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罪的歷史基因:中國會徹底廢除死刑嗎?

2021-01-08 搜狐網

  提到死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今死刑的存廢問題。關於死刑的存廢,按照日本學者西原春夫的說法,迄今已經成了一個枯燥的問題,所剩的知識關於存續或者廢除的法律信念而已。[1]死刑的存廢問題自貝卡裡亞提出以來,距今已經有兩百多年了,在這期間提出對於死刑的存廢理由幾乎已經窮盡。但這是在整個人類的角度上提出的。具體到一個國家,就不可以一概而論。因為每個事物都是歷史的,對於死刑在我國的命運還要以歷史的角度具體分析。

  一、死刑歷史的考察

  世界各國幾乎以相同的方式走上了死刑之路,卻以不同的方式走向死刑的廢止之路[2]。考察中國古代的法律史,我們不難發現「以命嘗命,殺人者死」的法律文化傳統,因而對於最嚴重的死刑的適用也就理所當然了,同時也滿足了受害者的報復心理。中國法律史深受法家的影響,在春秋時期,法家就提出「以殺去殺,雖殺可也」,由此也就賦予了死刑的正當性。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社會中,這種觀念被歷代統治者信奉。荀子曾說過,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乃百王之所同,不知其所由來者也。由此可見,死刑由來已久,在刑罰報復論的影響下,不僅統治者視死刑為維持其統治秩序的方法,而且普通民眾對於死刑也是普遍接受與認可。

  中國古代的舊五刑是「墨、劓、剕、宮、大闢」,直到隋唐以後形成新五刑「笞、杖、徒、流、死」。通過比較中國古代刑罰的種類可以發現,舊五刑全是肉刑或者死刑,到新五刑逐步廢除了肉刑,以身體刑取代肉刑,但唯一不改變的是死刑的保留。對於肉刑的廢除,在《漢書·刑法志》中有記載,緣由是少女緹縈上書自願贖父刑罪,由此漢文帝看到了肉刑的殘酷性,下令將墨刑改為髡鉗城旦舂,將劓刑改為笞三百,斬左趾改為笞五百,斬右趾改為棄市死刑。但是肉刑雖然殘酷,也比不上死刑剝奪人生命的殘酷,漢文帝為什麼沒有廢除比肉刑更殘酷的死刑呢?由此這也看出漢文帝虛假的慈悲。中國古代刑罰的演變,唯一不變的是死刑的保留。

  中國古代刑罰一直保留死刑,死刑罪名的數量也是十分龐大的。沈家本曾有簡要的統計:「中國的刑法,周時大闢二百,至漢武帝時多至四百九條,當時頗有禁綱漸密之議。元魏時大闢二百三十條。隋開皇中除死刑三十條。唐貞觀十又減大闢九十三條,比古死刑殆除其半,刑法號為得中」[3]。雖然這個數據未必十分準確,但足以反映我國古代死刑罪名的數量是十分龐大的。及至清代死刑罪名之多達到中國數千年歷史之最,據統計,《唐律》中死刑罪名一共是233個,《明律》中死刑罪名是282個,而《大清會典》中死刑罪名則是813個。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死刑的問題上,堅持「少殺」的政策,毛澤東同志多次指出,「殺人要少,但是絕不能廢除死刑」,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儘量少處死刑[4]。之後不同的時期對於死刑的基本態度還是保留,唯一不同的是不同歷史時期死刑罪名數量的多寡。

  二、當前死刑在我國的命運

  當前國際上對於死刑的普遍做法是廢除和限制。在我國歷史上,對於死刑的觀念認同、刑罰的設置、罪名的設立導致當前我國短時間內不會完全廢除死刑。當前我國死刑的命運仍是限制死刑。此次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對於死刑罪名的大幅度削減也可以看出刑事立法對於死刑的限制。

