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唐詩宋詞天天讀 頂級傳統文化美刊—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少年時尤愛讀李白,覺得人生一遭,活成那個不問紅塵、仗劍四方的「謫仙人」才過癮。長大後才讀懂杜甫,因為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生命都像他一樣,於平凡中努力開花。人生的前半場,杜甫也曾是個仗劍走天涯的瀟灑遊子,風光霽月,豪情萬丈,他的心高氣傲不輸李白;在人生的下半場,日漸衰微的國運,入不敷出的家境,讓杜甫開始正視現實,走進世俗生活。也正因這些經歷,杜甫才真正將自己的生命融進詩歌,貼向了黎民百姓,貼向了黃土大地,也貼向了人生的本質。杜甫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當時的大詩人。在書香門第長大的杜甫七歲能詩,出口成章,年紀輕輕就揚名洛陽,甚至是岐王李範府中的座上賓,前途無限。風華正茂的杜甫,登上五嶽之尊,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吶喊。此時的杜甫,不正像極了每個年少時期的我們?但當觸到複雜的社會,融進困頓的現實,才發現:其實啊,成為一個普通人、安安穩穩度過一生已實屬不易。長大後,杜甫參加了科舉考試,但沒考上。年輕的杜甫絲毫沒放在心上,那時候的他覺得人生很長,自己有的是時間肆意揮霍,於是仗劍辭親,出去漫遊了。公元745年,杜甫在洛陽結識了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同樣的仗劍遠遊,不融世俗;同樣的才高八鬥,詩情萬丈;同樣的懷才不遇,躊躇滿志。人生中一定要有這樣一個朋友,同悲歡,共喜樂,能舉杯暢飲,也能靜坐抒懷,不問世俗,只問真心。無論日後風雲怎樣變幻,無論多年後身在何方,總有一人,讓你一想起來便覺得溫暖。唐玄宗執政後期漸漸昏庸,整個朝政被奸相李林甫把持。他大權獨握,閉塞言路,在他的一手操縱下,多年的科考竟無一人錄用。而杜甫正是落選者之一。年少成名的杜甫,卻在人生的後半場看盡冷眼、吃盡冷飯,其中滋味,實是一把辛酸淚。但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徹底拋去了曾經的裘馬輕狂,真正走向了成熟。葉嘉瑩說:莫向人間怨不平,相期鳳凰浴火生。甘苦與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如果苦難不可避免,那就改變自己面對苦難的態度,不卑不亢,不折不撓,在苦難中開出一朵花來。幾經波折,杜甫終於謀得一個小到不能再小官職,類似於弼馬溫,負責管理倉庫和馬匹。當他假期去探望遠在奉先的妻兒時,一進門便聽到嚎啕大哭,才知道小兒子被餓死了。悲莫悲兮生別離,人生的最痛莫過於親人的離開,但杜甫把失去兒子的悲痛,化作寫作的力量,在詩歌中揭露社會的黑暗,換取更多家庭的的團圓。董卿說:同情心最彌足珍貴的地方,是可以讓我們始終對傷害持有戒備。我們知道痛苦是什麼,從而努力避免別人再經受同樣的痛苦。將自己的悲憤,化為關愛別人的力量,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氣度。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了,叛軍打進長安,能逃的都逃走了,官輕人微的杜甫,不幸成為了俘虜。又是一個中秋節,本該月圓人團圓,杜甫卻與妻子分隔兩地,無法團聚。但是啊,即便遠隔千山萬水,即便夜晚更深露重,仍知道有一人在想著自己,念著自己,盼著自己。愛人是兩粒團聚在人間的塵埃,讓家升起煙火;愛人是兩片匯集在天邊的流雲,共穿一件彩衣。茫茫天地間,有這樣一個人與你同歡喜、共悲歡,江河皆可渡,山海也可平。公元757年,唐孝宗長子李俶率兵收復長安城,杜甫也回到了闊別多年的舊鄉。昔日的長安城,燈火盈門,笙歌迭奏,如今卻亂草叢生,破敗不堪,這哪還是當初那個風華旖旎的盛唐?國破家散,黍離之悲,相思之苦,一齊湧上心頭,杜甫提筆寫下《春望》。一場戰爭,讓一個國家徹底衰敗,讓黎民百姓流離失所,讓無數家庭妻離子散,就是現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不是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安史之亂後,杜甫帶著妻兒來到成都,在親友幫助下,蓋了一間小草堂,暫時安頓下來。到了秋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把小屋上僅有的幾層茅草掀走了。連綿的夜雨,露天的屋頂,溼冷的棉被,讓杜甫一夜未眠。屋漏偏逢連夜雨本是人間至苦,他卻譜成了歌;自己的屋頂還在漏雨,他卻牽掛著天下黎民。人活一場,如果只考慮自己的喜樂,這樣人生太狹隘,能為他人做些什麼,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才不枉此生。漫漫紅塵中的我們,雖然如螻蟻般渺小平凡,但我們的靈魂可以俊美如神。公元768年的秋天,在杜甫生命的最後兩年,56歲的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經歷了歲月的風刀霜劍,再次登高的杜甫再無當年寫下《望嶽》時的滿腔熱血,當年裘馬輕狂的少年已然變成了垂垂暮者。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歲月能帶走的只是皮相,帶不走骨子裡的優雅,帶不走靈魂中的芬芳。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坦然面對潮漲潮落,花謝花開,在人生的後半場,留給自己一份從容,留給世界一抹美麗。翻開一本杜詩,我們能讀出人生的不易,從而珍惜每一寸時光,用心地生活;翻開一本杜詩,我們更能讀懂生命的堅韌,進而從容面對苦難,在最狹隘的石縫裡開出一朵花來。杜甫便是如此,他用生命寫詩,一生飽經風霜,饑寒交迫,卻留給後人最溫暖的啟示。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業務合作:微信號linghushixiong123
胸藏文墨虛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
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