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不讀書,連吃的虧都不一樣

2020-09-17 素秋慈

在大部分情況下,知識和常識都可以成為力量,而這些多數要從讀書來。

寫在正文前面

在我小的時候,讀書還沒成為風氣,鄉村裡的老師要走村串戶,為農村父母們普及教育的好處,講解讀書的各種用途,建議父母們送自己的子女入學。

不過,在80年代的四川農村,可以算是深度貧困,很多家長即便有意識,也很難堅持供養讀書的孩子。

大部分能讀點書的小孩止步在了小學,有一部分成績好點的,則止步在了初中,我的童年夥伴多數就只有初中畢業或者初中肄業(未完成三年學習)。

能上到高中的,已經是各個鄉鎮中學裡拔尖的孩子,比如我們初中,就有且只有七八個,可我們兩個班級可是有七八十人呢!

也就是說,能讀高中的只有初中的十分之一,這是當今的孩子無法想像的事情。

比起現在的年輕人口口聲聲「讀書無用」,那時候的父母也多數持這樣的觀念:

讀書花那麼多錢,有什麼用?早點出去掙錢,又能減輕家庭負擔,又能早點成家立業,兩全其美,不是更好?

而我的父母堅持送我們讀書,不管有多少質疑,堅信讀書是更好的出路。

在南美洲厄瓜多的curaray,在一個沒有道路通道的村莊裡,小學生們正在學習寫作

於是,走上命運的分岔路,我們有了不一樣的旅途:

我的同齡夥伴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個個離開,有的去了成都,據說去了美容院、餐廳之類的場所,成了服務員;有的去了江浙一帶,或者珠三角地區,進了廠,成了年輕的工人。

他們已經開始賺錢,會往家裡寄錢,而我們花錢的大頭還在後面。我的父母每天純手工耕地,辛苦地積攢一分一釐,只為了供足我們兄妹倆的讀書錢。他們的父母已經開始享用子女的饋贈,過上更輕鬆的後半生。

從80年代到現在,我們的祖國發生了太多變化,90年代很多發展的紅利,讓我的同學們得到一些社會的饋贈,他們通過自己的打拼,有了一些自己的積累,過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小康日子。

在學習的我,讀了高中,念完大學,才進入社會時,一個月只有一千五的薪資,也已經是大學畢業生較高的起薪了。而我的同學們則有好幾個做生意成了小老闆,賺的盆滿缽滿。其中差距,可說天上地下。

比同齡人少了七八年的社會經驗,很多東西不盡相同。那時候我也曾懷疑,多讀了那麼些年的書,能產生什麼樣的價值?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讓父母安享晚年,讓他們的付出值得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在大學畢業的多年裡,我們兄妹有了不同的發展。然後在事業或者學業上有了自己的成長。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很多很多耐人尋味的變化。

當我富起來的那部分同學投入巨資教育孩子,當他們無法與青春期的孩子取得溝通,在輔導孩子課業時感到棘手,甚至在自己的工作、生活當中遇到難題時,向我發來各種求助的訊息,我才知道,人和人的差別,從一開始的選擇就已經註定。

你有錢,卻無法解決孩子學業的問題,我有知識,我可以。我認識的一位教授,從初中開始教授自己兒子第二外語,這樣的能力,多少父母能夠具備?

你可以大手筆買下大房子,而我住在溫馨的小屋裡,書香茶香相伴,還能與人切磋各種技藝,活得風生水起。你在五光十色的燦爛風景裡看山水,我卻在一粥一飯裡嘗到了生活的詩意。

讀書和不讀書,生活不是不能比,而是不可比。因為大家的需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一樣。你覺得幸福的地方,可能別人並不在意。而你不在意的地方,別人自有天地。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倒並不認為讀書有多高,只是,讀書和不讀書,人需要走的路,吃的虧,都不一樣。

就像錢鍾書說的:沒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了人的當;受過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了印刷品的當。