  在我國歷史上,唯一出現對死刑限制的歷史發生在貞觀年間,而這次削減死刑卻是以恢復肉刑為條件的。在《舊唐書·刑法志》中記載了當時統治階級對與於肉刑與死刑的孰輕孰重的爭辯,已確定是否恢復肉刑限制死刑。從生命的觀點來看,當然是死刑重而肉刑輕了;但從痛苦的角度看,死刑未嘗不是解脫痛苦的一種方式。曹操認為用肉刑代替死刑是一種仁恩,而反對者認為,肉刑殘忍,「非悅民之道」。[5]雖然古代對於恢復肉刑的呼聲幾次高漲,但肉刑終沒有恢復,死刑卻大道其行。

  當前我國社會治安狀況和公共安全形勢仍然不佳,惡性經濟犯罪案件依然呈現上升態勢,中央也不斷強調我國所面臨的刑事犯罪高發期、社會矛盾凸現期、對敵鬥爭複雜期嚴峻形勢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必須依然堅持「嚴打」的方針。在這種社會形勢下,此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擬廢止十三個犯罪最高刑為死刑的設置,代之以無期徒刑的法定最高刑。就選擇的具體罪名而言,它們佔到了我國目前刑法規定的死刑總量的19.1%,也就是將近有五分之一的比例。其改革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前所未有。此次削減死刑罪規模之大足以表明我國立法機關對於限制死刑的決心。

  三、限制死刑立法機關須有作為

  在廢止部分犯罪的死刑設置,依然保留嚴重犯罪死刑條款的同時,更嚴格地限制死刑適用,切實減少死刑實際判決,應該成為我國死刑的基本政策,也符合當今世界刑罰發展總體趨於輕緩的發展方向。

  通過分析此次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擬廢除的死刑罪名可以分成兩類:非暴力性經濟犯罪和非暴力性財產犯罪。從司法實踐來看,草案中廢止的13個死刑罪名,在司法實踐中很少使用死刑,甚至有的一例都沒有使用過。一種法律上設置了死刑的犯罪,如果在實踐中長期沒有被使用或者其實際適用數量極少,而犯罪率多年來沒有出現明顯波動或者攀升,就應該可以得出廢除這些犯罪的死刑已經具備了現實條件。

  在立法上取消實踐中基本不用的死刑罪名是遠遠不夠的。更應當通過立法對死刑適用的對象及情節等做出明確限定,以達到從司法上嚴格限制死刑適用的目的。限制死刑適用的立法努力要以切實降低死刑實際判決數量和減少死刑執行人數為目標。應當將死刑的設立與適用,嚴格控制在已經產生了人員死亡等嚴重後果的「實害性」犯罪的範圍。但是,這裡還存在著普通民眾逐步理解和普遍接受的一個過程。聽取民意、走民主立法還是我國立法的要求。因此,普通民眾對於死刑的觀念和對犯罪的態度,會直接影響著刑事立法。

  當前,在公眾對於死刑的普遍支持和認可的形勢下,我國在立法上廢除死刑就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大規模削減死刑罪名的數量也是不可取的。必須充分顧及犯罪發展的態勢和普通民眾的感受與呼聲,逐步、分批量地削減死刑罪名。例如對於貪汙賄賂這類職務犯罪,雖然這類犯罪在性質上也是「非暴力性」犯罪,而且也沒有直接損害他人的人身和財產利益,是否可以取消最高刑為死刑的設置?就這類犯罪來看,普通民眾對此類犯罪是深惡痛絕,而且在現實中依然處在易發高發的狀態,顯然廢除這類犯罪最高刑為死刑的條件尚未達到。因此,對於社會嚴懲呼聲極高的犯罪,就暫時不能考慮廢除死刑,以免向社會釋放錯誤的信號。而在保留死刑的情況下,又應該嚴格限制其適用的條件,建立高標準的證據證明標準,嚴格限制其在司法實踐中死刑適用的數量。

