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什麼是工作場所歧視,它如何影響不同的社會認同群體

2020-12-27 鋤頭曹

什麼是工作場所歧視,它如何影響不同的社會認同群體?

儘管多樣性有其好處,但管理人員還必須面對只有通過適當領導才能解決的挑戰。在組織中觀察到並在研究中進行研究的一些最常見挑戰包括組織依戀程度降低以及對工作多樣性計劃和方案的誤解。

下級組織依戀

儘管多樣性計劃吸引並留住了婦女和少數民族,但它們可能對其他非少數民族僱員產生相反的影響。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多元化,白人和男性員工就會因實施多元化計劃而感到與組織疏遠或成為目標。一項研究調查了三個大型組織的151個工作組,調查了基於種族或性別的組成員比例是否會影響組成員的缺勤率,對工作組的心理依戀以及離職意圖,111在員工對組織的依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三個因素。結果顯示,男性和白人小組成員的異質性與較低的組織依戀,較高的離職意圖以及較高的缺勤頻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換句話說,隨著工作組多樣性的增加,白人員工和男性員工對組織的依戀越來越少,更容易辭職。由於異類小組可以提高創造力和判斷力,因此管理人員應避免使用它們,因為它們可能難以管理。相反,僱主需要確保他們了解其工作小組的溝通結構和決策風格,並徵求員工的反饋,以了解主導團隊成員如何適應多樣性。

法律挑戰與多樣性

法律制度被用來打擊歧視。我們將在這裡介紹的方法包括反歧視,工作場所歧視,騷擾,年齡歧視,殘疾歧視,原籍歧視,懷孕歧視,種族/膚色歧視,宗教歧視,基於性別的歧視和其他形式的歧視。

反向歧視

研究表明,工作場所對婦女和種族或少數民族的歧視很普遍。反向歧視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優勢群體成員認為自己正在遭受基於種族或性別的歧視的情況。這種歧視很少見,但通常在佔統治地位的群體認為受保護的(多樣化)公民群體的成員在工作場所或受教育的機會方面因其才華或才華而不是他們的才華或才華而受到優先考慮時,會受到歧視。僅基於種族或性別。

1990年代進行的研究表明,在四年(1990年至1994年)期間,僅維持了6項聯邦反歧視案件,在同一四年期間的3,000項歧視案件中,只有100項是反歧視訴求。112有趣的是,羅伯特·伍德·詹森基金會和哈佛大學陳·公共衛生學院最近進行的一項民意測驗發現,略多於一半的白人相信白人總體上會受到歧視,而19%的白人認為他們因應聘而遭受歧視皮膚的顏色。113這種誤解部分源於勞動力的重新調整,因為由於每個人的平等就業機會增加,勞動力變得更加平衡。佔主導地位的身份集團成員(白人和男子)在觀察到勞動力隊伍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時,對自己的機會就會更少。實際上,大多數公司的勞動力仍然主要是白人和男性僱員。唯一的區別是,保護員工免受歧視和改善平等受教育機會的立法為少數群體成員創造了機會,而這是前所未有的。

工作場所歧視

當員工或應聘者由於上述身份群體,狀況或個人特徵而在工作或僱用過程中受到不公平對待時,就會發生工作場所歧視。歧視可以通過婚姻狀況發生,例如,當一個人由於與之結婚的人的特徵而在工作場所遭受歧視時。當犯罪者與受害人享有相同的受保護地位時,例如當某人基於他們共同擁有的國籍而歧視某人時,也會發生歧視。

在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由1964年民權法案第七與使它非法對某人在工作場所歧視的主要目標,因為它們的種族創造,國籍,性別,殘疾,宗教,或懷孕狀態。114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執行法律並發布與就業有關的待遇的準則。它還有權調查工作場所歧視的指控,試圖解決這些指控,並在必要時在違法時提起訴訟。

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頒布和執行的不同法律禁止一切形式的工作場所歧視,該法律還考慮了工作場所歧視的性騷擾和性騷擾形式,並要求必須為男女同工同酬。115

1963年《同工同酬法》涵蓋了同工同酬的規定,該法是對1938年《公平勞工標準法》的修正。實際上,所有僱主都受該法令的約束,這是為了解決男性之間的工資不平等問題。和女人。然而,在50多年後,即使從事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女性仍然能掙到男性每掙一美元80美分。116

