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死刑慎而又慎 中國目前還不能廢除死刑(組圖)

2021-01-08 搜狐網
  有獎評新聞 賈春旺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新華社發

肖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新華社發

  本報特派記者竇豐昌、劉彥廣、劉旦、舒涓、周方、柯學東、趙琳琳

  據新華社電

  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向大會報告工作時說,一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共辦結各類案件3196件,同比上升9.34%。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辦結各類案件7940549件,上升0.85%,訴訟標的金額10597.96億元。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在向大會報告工作時說,2005年,各級檢察機關全年共批准逮捕各類刑事犯罪嫌疑人860372人,提起公訴950804人,比上年分別上升6.1%和9.6%;共立案偵查涉嫌貪汙賄賂、瀆職侵權犯罪的國家工作人員41447人,已偵結提起公訴30205人。

  「各級人民法院切實加強刑事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適用法律關,確保判決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堅持有罪則判、無罪放人。」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對發生在建築、金融、教育、醫藥衛生和政府採購領域的行賄犯罪建立檔案查詢系統,向社會提供查詢。」

  ———摘自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昨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分別向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工作報告,「兩高」報告中特別提到,「要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所有死刑二審案件全部開庭審理」、「建立職務犯罪訊問全程同步錄像制度」。

  昨天下午,廣東團人大代表分組對這兩個報告進行了審議,特地隨團旁聽的廣東高院院長呂伯濤、省檢察院檢察長張學軍以及部分法律界人大代表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解讀兩高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三大司法政策轉向。

  轉向一

  高法強調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昨天,肖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兩處提到「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其一是在總結過去一年的成績時,另一處是在介紹2006年工作安排時。

  對此,呂伯濤說,要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就要求我們各級法院要依法打擊刑事犯罪,該重判的重判,該輕判的輕判;對於民事案件,該調解的調解,該判決的判決,做到調判結合,案結事了,努力做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律師協會秘書長陳舒說,「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這一理念雖然我國一直都有,不過這次高法工作報告第一次明確將這一理念表述了出來,反映了我們的司法理念更成熟更人性化。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孫華璞11日下午表示,中國目前不具備立即廢除死刑條件。

  孫華璞說,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國家還保留有死刑制度,中國也在其中之列。就中國目前的國情而言,立即廢除死刑的條件還不具備。一方面,中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屬於發展中國家,物質文明程度還不夠高;另一方面,「殺人償命」等傳統觀念在公眾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立即廢除死刑不會得到廣大人民的認同。因此,目前中國還不能完全廢除死刑。但是我們的政策是嚴格控制死刑,確保死刑只適用於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轉向二

  死刑二審案全部開庭審理

  肖揚昨日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說,「繼續推進訴訟程序制度改革,完善死刑案件二審程序和核准程序。今年上半年對因案件重要事實和證據提出上訴的以及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死刑二審案件,一律開庭審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所有死刑二審案件全部開庭審理。」

  對此,呂伯濤表示,實際上廣東高院春節前後已經對3起死刑案件二審進行行公開審理,而且開庭時公安、檢察、法院、司法四方均到場。最高院的要求是在今年下半年全部死刑案件二審公開審理。廣東刑事案件多,要實現這一目標任務重,壓力大,但廣東省委對此非常重視,廣東高院對此很有信心,困難再多也要保證進行,進一步提高審判質量,儘可能使案子判得更準。

  呂伯濤說,廣東今後的一些死刑二審案件將派高院的法官在有條件的中級法院審理,以緩解廣東省高院自身硬體的壓力。呂伯濤還透露,廣東已經提前完成人民法庭的建設任務。

  張學軍說,過去對死刑犯的二審基本不開庭,而是通過法院書面審理再公開宣判。現在提出要公開開庭,檢察院要出庭,這主要是為了嚴格控制死刑,既可以避免出現冤假錯案,又是保護當事人人權的體現。

