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高中物理組0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自由落體運動》(板書題目)。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本次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自由落體運動」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節的內容。本節內容編排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之後,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通過對自由落體這種常見的特殊的運動的研究,既能複習和鞏固前面的知識,加強課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又能通過在授課過程中講授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科學方法,為以後研究比較複雜的運動規律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可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性質、規律;重力加速度。本節課的難點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難點(1):對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無關的理解。
自由落體運動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容易形成「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的錯誤的前概念。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準備把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研究的部分內容放在這裡介紹。先用實驗演示,讓學生暴露前概念,然後介紹伽利略反駁亞里斯多德的經典推理。再通過實驗設計,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自由落體概念。同時向學生滲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學中的研究價值。
難點(2):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過程。
探究過程難點在於,要儘可能放手讓學生獨立地設計實驗方案,要確保實驗能夠成功,能讓學生對實驗數據處理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為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的教學如下: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興趣,啟發學生回憶前面研究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進行合理的遷移。我準備安排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都能體驗實驗過程,獲得成功體驗。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2)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養成初步的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的能力;
(2)形成用課本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實驗,養成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2)在學習中,學會互相交流,提高合作意識與能力。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循序漸進和啟發式的教學原則,這節課綜合運用小組實驗、小組討論、自學、練習並輔以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的教學過程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進入話題,激發興趣
本節課我採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段蘋果樹上樹葉和蘋果下落的視頻資料引出本課。
(二)啟發誘導,探求新知
看完視頻資料後,我會提出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物體下落快慢與什麼有關?
學生回答與質量有關,物體質量越大,下落越快。
在這裡,我給學生提供金屬片、紙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並進行實驗。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實驗方案,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對問題的鑽研精神並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適時引導,共同探討,最後得出結論:質量並不是決定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
我再詢問,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學生考慮空氣阻力。這時,我再利用牛頓管演示金屬片和羽毛在真空管中下落快慢的關係,引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
然後提出問題,自由落體運動究竟是什麼性質的運動呢?我提供打點計時器、紙帶、鉤碼等實驗器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設計並進行實驗,共同探討,最後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及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
(三)即時訓練,反饋矯正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並使知識順利遷移,必須進行必要的練習。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完成課後習題第1題和第2題。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了解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四)歸納小結,深化目標
對於本節課知識的歸納,我採用隨機提問的方式,每個提問到的學生總結一條。這樣可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學習,同時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