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未來三大AI交互技術!

2020-12-17 騰訊網

人類生活的改變源於科技的進步,延展人類器官功能極限,改進人類器官功能缺陷,提升人類器官功能效率,進而創造先進工具,改變生活方式。

而科技話題繞不開人工智慧,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智能安防……它革新了人機互動方式,升級了人機互動體驗,重構一個"人、工具、場景"的新世界,敲開了物聯網時代的大門。

也就是說,人機互動技術是連結"人與工具"的橋梁,啟動工具動作驅動場景,它是人工智慧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也決定未來生活工具的使用方式!

1、什麼是人機互動技術?

百度百科詞條解釋為"人機互動技術(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iques)是指通過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以有效的方式實現人與計算機對話的技術。"

2、有哪些AI人機互動技術?

說起人機互動技術,滑鼠、鍵盤打開了PC時代一維交互大門,觸屏打開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二維交互大門,而AI時代,語音識別代替耳朵,視覺識別代替眼睛,腦神經識別代替大腦,開啟三維交互紀元!

A、自然語言:語音識別技術

這是計算機科學領域與人工智慧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方向,研究能實現人與計算機之間用自然語言進行有效通信的各種理論和方法,涉及的領域較多,主要包括機器翻譯、機器閱讀理解和問答系統等。

也就是轉化自然語言數據為電腦語言數據的技術,可以幫助人類實現很多操作,如客戶服務、知識管理和智能搜索。

而人類語言帶來很多便利,也帶來很多誤解,這種不夠完善的語言體系也給機器識別帶來很多困難!

B、機器視覺:視覺識別技術

根據解決的問題,計算機視覺可分為"計算成像學、圖像理解、三維視覺、動態視覺和視頻編解碼"五大類。

而機器視覺是使用計算機模仿人類視覺系統的科學,讓計算機擁有類似人類提取、處理、理解和分析圖像以及圖像序列的能力。

同時,深度學習的發展,預處理、特徵提取與算法處理漸漸融合,形成端到端的人工智慧算法技術。

這一技術應用於自動駕駛、機器人、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慧社區、智能安防等領域,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從視覺信號中提取並處理信息。

C、人工神經網絡:腦神經識別技術

這就不能不提埃隆·馬斯克的"腦機"項目,也就是"腦機接口"充當神經手術機器人,將大腦以某種形式與外部設備連接,實現腦電波信號與相關指令信號間的轉換,主要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形式。

非侵入式是較為穩健的、正常人都可以使用的無創技術。這種技術類似於醫院中的腦電圖或者心電圖技術。貼上電極,從大腦外採集信號,就能夠實現對外部設備的控制。

侵入式指較激進的有創技術,需要把電極裝入大腦,或把計算機設備裝在人體裡,實現混合的人類和電子系統,而這個設備或晶片可以讀取大腦神經元信號,識別人類大腦意圖,也能夠識別該信號元記憶的某些場景。

該腦機接口設備,原則上可以修復任何大腦問題,包括提升視力和聽覺、恢復肢體功能、治療老年痴呆症、檢測並阻止癲癇發作、治癒中風等。同時,他還認為人體對該設備的排異潛在風險非常低。

這技術還可能存儲人類的記憶,也就意味著人類"永生"的難題將會得到重大的突破,再配合機器的學習能力,人類的"永生"也就再近了一步。

3、AI人機互動關鍵技術有哪些?

未來,基於語音、視覺、腦神經的人機互動囊括了人體核心器官的交互功能,模擬人體的人機互動過程,包括信息輸入和輸出的交互、語音處理、語義分析、智能邏輯處理以及知識內容的整合。

AI人機互動關鍵技術主要,如下:

A、信息採集技術

包括語音、圖形、腦電波的識別、合成等。

B、輸入信息的處理技術

包括"語音的發音、語言、音色、語法等","物體靜態、動態的特徵、方向、形狀等","腦電波的信號頻率、強度、波形、長短等"分類技術。

C、意圖分析和理解

包括發音的特徵、動作的含義、電信號的信息的意義體系、機器推理等。

D、知識構建和學習體系

包括搜索技術、網絡爬蟲、數據挖掘、知識獲取、機器學習等技術。

E、整合通信技術

包括跨平臺即時通訊整合技術、超大負載消息集群處理技術、移動客戶端開發技術。

F、雲計算技術

包括海量數據分布式存儲、統計和分析技術。

目前來講,這三大AI交互技術分別代替耳朵、眼睛、大腦,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腦神經識別是核心交互技術,商業應用也有不同分工,屬於同一賽場的不同賽道。

