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理數學的方法求π的值

2020-09-03 秋天的金槍魚

第一部分:動能、動量守恆

如圖所示(圖1),

圖一

在一個水平光滑的平面上,有兩個質量分別為m₁,m₂的物體分別以v₁,v₂的速度進行運動(m₁m₂為定值),則可知兩物體的總動能為EK=½m₁·v₁²+½m₂·v₂²,總動量為p= m₁·v₁+m₂·v₂,如果這兩個方程放入平面直角坐標系,那麼我們能得到一個橢圓和一條直線,為了能夠引入π這個值,我們令x=√(m₁) v₁,y=√(m₂) v₂,則我們可以得到方程組(圖二)

圖二

放入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可以得到(圖三)。

圖三

動量方程式的斜率k=-√(m₁/m₂)。易知,由於動量動能要同時滿足「守恆」條件,所以物體運動狀態只可能是圖中的點A或點B,當物體以A點的運動狀態運動並且發生碰撞時,運動狀態會改為B點,反之會從B點變為A點。

第二部分:物塊撞擊分析

如圖所示(圖四),

圖四

質量為m₁的物體以v₁的速度撞擊靜止且質量為m₂的物體(m₁>m₂),將質量為m₁的物體稱為A,質量為m₂的物體稱為B,兩個物體會繼續運動,直至兩物體全部往右邊運動且A此時的速度大於B此時的速度,計算兩個物塊相互的撞擊次數與B撞牆的次數。首先一開始,B的速度為0,所以此時的y=0,則運動狀態為如圖所示(圖五)的A點,

圖五

兩個物體第一次撞擊後運動狀態改為B點。接著B將會和牆相撞,此時由於速度是矢量且物體B被反彈,速度大小不變方向相反,所以v₂取相反數,v₁不變,所以運動狀態改與與B關於x軸對稱的C點(圖六)。

圖六

接著A再次與B相撞時,由於斜率沒變,所以會碰撞至D點。同理再次作對稱點,這樣操作幾輪後,如圖(圖七),

圖七

當直線與圓只有一個交點的時候,碰撞結束。

第三部分:求出物塊撞擊次數

如圖所示(圖八),

圖八

過A點作圓的切線,令∠EAB=β,由斜率定義可知tan(π/2-β)=cotβ=k,由弦切角定理可知弦AB所對的角等於2β,又由弧度制定義,可得弧AB=2βr。同理,弧AC=弧BD=2βr,而最後一段弧由於弦切角≤β(若大於,則應當還可以相撞),則最後一段弧<2βr。令碰撞次數=L,則有2β·Lr<2πr,2β·(L+1)r≥2πr(若不清楚等號位置可以取k=1並作圖後容易得出)。整理後可得π/β-1≤L<π/β。驗證:當m₁/m₂=1時,cotβ=1,β=45°,此時3≤L<4,L=3。同理m₁/m₂=100時,cotβ=100,L=31,m₁/m₂=10000時,L=314,m₁/m₂=1000000,L=3141。

第四部分:撞擊次數L與π的值的關係

當β→0時,有cotβ≈1/β=k=-√(m₁/m₂)(餘切函數圖像),故由π/β-1≤L<π/β可推得π×√(m₁/m₂)-1≤L<π×√(m₁/m₂),此時若√(m₁/m₂)為10的倍數,則L就為π×這個是10的倍數的整數部分。

(秋天的金槍魚- Day21 來自「秋天的金槍魚」的「fish like forest」)