騷擾

騷擾是指基於年齡,種族,國籍,殘疾,性別或懷孕狀態等特徵的任何不受歡迎的行為。騷擾是職場歧視的一種形式,違反了1964年的民權法案,在1967年就業法的年齡歧視的第七章,並與1990年美國殘疾人法案117

性騷擾特別是指基於一個人的性別的騷擾,並且可以(但不必)包括不受歡迎的性行為,要求性幫助或性行為的身體和言語行為。儘管任何性別的成員都可能成為性騷擾的受害者,但婦女是此類騷擾的主要對象。118

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包括對僱員或應聘者的年齡給予不利待遇。《就業年齡歧視法》(ADEA)禁止歧視40歲及以上的個人。該法案禁止因年齡而騷擾他人,其中可能包括令人反感或貶損言論,造成敵對的工作環境。119

殘疾歧視

殘障人士是指身體或精神上的障礙限制了該人的一項或多項生活行為的人。當《美國殘疾人法案》(ADA)所涵蓋的僱員或申請人由於身體或精神上的殘疾而受到不利待遇時,就會發生殘疾歧視。ADA是一項民權法,禁止在就業,公共服務,公共住宿和電信方面歧視殘疾人。120要受到《美國殘疾人法案》的覆蓋,個人必須能夠在有或沒有合理安排的情況下履行其工作的基本職能。研究表明,對僱主而言,合理的住宿通常是免費的或低成本的(不到100美元)。121

國籍歧視

國籍歧視涉及因某人的國籍,口音,種族或外貌而對他不利的待遇。如果EEOC法規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人產生負面影響,則實行對所有人適用的就業實踐或政策是違法的。例如,僱主不能制定「僅英語」的語言政策,除非始終說英語對於確保企業安全有效地運營至關重要。僱主也不能要求僱員英語流利,除非英語流利對令人滿意的工作表現至關重要。EEOC還禁止企業僅僱用美國公民或合法居民,除非法律要求企業這樣做。122

懷孕歧視

懷孕歧視涉及由於懷孕狀態,分娩或與懷孕或分娩有關的醫療狀況而對僱員或應聘者進行不公平的對待。《懷孕歧視法》(PDA)禁止在以下任何領域進行與懷孕有關的任何歧視:僱用,解僱,補償,培訓,工作分配,保險或任何其他僱用條件。此外,ADA可能會保護某些由懷孕引起的狀況,這意味著僱主可能需要為與懷孕相關的殘疾僱員提供合理的便利。

根據《家庭和醫療假法》(FMLA),包括收養父母和養父母在內的新父母可能有資格享受12周的無薪假期(或僅在僱員賺取的帶薪假期中)照顧新孩子。此外,哺乳母親有權在工作場所內擠奶。123

種族/膚色歧視

種族/膚色歧視涉及由於僱員的種族或通常與種族有關的身體特徵(例如膚色,頭髮顏色,頭髮質地或某些面部特徵)而對僱員或申請人的待遇不公平。

與原籍歧視一樣,適用於所有員工的某些工作場所政策,如果不公平地損害某一種族的員工,則可能是非法的。例如,規定必須或一定不能佩戴某些髮型的政策可能會對非裔美國人僱員產生不公平的影響,除非這些規定對企業的運營是必要的,否則禁止此類政策。124

宗教歧視

當僱員或申請人由於其宗教信仰而受到不公平對待時,就會發生宗教歧視。法律保護那些屬於傳統有組織宗教的人和那些不屬於有組織宗教但擁有強烈的某種宗教,道德或道德信仰的人。僱主必須為僱員的宗教信仰提供合理的調解,其中可能包括靈活安排工作時間或修改工作場所的習慣。員工在宗教著裝和儀容打扮方面也被允許住宿,除非這種住宿將給僱主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員工也受保護而不必參加(或不參加)某些宗教活動作為其僱用條件。125

