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河西走廊是我的課堂

2020-12-13 海外網

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王洋 攝)

海外網敦煌9月19日電(姜舒譯) 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在9月19日的「絲路文化發展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阿來表示,河西走廊對他而言,是一個大課堂。

回首古絲路,展望「一帶一路」美好藍圖,阿來認為,「絲綢之路」不止是物流的充盈繁盛,還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以今天的敦煌為例,看看石窟中那些造像,造像風格的流變顯示的正是中華文化開放的姿態與融匯的能力。敦煌文書中那麼多不同民族的文字,都證明著文化交流的繁盛。

阿來指出,今天,作家藝術家們有幸來到了一個偉大的開放時代,一個中華文化復興的時代,一個文化交流深度與廣度都遠超漢唐的時代,大家應該以河西走廊為歷史課堂,更好地認識歷史,把握時代,走向世界。

以下為阿來發言全文:

河西走廊是我的課堂

阿來

對我來講,河西走廊是一個大課堂。

可以在這裡學習地理。雪山,雪山之水滋潤的綠洲,沙漠戈壁。地理很重要,地理是人生存的空間,是人演繹歷史的空間。時間和歷史都在這個空間中延展。如今的交通越來越快,無論在陸地上行進還是在天空中飛行,但來到河西走廊,我會儘量使速度慢下來。我還會帶上一本書,那些一步一步穿越過河西走廊的前人們記錄自己行跡的書。在這些書裡,時間慢下來,河西走廊的地理得到了充分的呈現。

這道寬闊而深遠的走廊,也是我學習歷史的課堂。

歷史曾經是昂揚的,漢長城一路蜿蜒向西,今天還有那麼多烽隧屹立於荒漠中間。「勸君更盡一杯酒」,這是為即將去往遠方的人壯行,這樣的詩句在我讀來,倒沒有後世解讀的那麼多悲情,倒是一種沉雄的時代豪情。那是遠行時代的歌唱,是不斷開闢道路的歌唱。我在某個漢代烽隧旁,面對著浩瀚大漠時,恍然聽到了這些詩句,體會到了這詩中的豪情。同樣的詩關在書齋裡不出門,還會替遠行人讀出悲情。正是在這樣的精神氣象支配下,那時的人不斷踏歌遠行,才有了溝通中西貿易的「絲綢之路」的繁盛。張籍的《涼州詞》寫道:「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描繪的正是這樣的現實與精神氣象。過去,為涼州詞貼上的標籤就是悲涼,我從這樣的詩中沒有讀出絲毫的悲涼氣象。

「絲綢之路」不止是物流的充盈繁盛,還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就以我們今天所在的敦煌為例,看看石窟中那些造像,造像風格的流變顯示的正是中華文化開放的姿態與融匯的能力。敦煌文書中那麼多不同民族的文字,都證明著文化交流的繁盛。

同樣是長城,漢代開始的進取之勢就變成明代的據守了。同樣的長城上的關隘,陽關玉門關是為了讓自己出去,也為了讓別人進來,而到了嘉峪關的修築,就既不是讓自己出去,也不允許別人進來了。「絲綢之路」也就漸漸被荒草與黃沙掩埋了。物質交流的斷絕也導致了文化交流的斷絕。「巷有千家月,人無萬裡心。」這樣的詩句也正是對進取之心喪失的悲悼。

今天,我們有幸來到了一個偉大的開放時代,一個中華文化復興的時代。對我來講,河西走廊正好成為我們溫習那偉大遙遠的漢唐精神的課堂。這些地方,張騫走過,法顯走過,唐玄奘走過,鳩摩羅什走過,馬可.波羅走過,商隊走過,戍卒走過,屯夫走過,使節走過。今天,公路和鐵路沿著古驛道無限延伸,以現代的方式,速度飛快,動能十足。今天的中國人,正從古老的「絲綢之路」走向世界。

阿來簡介

1959年生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早期寫作詩歌,後轉向小說創作。家鄉河流的名字是第一本書的名字:《梭磨河》。後陸續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舊年血跡》《月光裡的銀匠》《格拉長大》《遙遠的溫泉》《三隻蟲草》,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空山》《格薩爾王》《河上柏影》,隨筆集《就這樣日益豐盈》《看見》《草木的理想國》以及非虛構作品《大地的階梯》《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等。

