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LGBT群體贏得「意外勝利」:用56年前的法律反對今日的歧視

2020-12-16 騰訊網

艾梅·史蒂芬斯(Aimee Stephens)病故一個月後,她長達近七年的維權贏得了一場意外的、同時也是突破性的勝利。

當地時間2020年6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LGBT)僱員受《民權法》保護。這一反歧視裁定具有裡程碑意義。

1964年美國《民權法》第七章規定,禁止針對「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民族出身」的歧視。其中的「性別」是否涵蓋同性戀和跨性別群體,是爭議的焦點。

美國最高法院這一裁定表示,《民權法》禁止「性別」歧視也適用於同性戀和跨性別群體。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當中,兩名共和黨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站到了四名自由派大法官一邊,以6票贊成、3票反對的結果作出了上述裁定。大法官尼爾·戈薩奇在發表多數意見時寫道:「僅因員工是同性戀或跨性別者而解僱員工的僱主違反了法律。」

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曾以5∶4的投票結果歷史性地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詳見《美國:同性戀贏了,最高法院贏了沒》)國際法促進中心執行主任劉毅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認為這次的裁定意義更重大:「裁定可以結婚,受益的只是性少數群體;而裁定禁止歧視性少數,是對每一個美國公民都提出了要求,也會產生積極的國際影響。」

聯合國人權專家博爾洛斯(Victor Madrigal-Borloz)評論稱,性少數和多元性別者常常被社會所排斥,並最終陷入貧困,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向著打破這一歧視的惡性循環邁出了重要一步」。

對LGBT群體來說,這次勝利頗有些意外。(視覺中國/圖)

三起案件,兩名當事人未能見證

「認識你們已經有一段時日了,我把你們都當成朋友。我必須向你們坦白的事令我難以開口,我鼓起了全部勇氣。……我一輩子都掙扎在對自己的性別認同障礙中。多年來,我一直隱藏得很好。……在愛妻的支持下,我已經決定成為那個我認同的自己。……雖然這樣做會給我的朋友和家人帶來痛苦,但我必須如此,為了獲得我內心的安寧、終結我靈魂的痛苦。」

2013年7月,在G.R.Harris殯儀館工作多年的艾梅·史蒂芬斯給僱主及同事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們,自己將做變性手術,並在假期結束後以女性的身份及著裝回來上班。

結果,收到信的殯儀館老闆將其解僱。

史蒂芬斯向密西根州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尋求幫助,該聯盟聯絡了平等就業委員會(EEOC)。平等就業委員會進行調查後認為,G.R.Harris殯儀館解僱史蒂芬斯的做法違反了《民權法》禁止性別歧視的法規,並在2014年代表史蒂芬斯起訴其前僱主。G.R.Harris殯儀館聘請的律師以宗教自由權辯護。

2016年,初審法院接受了G.R.Harris殯儀館的辯護,史蒂芬斯敗訴。2018年3月,巡迴法院推翻了初審法院的判決,裁定《民權法》保護跨性別僱員免受歧視,僱主的宗教信仰並不是違反聯邦反歧視法規的正當理由。同年7月,G.R.Harris殯儀館上訴到最高法院。

2019年10月8日,美國最高法院開庭聽審此案。這也是美國最高法院第一次審理涉及跨性別者權利的案件。

同一天,最高法院還審理了另外兩起公民因同性戀身份曝光而失業的案件:喬治亞州的傑拉德·博斯託克(Gerald Bostock)在加入一個同性戀壘球聯盟後,被他所工作的縣兒童福利機構解僱;跳傘教練唐納德·扎爾達(Donald Zarda)在提到自己是同性戀的幾天後也失去了工作。

這三起案件都涉及對1964年《民權法》禁止性別歧視的理解。經過數月的審理,2020年6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對三起案件作出最終裁定:僱主因員工是同性戀或跨性別者而解僱員工的做法違法。

不過,史蒂芬斯和扎爾達都未能親眼見證最高法院作出這一裁定。2014年,扎爾達在一次跳傘事故中身亡。2020年5月,59歲的史蒂芬斯因腎衰竭併發症去世,此時距離「最終的勝利」僅剩一個月。

保守派大法官「倒戈」

劉毅強認為,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是「一次正常的判決」:「性別平等不只是男性與女性的平等,還包括各種性取向與性別認同都不受歧視,這在比較『進步』的社會應該已經成為共識了。」