性別歧視

當基於性別的僱員或應聘者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就會發生基於性別的歧視。這種歧視形式包括由於性別,變性狀態和性取向而導致的不公平待遇。EEOC立法禁止騷擾和不公平地影響某些受性別歧視法保護的群體的政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歧視依然存在?
    在美國生活的所有少數族裔中,黑人群體可以說是最團結、最敢於站出來反抗歧視的群體,他們生存境遇如此堪憂,那麼,生活在美國的「更少數」族裔——華人群體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事實上,來自中國的勞工為美國早期現代化進程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 美國LGBT群體贏得「意外勝利」:用56年前的法律反對今日的歧視
    當地時間2020年6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LGBT)僱員受《民權法》保護。這一反歧視裁定具有裡程碑意義。1964年美國《民權法》第七章規定,禁止針對「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民族出身」的歧視。其中的「性別」是否涵蓋同性戀和跨性別群體,是爭議的焦點。
  • 23_我們的社會身份和依附的群體
    我們所屬的群體影響著其他人如何看待我們,我們所屬的群體也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引導著我們做什麼、影響著我們持有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我們對周圍人的感知和反應方式。群體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身份,一種定位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方式。
  • 《社會心理學》--社會認同讀後感
    社會認同是「個體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來自於他或她在一個社會群體中的成員身份,以及這種身份有關的價值觀和情緒。」這種認同不僅僅局限於民族,也包括家庭和社會關係。這種認同通常會出現在那些強調個人的重要場合或群體。在年幼時期,一個人因為無法得到他人重視,內心想要快速長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小孩子心中總是想要快快長大的原因。我們出生於特定的家庭,特定的種族,有時甚至出生在特定的宗教群體。
  • 聯合國報告: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處境艱難 家庭歧視最為嚴重
    儘管性少數群體在娛樂和文藝作品中時常出現,但報告認為在中國社會當中,性少數人群的能見度依然極低。在學校、工作單位或宗教社群中,僅有約5%的性少數人士選擇公開自己的性傾向、性別身份或獨特的性別表達方式。有更多的人向關係親密的家人出櫃,但即使這部分人也僅佔性少數人群的15%。
  • 人民日報:拯救記憶場所 建構文化認同(組圖)
    鑑於該項目在活化記憶場所方面做出的貢獻,近年來國際組織授予它一系列設計與市政獎項。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如何定義場所的物質景觀與地域文化認同之間的關係,在西方成了一個普遍性命題。2000年後,這也成為我國城鄉變遷中出現的突出問題。
  • 聯合國開發署發布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報告,家庭歧視最為嚴重
    魯海濤 澎湃資料儘管性少數群體在娛樂和文藝作品中時常出現,但報告認為在中國社會當中,性少數人群的能見度依然極低。在學校、工作單位或宗教社群中,僅有約5%的性少數人士選擇公開自己的性傾向、性別身份或獨特的性別表達方式。有更多的人向關係親密的家人出櫃,但即使這部分人也僅佔性少數人群的15%。
  • 觀察家 | 穆斯林在歐洲:身份認同與社會融入
    「9·11」事件之後,穆斯林移民群體與西方社會的關係更加緊張。從各種社交網絡、新媒體中不時傳來針對穆斯林的歧視和仇視。而穆斯林移民自身也表現出了明顯的「我者」與「他者」的區分,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英國越來越多的南亞移民並不選擇出生地或族群作為認同坐標,而是選擇「穆斯林」作為身份認同的主要標誌。
  • 我們要認識到所處的群體與其他群體的不同,才能產生自我認同感!
    小編認為作為某一群體的成員,我們只有在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群體與其他群體有所不同,比相似群體更好時,才能產生肯定性自我評價和認同感。這樣說,人們似乎有一種對自己的群體評價過高、對其他群體評價過低的強烈傾向。只要兩個群體處在競爭中,人們對這兩個群體間差別的知覺就會被誇大。
