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情況下,知識和常識都可以成為力量,而這些多數要從讀書來。
在我小的時候,讀書還沒成為風氣,鄉村裡的老師要走村串戶,為農村父母們普及教育的好處,講解讀書的各種用途,建議父母們送自己的子女入學。
不過,在80年代的四川農村,可以算是深度貧困,很多家長即便有意識,也很難堅持供養讀書的孩子。
大部分能讀點書的小孩止步在了小學,有一部分成績好點的,則止步在了初中,我的童年夥伴多數就只有初中畢業或者初中肄業(未完成三年學習)。
能上到高中的,已經是各個鄉鎮中學裡拔尖的孩子,比如我們初中,就有且只有七八個,可我們兩個班級可是有七八十人呢!
也就是說,能讀高中的只有初中的十分之一,這是當今的孩子無法想像的事情。
比起現在的年輕人口口聲聲「讀書無用」,那時候的父母也多數持這樣的觀念:
讀書花那麼多錢,有什麼用?早點出去掙錢,又能減輕家庭負擔,又能早點成家立業,兩全其美,不是更好?
而我的父母堅持送我們讀書,不管有多少質疑,堅信讀書是更好的出路。
在南美洲厄瓜多的curaray,在一個沒有道路通道的村莊裡,小學生們正在學習寫作
於是,走上命運的分岔路,我們有了不一樣的旅途:
我的同齡夥伴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個個離開,有的去了成都,據說去了美容院、餐廳之類的場所,成了服務員;有的去了江浙一帶,或者珠三角地區,進了廠,成了年輕的工人。
他們已經開始賺錢,會往家裡寄錢,而我們花錢的大頭還在後面。我的父母每天純手工耕地,辛苦地積攢一分一釐,只為了供足我們兄妹倆的讀書錢。他們的父母已經開始享用子女的饋贈,過上更輕鬆的後半生。
從80年代到現在,我們的祖國發生了太多變化,90年代很多發展的紅利,讓我的同學們得到一些社會的饋贈,他們通過自己的打拼,有了一些自己的積累,過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小康日子。
在學習的我,讀了高中,念完大學,才進入社會時,一個月只有一千五的薪資,也已經是大學畢業生較高的起薪了。而我的同學們則有好幾個做生意成了小老闆,賺的盆滿缽滿。其中差距,可說天上地下。
比同齡人少了七八年的社會經驗,很多東西不盡相同。那時候我也曾懷疑,多讀了那麼些年的書,能產生什麼樣的價值?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讓父母安享晚年,讓他們的付出值得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在大學畢業的多年裡,我們兄妹有了不同的發展。然後在事業或者學業上有了自己的成長。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很多很多耐人尋味的變化。
當我富起來的那部分同學投入巨資教育孩子,當他們無法與青春期的孩子取得溝通,在輔導孩子課業時感到棘手,甚至在自己的工作、生活當中遇到難題時,向我發來各種求助的訊息,我才知道,人和人的差別,從一開始的選擇就已經註定。
你有錢,卻無法解決孩子學業的問題,我有知識,我可以。我認識的一位教授,從初中開始教授自己兒子第二外語,這樣的能力,多少父母能夠具備?
你可以大手筆買下大房子,而我住在溫馨的小屋裡,書香茶香相伴,還能與人切磋各種技藝,活得風生水起。你在五光十色的燦爛風景裡看山水,我卻在一粥一飯裡嘗到了生活的詩意。
讀書和不讀書,生活不是不能比,而是不可比。因為大家的需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樣。你覺得幸福的地方,可能別人並不在意。而你不在意的地方,別人自有天地。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倒並不認為讀書有多高,只是,讀書和不讀書,人需要走的路,吃的虧,都不一樣。
就像錢鍾書說的:沒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了人的當;受過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了印刷品的當。
所以,接下來的正文當中,我就想說說,讀書和不讀書,都會吃哪些不一樣的虧,上哪些不一樣的當。請各位讀者一起品一品,是不是這麼回事。
▼▼▼
現代社會,你能想像一個人沒有身份證怎樣生活嗎?有身份證才能乘坐各種長途交通工具,才可以進入企業工作,才能享受各種社會福利,才有最基本的中國公民權利。
可是,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多人要到出遠門時,才去找關係辦身份證。而我的第一個身份證,是讀大學時學校統一辦的。現在想想,多麼蠻荒的一個時期!