曾獲茅盾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等文學獎項。

有《塵埃落定》《格薩爾王》《空山》和《遙遠的溫泉》等多部譯為英、法、意、德、俄、日、西班牙和阿拉伯、印地、僧伽羅等十數種外國語在海外出版。

責編:許雪、朱劍宇

31124936,.阿來:河西走廊是我的課堂,.2017-09-19 16:45:30,.204159,.許雪、朱劍宇

相關焦點

  • 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與甘肅旅遊
    被網友們公推最好的紀錄片——《河西走廊》。氣勢磅礴,再現了甘肅這片神聖的土地上的不朽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價值。紀錄片一經播放,就被眾多網友收藏、點讚和給予高度評價。很多朋友們因此對西北這塊土地產生了興趣,都決定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到河西走廊遊覽一遍。
  • 河西走廊,憑什麼成為漢唐的「經濟特區」?
    攝影/陳旻天生的優質草場,讓河西走廊成為了遊牧民族的家園——羌、氐、月氏、烏孫、匈奴……這些馬背上的民族在河西走廊上往來馳騁、策馬揚鞭。在河西走廊上,久久迴蕩著匈奴悲歌: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兩次大戰之後,河西走廊納入中原版圖,四座雄城相繼拔地而起,並從一降生開始,就肩負著國家的興衰榮辱,它們是——
  • 一眼一生一西域:前篇—河西走廊
    如果說西域是一個帝國的夢想,那麼河西走廊是這個夢想的開端。這也是我決定將河西走廊作為前篇的原因。河西走廊,現甘肅省,它的中段,是一條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長約1200公裡,因地處黃河以西,形似走廊,於是被人們稱著人—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中亞、西亞的必經之路,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
  • 《河西走廊》:一帶山河多面相
    曾擔任BBC紀錄片《美麗中國》攝影師並兩次獲得艾美獎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著名攝影師布萊恩·麥克達馬特擔任了《河西走廊》的攝影指導。布萊恩帶領團隊於2013年5月在河西走廊進行春季空鏡拍攝。片中十分珍貴的河西走廊星空和八一冰川的鏡頭,也是由享譽世界的美國攝影師科裡·羅素·布朗拍攝於2013年夏季。而片中的那段以都都克笛、弦樂主奏的絕美主題音樂更是由世界級音樂天團,來自希臘的雅尼主創。
  • 河西走廊,伸向西北荒漠的溼島
    河西走廊是中國版圖上一塊耀眼的地區它既是中原連接新疆乃至中亞的交通要道又是內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帶既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更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前沿…………伸向西北荒漠的溼島從宏觀地理位置上看河西走廊北接內蒙古高原
  • 《河西走廊》榮獲「人文類最佳攝影獎」
    由甘肅省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的電視紀錄片《河西走廊》榮獲「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評選活動「人文類最佳攝影獎」。  「金熊貓」是四川電視節的金字招牌,本屆「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評選活動也是亞洲影響最大的國際紀錄片評選活動。
  • 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及河西之戰後漢武帝對河西走廊防禦體系的構建
    烏鞘嶺自古以來都是河西走廊的門戶,是河西走廊東端的起點,它是河西走廊的咽喉,也是長安通向河西走廊的主要通路,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公元前121年早春時節,霍去病站在大雪紛飛的烏鞘嶺上,手中握著張騫提供的河西走廊地圖,在他的身後是一萬名精銳騎兵,在翻越天寒地險的隘口,這次翻越註定是一場偉大的開始。
  • 河西走廊,一條貫通古今的歷史文化長廊
    就當時漢帝國與外部世界的交通狀況而言,東面海路不可通,西南高原為屏障,北方大漠難補給,因此只能打通河西走廊,以聯繫外部的廣闊世界。深入河西走廊,戈壁堅硬,黃沙漫漫,陽光熾烈如火一般燃燒,勁吹的風沙鋪天蓋地。河西走廊的氣候造就了荒原、戈壁等自然景觀。但祁連山的冰雪融化又造就了多個水系,從而孕育出河西走廊上諸如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一個個繁榮的綠洲城市。
  • 河西走廊,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
    這裡,有地球上除海洋外所有的地貌特徵:大漠,戈壁,丹霞,綠洲……,這是大自然的饋贈,這裡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是每個西北人深感自豪的地方,這裡就是----河西走廊!在今天,沿著祁連山脈,依次分布著六座城市: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
  • 究竟是什麼價值讓中原王朝對河西走廊始終矢志不移?
    導讀:縱觀我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河西走廊以及和經營西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即使羸弱的北宋都曾佔據河湟之地設置隴右都護府進行管理。可見河西走廊的重大意義,不但是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巨大的軍事價值。通過陝西後西行是一條狹長的通道。
