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鬥順事件後,還有人想要廢除死刑?

2021-02-08 胡亂一談

素媛案主犯趙鬥順就要出獄了,對此也是引起了很大的輿論,大家也是非常的疑惑,趙鬥順還有機會活著出來?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韓國雖然有保留死刑,但是一般不進行實施。發達國家嘛,喜歡玩民主,喊人權,這不奇怪。但是,有人喊著我國也應該廢除死刑,這就讓人很詫異了。

有關廢除死刑的討論這幾年來也是非常的深入,不僅僅是很多專業人士開始提議廢除死刑,甚至應不應該廢除死刑還經常作為一個辯論題目進入了課堂。


很多歐洲國家就逐漸廢除了死刑,法國律師巴丹戴爾就法國廢除死刑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為廢除死刑而戰"。

這裡面一個觀點就很有意思,說"每當有人犯下一樁殘忍的重罪,公眾輿論裡就會升起一種復仇的欲望、一種同類報復的意願"。

所以,宣揚廢除死刑的學者,就認為死刑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洩,並且呢認為死刑並沒有絕對的威懾力,並不能降低犯罪率。再有一點就是不太人道,如果產生冤案那就無法挽回了。

記得羅老師曾經說過大致這樣的一段話,學了法律就會喪失道德,處理事情往往直接去套條條框框,而不是先進行道德常規上的判斷。或許這就是有人想要廢除死刑的原因吧,事兒辦完了,就算是完了。

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只能看到犯人被抓後,一副痛哭流涕淚流滿面想要痛改前非的樣子,所以惻隱之心突起,想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這完全就是一種誤導,因為這個人行兇的一面大家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素媛案能被我們所知,趙鬥順能引起這麼大的轟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電影素媛的傳播。

或許是受輿論的影響,我國也是開始在死刑上讓步,取消了部分的死刑。比如說減少經濟性、非暴力行為者的死刑。

基本上來說,涉及到錢的,比如說走私啦、詐騙啦、偷竊啦等,都是不使用死刑的,ofo和蛋殼也不好使。

即使是判處死刑,也不會是立即執行,基本上就是緩刑,給個機會,珍惜了就是無期,然後再慢慢的往下減。

有一種概念叫做犯罪基因,這種說法雖然沒有被證實,但是非常的玄學。19世紀末的時候,義大利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有項研究,他收集了各種士兵、平民、精神病人和罪犯的顱骨開始找不同。


經過一段時間的對比觀察後,龍勃羅梭得出了一項結論,說罪犯多具有坡度的前額,這可能是最早有人研究罪犯的生理共性。雖然在但是遭到了很大的批判,說他是"偽科學",但是這種研究方向仍然逃不出真香的命運。

在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理論,叫做頭生反骨。反骨呢,就是指頭腦勺往外突出的骨頭,反骨突出,則說明此人或存在叛逆心,是不忠不義之徒。當然,反骨也有其他的內涵,比如說勇猛、聰明、高智商等等。

其實"以貌取人"還是有一丟丟的參考性,善良與否,基本上看面相和眼神也是能略知一二的,這叫一臉兇相。當然也並不是絕對,美國警察就挺習慣以貌取人的,這叫做種族歧視。


龍勃羅梭之後,有關犯罪基因的"偽科學"還在繼續研究,到了20世紀末,英國犯罪學家雷恩經過掃描大量謀殺犯的大腦後,得出了一項新的結論,並延伸出了"神經犯罪學"。

雷恩發現,幾乎所有研究對象都有一個共性,控制人衝動行為的前額葉皮層損傷,導致這部分人情緒調節範圍比較小,更容易做出來極端的事情。

這一點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雷恩認為導致這部分人前額葉皮層損傷的原因和他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比如說小時候有明顯攻擊性,或者是經常被虐待,就會改變他們的心理狀況。