  就筆者觀點,對於當前限制死刑的刑事立法修改應該將重點放在目前司法實踐中使用頻率較高、適用條件較寬的這類犯罪入手。而不是僅僅在立法上取消實踐中基本不用的死刑罪名,就以為達到限制死刑的目的。在立法上的修改應該始終放在嚴格限制死刑的具體使用條件上。比如根據我國有關刑事科研機構的研究報告,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判處死刑的罪名主要集中在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姦罪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等五種常見多發的嚴重犯罪,而因犯這五種犯罪被實際執行死刑的亦佔相當的比例[6]。對此,立法機關就應當針對這類犯罪進行實證調研,總結這類高頻死刑罪名在司法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完善這類死刑罪名適用的條件,從而達到司法實踐中限制死刑適用的目的。

  當前在我國死刑不可能短時間內廢除,而是走向嚴格限制死刑的道路。任何一種刑罰制度的存在與消亡自然有其合理存在與合理消亡的原因,同樣,其消亡的過程正是因為當初確立這種刑罰制度的合理原因已經不適應法治社會發展進步的需求或者不復存在。儘管我國在短時期內不能全面廢除死刑,但這並不表明將來不廢除這種刑罰措施,只是目前還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在沒有徹底消除死刑合理存在理由的前提下,依法限制死刑的適用,是當前死刑的命運。

  注釋:

  [1] [日]長井圓:「圍繞輿論與誤判的死刑存廢」,張弘譯,載《外國法評譯》1999年第2期,第17頁.

  [2]陳興良:《走向規範的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第314頁.

  [3]沈家本:《歷代刑法考》(四),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2028頁.

  [4]高銘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73頁.

  [5]張寧:解構死刑與德希達的死刑解構,載趙汀陽主編《論證》(3),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71-72頁.

  [6]趙秉志:《死刑改革研究報告》,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頁.

http://history.sohu.com/20141027/n405508134.shtml history.sohu.com false 正義網 王紅梅 http://www.jcrb.com/jcpd/jcll/201105/t20110512_541571.html report 3839 提到死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今死刑的存廢問題。關於死刑的存廢,按照日本學者西原春夫的說法,迄今已經成了一個枯燥的問題,所剩的知識關於存續或者廢除的法律信念而已。[