如果對我們有什麼建議, 請留言; 也可以投稿, 或是讓我們解決(能力所及)的題目! 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離奇的求π方法
    竟然有這麼多不知道的求π方法!您知道嗎?我們計算π,除了用幾何法、數列法、連分數法和現代計算機計算,還有一種不用繁雜計算的稀奇方法——實驗法。精確性是經典數學的一大特點,各種精確的計算公式和無懈可擊的定理正是這種特點的表現之一。但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要找到描述它們的精確的數學公式卻是十分困難的,甚至難以辦得到。對於某些具有偶然性的事件更加如此。
  • 傳奇數學家用圓周率π破案 π究竟牛B在哪裡?
    圓周率π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字,它定義為圓形之周長與直徑之比,也是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無限不循環小數,不僅是眾多數學物理公式的關鍵要素,也曾幫助數學家破獲驚天殺人案,π到底有多牛B?
  • 【物理數學】歐拉:1分鐘解決e^π和π^e誰大的問題!
    這讓很多人誤以為,e和π本來就存在著某種關係。也有人會不解:為什麼e和π會常常出現在那些似乎不太相關的學科呢?比如說物理化學等學科。那是因為涉及到微積分和指數對數的運算,e和π都喜歡來湊熱鬧。高斯曾經說過,數學是科學之王。王自然掌控這一切,數學掌控著科學。e^π 和π^e哪個大?
  • 為啥學物理和數學老是看到π?
    為什麼圓周率 π 在各種物理數學公式裡面經常出現?
  • 數學裡的π究竟牛在哪裡
    另外,這個問題可以用微積分直接求解,也能利用期望值的性質得到一個異常精妙的解答。即使我們現在已經能輕易求出它的答案,結論依然相當令人吃驚——在這個概率問題上,竟然也有 π 的蹤影。有人甚至利用投針法,求出過 π 的近似值來。2、斯特林近似公式我們把從 1 開始一直連乘到 n 的結果稱作「n 的階乘」,在數學中用 n! 來表示。也就是說:
  • 圓周率π的計算曆程及各種腦洞大開的估計方法
    僅憑這一點,求出它的儘量準確的近似值,就是一個極其迫切的問題了。回顧歷史,人類對 π 的認識過程,反映了數學和計算技術發展情形的一個側面。 π 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地區或時代的數學水平。為求得圓周率的值,人類走過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它的歷史是饒有趣味的。我們可以將這一計算曆程分為幾個階段。
  • 關於π值在求圓周長和面積當中的巧算,掌握之後減少計算錯誤
    由於π值取3.14,而小數的計算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問題較多的一類運算,除了本身計算外還要考慮商和積的小數位數。解決此類問題首先要打好小數計算的基礎,另外熟記關於1~20關於π值的相關計算得數。還有根據一些題型可以選擇關於π值巧算。接下來我們就一具體的題型來感受一下π值的巧算。首先看看此題是求陰影部分的周長。
  • 圓周率π的計算曆程
    直到19世紀初,求圓周率的值應該說是數學中的頭號難題。為求得圓周率的值,人類走過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它的歷史是饒有趣味的。我們可以將這一計算曆程分為幾個階段。  通過實驗對 π 值進行估算,這是計算 π 的的第一階段。這種對 π 值的估算基本上都是以觀察或實驗為根據,是基於對一個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實際測量而得出的。在古代世界,實際上長期使用 π =3這個數值。
  • 小學數學 | 【數學文化】π 圓周率的歷史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是一個常數,人們稱之為圓周率,通常用希臘字母π表示。1706年,英國人瓊斯首次用π代表圓周率,他的符號並未立刻被採用。
  • π和e
    我打算採用倒敘的方法,並且倒敘的方法讓您很快抓住問題的本質,然後剩下的就是技術上的問題了。現在不知誰大誰小,不妨像下面這樣把<、=、>都先寫上(不影響我們的推理):這個函數比較特別是不是?不管它,但可以看出,它至少在x>0是連續可導函數。好的,我們就試著求一求它的導數。(為什麼?)
  • 3月14日「π日」:我們總是與π這個數學常數不期而遇
    由於 π 是在整個數學領域裡最重要的數之一,因此我們需要有一種方式來明確表示它。這個方式就是用希臘話中「周長」一詞的第一個字母「π」。真是造化弄人:π 是如此重要的數,我們卻無法寫下來,除非用非常複雜的公式。這也許是個麻煩事兒,但它的確迷人,同時也為 π 增添了幾分神秘。
  • 必備技能,高中數學三角函數求角度問題的一般方法與技巧
    4) 三角恆等變換問題的求解一般方法與技巧。1.除少數簡單的題目可直接求解外,多數三角函數求角問題一般可通過上圖的三大步的思路來思考和解答——即求角問題可先看作求值問題,之後再把角度求出來。具體地,一般利用「知值求值」方法先求出該角的某個三角函數值,再根據題目條件確定所求角的限定範圍,最後求得角度。
  • 最美最神奇的數學常數:π——包含在宇宙的每一個角落
    這使得π很有趣,因為π的值是有限的,然而,它的小數值是無限長的。這並不矛盾。圓周率是一個常數,因為它是一個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比值,這兩個值都是有限的。不過,我們仍然需要一個近似的值。1768年,約翰·蘭伯特證明了圓周率的值是一個無理數,它不能寫成一個有理的簡單分數。22/7是一個常用的近似值,但不包含π的所有數字。
  • JavaScript用Math.cos()求餘弦值
    基本概念Math.cos()方法用於求一個角的餘弦值。它的語法形式如下所示:Math.cos(x);參數x代表的是要計算餘弦值的角的弧度值,而不是角度值。x應該是一個數字,即它的類型應該是Number。如果x不是Number類型的,那麼它會先被強制類型轉換為Number類型。
  • 美國的幾個年輕人,將π值算到了1000萬位小數
    在我國最早的幾部數學著作中,凡涉及到圓周率的時候,一概採用了「徑一周三」的方法,即認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相當於π等於3。這一圓周率的數值是非常粗略的,後人遂將其稱為「古率」。 公元3世紀時,我國數學家劉徽創造性地提出了「割圓術」,開啟了我國古代圓周率研究史上的一個新紀元。
  • 學了這麼多年數學,什麼是π?不是圓周率!
    π是希臘字母,用於表示最廣為人知的數學常數——圓周率根據定義,圓周率是圓周長與其直徑之比換句話說,π=周長除以直徑(π= c / d)這個數字大約等於3.14,但實際上要複雜得多π的表示π是無理數,這意味著它是一個不能用分數表示的實數圓周率是數學家們所稱的「無限小數」當開始學習數學的時候
  • [新江灣城萬物課】Python與神奇的π
    π 值計算史「誰能把π算的更多位,誰就更厲害」,這揭開了π值計算史。最先對 π 值進行系統嚴格的估算者應當首推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 287—前 212 年),他得出不等式 3 + 10/71 < π < 3 + 1/7,平均值就是 π ≈ 3.14 · · · 在我國,三國後期魏國人劉徽(生於公元 250 年左右)留下了寶貴的數學遺產《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並創始和使用了「割圓術」,即用圓的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來逼近圓的周長
  • 圓周率π,不得不說的一個數
    圓周率與圓周率的計算+圓周率簡介圓周率π(Ratio of circumference to diameter;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
  • 淺談數學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應用
    所以如果想要把物理成績提上去或者提升到一定高度,數學基礎一定不能差且一定要會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物理問題。當然,今天我們這裡介紹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並非常規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而是高中數學中常考、常用的知識及方法,相對來說對學生要求較高,難度較大,也是高考難題、壓軸題、全國各地各類競賽題所涉獵。
  • π一路走來,這些人功不可沒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圓周率π≈3.14。這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常數,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人類求π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很多人為此傾注一生。這不僅是一個數學問題,也是對精益求精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