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的改變源於科技的進步,延展人類器官功能極限,改進人類器官功能缺陷,提升人類器官功能效率,進而創造先進工具,改變生活方式。
而科技話題繞不開人工智慧,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智能安防……它革新了人機互動方式,升級了人機互動體驗,重構一個"人、工具、場景"的新世界,敲開了物聯網時代的大門。
也就是說,人機互動技術是連結"人與工具"的橋梁,啟動工具動作驅動場景,它是人工智慧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也決定未來生活工具的使用方式!
1、什麼是人機互動技術?
百度百科詞條解釋為"人機互動技術(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是指通過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以有效的方式實現人與計算機對話的技術。"
2、有哪些AI人機互動技術?
說起人機互動技術,滑鼠、鍵盤打開了PC時代一維交互大門,觸屏打開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二維交互大門,而AI時代,語音識別代替耳朵,視覺識別代替眼睛,腦神經識別代替大腦,開啟三維交互紀元!
A、自然語言:語音識別技術
這是計算機科學領域與人工智慧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向,研究能實現人與計算機之間用自然語言進行有效通信的各種理論和方法,涉及的領域較多,主要包括機器翻譯、機器閱讀理解和問答系統等。
也就是轉化自然語言數據為電腦語言數據的技術,可以幫助人類實現很多操作,如客戶服務、知識管理和智能搜索。
而人類語言帶來很多便利,也帶來很多誤解,這種不夠完善的語言體系也給機器識別帶來很多困難!
B、機器視覺:視覺識別技術
根據解決的問題,計算機視覺可分為"計算成像學、圖像理解、三維視覺、動態視覺和視頻編解碼"五大類。
而機器視覺是使用計算機模仿人類視覺系統的科學,讓計算機擁有類似人類提取、處理、理解和分析圖像以及圖像序列的能力。
同時,深度學習的發展,預處理、特徵提取與算法處理漸漸融合,形成端到端的人工智慧算法技術。
這一技術應用於自動駕駛、機器人、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慧社區、智能安防等領域,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從視覺信號中提取並處理信息。
C、人工神經網絡:腦神經識別技術
這就不能不提埃隆·馬斯克的"腦機"項目,也就是"腦機接口"充當神經手術機器人,將大腦以某種形式與外部設備連接,實現腦電波信號與相關指令信號間的轉換,主要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形式。
非侵入式是較為穩健的、正常人都可以使用的無創技術。這種技術類似於醫院中的腦電圖或者心電圖技術。貼上電極,從大腦外採集信號,就能夠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控制。
侵入式指較激進的有創技術,需要把電極裝入大腦,或把計算機設備裝在人體裡,實現混合的人類和電子系統,而這個設備或晶片可以讀取大腦神經元信號,識別人類大腦意圖,也能夠識別該信號元記憶的某些場景。
該腦機接口設備,原則上可以修復任何大腦問題,包括提升視力和聽覺、恢復肢體功能、治療老年痴呆症、檢測並阻止癲癇發作、治癒中風等。同時,他還認為人體對該設備的排異潛在風險非常低。
這技術還可能存儲人類的記憶,也就意味著人類"永生"的難題將會得到重大的突破,再配合機器的學習能力,人類的"永生"也就再近了一步。
3、AI人機互動關鍵技術有哪些?
未來,基於語音、視覺、腦神經的人機互動囊括了人體核心器官的交互功能,模擬人體的人機互動過程,包括信息輸入和輸出的交互、語音處理、語義分析、智能邏輯處理以及知識內容的整合。
AI人機互動關鍵技術主要,如下:
A、信息採集技術
包括語音、圖形、腦電波的識別、合成等。
B、輸入信息的處理技術
包括"語音的發音、語言、音色、語法等","物體靜態、動態的特徵、方向、形狀等","腦電波的信號頻率、強度、波形、長短等"分類技術。
C、意圖分析和理解
包括發音的特徵、動作的含義、電信號的信息的意義體系、機器推理等。
D、知識構建和學習體系
包括搜索技術、網絡爬蟲、數據挖掘、知識獲取、機器學習等技術。
E、整合通信技術
包括跨平臺即時通訊整合技術、超大負載消息集群處理技術、移動客戶端開發技術。
F、雲計算技術
包括海量數據分布式存儲、統計和分析技術。
目前來講,這三大AI交互技術分別代替耳朵、眼睛、大腦,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腦神經識別是核心交互技術,商業應用也有不同分工,屬於同一賽場的不同賽道。
未來,更有可能是三者歸於統一,形成真正的語音、視覺、腦神經融合的人工智慧,物聯網應用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