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圖1),
圖一
在一個水平光滑的平面上,有兩個質量分別為m₁,m₂的物體分別以v₁,v₂的速度進行運動(m₁m₂為定值),則可知兩物體的總動能為EK=½m₁·v₁²+½m₂·v₂²,總動量為p= m₁·v₁+m₂·v₂,如果這兩個方程放入平面直角坐標系,那麼我們能得到一個橢圓和一條直線,為了能夠引入π這個值,我們令x=√(m₁) v₁,y=√(m₂) v₂,則我們可以得到方程組(圖二)
圖二
放入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可以得到(圖三)。
圖三
動量方程式的斜率k=-√(m₁/m₂)。易知,由於動量動能要同時滿足「守恆」條件,所以物體運動狀態只可能是圖中的點A或點B,當物體以A點的運動狀態運動並且發生碰撞時,運動狀態會改為B點,反之會從B點變為A點。
如圖所示(圖四),
圖四
質量為m₁的物體以v₁的速度撞擊靜止且質量為m₂的物體(m₁>m₂),將質量為m₁的物體稱為A,質量為m₂的物體稱為B,兩個物體會繼續運動,直至兩物體全部往右邊運動且A此時的速度大於B此時的速度,計算兩個物塊相互的撞擊次數與B撞牆的次數。首先一開始,B的速度為0,所以此時的y=0,則運動狀態為如圖所示(圖五)的A點,
圖五
兩個物體第一次撞擊後運動狀態改為B點。接著B將會和牆相撞,此時由於速度是矢量且物體B被反彈,速度大小不變方向相反,所以v₂取相反數,v₁不變,所以運動狀態改與與B關於x軸對稱的C點(圖六)。
圖六
接著A再次與B相撞時,由於斜率沒變,所以會碰撞至D點。同理再次作對稱點,這樣操作幾輪後,如圖(圖七),
圖七
當直線與圓只有一個交點的時候,碰撞結束。
如圖所示(圖八),
圖八
過A點作圓的切線,令∠EAB=β,由斜率定義可知tan(π/2-β)=cotβ=k,由弦切角定理可知弦AB所對的角等於2β,又由弧度制定義,可得弧AB=2βr。同理,弧AC=弧BD=2βr,而最後一段弧由於弦切角≤β(若大於,則應當還可以相撞),則最後一段弧<2βr。令碰撞次數=L,則有2β·Lr<2πr,2β·(L+1)r≥2πr(若不清楚等號位置可以取k=1並作圖後容易得出)。整理後可得π/β-1≤L<π/β。驗證:當m₁/m₂=1時,cotβ=1,β=45°,此時3≤L<4,L=3。同理m₁/m₂=100時,cotβ=100,L=31,m₁/m₂=10000時,L=314,m₁/m₂=1000000,L=3141。
當β→0時,有cotβ≈1/β=k=-√(m₁/m₂)(餘切函數圖像),故由π/β-1≤L<π/β可推得π×√(m₁/m₂)-1≤L<π×√(m₁/m₂),此時若√(m₁/m₂)為10的倍數,則L就為π×這個是10的倍數的整數部分。
(秋天的金槍魚- Day21 來自「秋天的金槍魚」的「fish like forest」)
如果對我們有什麼建議, 請留言; 也可以投稿, 或是讓我們解決(能力所及)的題目! 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