等長大後呢,這種心理狀態也會影響到人的行為狀態,更容易呈現出攻擊性和暴力傾向。

隨著研究的深入,有專家還發現產生暴力犯罪的原因和兩種基因有關,這兩種基因為MAOA和CDH-13,簡單來說就是就是這兩種基因能控制人的情緒。

當這兩種基因有缺陷的時候,情緒就容易不穩定,小孩的多動症,或就與這兩種基因的調節有關。

那麼犯罪基因會不會遺傳呢?雖然沒有科學研究表明,但是我覺得吧,參考土澳人來說,確實是有可能。

對此還有看似是很合理的解釋,說犯罪基因是歧視基因的一種。那麼這樣一來就很容易理解了,正常來說罪犯肯定是會被歧視的,罪行越嚴重,對下一代的歧視就會嚴重,這就又回到了上一層。小時候的經歷,會影響長大後的行為。

然後再回到趙鬥順上來,有研究發現,性犯罪再犯機率大於百分之十,暴力性犯罪再犯機率更高,或許這也是刻進基因裡的行為了吧。

很明顯,趙鬥順的表現傾向就是不認為自己是犯罪的,他的態度始終都是堅定的說自己喝多了酒,已經不記得自己的行為了,不記得四捨五入就是沒做過。

但越是這樣,越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潛在的危險,報復或者是重犯的機率就越高。趙鬥順呢,也算是監獄的老熟人了,據說他再次之前有18次犯罪前科,如果犯罪基因真的存在的話,那麼趙鬥順應該已經被吞噬了。

也正是因此,我覺得為了不出現趙鬥順,我們不能廢除死刑,有時候吧,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去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相關焦點