所以,接下來的正文當中,我就想說說,讀書和不讀書,都會吃哪些不一樣的虧,上哪些不一樣的當。請各位讀者一起品一品,是不是這麼回事。

▼▼▼

讀書少,連身份都可以丟掉

現代社會,你能想像一個人沒有身份證怎樣生活嗎?有身份證才能乘坐各種長途交通工具,才可以進入企業工作,才能享受各種社會福利,才有最基本的中國公民權利。

可是,在我們小的時候,很多人要到出遠門時,才去找關係辦身份證。而我的第一個身份證,是讀大學時學校統一辦的。現在想想,多麼蠻荒的一個時期!

可是,直到現在,也還有人沒有身份證,甚至沒有戶口,與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卻活成了戶籍裡的透明人!他們不敢出遠門,一是不識字,二是沒身份。

一輩子固守在一個小小的地方,喪失了作為社會人的大部分權益。

我曾經以為這是政策的原因。直到今年,我協助自己的一個親戚,向各官方機構諮詢,最後追蹤到戶籍信息落實完成,只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改變了她幾十年無戶籍人口的事實,成為一個正當的公民。

只要成為了公民,一切該有的權益就能接踵而至與社會的銜接也更緊密。

而在從前,親戚不止一次自行回鄉辦過戶籍,求過很多人,花了不少錢。最後卻說不清楚為什麼辦不下來,搞不清到底問題出在了哪裡。於是對此事充滿絕望。

經此一事,我才知道,原來許多事在我們認為理所當然,對於她們卻難如登天。而決定這難易的,一個在於人的常識多少,另一個在於人的知識多少。

  • 常識來自於各種生活總結,屬於父母家庭給到的部分,很多貧苦的人,連常識都欠缺,更別提教育好自己的後代。
  • 知識來自於學習和實踐,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獲取知識主要通過學校教育,畢竟父母有限的見識和極其有限的知識,難以帶給孩子更大的天地。

有了常識可以更好生存,有了知識才能支持發展。

沒讀書,你連自己吃了虧,都不知道為何吃虧,哪裡吃虧。你花很多冤枉的時間和金錢,最後得出結論:世界欺負老實人,社會太黑暗。卻沒想過,都是因為你沒讀書,吃的是沒學識的虧。

所以,讀書究竟哪裡好?讀書讓你有起碼的常識和知識,不至於在這個世界活成一個局外人,能夠解決起碼的生存問題,不必事事求人,活得更加體面。

▼▼▼

讀書少,被騙都無從明了

知道網貸嗎?知道裸貸嗎?每年因為網貸和裸貸,多少風華正茂的孩子,失去了自己該有的快樂,甚至被奪走了對未來的希望。

網絡詐騙就像一隻看不見的黑手,輕而易舉地通過家中唯一的孩子,榨乾了父母辛苦積攢一輩子的血汗。說起來都讓人倍覺心酸。

可是,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多父母除了責備孩子,也是束手無策。他們很少尋求司法機關的幫助,通常都靠舉債來解決問題,結果是問題越來越多。

有人會覺得,那麼簡單的邏輯,那麼拙劣的騙術,怎麼就能騙到那麼多人?騙到無知婦孺還說得過去,怎麼還能騙到大學生?都大學生了,怎麼還那麼傻?

我以前也這樣想。

當我接到詐騙電話,第一反應就是騙子來了,因為我明白我沒幹違法亂紀的事,也沒得罪人,更沒和誰產生什麼糾紛。我也從來不對所謂賺快錢、小便宜之類的事情心動。於是,我能判斷這通電話背後的意圖,輕易識別騙局。

我以為誰都和我一樣,這樣的想法不是很正常嗎?後來我才知道,要有這樣的意識,首先有了足夠的常識,懂得什麼是反常;其次有了足夠的見識,懂得什麼是正常

在每個人對每件事的理解背後,都是常識和見識在支撐,它們在任何時候都在起作用,告訴你這件事應該是什麼樣子。

這才是讀書的意義,讓你心境明朗,不至於胡亂迷了方向。

當時剛畢業,在北京街上常有免費送化妝品的人,一整套的假化妝品說是送給你,只給點材料費,收你50元。很多不明就裡的人以為50元換幾百塊,不要太便宜。實際上,他們不過是用了個空殼,而你給的卻是真金。