但在部分美國公眾看來,最高法院6∶3的投票結果確實超出預期。《紐約時報》就稱其為「性少數群體的意外勝利」。

在2015年同性婚姻合法的裁定中,中間派大法官安東尼·甘迺迪和4位自由派大法官史蒂芬·布雷耶、魯思·金斯伯格、索尼婭·索託馬約爾、艾蕾娜·卡根組成多數意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立場相對保守的4位大法官約翰·羅伯茨(首席)、安東寧·斯卡利亞、塞繆爾·阿利託以及克拉倫斯·託馬斯表示異議。

因為在這一重要判決上支持了性少數群體,甘迺迪大法官被視為同性平權運動的「英雄」。但他在2018年7月退休了,美國總統川普提名立場保守的布雷特·卡瓦諾接替甘迺迪成為大法官。

此前的2016年1月,大法官安東寧·斯卡利亞去世,川普任命了保守派的法官尼爾·戈薩奇接替。2018年卡瓦諾大法官就任後,美國最高法院形成了5位保守派大法官、4位自由派大法官的格局,並延續至今。

美國性少數群體一度擔心,佔多數的保守派大法官會像反對同性婚姻合法一樣,也反對法律平等保護性少數群體的就業權利,在史蒂芬斯等案件中作出不利裁決。

然而這一次,兩名保守派大法官——羅伯茨和戈薩奇,都加入了支持保護性少數群體權利的陣營,和4位自由派大法官在投票中形成了多數。

通常,最高法院判決由組成多數意見的大法官中最年長者執筆,但首席大法官羅伯茨這次指定了戈薩奇撰寫多數意見。考慮到戈薩奇還是川普任命的首位保守派大法官,有美國媒體稱這一安排「具有諷刺意味」。

「這說明,在具體議題上,每名大法官都會因自身對法律的理解不同而產生不同看法,不能僅憑他分屬自由派或保守派就預測他一定加入某一陣營。」一位長期觀察美國最高法院的學者表示,羅伯茨一向是一位「搖擺」的保守派大法官,在以前的醫保法案訴訟中就曾與自由派站在一起。

至於戈薩奇大法官的「倒戈」,上述學者分析,不排除是因為戈薩奇意識到,在羅伯茨大法官加入自由派後,無論他如何選擇,都無法撼動最終的結果。「他選擇加入勝利的一邊,還能爭取由他來撰寫多數意見,把他的一些思路加入這份註定具有歷史意義的判決中。」

「倒戈」的保守派大法官戈薩奇。(資料圖/圖)

反對的理由:立法還是釋法?

「只有一個詞能形容法院今日所為:立法。法院公布的文件形式上是解釋法令的司法意見,實則具有欺騙性。」阿利託大法官在他撰寫的冗長的異議意見中,開宗明義地表達了對多數意見的不滿。

在審理史蒂芬斯等三起案件中,大法官應如何理解1964年《民權法》禁止性別歧視的規定?阿利託大法官的異議集中於一點:這部半個世紀前制定的保護公民權利的法律,在使用「性別」一詞時,並未涵蓋「性取向」與「性別認同」的含義。

「如果對生活在1964年的每一個美國人進行調查,很難發現有人會贊同『基於性別的歧視』意味著『基於性傾向的歧視』,更不要說『性別認同』了——這個詞在當時都是未知的。」阿利託將多數意見比作一艘「海盜船」:「它在文本主義的旗幟下航行,但實際上代表著斯卡利亞大法官所譴責的那種法律詮釋方式,即認為法院應該『更新』舊的法令以便更好地反映當下社會的價值觀。」

類似的反對理由並非第一次出現。在2015年最高法院作出同性婚姻合法的判決後,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就在異議意見中指出,判決最嚴重的錯謬在於,最高法院充當了立法者,持多數意見的大法官將自己對於「婚姻」的定義強加於公眾之上。當時他兩次詰問:「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這一次,在羅伯茨大法官支持了自由派立場之後,「法院不應造法」的異議立場由剩餘三位保守派大法官繼續堅守。

同樣從保守派「倒戈」的戈薩奇大法官在他撰寫的多數意見中承認,「法院通常是按照法令頒布時普通公眾的理解來解釋法律的。」在這一點上,他與異議大法官並無分歧。然而,在一段論述後,戈薩奇話鋒一轉:「但是,起草者想像力的限制不構成忽視法律需求的理由。」