  • 廢除死刑近40年後,為何過半法國人開始支持死刑?
    受訪的法國人中,有64%的人對總統及內閣表示了不信任;對議員的不信任率達到了71%;而法國政黨則更加慘不忍睹:有89%的受訪群眾對他們表示了不信任。還有82%的人認為法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78%的法國人對法國的未來感到悲觀。
  • 呼籲廢除死刑的那些人,你們想要給他們機會嗎?
    近年來,我國呼籲廢除死刑聲音的此起彼伏,呼聲越來越高,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廢除了死刑,所以很多人認為我們也應該廢除,他們建議廢除死刑的理由如下:一、他們認為生命是無價的,是神聖的,任何人及組織無權剝奪,廢除死刑是對生命的尊重。二、他們認為死刑是一種報復,死刑也不能阻止罪犯犯罪三、死刑,將會讓一些冤假錯案,無法迴轉。
  • 趙鬥順事件中,「私刑正義」可取嗎?
    三年前,我讀過關於趙鬥順還有三年就要出獄的文章,兩年前,我讀過關於趙鬥順還有兩年就要出獄的文章,以此類推,直至這個月的十二號,趙鬥順真的出獄了。在他出獄的當天,依然有無數網友在寒冬的凌晨六點,站在漢城南部監獄的入口處,抗議和拒絕趙鬥順出獄。人們喊出的口號是:為什麼要保護趙鬥順的人權,趙鬥順死刑,趙鬥順閹割。
  • 哪些國家是廢除了死刑的?
    徹底廢除死刑的國家(96 個)比保留死刑的更多,根據刑法學者劉仁文教授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7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已在法律上或者是在事實上廢除了死刑。  所以回答哪些國家保留並執行死刑更容易。
  • 「素媛案」趙鬥順出獄,誰給無辜的人買單?
    雖然韓國民眾要求嚴懲,但當時韓國法院以趙鬥順犯案時處於自控能力較弱的狀態為由,只判處其有期徒刑12年。如果你想詳細看這部電影,請自己帶好紙巾。小女孩醒來後,問父親:「我做錯什麼了嗎?」一如那麼心碎。民眾的激烈行為趙鬥順回家途中,一路上全都是民眾的怒罵跟騷擾,還有人直接圍堵踩踏其乘坐的專車,一邊向他扔雞蛋洩憤,一邊大罵其"驅逐出境!""判他死刑!"在其家中也遭到了市民的破壞,有民眾試圖斷掉他家中的煤氣,就是為了阻止趙鬥順一家做飯吃。還有一名未成年少年試圖進入他的家中,但因為非法入侵住宅未遂,反而被警察當場抓獲。
  • 菲律賓是亞洲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最近因是否恢復死刑吵翻了
    但其實在世界範圍內死刑並不常見,大多保留死刑制度的國家都集中在亞洲。菲律賓作為亞洲西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於1987年首次廢除死刑,成為亞洲第一個廢除死刑的國家。但在是否保留死刑制度這一問題上,菲律賓是一個十分糾結的國家,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曾多次廢除及恢復死刑制度。
  • 民主黨人呼籲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
    12月15日,周二,數十位民主黨人加入「小隊」,呼籲喬·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甚至呼籲拜登徹底廢除死刑,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便他是所謂的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因為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要求不得對任何美國人施加「殘酷和異常的刑罰」。
  • 68歲,強姦8歲幼女,今日出獄,80萬人反對:為什麼有些人必須死?
    根據我國《刑法》第236條的規定,強姦致人重傷、死亡的,法定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姦淫幼女的,從重處罰。趙鬥順如果在我國,估計至少會被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緩期執行,如果民憤極大,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也是有可能的。對這樣的變態,唯有死刑才是保護大多數人的唯一方式。
  • 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死刑是否應該被廢除?
    死刑應該廢除嗎?這個議題,窮盡最聰明的人類學家、哲學家來討論無限的時間,恐怕都無法定論。影片中很多首尾呼應的情節:「大衛選了名聲並不那麼好的律師幫自己(因為波琳強姦事件,人們認為他無罪只是因為遇到了能力強的律師)」「大衛挑選了因為堅守職業道德,在牢裡待了一段時間的記者貝西,同樣也埋下了伏筆,他知道貝西會為整個案件保密」
  • 死刑真的不能廢除