");}

相關焦點

  • 劉國福:中國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
    劉國福 歐美同學會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特邀學者專家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藥家鑫6月7日被執行死刑。關於死刑的網絡爭論再次趨於熱烈。中國可能廢除死刑嗎?5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盜竊罪、走私文物罪等13個死刑罪名,已滿75周歲的人不再適用死刑。
  • 哪些國家是廢除了死刑的?
    徹底廢除死刑的國家(96 個)比保留死刑的更多,根據刑法學者劉仁文教授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7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已在法律上或者是在事實上廢除了死刑。  所以回答哪些國家保留並執行死刑更容易。
  • 《為什麼要廢除死刑》:一位推動法國終結死刑的律師心聲
    即使法庭被憤怒的民眾包圍,他每次只能從後門離開;即使受害者的家屬向他撲來,指著鼻子罵他;即使他的小兒子都不解地問:「你喜歡那些殺害小孩的兇手嗎?」羅貝爾·巴丹德,一位為了廢除死刑不懈鬥爭的戰士,他的個人經歷忠實記錄了法國廢除死刑的歷史。上世紀70年代的法國,是西歐最後一個仍在執行死刑的國家,巴丹德為了終止這種古老的血腥刑法而不斷奔走疾呼,在法國他成了廢除死刑的象徵。
  • 菲律賓是亞洲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最近因是否恢復死刑吵翻了
    中國自古就有"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俗語,在大家的思想中,對於犯下嚴重罪行的犯人就應該接受死刑的制裁。就拿最近開庭的"勞榮枝案"來說,隱姓埋名多年的勞榮枝已經褪去一身殺戮,以一副弱者姿態站在世人眼前。但是在大多數中國人心目中仍然將"死刑"當作勞榮枝的最佳歸宿。
  • 賀衛方:為什麼我堅持要廢除死刑
    廢除死刑,會不會讓受到損害的人們有「天道不公」之感並催生出一批濫用私刑的「替天行道」者,使得社會治安每況愈下?本報記者專訪著名法學家、廢除死刑的堅決支持者賀衛方先生。  問:經常看到你在各種媒體渠道上發表反對死刑的觀點,幾年前你做的題為「拷問死刑」的演講更是引發了對這個話題的廣泛討論,你的這種看法是怎麼形成的?
  • 趙鬥順事件後,還有人想要廢除死刑?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韓國雖然有保留死刑,但是一般不進行實施。發達國家嘛,喜歡玩民主,喊人權,這不奇怪。但是,有人喊著我國也應該廢除死刑,這就讓人很詫異了。有關廢除死刑的討論這幾年來也是非常的深入,不僅僅是很多專業人士開始提議廢除死刑,甚至應不應該廢除死刑還經常作為一個辯論題目進入了課堂。
  • 你是支持死刑還是支持廢除死刑?其實執行死刑也是一種法治教育
    是否實施死刑是社會中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都能講出很多道理,也能引出很多案例。總體而言,當今世界,廢除死刑的國家越來越多,達到105個,即使部分國家沒有廢除,實際上執行死刑的案例越來越少,如日本,每年少於10件。還有部分國家死刑適用的法律條款越來越少,如中國。最近有人有提出:你支持死刑嗎?
  • 美國首次恢復死刑,而中國主張廢除死刑第一人,你知道是誰嗎?
    今天上班還沒坐定,就看到一個熱門新聞推送,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在當地時間周四宣布,美國聯邦政府將恢復執行死刑,這是時隔20年,美國第一次恢復死刑。死刑在美國廢除年月已久,而我們中國,主張死刑廢除的第一人,恐怕鮮有人知道。但是說起法學鬼才,法學界傳奇人物,無一人不曉,邱興隆。邱興隆,1963年出生,湖南湘鄉人。
  • 民主黨人呼籲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
    12月15日,周二,數十位民主黨人加入「小隊」,呼籲喬·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甚至呼籲拜登徹底廢除死刑,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便他是所謂的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因為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要求不得對任何美國人施加「殘酷和異常的刑罰」。
  • 楊支柱:中國廢除死刑應當分三步走
    除了死刑的特別威懾力,還有兩個因素決定了中國目前絕對不能廢除惡性暴力犯罪的死刑。第一個因素是中國目前的有期徒刑最長只有十五年,數罪併罰只有二十年,死緩和無期徒刑實際收監的時間通常也只有十幾年(經過多次減刑)到二十幾年。這樣短的刑期不足以阻止那些惡性特別大的罪犯刑滿釋放後繼續危害社會,也無法消除受害人親屬和證人的恐懼。
  • 中青報:中國社會還不到廢除死刑的時候
    原標題:中國社會還不到廢除死刑的時候   伴隨著「復旦投毒案」二審,關於死刑存廢的爭論再一次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包括法律人士在內的一些知識分子在廢除死刑上的激進態度與社會大眾「殺人償命」的樸素情感形成激烈的衝突。坦率地說,對於困難重重的中國法治進程而言,這種衝突並非好事。