  陳舒說,這可以說是法院司法改革的一大亮點,體現了對生命的重視和對人權的更加重視。事實越辯越明,不能光看書面材料或者念一下材料就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據了解,目前最高法院已經調整了機構設置和分工,新設3個刑事審判庭,正在從全國選調法官。一旦準備工作就緒,最高法院將很快統一行使死刑案件的核准權。

  轉向三

  

  務犯罪訊問全程同步錄像

  「為加強檢察機關自身執法辦案的監督,規範偵查訊問活動,保障嚴格執法、文明辦案。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逐步推行在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時全程同步錄音錄像。」昨天,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在作報告中的這句話被認為是「打開了我國刑事取證現代化之門」。

  張學軍說,這是我國檢察工作的一次重要改革和一個重大進步。同步錄音、錄像,首先有利於對辦案人員的監督,防止辦案人員採取逼供等行為。另外,也能通過這種公開透明的辦案形式,使辦案質量經得起法庭考驗和歷史檢驗。同時,這是對犯罪嫌疑人人權的保護,也是對辦案人員的保護。以往,在法庭上會出現當事人指責辦案人員採取逼供的方式,當庭推翻口供,讓辦案人束手無策,現在有全程錄音、錄像手段,這些問題可以避免。

  張學軍說,就廣東省來講,由於經濟比較發達,實施的條件更為成熟,我們要走在全國的前面。在廣州、深圳這些經濟條件好的地方,可以立即推行,在偏遠山區,根據條件逐漸鋪開。

  花絮

  院長檢察長北京聽會

  昨天下午,張學軍對本報記者透露,今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法院、檢察院領導都來參加旁聽人民代表大會,還是他最早建議的。這個建議得到歷任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的重視,去年,有13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兩院領導前來旁聽大會,今年,全國人大要求所有兩院領導都來旁聽了。

