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好兒媳」李香玲:帶著公爹回娘家 一伺候就是24年

2020-12-15 洛陽網

在洛龍區科技園街道辦事處小營村,提起李香玲家,大家都豎起大拇指,這是為啥?1994年,李香玲的丈夫英年早逝,李香玲聽取娘家媽陳文華的意見,帶著公爹李小順回到了娘家。此後24年,李小順的吃喝拉撒用均由李香玲的娘家操心,哪怕李香玲後來要招上門女婿,提的第一個條件也是必須孝敬李小順。李香玲的兒女長大成人後,又接過了照顧爺爺的重任……

  前排從左到右依次是陳文華、李小順、李香玲和李團輝的女兒,後為李團輝

  在洛龍區科技園街道辦事處小營村,提起李香玲家,大家都豎起大拇指,這是為啥?

  1994年,李香玲的丈夫英年早逝,李香玲聽取娘家媽陳文華的意見,帶著公爹李小順回到了娘家。此後24年,李小順的吃喝拉撒用均由李香玲的娘家操心,哪怕李香玲後來要招上門女婿,提的第一個條件也是必須孝敬李小順。李香玲的兒女長大成人後,又接過了照顧爺爺的重任……

  她帶著公爹回娘家

  昨日上午,在小營村,一提起往事,今年52歲的李香玲淚水仍止不住地流。1994年,結婚沒幾年的李香玲就遭遇了不幸,其丈夫英年早逝。面對家裡不大不小仨孩子,李香玲頓時覺得天塌了。她回娘家跟娘家媽陳文華商量以後的日子該咋過,陳文華說:「咱不能不孝啊,實在不行,你就帶著你公爹回咱家住,大不了再添個碗!」

  李香玲的公爹李小順當年69歲,早年沒了老伴兒,一直跟著小兒子一家生活。聽完娘家媽的話,李香玲回屋大哭一場後,就咬牙帶著公爹和仨孩子回了娘家,這一住就是24年。

  招上門女婿,要求對方必須孝敬公爹

  陳文華有5個子女,李香玲是老大。養活自家的幾個孩子已是不易,現在又要養活女兒的公爹,壓力對她來說可想而知。當時陳文華在外做生意賺錢,李香玲就在家全心照顧公爹。

  李小順有手抖的毛病,吃飯捏不緊筷子,喝水總把碗裡的水弄灑,李香玲就想了個辦法,找來吸管插進礦泉水瓶中讓他喝水;李小順愛愛喝湯,李香玲做麵條時就給公爹開小灶,做的湯總是稠乎乎的,不容易灑;李小順愛吃軟軟的甜點心,李香玲經常買些回來放在公爹床頭,他一伸手就能夠到……

  人上了年紀,難免會生病。2006年冬天,李小順半夜生病,當時家裡只有李香玲一人。李香玲急得四處打電話,但由於雪下得太大,醫院救護車遲遲趕不過來,最後還是陳文華跑回來和李香玲一塊兒推著架子車冒著風雪將李小順送到了醫院。

  帶著公爹在娘家住,難免會招惹一些閒言碎語。1997年,在丈夫去世三周年後,李香玲決定招一個上門女婿,她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對方必須孝敬李小順。

  「我既然把我公爹帶過來,就要對他負責到底,女婿要是不同意,這日子就過不成。」李香玲說。李香玲的第二任丈夫過來後,從沒有因李香玲照顧李小順和她吵過架。

  百善孝為先,好家風代代傳

  李香玲和母親陳文華照顧李小順的舉動,李香玲的兒女都看在眼裡。

  以前,李小順的衣服都是李香玲買的,現在她的兩個女兒經常給爺爺買衣服。

  李小順睡覺不踏實,半夜李香玲總要起來過去看看,現在這個任務落在了李香玲大兒子李團輝身上。每天晚上,李團輝總要看著爺爺睡著才輕輕離開。去年李小順生病後,李團輝跑前跑後地照顧,連陳文華看了都很感動。

  李團輝說,他從小在這個特殊的家庭長大,耳濡目染間學到不少東西。平時家裡吃飯,總是晚輩先給長輩盛飯,等長輩動了筷子,晚輩才能吃。

  「我外婆和我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百善孝為先,我也會傳承這種良好的家風。」李團輝說。(洛陽晚報記者 山軍偉 通訊員 王書敏 文/圖)