  • 很多國家都廢除死刑,為什麼中國卻保留了死刑?
    通常來說廢除死刑的國家大都是因為人權和宗教的影響,當然也有特殊情況,美國一些州執行死刑成本太高,所以希望廢除死刑,據說加州執行一宗死刑,平均花費達3億美元,堪稱最貴死刑。死刑的廢除與否,一直存在著爭論。反對廢除死刑的人認為,刑罰為的就是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而死刑恰恰便是一個極為有效的警示。
  • 美國終於恢復死刑了!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應該廢除死刑嗎?
    儘管在1999年,丹尼爾·李就已經被法院判處了死刑,但受害者家屬一直沒有等到兇手伏法的那一天。大家知道,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和各個州政府有著不同的法律。其中,有22個州已經廢除了死刑,例如北部的密西根州,在1847年就率先廢除了死刑;最近一個是科羅拉多州,今年上半年剛剛廢除死刑。從上圖可以看到,標為紅色的州仍然保留著死刑;而標為墨綠色的州則已經廢除了死刑。
  • 未成年時犯下死罪,成年後被抓,還會被判死刑嗎?
    他在未成年時犯下死罪,警方一直沒有懷疑到他身上,所以使得他僥倖逃脫了法律的審判。經過一定的年月,他已經成年了,這個時候,警方也終於掌握了證據,將他逮捕歸案。因為在我國,未成年犯罪是絕對不能判處死刑,可是抓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成年了,到了可以適用死刑的年齡。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時候,他還會不會因為原來的罪行被判處死刑?答案是不會。
  • 很多西方國家都廢除了死刑,並且要求中國也廢除,你怎麼看?
    很多國家都已經廢除死刑了,究其原因,大家可能都覺得,生命應該是讓人感到敬畏的,這是最後一道底線,沒有人能夠剝奪別人的生命,這是損害了人權,也是法律應有的底線。那些國家不僅自己廢除了死刑,還把眼睛看向了中國,希望中國也能廢除。絲毫不顧我們國家還有大批人喊著要求人販子死刑。
  • 對待死刑慎而又慎 中國目前還不能廢除死刑(組圖)
    「各級人民法院切實加強刑事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適用法律關,確保判決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堅持有罪則判、無罪放人。」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對發生在建築、金融、教育、醫藥衛生和政府採購領域的行賄犯罪建立檔案查詢系統,向社會提供查詢。」
  • 中國再減9死刑罪名 專家:非暴力犯罪死刑應廢除
    「在執行少殺、慎殺、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的死刑政策方面,刑法修正案(九)又邁出堅實一步。」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對刑法修正案(九)減少死刑罪名非常認同。  「我國對死刑的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對死刑有了更直觀的理解,也接受了死刑存在負面問題的觀點。相比其他國家的刑法,我國一些罪名被規定為死刑確實過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阮齊林指出,比如非暴力犯罪沒有剝奪他人生命,但我國將其列入死刑。應罰當其罪,否則從公平上講確實不合理。從預防上講,沒有證據證明,一類犯罪適用死刑對預防和減少此類犯罪有明顯效果。
  • 我國判處死刑人數居世界首位--對中國死刑的檢討
    中國是世界上判處和執行死刑人數較多的國家。專家認為,犯罪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死刑只是一種有消極作用的治標之舉  為死刑辯護的人  7月23日,記者在僻靜的西皇城根街江蘇省駐京辦事處見到李雲龍時,簡直很難把眼前這個農民般樸實的漢子,與「中國死刑辯護專家」之類的稱呼聯繫起來。
  • 天罰-中國現階段絕不能取消死刑!
    而且網上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的民眾反對廢除死刑,可見保留死刑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而我們不能不顧廣大民眾的訴求而盲目的追隨潮流。所以,當今中國,廢除死刑是不實際的。三、從價值層面上看,我們所說的死刑不應該被廢除,並不是不尊重人的生命權,相反,對死刑犯處以極刑更體現了對受害者和其他人的人權的尊重。
  • 呼籲廢除死刑的那些人,你們想要給他們機會嗎?
    近年來,我國呼籲廢除死刑聲音的此起彼伏,呼聲越來越高,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廢除了死刑,所以很多人認為我們也應該廢除,他們建議廢除死刑的理由如下:一、他們認為生命是無價的,是神聖的,任何人及組織無權剝奪,廢除死刑是對生命的尊重。二、他們認為死刑是一種報復,死刑也不能阻止罪犯犯罪三、死刑,將會讓一些冤假錯案,無法迴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