  • 環球深觀察丨少數族裔屢遭歧視 美國抗疫放大社會不公
    自發現首起病例以來,美國的疫情在幾個月裡呈加速蔓延之勢,而美國的少數族裔也隨之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群體。有統計顯示,非洲裔、拉美裔和亞裔美國人的病亡率普遍高於白人。在疫情衝擊下,這些弱勢群體的處境日顯艱難。
  • Hired:美國科技圈65%的女性感到在工作場所受到歧視
    據外媒報導,美國舊金山招聘公司Hired發布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美國科技圈內超過半數女性的薪酬低於與她們從事同樣工作的男性。美國科技行業平均性別薪酬差距為3%,但Hired的研究顯示,LGBT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跨性別)女性的這一差距上升到8%,而西班牙裔女性的薪酬比白人男性低9%。調查發現,非洲裔女性的薪酬僅為他們公司中白人男性的89%。Hired通過其網站對全美2600名技術人員進行了調查,並進行分析。在報告中具體強調的五個科技中心中,舊金山科技行業男女薪酬差距最小。
  • 《綠皮書》:故事縱然感人,種族歧視不得解決,也難得到黑人認同
    糾偏運動的本質是為了調整弱勢群體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但是美國黑人並不想承認自己處在弱勢中,他們強調的一直是希望黑人群體獲得和白人一般的「特權」,在這種思想背景下,不可能會和奪去自己權利的白人群體溫和談判,文明抗爭。
  • LGBT群體的自我認同、規訓與創傷
    茨城縣知事表示實行這一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尊重多樣性的社會」。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社會——尤其是主流——發現生活在其中的並非僅僅只有「一」種人或群體,而是「多」種不同人群所組成的一種「沙拉式」的狀態,因此對於他者——其中又往往是少數群體——權益的關注與保障便成為一個開明健康政府和社會所需關注的重點之一。
  • 年齡歧視與老年社會公共政策
    我國正處在社會、經濟、倫理道德轉型期,社會群體出現階層分化和重新調整,利益群體的結盟,忽視了弱勢群體,影響著政策環境。目前,一方面公共政策偏離社會發展公正、合理的途徑,大眾需求的民生公共投入優先順序顛倒;另一方面與現實社會發展相配套的法律與法規滯後。
  • 韓國超高網絡覆蓋率背後對不同社會群體的影響
    它甚至有一個專門的詞——「Untact」,"Untact"是表否定詞綴"un"和單詞"contact"的結合體。該詞早在2017年就在圈中有所流傳。它指的是不與他人有直接接觸的行為,比如使用自助服務亭、在線購物或進行非接觸式支付。一些人認為,在韓國這樣的現代社會,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發展趨勢。
  • 淺談「群體對決策的影響」
    我們在日常生活相處之中無可避免的需要進行群體決策,群體在決策制定時比能夠個體獲得更多的信息,那麼群體互動對決策的制定是否更加有利,是以什麼方式來影響群體內成員的態度呢?又是怎樣影響群體作出明智或是愚蠢的決策呢?  我將逐一來探討這些有趣的群體影響現象。不過,什麼是群體?群體被定義為兩個或更多互動並相互影響的人。
  • 美國最受歧視的一個群體,時間長達幾百年,為何卻從不反抗?
    一個群體存在於美國,其原因是由於不團結造成的不公平待遇。從童年時代起,我就在書本上看到馬丁·路德·金寫的一篇文章,我夢想著描述黑人在美國所遭受的歧視。在演講中,馬丁·路德·金說到:「我們順理成章地認為,黑人在美國的地位是最低的,其實不然。在美國,最受歧視的不是黑人,而是受歧視數百年卻從不反抗的群體。這群人是亞裔。
  • 2000—2017年美國民族認同研究綜述
    (一)民族認同與文化適應文化適應是指移民或其他歷史上被排除在大社會之外的群體吸收「東道國」社會的文化規範、信仰、態度和行為模式的過程。民族認同包括對民族的積極態度和民族歸屬感、與其他民族成員自願和頻繁的交往、民族實踐(偏好音樂、飲食、語言以及參加民族慶典等)。
  • 社會認同理論與認同理論的比較
    Identity Theory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作者:Jane Stets Peter J.
  • 社會認同心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都在尋求認同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尋求的一樣的東西就是——社會認同。學生時代,尋求老師和父母的認同。工作後,尋求領導的認同。結婚後,尋求妻兒的認同。一、我們為什麼這麼熱衷於尋求社會認同呢1.因為社會認同度的高低影響著你的社會地位,你所擁有的資源,包括財富、名望。我們都在努力使自己符合社會的規範,會追隨大多數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