    關於關於刑法的處罰,其中較為有爭議的一種刑罰就是死刑,如今許多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當然也有像咱們一樣的一些國家還保留著死刑,關於保留還是廢除死刑其實一直以來都是爭論的焦點。今天咱們就該聊聊到底要不要廢除死刑。持有廢除死刑觀點的人往往有以下多種理由。
  • 美國決定恢復死刑,被全世界痛批,廢除死刑真的代表先進文明?
    現在川普又出來拿皮鞋抽他們的臉了,美國政府在7月10日表示,聯邦法院決定在下周開始對某些重犯執行死刑,並允許受害者家屬出席罪犯強制執行的過程。這是美國十七年後再次恢復執行死刑。為此歐洲幾個國家迅速做出應對,7月10日,歐盟發布一份聲明:堅決反對美國在中斷17年後恢復死刑處決,這個決定讓美國與文明潮流——廢除死刑制度相違背,所謂死刑是不文明、不人道的殘忍懲罰,生命權是寶貴的,是不可剝奪的,死刑是無法真正有效遏制犯罪,反而會加劇犯罪。然後一大堆各種教授、媒體出來對川普進行新一輪輿論轟炸。但川普依然穩坐釣魚臺。
  • 中國到底應不應該廢除死刑?專家給出答案,沒想到這麼嚴重
    中國到底應不應該廢除死刑?專家既給出答案,還給出了原因,沒想到這麼嚴重從我們國家古代有史記載以來,死刑就一直在刑法中存在著,直到目前我們國家還有死刑。現在就有一些聲音,認為很多國家(大概是105個左右)都已經宣布取消了,為什麼我們國家遲遲還沒有相關的舉動呢?
  • 很多西方國家都廢除了死刑,並且要求中國也廢除,你怎麼看?
    很多國家都已經廢除死刑了,究其原因,大家可能都覺得,生命應該是讓人感到敬畏的,這是最後一道底線,沒有人能夠剝奪別人的生命,這是損害了人權,也是法律應有的底線。那些國家不僅自己廢除了死刑,還把眼睛看向了中國,希望中國也能廢除。絲毫不顧我們國家還有大批人喊著要求人販子死刑。
  • 很多國家都廢除死刑,為什麼中國卻保留了死刑?
    現在世界上有幾乎已經有70%的國家已經取消了死刑,但仍舊有30%的國家保留有死刑,而我國一直在保留並執行死刑的那30%行列。通常來說廢除死刑的國家大都是因為人權和宗教的影響,當然也有特殊情況,美國一些州執行死刑成本太高,所以希望廢除死刑,據說加州執行一宗死刑,平均花費達3億美元,堪稱最貴死刑。死刑的廢除與否,一直存在著爭論。反對廢除死刑的人認為,刑罰為的就是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而死刑恰恰便是一個極為有效的警示。
  • 賀衛方:為什麼我堅持要廢除死刑
    何懷宏教授過去在《新京報》上發表過兩篇文章談死刑問題,我覺得特別好。許多國家廢除死刑的推動力量除了法律界以外,還有倫理學的、哲學的、文學的,甚至純粹藝術的,比方說電影,有時候一部關於冤獄的電影,會對人產生很大震撼力。  問:如果我國著手廢除死刑,應該先從哪一類的罪犯開始呢?  賀衛方:我覺得徹底廢除是最好的,但是很可能無法一步到位,只能逐漸推進。
  • 劉國福:中國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
    劉國福 歐美同學會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特邀學者專家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藥家鑫6月7日被執行死刑。關於死刑的網絡爭論再次趨於熱烈。中國可能廢除死刑嗎?5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盜竊罪、走私文物罪等13個死刑罪名,已滿75周歲的人不再適用死刑。
  • 素媛案主犯趙鬥順今日出獄!他獄中的一句話,讓無數家長毛骨悚然
    看過電影的人都說不敢再看第二遍,影片中所拍攝出的殘忍程度,可能還遠不足真實事件的十分之一。 電影原型趙鬥順,2008年他57歲,已有17次前科,以極其殘忍的手段綁架並性侵了年僅8歲的受害人,次年被判12年有期徒刑。
  • 美國為啥還沒廢除死刑
    察博·皮博迪(Chub Peabody)在1962年那場勢均力敵的選舉後當選為麻省州長,他發誓稱決不籤署任何死刑執行令,哪怕被判決的是「波士頓殺人王」(1962年到1964年,波士頓地區有13位女性被人以相似的手法殺死,疑兇被媒體稱為「波士頓殺人王」)。在這一時期,公眾對死刑的支持度急劇下降——從1953年到1966年下降了26%,這是美國歷史上反對死刑的人數總量首次超過死刑支持者。
  • 你是支持死刑還是支持廢除死刑?其實執行死刑也是一種法治教育
    是否實施死刑是社會中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都能講出很多道理,也能引出很多案例。總體而言,當今世界,廢除死刑的國家越來越多,達到105個,即使部分國家沒有廢除,實際上執行死刑的案例越來越少,如日本,每年少於10件。還有部分國家死刑適用的法律條款越來越少,如中國。最近有人有提出:你支持死刑嗎?
  • 楊支柱:中國廢除死刑應當分三步走
    常識告訴我們,儘管有亡命徒但是不會多,大多數人還是怕死的。不過從這一常識推導出的死刑特別威懾力是要大打折扣的:如果犯罪是出於衝動,那是來不及權衡後果的;如果犯罪是仔細權衡後做出的決定,那麼首先權衡和主要權衡的一定是犯罪後逃脫的可能性而不是未逃脫時的懲罰力度,因為一旦被抓捕,即使最輕的刑法也足以讓犯罪行為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