相關焦點

  • 中青報:中國社會還不到廢除死刑的時候
    原標題:中國社會還不到廢除死刑的時候   伴隨著「復旦投毒案」二審,關於死刑存廢的爭論再一次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包括法律人士在內的一些知識分子在廢除死刑上的激進態度與社會大眾「殺人償命」的樸素情感形成激烈的衝突。坦率地說,對於困難重重的中國法治進程而言,這種衝突並非好事。
  • 中國再減9死刑罪名 專家:非暴力犯罪死刑應廢除
    「在執行少殺、慎殺、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的死刑政策方面,刑法修正案(九)又邁出堅實一步。」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對刑法修正案(九)減少死刑罪名非常認同。趙秉志指出,慎殺少殺、可殺可不殺的堅決不殺、防止錯殺是我國對待死刑的一貫立場。當然,受現實國情民意所影響,貪汙罪、受賄罪和走私、販賣、製造毒品犯罪等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現階段尚不宜貿然廢止,但也應顯著提高其死刑的適用標準,以嚴格限制與減少死刑之適用,並根據社會發展狀況作持續深入努力,力爭在2020年左右我國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時能廢止這部分犯罪的死刑。
  • 很多國家都廢除死刑,為什麼中國卻保留了死刑?
    通常來說廢除死刑的國家大都是因為人權和宗教的影響,當然也有特殊情況,美國一些州執行死刑成本太高,所以希望廢除死刑,據說加州執行一宗死刑,平均花費達3億美元,堪稱最貴死刑。死刑的廢除與否,一直存在著爭論。反對廢除死刑的人認為,刑罰為的就是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而死刑恰恰便是一個極為有效的警示。
  • 湖南召開首個死刑問題研討會 我國是否應廢除死刑
    2002年12月9日至10日,死刑問題國際研討會在湖南湘潭召開。也許是巧合,湘潭恰好是一貫主張「少殺」、「慎殺」的毛澤東的故鄉,而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逐步地達到完全廢除死刑」主張的劉少奇,其故鄉離湘潭也不遠。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丹麥人權研究中心、湘潭大學聯合主辦,30餘位中外法學者與會。據了解,這是國內第一個以死刑為中心的大型國際研討會。
  • 北大教授賀衛方:廢除死刑是刑罰上文明的體現
    如何審慎地對待死刑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關注的一個焦點。審慎地對待死刑是否可以防止死刑的錯判?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深切地去理解死刑,能否把那個仿佛是終極性的問題提出來——我們能否廢除死刑?  許多人覺得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書生之見,絕對不可以。下面容許我論證一下自己的觀點。
  • 劉國福:中國廢除死刑是大勢所趨
    劉國福 歐美同學會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特邀學者專家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藥家鑫6月7日被執行死刑。關於死刑的網絡爭論再次趨於熱烈。中國可能廢除死刑嗎?5月1日起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盜竊罪、走私文物罪等13個死刑罪名,已滿75周歲的人不再適用死刑。
  • 死刑應該廢除的根需解損分析
    2.國際趨勢層面廢除死刑已成為重要而迫切的國際趨勢當代的國際社會更加重視人權 ,而於保護人權 不甚符合的死刑的適用便受到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質疑,國際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廢除或者計劃廢除死刑,一些國際組織也在為死刑的廢除推 波助瀾,甚至聯合國也公開站在了廢除死刑的一邊。
  • 死刑真的不能廢除
    關於關於刑法的處罰,其中較為有爭議的一種刑罰就是死刑,如今許多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當然也有像咱們一樣的一些國家還保留著死刑,關於保留還是廢除死刑其實一直以來都是爭論的焦點。今天咱們就該聊聊到底要不要廢除死刑。持有廢除死刑觀點的人往往有以下多種理由。
  • 楊支柱:中國廢除死刑應當分三步走
    除了死刑的特別威懾力,還有兩個因素決定了中國目前絕對不能廢除惡性暴力犯罪的死刑。第一個因素是中國目前的有期徒刑最長只有十五年,數罪併罰只有二十年,死緩和無期徒刑實際收監的時間通常也只有十幾年(經過多次減刑)到二十幾年。這樣短的刑期不足以阻止那些惡性特別大的罪犯刑滿釋放後繼續危害社會,也無法消除受害人親屬和證人的恐懼。