未來,更有可能是三者歸於統一,形成真正的語音、視覺、腦神經融合的人工智慧,物聯網應用潛力巨大。

相關焦點

  • Synaptics要用人機互動和語音技術搶佔AI高地
    這無疑會成為整個產業的一次巨大機遇,也是人機互動技術廠商能否「吃」到下一波紅利的關鍵據點。除此之外,Synaptics還關注PC、手機和車載這三個市場。暫不提已佔據60%以上份額的PC市場,Synaptics在手機市場也一直和三星、Vivo、OPPO等廠商保持著密切關係。
  • 竹間智能翁嘉頎:人機互動技術探索 | AI 研習社 60 期猿桌會
    公開課回放視頻網址:http://www.mooc.ai/open/course/587?=aitechtalkwengjiaxin翁嘉頎 Phantom Weng:竹間智能 CTO,作為 AI 領域的技術專家,他帶領團隊負責竹間在 AI 領域產品研發與技術規劃,領域主要涵蓋對話機器人、計算機視覺、金融科技等領域。
  • 清醒話AI:為你分析技術可行性及未來趨勢
    哪些技術是可行的 近期,最值得提及的科技進步應該就是基於決策樹的聊天機器人了。這一科技創新已經應用於航空,客服和零售等各個行業的不同階段的客戶交互服務。 哪些技術尚不可行與大量用戶交互的聊天機器人傾向於養成一些令人討厭的性格。例如,圖靈機器人作為一個公開平臺,其漢語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4.7%。
  • 對話深思考CEO楊志明:從AI技術走到用戶需求
    」8月初,深思考推出了「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深思考大腦(iDeepWise.ai)4.0,憑藉此項技術,深思考近日在中文語義理解與人機互動領域最高水平的SMP2018-ECDT賽事中獲得冠軍,蟬聯2017、2018兩屆冠軍。
  • 華為首次投資國內AI公司,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技術成競逐焦點?
    該公司最突出的技術是「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引擎(iDeepwise.ai)與人機互動技術」,該引擎技術可同時理解文本、視覺圖像等多模態非結構化數據背後的深度語義,其中以「長文本的機器閱讀理解技術、自由跨域的多輪人機對話技術、對多種模態信息的語義理解技術」三大技術,搶佔了市場的先發優勢。
  • 搜狗AI交互技術顛覆語音背後,超強T4助力AI+語音猛衝行業領先
    一、國內AI語音行業先鋒,語音處理日請求量超十幾億次2020年開年以來,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一直影響著國內市場的復工和發展,但陳偉帶領的搜狗AI交互技術團隊在科研領域的技術應用和研究,並沒有受到影響而減緩。「搜狗在AI領域始終堅持的就是以語言為核心。」
  • 融入AI技術實現人機互動,百度輸入法讓打字更輕鬆
    其實不僅是硬體需要人工智慧的輔助,我們平時用到的各種應用工具,同樣需要AI的加持,從而提升用戶和應用的信息交互,例如輸入法,作為人與機器之間信息交換的工具,作為機器指令的導入手段,引入AI技術,提高人工智慧深度勢在必行。
  • 未來AI交互的探路者,百度關岱松任人工智慧互動設計院院長
    百度高級總監、用戶體驗中心總經理關岱松宣布成立人工智慧互動設計院,並出任院長。關岱松表示,百度人工智慧互動設計院將引領與定義最好的人機互動作為使命,做時代的探路者,勾勒AI時代的第一張用戶體驗地圖。這是百度也是全球範圍內首個基於人工智慧的互動設計院,可以看出百度在人工智慧時代的決心和信心。
  • 機器閱讀理解快速迭代,人機互動場景持續落地
    主要應用場景包括:智能車聯網數字座艙場景:在智能車聯網數字座艙場景下,深思考基於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與人機對話引擎(iDeepWise.ai),提供具備智能車聯網數字座艙內外的多模態信息(語音、文本、視覺)感知與理解、v2x信息感知與理解、終端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AI DPU晶片邊緣計算等三大核心能力的
  • 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鄭址洪:關注AI新技術很重要,但如何融合技術更...
    ,因技術帶來的交互方式變化,從曾經的手持設備到現在的可穿戴設備,產品設計也在不斷變幻。「AI技術的出現給互動設計帶來了改變,但AI絕不是一種新型技術,它更像是一個新的載體,就如同一副眼鏡的作用就是使人看得更清楚一般,藉助AI這個新的載體,我們對身體的認知可以更加深入,因此從多個層面為生活帶來便利。所以本質上AI就是一個工具,關鍵在於我們怎麼用它。」
  • 菲茨定律與未來交互方式