可是,直到現在,也還有人沒有身份證,甚至沒有戶口,與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卻活成了戶籍裡的透明人!他們不敢出遠門,一是不識字,二是沒身份。
一輩子固守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喪失了作為社會人的大部分權益。
我曾經以為這是政策的原因。直到今年,我協助自己的一個親戚,向各官方機構諮詢,最後追蹤到戶籍信息落實完成,只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改變了她幾十年無戶籍人口的事實,成為一個正當的公民。
只要成為了公民,一切該有的權益就能接踵而至,與社會的銜接也更緊密。
而在從前,親戚不止一次自行回鄉辦過戶籍,求過很多人,花了不少錢。最後卻說不清楚為什麼辦不下來,搞不清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於是對此事充滿絕望。
經此一事,我才知道,原來許多事在我們認為理所當然,對於她們卻難如登天。而決定這難易的,一個在於人的常識多少,另一個在於人的知識多少。
有了常識可以更好生存,有了知識才能支持發展。
沒讀書,你連自己吃了虧,都不知道為何吃虧,哪裡吃虧。你花很多冤枉的時間和金錢,最後得出結論:世界欺負老實人,社會太黑暗。卻沒想過,都是因為你沒讀書,吃的是沒學識的虧。
所以,讀書究竟哪裡好?讀書讓你有起碼的常識和知識,不至於在這個世界活成一個局外人,能夠解決起碼的生存問題,不必事事求人,活得更加體面。
▼▼▼
知道網貸嗎?知道裸貸嗎?每年因為網貸和裸貸,多少風華正茂的孩子,失去了自己該有的快樂,甚至被奪走了對未來的希望。
網絡詐騙就像一隻看不見的黑手,輕而易舉地通過家中唯一的孩子,榨乾了父母辛苦積攢一輩子的血汗。說起來都讓人倍覺心酸。
可是,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多父母除了責備孩子,也是束手無策。他們很少尋求司法機關的幫助,通常都靠舉債來解決問題,結果是問題越來越多。
有人會覺得,那麼簡單的邏輯,那麼拙劣的騙術,怎麼就能騙到那麼多人?騙到無知婦孺還說得過去,怎麼還能騙到大學生?都大學生了,怎麼還那麼傻?
我以前也這樣想。
當我接到詐騙電話,第一反應就是騙子來了,因為我明白我沒幹違法亂紀的事,也沒得罪人,更沒和誰產生什麼糾紛。我也從來不對所謂賺快錢、小便宜之類的事情心動。於是,我能判斷這通電話背後的意圖,輕易識別騙局。
我以為誰都和我一樣,這樣的想法不是很正常嗎?後來我才知道,要有這樣的意識,首先有了足夠的常識,懂得什麼是反常;其次有了足夠的見識,懂得什麼是正常。
在每個人對每件事的理解背後,都是常識和見識在支撐,它們在任何時候都在起作用,告訴你這件事應該是什麼樣子。
這才是讀書的意義,讓你心境明朗,不至於胡亂迷了方向。
當時剛畢業,在北京街上常有免費送化妝品的人,一整套的假化妝品說是送給你,只給點材料費,收你50元。很多不明就裡的人以為50元換幾百塊,不要太便宜。實際上,他們不過是用了個空殼,而你給的卻是真金。
我是這樣推理的:
我會明確拒絕:「走開,不需要。」「送給你都不要?」「送我就要嗎?好笑。」
是啊!誰說是便宜就要撿?或者免費的就要貪?不好意思,沒那習慣。
一切反常規的事情背後,都有著非正常的意圖。
一切被騙入套的背後,都是人們的輕信、盲從,以及不切實際的欲望在作祟。
你沒想過,那麼好的產品為什麼不公開發售?如果有必要,公安機關為何不直接傳訊你?一個陌生人,憑什麼替你辦到最難的事?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網絡上陌生人的過分殷勤,又涉及私人信息的,你還是避遠點為好。
▼▼▼
我一度以為,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成長過程,以及將經歷的不同青春期,在作為「過來人」的父母那裡,至少有著基本的常識,或者最最起碼,總該明白什麼傷身體,什麼有益。
後來,我去了東北的農村,看到的景象讓我意外,更讓我吃驚。要知道,這個時候已經是21世紀20年代了,他們的孩子表現出來的無知,遠勝於我小時候。
幾個小女孩在零下一二十度的冬天,天天吃著冰棍,一根接一根。還不止這個,東北的特產凍梨也是在冬天時被廣泛食用。大人們基本不限制孩子的食用量,覺得讓孩子放開了吃,是對他們最寵愛的方式。
後來我發現,我的幾個東北農村的女性朋友,或者臉上布滿雀斑,或者生理期時劇烈疼痛無法緩解,或者常年身體乏力、脾氣暴躁。
而這些對於有些生理常識的人就會懂得,都是女性的內分泌出現問題,而且最根本的問題可能就是「體寒」,而「體寒」多半就是得益於放肆的吃冷飲。
當我問她們,為什麼沒有忌口?為什麼不管好自己的嘴?她們給的回應讓我明白,這些常識在她們的童年裡,從來沒被提及,因為壓根就沒人知道!