「只有寫下來的文字才是法律,但所有人都有權從中受益。」戈薩奇寫道。

南方周末記者 譚暢

相關焦點

  • 美最高法院裁定LGBT就業不受歧視,被視為性少數群體勝利
    美國最高法院周一(6月15日)以6票贊成、3票反對的結果裁定,聯邦法律保護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跨性別者)群體就業不受歧視。據《紐約時報》報導,在周一這項裁決之前,美國超過一半的州中,解僱同性戀、雙性戀或變性者的員工是合法的。美國最高法院周一的裁決指出,1964年的《民權法案》明確禁止性別歧視,這適用於基於性取向和性別認同而產生的歧視。
  • 黑人真的反對種族歧視?實際上他們只是反對自己被歧視
    最近幾天,一段視頻火了,內容是上海屈臣氏店裡一名黑人男子用英文辱罵女收銀員,言語則極其粗俗,而該男子最為無恥的一句話是:「因為我是美國人,而你是中國人,所以我想怎麼罵你就怎麼罵你。」
  • 美國:無法消除的種族歧視
    雄鹿隊的帶頭罷賽並不讓人意外,雅各布·布雷克被槍擊案就發生在其主場所在的威斯康星州。此事距離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用膝蓋壓住頸部、窒息而死,剛剛過去三個月,美國人民的怒火再一次被點燃。憤怒的人們高喊「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等口號示威遊行,並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事發地基諾沙市已連續三晚爆發嚴重騷亂,示威活動期間還發生了槍擊案。
  • 川普提名新大法官,美國性少數群體前景不容樂觀
    2001年,57%的美國人反對同性婚姻,如今62%的美國人支持同性婚姻。從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合法化開始,性少數群體迎來了一連串重大勝利。愛爾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先後通過立法或公投將同性婚姻合法化,拉美和東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開始跟進。除了婚姻之外,性少數群體的其他權利也越來越多地得到保障。
  • 在反對種族歧視上,日本居然成了美國黑人的「偶像」?
    黃皮膚的日本人跟黑皮膚的非洲裔美國人團結起來,對抗白人種族歧視。文/徐島夷美國密蘇裡州的賽克斯頓市(Sikeston),1942年發生了一起種族兇殺案,黑人克利奧·賴特(Cleo Wright)遭受私刑迫害,受絞刑而死。
  • 出臺法律,美國禁用種族歧視詞彙
    日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籤署一項法案,規定在聯邦政府文件中禁止出現「東方人」「黑種人」等含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語,而要求使用「亞裔美國人」「非洲裔美國人」等中性詞彙。該議案由華裔聯邦眾議員孟昭文提出,在今年2月由國會眾議院通過,並在5月9日得到參議院批准後送交歐巴馬籤署。
  • 美國司法部與州政府因LGBT爭議互相起訴
    該法案不僅成功吸引了LGBT群體的注意,各行各業都加入了聲討大軍。 蘋果公司對此表達了強烈的抗議,隨後包括思科、Facebook、谷歌、IBM、 英特爾和Salesforce等高科技公司均對該法案提出反對。
  • 這群美國華人創下史詩勝利,用法律手段叫停川普的...
    今日導讀 ● 美國法官發布了長達22頁的裁定,判定微信禁令不執行 ● 華人用法律,把川普的禁令給頂回去了
  • LGBT????
    異性戀指只對異性產生愛情和情慾的群體。     在我們的採訪中,有兩個高中男生給了我一個難忘的記憶,一個是美國人,一個是在美讀書的中國人,當我們問他們是如何看待LGBT時,其中一個說LGBT是「陷入非正常性向的人,有別於上帝創造他們的初衷」.
  • 加拿大溫哥華舉行遊行示威反對種族歧視
    因美國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示威活動5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民眾走上街頭反對種族歧視,抗議在美國發生的針對非洲裔群體的種族歧視行為。 新華社發(梁森攝)6月5日,抗議者手舉「黑人的命也是命!」和「奴隸制從未被消滅,反而得到了進化!」等標語在加拿大溫哥華參加示威活動。
  • 美國各界反對「新冠種族歧視」:要防病毒,而非中國人
    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導(文/繆曉娟) 在全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巨大犧牲,並努力阻止它向世界蔓延的時刻,海外亞裔群體正身處另一個戰場——反對種族歧視和排外主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消息顯示,美國累計確診14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目前該病毒對美國境內民眾的威脅性較低。
  • 美國:何以至此,黑人飽受歧視的根源何在?
