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相當多國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不少人已經不再滿足於國內生產的食物,開始追求國外特有的食物,因為經過廣告宣傳這些進口食物富含營養,和國內的產品相比顯得高級不少。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一些進口的「超級食物」的真實情況。
首先介紹的是牛油果,近幾年這種水果成為了網絡熱度最高的水果之一,消費者不僅追求食物中的牛油果,在服飾上也追求牛油果的顏色。然而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的營養科主任左小霞在其文章《牛油果的網紅之路》中指出平日裡適量吃牛油果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沒必要神化牛油果,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水果呢?
從外形上來看,牛油果的形狀像是一顆被塗上深綠色的梨子,但其粗糙不平的表面更像是鱷魚的體表,綜合這兩個特點人們又將其稱為「鱷梨」。對於這種原產於中美洲地區的水果,很多消費者第一口咬下去的感覺是皮糙肉厚,口感有些不太一樣。牛油果在中國的「發跡之路」要追溯到2005年,從那之後它就一直是水果市場的寵兒。
左小霞主任在其文章中提到了,牛油果中含有較高的能量和油脂,含量是蘋果、雞蛋、肌肉的兩三倍左右。如果過量食用牛油果,會導致身體肥胖,因此網絡上一些稱吃牛油果可以瘦身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而且容易腹瀉的人也不適合吃這種水果。和牛油果一樣是被稱為「舶來品中的高級食物」的還有藜麥,它的商業營銷故事則和美國宇航局綁定在一起。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NASA就從若干種穀物中挑選出了藜麥作為太空人在太空艙例的食物,因為它所包含的營養成分比大多數常見穀物都要均衡。經過研究,藜麥中含有的胺基酸種類與人體所需的種類較為接近,而且還含有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因此在NASA選中藜麥之後這種穀物就開始成為了商家們的目標。
近年來國內出現了給藜麥冠上「太空糧食」的現象,使得公眾之中有人認為它能夠替代日常所吃的食物。然而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於2015年發表了一篇與藜麥有關的文章,該文章指出如果單論一種食物的營養多樣性來說,藜麥要完勝常規的食物。但人體無法僅通過攝入一種食物來滿足營養均衡的要求,而且藜麥不存在特殊的營養功效,也不是神奇的保健功能。
因此消費者在面對各種產品廣告的時候,要多下功夫去了解產品的本身,而不是輕信廣告所言或者人云亦云,否則少不了要交上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