我是這樣推理的:

  1. 又要送又要錢,真是很奇怪。
  2. 既然幾十換幾百,這麼好怎麼不自留?
  3. 看他們的樣子也做不起公益,唯一能說得通的,就是騙局。

我會明確拒絕:「走開,不需要。」「送給你都不要?」「送我就要嗎?好笑。」

是啊!誰說是便宜就要撿?或者免費的就要貪?不好意思,沒那習慣。

一切反常規的事情背後,都有著非正常的意圖。

  • 當你迷信高紅利投資產品,並信以為真時,對方已然對你的本金如探囊取物那麼簡單。
  • 當你覺得一件你沒做過的事情都可以讓你被捕入獄時,這點無知已經給了對方特許,可以像耍猴一樣戲弄你。
  • 當你認為你無論如何辦不到的事,卻有陌生人隻手遮天,可以輕易做到時,你的天真給了對方莫大的勇氣。
  • ……

一切被騙入套的背後,都是人們的輕信、盲從,以及不切實際的欲望在作祟。

你沒想過,那麼好的產品為什麼不公開發售?如果有必要,公安機關為何不直接傳訊你?一個陌生人,憑什麼替你辦到最難的事?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網絡上陌生人的過分殷勤,又涉及私人信息的,你還是避遠點為好。

▼▼▼

讀書少,更難對自己好

我一度以為,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成長過程,以及將經歷的不同青春期,在作為「過來人」的父母那裡,至少有著基本的常識,或者最最起碼,總該明白什麼傷身體,什麼有益。

後來,我去了東北的農村,看到的景象讓我意外,更讓我吃驚。要知道,這個時候已經是21世紀20年代了,他們的孩子表現出來的無知,遠勝於我小時候。

幾個小女孩在零下一二十度的冬天,天天吃著冰棍,一根接一根。還不止這個,東北的特產凍梨也是在冬天時被廣泛食用。大人們基本不限制孩子的食用量,覺得讓孩子放開了吃,是對他們最寵愛的方式。

後來我發現,我的幾個東北農村的女性朋友,或者臉上布滿雀斑,或者生理期時劇烈疼痛無法緩解,或者常年身體乏力、脾氣暴躁

而這些對於有些生理常識的人就會懂得,都是女性的內分泌出現問題,而且最根本的問題可能就是「體寒」,而「體寒」多半就是得益於放肆的吃冷飲。

當我問她們,為什麼沒有忌口?為什麼不管好自己的嘴?她們給的回應讓我明白,這些常識在她們的童年裡,從來沒被提及,因為壓根就沒人知道!

從進入青春期,我就被母親告知在特殊的時候,哪些東西不能碰,什麼東西不能吃,以及其他注意事項。而在我學識逐漸豐富之後,我發現母親所知也還只是皮毛,更多的知識還得我自己獲取。

我以為自己的家長知之甚少,比較後才發現,自己的養育堪稱精細,而更多人的成長,充滿了因為無知所埋下的各種隱患,人們因為不了解,也意識不到將來的風險。

我才知道,歲月會讓人老去,每個人卻也可以有不同的節律。同樣的年齡,為何有的人蒼白如紙、枯黃如落葉,卻也有人唇紅齒白、兩頰生輝,看不出歲月的痕跡?