    上面沒讀懂就算了,主要看結論,那費茲定律這能給到我們什麼啟示呢?結論:目標越大,完成點擊越快,時間越短。同樣地,目標越近,指向越快,完成點擊時間越短。也就是說,定位點擊一個目標的時間,取決於目標與當前位置的距離,以及目標的大小(在特定場景下,當然還會有其他因素,但這並不在我們今天的討論範疇)。
  • 2019科博會丨INDEMIND三大AI視覺技術方案實力吸睛
    INDEMIND是一家專注於計算機視覺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人工智慧公司,自主研發了以立體視覺為主的多傳感器融合及標定、高精度Vi-SLAM、環境語義、智能決策等一系列核心技術,並深度結合應用場景打造了視覺導航、立體視覺監控、定位及人機互動等技術方案,為移動機器人、智能安防、穿戴計算等行業客戶提供了智能化、專業化的產品與服務。
  • 賈磊暢談AI語音技術的現在、過去和未來
    在2020魔幻的一年,智能語音技術的最新發展是什麼?伴隨著5G、AI算力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智能語音技術又將在哪些方向進行突破和創新?本文將分為上下兩部分,結合賈磊的從業經歷,從個人側和技術側詳談智能語音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肯定能讓你收穫頗多。另外,賈磊也將於2021年1月8-9日QCon北京站上帶來智能語音的更多精彩分享,歡迎大家現場面基,共同探討、交流。
  • 探討:對話式交互會成為未來主流的交互方式嗎?
    既然都快到人工智慧時代了,交互方式也得與時俱進啊,那未來主流的交互方式是什麼呢?浮出水面的答案就是 — 對話式交互。對話式交互會成為未來主流的交互方式嗎?我們一起來探討下這個問題。二、走在前面的探索者給大家介紹兩個app,在對話式交互上做得不錯的。
  • 支持「免喚醒」,TCL V8全場景AI電視成未來語音交互引領者!
    筆者認為,雖然目前的電視都已經實現了「語音控制」,但這並不是未來「AI電視」的發展方向。基於目前市面上各品牌語音交互的設計來看,當下大多數智能電視的語音操作都需要頻繁喚醒交互。以某品牌舉例,當你看電影時,要先喊出「xx同學,我想看xxx」,「xx同學,播放第幾集」,「xx同學,調節音量」……用遙控器幾秒鐘就能完成的事,在語音交互下反而花了更長的時間。因此在同一層面來說,「電視+語音控制」還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未來電視的樣子應該將語音交互簡單化、便捷化。而TCL開創的免喚醒語音技術,正是最好的證明。
  • 虹口UI互動設計培訓班解讀UI互動設計的學習路線
    非凡教育UI互動設計培訓老師發現很多小白萌新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交互前景很美好,可是自己該從哪入手?下一步該學些什麼?網際網路公司對設計的要求標準是什麼?同一家公司為什麼設計師收入相差卻很大?這些都是各位小白們會面臨的切實問題。
  • 3D觸控交互的未來
    那麼3D觸控的交互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呢?這就是本文要闡述的內容。我想先花點時間說說3D觸控交互到目前為止較好的實現方式,接下去再討論下日後我們可能會引領它朝哪些方向發展。讓我們從頭說起。3D觸控是iPhone 6s和 iPhone 6s Plus的一項新特性,它能感應不同的觸屏力度大小。
  • 這就是「觸覺」技術未來的樣子
    這部科幻電影中最令人矚目的未來科技,並不是VR眼鏡——因為其與目前Oculus、HTC以及其它公司所銷售的相關頭戴設備可謂相差無幾。相反,其核心在於提供一種超越視覺與聽覺的新感受:觸覺。而通過在人機互動當中引入觸覺,我們也有望進一步增強機器人控制、身體復健、教育、導航、通信甚至是在線購物的體驗水平。 南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家Heather Culbertson表示:「過去,觸覺技術一直專注於通過手機震動、手柄震動或者其它設備中的震動元件實現淺層次的人機互動。
  • 可穿戴設備的七大關鍵交互技術
    可穿戴設備設備,通俗地理解就是一種可穿戴的可攜式計算設備,具有微型化、可攜帶、體積小、移動性強等特點。因此在人機互動方面與一般的計算設備,或者說智能設備不同,是一種人機直接無縫、充分連接的交互方式,其主要特點包括單(雙)手釋放、語音交互、感知增強、觸覺交互、意識交互等。
  • CVPR 2020 | 京東AI研究院對視覺與語言的思考:從自洽,交互到共生
    這裡每一種文化最初的進化都是自洽的,即獨立地演化形成一套完備的視覺理解或語言建模體系;演化至今,我們當前所迎來的則是兩種文化間的交互,自此視覺理解和語言建模不再是簡單串聯的兩個模塊,而是通過互相的信息傳遞成為共同促進的一個整體;對於視覺與語言的未來,則一定是聚焦於兩者更為本質和緊密的共生,它所渴望的,將是掙脫開數據標註的桎梏,在海量的弱監督甚至於無監督數據上找尋兩者間最為本質的聯繫,並以之為起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