相關焦點

  • 浙江女子不做家務,公爹譴責她太懶,兒媳:「我要享受享受」
    女子家中垃圾成山 事情發生在浙江一農村,一位上了年紀的公爹對自己的兒媳感到無可奈何,稱自己這個兒媳「太懶了」。 這位公爹將記者帶到家中二樓,兒媳婦和兒子的房間。 放眼望去,幾乎沒有能下腳的地方。
  • 高圓圓公公大談賢惠妻子標準,稱就是要伺候老公,讚賞兒媳做得好
    就是好好在旁邊伺候我的。」 趙樹海用這樣一句話形容自己和妻子之間的關係,乍一聽確實讓人不太舒服。不過一句話到底合不合適,還是要結合當時的語境來具體分析。 原來,在採訪過程當中,趙樹海罕見談及自己和妻子之間認識的經過和相處模式。他自曝當時和趙又廷的媽媽是一見鍾情的。
  • 兒媳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兒媳記恨婆婆咋辦?別擔心將來兒媳不伺候
    這位男士說妻子記恨婆婆估計有點兒過了,說忘不了我認為是真的,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在關鍵的節點上婆婆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兒媳心裡一定存在委屈和不滿。 可是,我生孩子的時候,婆婆竟然連一天都沒有伺候,說這話可能有的媽媽會不相信,無論大家相信與否,事實就是如此。 當時,婆婆是在服裝制帽廠的門市部賣衣服,每天同一個班有3個人上班,家裡有事情完全可以請假的,可是婆婆卻絲毫沒有請假伺候我的意思。我生孩子的當晚,婆婆跟公公一道去露天電影院看電影,由於老天下雨婆婆提前一會兒回來。
  • 兒媳和女兒同時坐月子,該伺候哪一個呢?這位婆婆的做法真霸氣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兒媳和女兒同時坐月子,老人該伺候哪一個呢?」,前段時間看到有網友在知乎上問這個問題,下面就有人回答,說自己當初坐月子的時候就是和小姑子趕到了一起。
  • 李香玲: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從事教學工作20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英語教師李香玲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針對中小學心理教育,李香玲提出了多項議案建議,包括按比例為學校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員、各中小學應因地制宜建立具有本校特點的專業心理諮詢室等。     「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體現在身體健康上,還應該包括心理健康。
  • 鄉下婆婆進城伺候兒媳小月子,聽到兒媳和親家聊天,婆婆含淚離開
    那天老伴看著兒子和兒媳笑得像花一樣,他開心的也流淚了。第二個月兒子告訴我兒媳可能懷孕了,例假推遲了一周,她說再過一周去醫院檢查。老伴聽到在他走之前能看到孫子,別提有多高興。那天老伴過生日,我做了一桌好菜,讓兒子和兒媳開車回來吃飯。兒媳說自己累不想回來,我想讓老伴開心,硬是叫兒子帶著她回來。
  • 古代的兒媳,為何願意當牛做馬伺候婆婆?
    卞太后和兒子鬧矛盾,讓兒媳出面當擋箭牌。兒媳沒辦法,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哭著求丈夫放人。曹丕沒辦法,只能放了叔父曹洪。郭女王貴為皇后,對婆婆都如此畏懼。平常人家的兒媳,對婆婆就更加敬畏了。我太原王氏先賢,唐朝詩人王建,有一首《新嫁娘詞》廣為流傳。這首詩就描寫了一個新婚三天的媳婦,盡心盡力奉養婆婆的故事。
  • 「我媽沒義務伺候月子,但你有義務為她養老」寶爸的話無法反駁
    加上前幾年那篇在網上傳閱很火的文章《你不管我小,我不養你老!》,讓越來越多寶媽們開始記住月子仇,如果月子裡不伺候,那老了也別指望我給你養老。前段時間樓上樂樂媽媽跟我們吐槽,說那會兒婆婆不管伺候月子,現在要過來看病,但是樂樂爸爸要出差,樂樂媽媽表示:非常不願意。
  • 「我媽沒義務伺候月子,但你有義務為她養老」寶爸的話無法反駁!
    結果樂樂爸爸卻說:我媽沒義務伺候月子,但是你卻有義務為她養老。初聽這句話我們也以為樂樂爸爸是大男子主義,盲目護著老媽的男人,後來樂樂爸爸解釋說:我媽雖然沒伺候月子,那是因為我媽退休後身體不太好,但是生孩子、請月嫂都是我媽給的錢,後續給孩子買東西、買衣服,有時候連孩子的學費都是我媽交的,你說該不該管我媽?
  • 兒媳生完二胎,婆婆拒絕伺候坐月子,網友:這才是好婆婆的做法
    兒媳生完二胎,婆婆拒絕伺候坐月子,網友:這才是好婆婆的做法俗話說「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通過這句話足以看出婆媳關係自古就是一個比較令人棘手的關係。現代社會由於年輕人大多不跟父母住一起,所以婆媳關係問題倒不像以前那麼突出。
  • 婆婆不伺候兒媳坐月子,送了3000紅包,兒媳回家看到婆婆瞬間淚目