很多東西都不是從小生就、一成不變的,秘訣就在我們的頭腦裡,那些知識是最基本的原因。

直到現在,我的身邊還有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缺少起碼的認識,她們沿用著父輩「沒病就是健康」的傳統觀念,在每次經受身體的痛苦時,都默默忍受,直到被我提醒時,才會考慮就醫。

事實上,去醫院的掛號費和醫藥費並不大額,卻能讓你更清楚自己的狀況,規避了很多大病的可能,遠比後期治療更節省精力和費用。然而,這樣的道理,一般的人想不透徹。

預防遠勝於治療

我不止一次提示我的同伴們,儘管我們被缺少常識的父母養大,但慶幸的是我們讀了書,有知識,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改變下一代的成長曆程,規避掉很多風險,讓她們更健康地成長。

因為,身體不正常的人有多苦?去看看醫院裡那些排隊的人,很容易知道。誰都不願意受身體的苦,不是嗎?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懂得什麼是真的好,多些常識,多長點知識。

你看吧,讀不讀書不光意味著你活得是否體面,還關乎你是否容易受騙,更關係到你的身體健康,甚至更深遠的意味著你是否可以有個健全的人生。

如果沒有足夠的學識支撐,你甚至不明白,你如何吃了身體的虧,怎樣傷害了自己的人生。

讀了足量的書,你不一定長得更高、活得更富有,但你一定可以長得更有氣質,活得更有品質。

當然,你也可以毫不在意,畢竟我所能給的,也頂多算個建議。

▼▼▼

後記

我為什麼要提筆寫這樣的文章?因為周邊發生的事見得太多,實在太平常。可我們所看到、所認為的這些平常,在當事人的生活裡,卻可能意味著重大的人生事件,改變他一生的走向。

我的朋友、親人,也有許多人在遭受這樣的創傷。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他們現在拼盡全力,就和當年我的父母一樣,節衣縮食,只希望孩子的生活比他們更理想。

然而,依然有很多孩子不懂得,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處,天天累死累活,為了父母、為了老師、為了學校學,可就是不懂,學來的東西,最終成就的是他們自己。

我這裡有個小故事:

我曾經和一個初中的孩子聊天,問他,你父母一個月賺多少錢?他說,五六千。

然後我問他,你知道大學教授一次講座多少錢嗎?他搖頭。

我說,普通的是你父母一個月的工資,厲害的是你父母好多年的收入總和。

你知道為什麼他們賺的多嗎?他又搖頭。

我說,因為他們讀很多的書,知識多到可以傳授給別人,影響很多人。因為他們付出很多時間讀書,讓他們的時間價值成倍遞增,達到許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我接著問他,你的父母為什麼送你到輔導班上課?他說,希望改善自己的成績。

我說,對,希望你成績好。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時間不自由,知識不自由,既無法陪你,也無法輔導你。如果你的父母是教授,也許補課的事,根本沒必要。你現在覺得,讀書是誰的事?為的又是誰呢?

他說:為了自己。

對了!明白了道理之後,這個孩子的成績突飛猛進,我相信短短的對話,已經在他心裡種下奮進的種子,將給他的人生植入不同尋常的意義。

大學課堂

人們都在說教育,總想著把最好的給孩子,卻有很多人在教育上使錯了力,反而讓孩子只感到學習的壓力,並對家長的期望充滿了叛逆。

事實上,他們需要生動的故事,告訴他們讀書對他們的現實意義。

而不是那些虛無縹緲的所謂「更好的工作」「美好的生活」,這些東西的定義太千篇一律,在任何人聽來,都缺少觸動人心的吸引力,更別提鼓舞精神,提振士氣了。

講好的故事,講好故事。

希望這篇長文可以讓很多人看到,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我的心願就已達成,足以讓我滿心歡喜。


>>

作者簡介:

素秋慈,個人自媒體,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願解你心事,助你成長。

歡迎留言、轉發,喜歡的話,記得點個讚~

相關焦點

  • 楊絳: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
    楊絳: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楊絳先生曾在《讀書苦樂》中寫道:「讀書就好比到世界上最傑出的人家裡去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對質。」小的時候,我們總是躲避讀書,覺得十分痛苦,為什麼要讀書呢?直到長大後才明白,讀書才是最輕鬆自在的事情。最近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你連生活的苦都肯吃,為什麼不願意吃讀書的苦?
  • 李佳琦研究生團隊曝光: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真的不一樣
    近年來,直播帶貨火爆全國,李佳琦更是其中最傳奇的一位,不斷用自己的銷售額驚呆吃瓜群眾。於是一些人就認為自己不讀書也行,以後也可以去做直播帶貨,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李佳琦在一次節目的採訪中,告訴了主持人自己的團隊裡很多都是研究生,正是自己優秀的團隊才幫助自己走到了今天。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人人都知道馬雲、王健林、李嘉誠、王石等大佬非常酷愛讀書,每天工作再忙也要抽1個小時出來讀書。 有人曾跑去問馬雲:「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 辰波分享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明清之際的朱舜水說,「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會問這個問題的人,多是不讀書的。於是他們不知道,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鍛鍊的人與不鍛鍊的人,隔一天、一個月看,差異甚微;隔五年、十年、五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就有了巨大差別。到老的那一天,有的耳聰目明,身強體健;有的老態龍鍾,病痛一身。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所以,堅持讀書,才是人生最穩的依靠,最好的出路。道家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要是讀書與不讀書能有多大差距,不同的人當然有不同的見解。對於家境十分好的人來說,讀書和不讀書還真沒多大區別,但是對於家境不好的人來說,讀書不不讀書的區別還真的特別大。那麼我想說一句,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吃飯了,這麼多年來你吃過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你現在肯定也記不起你這麼多年來都吃過啥了。十分淺顯的道理,這些食物已經成為你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讀書也是一樣,雖然你今後可能用不到,但是那些知識已經潛移默化的深入你的骨髓中,融入你的血液裡。今天你在學校多學習一點知識,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你就能用到這些知識,自己知道就不用求別人了。
  • 知愈心理:一定要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孩子,請不要埋怨讀書累,放眼看看這個世界,那些沒有常識沒有文化的人,大多數一輩子都活在社會的底層。若是你想要未來擁有自己選擇的權力,想要未來有自己一份體面的工作,那麼今天的努力,就是你去看世界的路!你心裡是不是也在想: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大學生畢業連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說買房買車、娶妻生子的美好生活了;在這個萬眾創業,人人有機會改變自身階級的時代中,大學生大多會把腦子讀壞,連生存能力都堪憂,能有什麼前途?總之,在你的腦子裡已經將讀書視為無用功,將賺錢至上視為信條。
  • 關於讀書,家長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會有家長朋友跟我諮詢說:「孩子不愛讀書,不愛思考,放學回家,不想寫作業,就想看電視打遊戲。」我反問他:「在家裡的時候你一般都幹什麼呢?」他卻說:「我一天工作回來太累了,老婆輔導作業,我一般就是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大家是不是一般回到家也是輔導完作業就累脫皮了?
  • 請跟孩子們講:讀書和不讀書,是不一樣的人生
    2孩子,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為了不忤逆家長做出口是心非的應允。你心裡是不是也在想: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大學生畢業連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說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恢弘願景了;在這個萬眾創業人人有機會改變自身階層的時代中,大學生大多會把腦子讀壞,連交際能力都堪憂,能有啥出息……總之,在你的腦子裡已經將讀書無用奉為圭臬,將賺錢至上視為信條。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與其說我喜歡讀書,不如說我離不開書。那些每天讀進去的書,在日積月累中,不斷轉化成了我自己的東西。每當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煩,它們都能給我更多的底氣。在這個世上,大概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像書一樣,能給到我如此豐富又實在的幫助。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也像一個比肩同行的夥伴,給我及時的安慰和鼓勵。