從進入青春期,我就被母親告知在特殊的時候,哪些東西不能碰,什麼東西不能吃,以及其他注意事項。而在我學識逐漸豐富之後,我發現母親所知也還只是皮毛,更多的知識還得我自己獲取。
我以為自己的家長知之甚少,比較後才發現,自己的養育堪稱精細,而更多人的成長,充滿了因為無知所埋下的各種隱患,人們因為不了解,也意識不到將來的風險。
我才知道,歲月會讓人老去,每個人卻也可以有不同的節律。同樣的年齡,為何有的人蒼白如紙、枯黃如落葉,卻也有人唇紅齒白、兩頰生輝,看不出歲月的痕跡?
很多東西都不是從小生就、一成不變的,秘訣就在我們的頭腦裡,那些知識是最基本的原因。
直到現在,我的身邊還有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缺少起碼的認識,她們沿用著父輩「沒病就是健康」的傳統觀念,在每次經受身體的痛苦時,都默默忍受,直到被我提醒時,才會考慮就醫。
事實上,去醫院的掛號費和醫藥費並不大額,卻能讓你更清楚自己的狀況,規避了很多大病的可能,遠比後期治療更節省精力和費用。然而,這樣的道理,一般的人想不透徹。
預防遠勝於治療
我不止一次提示我的同伴們,儘管我們被缺少常識的父母養大,但慶幸的是我們讀了書,有知識,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改變下一代的成長曆程,規避掉很多風險,讓她們更健康地成長。
因為,身體不正常的人有多苦?去看看醫院裡那些排隊的人,很容易知道。誰都不願意受身體的苦,不是嗎?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懂得什麼是真的好,多些常識,多長點知識。
你看吧,讀不讀書不光意味著你活得是否體面,還關乎你是否容易受騙,更關係到你的身體健康,甚至更深遠的意味著你是否可以有個健全的人生。
如果沒有足夠的學識支撐,你甚至不明白,你如何吃了身體的虧,怎樣傷害了自己的人生。
讀了足量的書,你不一定長得更高、活得更富有,但你一定可以長得更有氣質,活得更有品質。
當然,你也可以毫不在意,畢竟我所能給的,也頂多算個建議。
▼▼▼
我為什麼要提筆寫這樣的文章?因為周邊發生的事見得太多,實在太平常。可我們所看到、所認為的這些平常,在當事人的生活裡,卻可能意味著重大的人生事件,改變他一生的走向。
我的朋友、親人,也有許多人在遭受這樣的創傷。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他們現在拼盡全力,就和當年我的父母一樣,節衣縮食,只希望孩子的生活比他們更理想。
然而,依然有很多孩子不懂得,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處,天天累死累活,為了父母、為了老師、為了學校學,可就是不懂,學來的東西,最終成就的是他們自己。
我這裡有個小故事:
我曾經和一個初中的孩子聊天,問他,你父母一個月賺多少錢?他說,五六千。
然後我問他,你知道大學教授一次講座多少錢嗎?他搖頭。
我說,普通的是你父母一個月的工資,厲害的是你父母好多年的收入總和。
你知道為什麼他們賺的多嗎?他又搖頭。
我說,因為他們讀很多的書,知識多到可以傳授給別人,影響很多人。因為他們付出很多時間讀書,讓他們的時間價值成倍遞增,達到許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我接著問他,你的父母為什麼送你到輔導班上課?他說,希望改善自己的成績。
我說,對,希望你成績好。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時間不自由,知識不自由,既無法陪你,也無法輔導你。如果你的父母是教授,也許補課的事,根本沒必要。你現在覺得,讀書是誰的事?為的又是誰呢?
他說:為了自己。
對了!明白了道理之後,這個孩子的成績突飛猛進,我相信短短的對話,已經在他心裡種下奮進的種子,將給他的人生植入不同尋常的意義。
大學課堂
人們都在說教育,總想著把最好的給孩子,卻有很多人在教育上使錯了力,反而讓孩子只感到學習的壓力,並對家長的期望充滿了叛逆。
事實上,他們需要生動的故事,告訴他們讀書對他們的現實意義。
而不是那些虛無縹緲的所謂「更好的工作」「美好的生活」,這些東西的定義太千篇一律,在任何人聽來,都缺少觸動人心的吸引力,更別提鼓舞精神,提振士氣了。
講好的故事,講好故事。
希望這篇長文可以讓很多人看到,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我的心願就已達成,足以讓我滿心歡喜。
>>
作者簡介:
素秋慈,個人自媒體,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願解你心事,助你成長。
歡迎留言、轉發,喜歡的話,記得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