  • 死刑該不該廢除?從「百香果女孩被害案」談起
    有一位資深律師,還曾經是全國人大代表,多年來一直是堅定的廢死派,多次發表言論,或是直抒胸臆,為廢除死刑站臺背書,或是旁敲側擊,讚揚外國為廢死做出貢獻的法律人。2015年6月18日,社交媒體上盛傳一條措辭嚴厲的消息,「建議國家改變販賣兒童的法律條款,拐賣兒童判死刑!買孩子的判無期!」許多人紛紛轉發,配上「我是來自xx地方的承諾者,支持人販子死刑!」的文字。
  • 哪些國家是廢除了死刑的?
    根據 Amnesty International 的統計,2011 年有 21 個國家(地區)實際執行了死刑:中國、伊朗、沙特、伊拉克、美國、葉門、朝鮮、索馬利亞、蘇丹、孟加拉、越南、南蘇丹、臺灣、新加坡、巴勒斯坦、阿富汗、白俄羅斯、埃及、阿聯、馬來西亞、敘利亞。  更直觀的請見下圖,其中藍色區域為徹底廢除死刑的國家。其他三種顏色為仍保留死刑,但執行的程度不同。
  • 你是支持死刑還是支持廢除死刑?其實執行死刑也是一種法治教育
    是否實施死刑是社會中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都能講出很多道理,也能引出很多案例。總體而言,當今世界,廢除死刑的國家越來越多,達到105個,即使部分國家沒有廢除,實際上執行死刑的案例越來越少,如日本,每年少於10件。還有部分國家死刑適用的法律條款越來越少,如中國。最近有人有提出:你支持死刑嗎?
  • 死罪的歷史基因:中國會徹底廢除死刑嗎?
    中國古代的舊五刑是「墨、劓、剕、宮、大闢」,直到隋唐以後形成新五刑「笞、杖、徒、流、死」。通過比較中國古代刑罰的種類可以發現,舊五刑全是肉刑或者死刑,到新五刑逐步廢除了肉刑,以身體刑取代肉刑,但唯一不改變的是死刑的保留。
  • 天罰-中國現階段絕不能取消死刑!
    剛還上的新衣服還有些彆扭,剛才吃過的飯開始向上泛。被按著跪在地上,甚至能感覺到砂礫硌在腿上的硬度。他既緊張又放鬆,既激動又平靜,等待著屬於自己的那一聲響,從此人世間的一切,好的壞的,都與自己無關了。。。。。。這是一段死刑犯槍決前的描寫,槍斃也就是目前國人俗稱的死刑。因為這是現階段中國死刑的主要執行方式。
  • 專家稱20至30年後中國可能廢除死刑
    死刑在中國仍有存在的必要,但在未來20至30年可能廢除。日前,2010年中國高校人權教育研討會舉行,會上透露,國內部分大學建立三個人權教育培訓基地,而國內首套人權知識讀本將於明年出版。  未來20至30年可能廢除死刑  最近,年滿75歲犯罪不判死等熱點沸沸揚揚,死刑廢除與否是人權探索避不開的話題。「中國人權法第一人」、廣州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李步雲介紹說,中國改革開放後,社會轉型帶來很多問題,由於利益的調整、道德觀念的變化等,社會犯罪率上升,曾有較長一段時間死刑的最高核准權下放到省,出現死刑過多的問題。
  • 民主黨人呼籲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
    12月15日,周二,數十位民主黨人加入「小隊」,呼籲喬·拜登廢除聯邦死刑,他們督促拜登就任首日就廢除死刑,甚至呼籲拜登徹底廢除死刑,因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生命,即便他是所謂的罪大惡極的殺人犯!因為美國憲法第八修正案要求不得對任何美國人施加「殘酷和異常的刑罰」。
  • 《為什麼要廢除死刑》:一位推動法國終結死刑的律師心聲
    羅貝爾·巴丹德,一位為了廢除死刑不懈鬥爭的戰士,他的個人經歷忠實記錄了法國廢除死刑的歷史。上世紀70年代的法國,是西歐最後一個仍在執行死刑的國家,巴丹德為了終止這種古老的血腥刑法而不斷奔走疾呼,在法國他成了廢除死刑的象徵。密特朗上臺後,巴丹德擔任司法部長,在他的全力推動下,死刑在法國終止了!
  • 美國決定恢復死刑,被全世界痛批,廢除死刑真的代表先進文明?
    隨著中國的崛起,歐美也日益不安,為此歐美一些教授找到了他們所認可的官方廢除死刑最早記載,是來自中國的《舊唐書》:「大赦天下,除絞,斬刑,但決重杖。」並以此攻擊中國。你看,一千多年前的封建中國都廢除死刑了,現在這個中國一定要廢除死刑才能證明自己是「文明」國家,不廢除,就不是文明國家,就是沒人權的國家。
  • 賀衛方:為什麼我堅持要廢除死刑
    但是不是特別具體清楚哪個時刻突然就覺得要廢除死刑,我應該去推動這件事。我覺得現在還是任重道遠,中國需要有這樣的平臺能夠公開討論。  何懷宏教授過去在《新京報》上發表過兩篇文章談死刑問題,我覺得特別好。許多國家廢除死刑的推動力量除了法律界以外,還有倫理學的、哲學的、文學的,甚至純粹藝術的,比方說電影,有時候一部關於冤獄的電影,會對人產生很大震撼力。
  • 很多西方國家都廢除了死刑,並且要求中國也廢除,你怎麼看?
    很多國家都已經廢除死刑了,究其原因,大家可能都覺得,生命應該是讓人感到敬畏的,這是最後一道底線,沒有人能夠剝奪別人的生命,這是損害了人權,也是法律應有的底線。那些國家不僅自己廢除了死刑,還把眼睛看向了中國,希望中國也能廢除。絲毫不顧我們國家還有大批人喊著要求人販子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