  • 13歲抱孩子,34歲當奶奶:讀書和不讀書,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
    猶太人,佔世界人口的0.3%,卻拿走了最多的諾貝爾獎,他們用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           ——武際金34歲那一年,你在做什麼?答案肯定五花八門,因為每個人都在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
  • 讀書和不讀書,差別在哪裡
    漫長的讀書生涯讓我感覺厭了、倦了,想逃離。曾經也有很多人會告訴你,讀書沒有什麼用,你看人家某某某沒讀過書,還不是做了大老闆。誰誰誰沒讀過書也嫁了戶好人家。讀書無用論,似乎總有它的市場,特別在貧困的土壤裡滋生得最厲害。越貧困就越短世。他們覺得讀書無非是為了賺錢,可是大學生街上一抓一大把,工資甚至還沒有他們送快遞、送外賣、工地打工高。他們看來讀書不僅不賺錢還會賠錢,可是他們過得怎麼樣呢?
  • 對不起,你讀書和不讀書人生真的不一樣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抱有這樣一種觀點——「讀書無用」。主要流傳在一些爆發戶和厭惡讀書的人之間。像我這個同學,他認為:「從來不讀書的人也可以很成功,所以讀書沒有用。」其實這句話,從邏輯上是講不通的。「不讀書的人也能很成功」這句話證明的是「讀書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而不是「讀書無用」。如果「所有人讀書和不讀書都一個樣」,這才能證明「讀書無用」。這是一個挺簡單的邏輯關係,很多人不懂。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請告訴孩子,不要抱怨讀書累,帶著孩子去看看這個世界吧。沒有文化的人,終究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如果想未來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就要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今天你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今後不一樣的人生。1.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小學報了學習書法的班,每次周末都要背著墨水去學習。有一次,裝墨水的瓶子沒有擰緊,墨水把書包都弄髒了。
  • 比讀書更苦的是不讀書
    讀書苦嗎?——苦,真的苦。但是,不讀書呢?為了考一個好大學,每日除了吃飯、睡覺,就連走路,上廁所都在看書。清晨,伴隨雞鳴的是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夜間,伴隨天上孤月的是同學們埋頭刷題的身影。古有聞雞起舞苦練武,今有寒窗苦讀考學府。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兩種人生
    很多人說高考有問題,但你知不知道,這裡面有多麼大的公平。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門的,我們都要靠自己。要知道,在我們平凡的一生中,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屈指可數,而讀書便是其中最光明、最好走的一條路。學歷不一定能讓你站上巔峰,但至少可以保護你不跌入谷底;知識不一定能讓你大富大貴,但至少會讓你在眼界上衝破狹隘。
  • 讀書和不讀書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歡迎關注女人多看書, 用文字和聲音溫暖你。午時讀書ID:  wushidushu0 簡介:清醒時做事,糊塗時讀書,靜下心來讀書吧關注午時讀書,伴您成長每一天。
  • 「學習」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孩子,請不要抱怨讀書累,放眼看看這個世界,那些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終究大多數一輩子都活在社會的底層,如果你想要未來擁有自己選擇的權利02孩子,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為了不忤逆家長做出口是心非的應允。
  •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深度好文)
    2孩子,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為了不忤逆家長做出口是心非的應允。你心裡是不是也在想: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大學生畢業連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說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恢弘願景了;在這個萬眾創業人人有機會改變自身階層的時代中,大學生大多會把腦子讀壞,連交際能力都堪憂,能有啥出息……總之,在你的腦子裡已經將讀書無用奉為圭臬,將賺錢至上視為信條。
  • 50歲護士長陪女兒考研被錄取,讀書與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這背後肯定有常人看不見的艱辛,以及之前所有讀書的積累。餘秋雨說:「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堅持終身讀書的人,一定是不平庸的。一、讀書和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和鍛鍊一樣,短時間看不出效果,日積月聚,終會天差地別。
  • 讀書不讀書,直接決定了你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姚婷用自已的實力向世界證明:天底下,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想要與眾不同,就得多吃苦;想要出人頭地,就得多受累;想要不認命,就得拼命讀書。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人生就是不一樣。一說起年薪,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愛讀書就去華為,不讀書就去富士康」的現代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