  • 河西走廊,一條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廊
    河西走廊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曾是鐵馬金戈的古戰場,也曾是中原溝通西域的唯一通道。和有著豐富歷史遺存的絲綢之路一樣,這段通道上,也是遺蹟眾多,長城第一墩便是其中之一,它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關市向西5公裡處,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
  • 最新2019中考地理之河西走廊與西藏
    (5分)(1)河西走廊的綠洲不能夠集中連片,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__________。(2)據圖中信息分析河西走廊人口分布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趙啟辰做客"青年之聲"V故事 暢談"一帶一路"下的《河西走廊》
    中國青年網特約記者 邢燕 攝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正值紀錄片《河西走廊》進入拍攝中期。談及對「一帶一路」的理解,趙啟辰說:「我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古絲綢之路綿亙萬裡,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 如若沒有河西走廊,中國將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中國
    在出行方式落後的古代,要構建這樣一條長長的貿易路線可謂十分不易,而在絲綢之路產生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其實不只是漢武帝、張騫,還有河西走廊。我們知道,河西走廊是位於今甘肅的一條狹長的地區,因為形狀相似,又起到了從中原前往西域的作用,它才因此得名。
  • 絲路咽喉,文化碰撞之地,漢武帝為何一定要拿下河西走廊?
    第一步,就是需要拿下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地區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西域諸國,而在河西走廊地帶,實質上很大一部分是由匈奴控制的,少數的大月氏和身毒等國人民在南側生活。河西各國若在當時,奪取河西走廊,消除匈奴在河西走廊的勢力,使得漢王朝能夠與西域諸國友好往來,這是一項外交政治上的壯舉。
  • 《河西走廊》製作公司北京伯璟文化獲兩項國家級大獎
    原標題:致力於高品質的中國紀錄片  《河西走廊》製作公司北京伯璟文化獲兩項國家級大獎  《河西走廊》海報  中國甘肅網6月16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導 (首席記者 張子藝) 2016年,國產紀錄片湧現出一批思想性
  • 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範走廊: 打造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示範之地
    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範走廊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範走廊包括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5個市,19個縣市區。其中有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4個自治縣,11個民族鄉,少數民族人口16.4萬人,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6.8%。
  • 什麼是河西走廊?為什麼在古裝劇中,都會去爭奪這個地方
    經常看歷史劇的大家一定對河西走廊這個地方既熟悉有非常的陌生,熟悉的原因就是在各個朝代都要提起這個地方,而每次提到這個地方都要涉及到打仗什麼的,但是大家對河西走廊又不是很清楚,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到底是哪個地方,為什麼那麼多北方的遊牧民族都要和中國爭這個地方。
  • 7天河西走廊自駕遊詳細攻略:行程、景點、路線、歷史、費用
    河西走廊,中國歷史最厚重的地方之一,也是自駕中國值得一去再去的頂級探索旅行地。一粒塵一個故事,一條路一部史詩。河西走廊是真正的時空隧道,駕行其間,兩千年前那些金戈鐵馬,迴腸盪氣的歷史故事,將隨著腳步的行進次第上演。在這裡,引擎的轟鳴如戰馬嘶鳴一樣令人血脈僨張。從氣勢磅礴的自然風光到豐饒厚重的人文歷史,1100公裡的自駕堪稱頂級無二的旅行體驗。
  • 【治國理政新實踐·甘肅篇】隴原史話|河西走廊之夢(圖)
    《河西走廊》劇照  騰飛  編者按:作為一部梳理河西走廊歷史脈絡、詮釋「一帶一路」光榮與夢想的紀錄片,《河西走廊》5月11日-15日在央視電影頻道重播。特編發此文,以饗讀者。  《河西走廊》餘韻悠長  在絲綢之路的「鑿空之旅」中,在兩千年來的歲月褶皺裡,河西走廊始終與國家經略相伴相隨,被稱為「絲路黃金段」,貿易、文化、民族、習俗,在這裡得到最集中的交匯和融合,更為重要的是,在河西走廊凝結的精神品格,對於今天的「一帶一路」建設而言,仍然光亮閃耀、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