀向人生的高峰。而她和舒紅兵的愛情也是一段佳話,兩人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在人生的道路上互相支持,照亮彼此的人生,也照亮了中國科研的前行之路。
參考資料:
《芝龕記》《韓詩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