    導語: 婆婆不伺候兒媳坐月子,送了3000紅包,兒媳回家看到婆婆瞬間淚目/本文由小林觀天下原創,故事純屬虛構,為弘揚社會正能量,圖文無關,感謝大家支持曉紅和程軍是自由戀愛結婚的戀愛後,程軍對曉紅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只是剛開始談戀愛,二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之後慢慢的一起聊心事,相互鼓勵感情逐漸好了起來。有一次曉紅生病了,程軍請假陪她,寸步不離,讓曉紅很感動。談了三年左右兩人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於是就見家長準備結婚。曉紅家裡住在縣城,獨生女。
  • 偏心婆婆只伺候小兒媳,照顧大兒媳時要保姆費,生病後追悔莫及
    婆媳關係不好,整個家庭的人都會感到痛苦,婆婆和兒媳相互看不順眼,而男人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婚姻就是因為這樣而受到影響。而婆婆與兒媳之間的關係,更加微妙複雜,是好是壞很大程度取決於婆婆手裡。婆媳矛盾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婆婆的原因而導致的。-03-婆婆對於兒媳的態度如何,也決定了夫妻婚姻的幸福與否。
  • 柏谷塢村「好兒媳」典型不斷
    表彰好媳婦 喜報發娘家柏谷塢村老年協會成立後,張文通和老人們就曾嘗試舉行多種活動,弘揚傳統美德。而這些年,柏谷塢村一直在開展的「好媳婦、好兒子」活動,就是非常有成效的一項。曾凡仙是柏谷塢的一位「四川媳婦」,她是柏谷塢樹立良好村風的見證者,更是良好村風延續的親歷者。
  • 婆婆帶倆外孫伺候月子,兒媳產後15天去月子中心:有些事,別縱容
    老人不但有經驗,伺候兒媳月子還不要錢,何苦花高價去月子中心呢?其實,假如和婆婆關係好,有事能商量的通,肯定在家坐月子了,但如果碰上梓桐婆婆這樣的,想「一舉兩得」,那去月子中心就是明智之舉。剛開始,婆婆說她女兒工作忙,倆孩子實在帶不了,就分了個大的給她,並拍著胸脯承諾:「桐桐你就放心,大的可懂事了,就算帶著來伺候月子,保證不會影響你。」梓桐也深知,這些年大姑姐家日子過得緊巴巴。她公婆多病不能帶小孩,所以大姑姐只能把孩子交給親媽帶著,這樣才能無後顧之憂去工作,多攢點錢。
  • 「你坐月子憑什麼讓我媽伺候」愚孝老公一通理論,母子兩人回娘家
    女人坐月子一般都是在婆家有婆婆照顧,按照很多人的說法,就是孩子出生姓的是男方的姓,自然也是男方家的人。但現在有很多家庭是獨生女,丈母娘心疼自己的女兒,到了女兒生孩子的時候,丈母娘就伺候自己女兒。按理說丈母娘伺候不伺候月子,也沒有人能說出什麼,如果婆婆不伺候,就有些說不過去。
  • 公公載利辛兒媳回娘家 路上心生淫念竟強姦兒媳
    公公載利辛兒媳回娘家 路上心生淫念竟強姦兒媳 心生淫念
  • 柏谷塢村「好兒媳」典型不斷[2014-08-07]
    表彰好媳婦 喜報發娘家柏谷塢村老年協會成立後,張文通和老人們就曾嘗試舉行多種活動,弘揚傳統美德。而這些年,柏谷塢村一直在開展的「好媳婦、好兒子」活動,就是非常有成效的一項。曾凡仙是柏谷塢的一位「四川媳婦」,她是柏谷塢樹立良好村風的見證者,更是良好村風延續的親歷者。
  • 婆婆生病兒媳喊工作忙,女兒請假伺候,分家產兒媳:出嫁女兒沒份
    即使別人都勸羅阿姨對兒子好一些,但羅阿姨依舊我行我素。自己的孩子,不管男女,她都採取一樣的待遇。當初兒子結婚時,羅阿姨掏空了大半積蓄給兒子買婚房,給兒媳十萬彩禮。婚後他們老兩口想去兒子家養老,但兒媳卻以一句,我不和公婆同住,拒絕了。羅阿姨也想過去鬧,但想到兒子也不容易,她還是和老伴窩在自己的樓梯房裡。
  • 【代表連線】李香玲:建議檢察機關建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導機制
    孩子們能健康成長,是李香玲最大的心願。從事教學工作20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新泰市青雲街道實驗學校英語教師李香玲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針對中小學心理教育,李香玲提出了多項議案建議,包括按比例為學校配備專業的心理輔導員、各中小學應因地制宜建立具有本校特點的專業心理諮詢室等。「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體現在身體健康上,還應該包括心理健康。
  • 兒媳回娘家過年,婆婆把女兒一家接進兒子的婚房,第二天就後悔了
    人際交往之中,最害怕就是缺少一定的「界限感」。尤其在親密關係中,距離越近,人越容易毫無保留地展示自己。雖然「好」會一覽無餘,而「壞」也盡收眼底。這也就是為什麼父母和兒女、丈夫和妻子這種明明相愛的親密關係卻還是會鬧出矛盾的原因。缺乏界限感的人,往往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總是希望能夠在對方的身上索取一些東西。而缺乏界限感的典型代表人物應該就是婆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