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兩面針」牙膏和雲南白藥牙膏都是國內比較大的國產牙膏品牌,而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了認識兩面針要比認識於南白藥牙膏的時間更早一些。曾將兩面針牙膏也是分布在各大商場的貨臺上,,但是現在,在各大超市的貨架上,幾乎很難再看到兩面針牙膏的影子了。
而後起之秀雲南白藥在短短的五年之內,成功的打敗兩面針牙膏,成為第一隻由醫藥企業打造的民族牙膏品牌,並且也是第一隻衝破低價位的國產牙膏。
兩面針的品牌輝煌
兩面針牙膏原是柳州兩面針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其公司創辦於1941年。
兩面針牙膏是國內第一支提出以「中藥護牙」的牙膏品牌。
在最初的時候,兩面針牙膏靠著在行業內的中藥牙膏的牌子,連續20多年在國內產品中銷量第一,兩面針牙膏也多次被評為「中國最受公眾喜愛的十大民族品牌」。
從牙膏行業來看,兩面針從事牙膏行業30多年,曾被譽為是「最牛國貨牙膏」,即使在國外貨大量進軍中國之後,兩面針的市場佔有率也長期位居前三甲,排在上海中華、廣州高露潔之後,算是民族品牌第一。僅在2001年,兩面針就賣出了2.58億支牙膏,獲得銷售收入為3.65億元。
這是在2000年前後的時候,兩面針牙膏依舊顯示出很好的勢頭。
但是從2006年之後,兩面針牙膏就開始了長達11年的虧損之路。在10念之間虧損累積達到了11億元。
而正當兩面針牙膏業績不斷下滑的時候,雲南白藥廠開始嘗試著做雲南白藥的中藥牙膏,依靠著雲南白藥背後強大大研發團隊,雲南白藥牙膏一出來就受到了大家的關注。而與兩面針牙膏的中低端路線不同,雲南白藥牙膏一開始走的就是中高端路線。
2004年,雲南白藥開始正式進入牙膏市場,在當年的銷售額為3000萬,但是10年之後,一年的銷售額就為30億元,而這時同為中藥牙膏的兩面針,幾乎快要在市場上消失了。
同樣是中藥牙膏,為什麼兩面針牙膏十年間不斷虧損,而雲南白藥卻越做越好呢?
其實,不難發現,在兩面針牙膏賣得最好的時候,其公司並沒有把兩面針牙膏的品牌路線定位好,想要多條腿走路,多元化發展戰略。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時兩面針牙膏想走高端發展路線,推出了兩面針消痛牙膏,但是與此同時,又推出了針對酒店市場的低端產品,這直接拖累了兩面針牙膏的整體品牌形象。從而錯失了最佳的發展時期。
賣子公司抵債求生,未來該向哪裡發展?
去年三月份,柳州兩面針集團已經出售了手下持有的中信證券的股票來挽救不斷下滑的業績,而最近,兩面針集團可能又要出售其旗下的子公司來讓自己過得更好些,但是很多人對此並沒有表現出樂觀的態度。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面針如果真的不對自身產品做出改進,也許再過不久,兩面針牙膏可能真的要退出中國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