    然而伴隨美國至今的,卻是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雖然美國已經從法律層面廢除了當年限制少數族裔政治權益的相關法案,然而以黑人為代表的少數族裔群體,因被擄掠和奴役的血腥歷史,導致他們至今在美國社會中仍然受到廣泛的種族歧視。
  • LGBT群體與同性戀旅遊的春天
    該公司最近調查了4600名年齡在18至65歲的美國同性戀遊客,受訪者中男同性戀者為57%,32%為女同性戀者。受訪者表示位置和價值是預訂酒店過程中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而對LGBT友好程度的名聲是第三重要的因素。
  • 美國什麼是工作場所歧視,它如何影響不同的社會認同群體
    法律挑戰與多樣性法律制度被用來打擊歧視。我們將在這裡介紹的方法包括反歧視,工作場所歧視,騷擾,年齡歧視,殘疾歧視,原籍歧視,懷孕歧視,種族/膚色歧視,宗教歧視,基於性別的歧視和其他形式的歧視。反向歧視研究表明,工作場所對婦女和種族或少數民族的歧視很普遍。反向歧視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優勢群體成員認為自己正在遭受基於種族或性別的歧視的情況。這種歧視很少見,但通常在佔統治地位的群體認為受保護的(多樣化)公民群體的成員在工作場所或受教育的機會方面因其才華或才華而不是他們的才華或才華而受到優先考慮時,會受到歧視。
  • 聯合國報告: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處境艱難 家庭歧視最為嚴重
    報告還建議中國有必要起草和通過一部反歧視法律,保障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權利。 正因為歧視無處不在,在絕大多數性少數人士看來,「出櫃」和遭受歧視之間有直接的聯繫。很可能這就是為什麼僅有少數人選擇出櫃。超過80%的性少數人士曾因自己的性傾向、性別身份或性別表達方式感到困擾。 但公眾對性少數群體的態度呈現比較明顯的分化,比如年輕人對性多元明顯更為開放,接納程度更高。同樣,年輕受訪者中有極高比例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性少數群體。
  • 反對種族歧視,自我犧牲和教育勸說有用嗎?
    此外,抗議活動也擴展到了美國之外。日前,澳大利亞各大城市近日也爆發抗議種族歧視的活動。6月16日,上萬名澳大利亞人請願要求政府拆除「庫克船長」的雕像。抗議認為詹姆斯·庫克雕像就是殖民主義和種族滅絕的象徵,並稱該雕像是「在打原住民的臉」。黑人並非種族歧視的唯一受害群體,亞裔群體也在遭受著種族歧視的衝擊。
  • TLOU2、LGBT與政治正確,我們該不該更寬容一些
    2015年,民主的燈塔國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這標誌著當代主流文化已經能夠尊重個體的性別認知和婚姻平權,當然也無可避免的被汙名化為「政治正確」的又一次勝利。很多時候政治正確反對的東西原本是無意的、善良的甚至是正確的,然而別有用心的人會強行解讀出其中的錯誤。當這種道德綁架被既得利益者惡意利用之時,很多無辜的人便為此受到了傷害。這是政治正確最可怕的地方同時也是很多人致力於反對它的原因——無意者的行為可以被隨便的解讀,而政治正確讓惡意解讀者掌握了話語權,他們便可以高舉正義的大旗恣意妄為。
  • 蘋果、微軟等籤署公開信反對針對 LGBTQ 群體的新法案
    IT之家3月12日消息 據Macrumors報導,蘋果、微軟、谷歌等40多家公司籤署了一封公開信,反對目前正在美國各地法院審議的幾項針對LGBTQ群體(區別對待)的新法案。因此,我們很難在遵守這些法律的州招募最合格的工作候選人,而這些措施將給已經居住在這些州的僱員的家庭帶來沉重負擔。促進歧視的立法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業務,無論它是否發生在工作場所。公開信中還表示這些法案並未體現其包容性、公平性和平等待遇的價值,並指出該立法對企業也將是不利的,因為「較少的包容性做法將導致員工的生產力和客戶服務下降。」這些公司呼籲議員「放棄或反對制定這種歧視性立法」。
  • 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反對性別歧視……美國年度體育人物...
    【環球時報記者 李佳寅】 美國《體育畫報》7日公布2020年度體育人物: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WNBA球星布裡安娜·斯圖爾特、NFL明星派屈克·馬霍姆斯、網球選手大坂直美和前橄欖球明星勞倫特·迪維爾奈·塔迪夫入選。
  • 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反對性別歧視...美國年度體育人物...
    【環球時報記者 李佳寅】 美國《體育畫報》7日公布2020年度體育人物: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WNBA球星布裡安娜·斯圖爾特、NFL明星派屈克·馬霍姆斯、網球選手大坂直美和前橄欖球明星勞倫特·迪維爾奈·塔迪夫入選。法新社稱,這5位獲獎者不僅在賽場上取得非凡成就,還在場外的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