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楊克:詩歌使生命更加豐富完整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2月28日電 題:詩人楊克:詩歌使生命更加豐富完整

  作者 李凌 楊茜雯

  出生於全民讀詩的年代,心心念念想要成為小說家的楊克卻在詩歌上屢屢獲獎。戀愛時以詩歌為鮮花,牽手戀人走進婚姻殿堂,而如今,他已是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第三代詩人民間寫作代表性詩人,也是2011年首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

  小說夢短 詩人路長

  「我應該是個小說家」,回想起自己的寫作之路,楊克言談之間流露出些許遺憾。中學時代,受語文老師寫詩的影響,雖然懷抱小說夢,他也開始寫起詩歌。

  也許是上山下鄉的經歷滋養了楊克心中的詩歌土壤,又或是受到了《外國現代派作品選》等西方作品的文學薰陶,自組詩《走向花山》發表在《廣西文學》1985年1月號開始,他便聲名鵲起,迅速躋身於年輕詩人行列,當時與他同一時代的還有顧城、史鐵生等。同年,組詩《紅河的圖騰》作為要目上了《青年文學》3月號封面,並獲得了1984-1988「青年文學獎」。後來,他又憑藉第一本詩集《太陽鳥》,獲得了廣西首屆政府獎「銅鼓獎」。

  在尚無自費出書一說的年代,楊克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出過詩集的年輕人之一。詩歌的成就蓋過小說,他仍然舉棋不定。1990年組詩《寫寫大師》獲得臺灣詩歌獎第一名後,他便放棄了成為小說家的念頭。在他看來,自己靠著運氣在詩歌的道路上走得這般穩當,再去寫小說,「心裡感覺很有壓力。」

楊克憑藉第一本詩集《太陽鳥》獲得廣西首屆政府獎「銅鼓獎」 李凌 攝

  陌生旅途 詩歌為橋

  然而,對楊克來說,記憶裡最深的是獎項之外,他去重慶領獎的那段旅途。

  1985年,「第二屆《青年文學》(1984-1988)創作獎」在重慶頒獎。在那個一票難求的年代,連座位票都沒買到的楊克還是走進了車站。車廂上的女服務員聽說他在《青年文學》上發表過詩歌,便在臥鋪車廂騰出可以坐的位置,一路到四川的飲食也免了他的費用。

  詩歌似乎成了他與陌生人之間的一座橋梁。後來,楊克到貴陽去,一個發電廠的工人聽說他是發表過詩歌的詩人,特地請假陪他跑遍花溪風景區。

  「那個時候大家很熱愛文學,熱愛詩歌」。當時跟妻子第一次約會,楊克就給她寫了一首詩。他開玩笑說,「那個時候談戀愛,寫詩就可以了,不用花什麼錢。」

  致力教育 浸潤心靈

  1991年,楊克調到廣州工作。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廣州給楊克提供了不少靈感。行走在國際大都市中,他寫出了《在商品中散步》《天河城廣場》等呈現時代截面的詩作。楊克認為,詩歌創作應該跟土地、生存空間有關。「我希望個人的表達跟公共空間有一個相切的點。」

  楊克並不僅僅局限於自我創作,作為文學組織工作者,從1998年開始,楊克通過寫詩朋友的支持主編了《中國新詩年鑑》,收錄新人詩歌,對底層給予關注。今年9月,楊克又預備出版《給孩子讀的100首新詩》。參照《唐詩三百首》,他選取新詩的標準有兩個,一是有原創性、有創造性,代表詩歌的某種高度;二是適合口口相傳,符合大眾興趣。

  楊克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詩人,詩人亦是長不大的孩子。出版類如《給孩子讀的100首新詩》這樣的國民讀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孩子的美學教育。

  作為廣東省作家協會的一員,楊克也在舉辦廣東小學生詩歌節上不遺餘力。擔任評委會主任,經常到學校給小學生開詩歌課,協助省教育廳評選詩歌示範學校等,他努力讓詩歌成為孩子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採訪中,楊克介紹其主編的詩集 李凌 攝

  微信時代 詩歌回歸

  作為當代詩人,楊克在採訪中曾被多次問到詩歌在今天的傳播與傳承問題。雖然年逾花甲,看起來十分年輕的楊克在社交工具的使用上十分自如。開設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接受邀請為讀者朗誦詩歌,楊克將自己定位為「未來主義者」。

  在他看來,詩歌至少在表面上已經有所回歸。現代化生活的快節奏讓人神經緊張,近兩年出現在微信公眾上的「為你讀詩」「睡覺前讀一首詩」等公號,給人們帶來詩和遠方的舒適感;再者,與長篇累牘的小說相比,短小精悍的詩詞反而更加符合現代人快速閱讀的習慣。作為最早的一種文學題材,楊克認為,詩歌在科技衍生的傳播平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每個時代的詩歌讀者都是少數的,但是每個時代都有人在讀詩。」楊克並不擔心詩歌會走向衰落。(完)

相關焦點

  • 北極星文學/楊克/詩歌故事:《又見康橋》小記
    楊克簡介: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國家一級作家,編審。「第三代詩人」「民間寫作」代表性詩人之一。
  • 著名詩人楊克走進石碣實驗小學,與學生共賞詩歌之美!
    著名詩人楊克走進石碣實驗小學,與學生共賞詩歌之美!11月25日,「與經典同行」——東莞(石碣)經典詩歌全民朗讀系列活動走進實驗小學,著名詩人楊克跟孩子們談詩、教孩子們寫詩、陪孩子們讀詩,讓孩子們在詩歌的美好意蘊中學習詩歌創作技巧,提高詩歌創作水平。
  • 北極星文學/著名詩人楊克的作品
    作者簡介:楊克,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和臺灣華品文創有限公司等出版《楊克的詩》《有關與無關》《我說出了風的形狀》等11部中文詩集、4部散文隨筆集和1本文集,日本思潮社、美國俄克拉赫馬大學出版社、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出版社等出版多種外語詩集,詩文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中國新詩百年大典》等400
  •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楊克點評卓爾集團董事長閻志的詩歌
    獲《詩刊》社2008年詩歌大獎賽一等獎、2007年度中國詩潮獎、第二屆長江文藝·完美文學獎、2009年第二屆徐志摩詩歌獎、第五屆湖北文學獎、第八屆屈原文藝獎、2015年冰心兒童圖書獎。作品被譯為英、日等文字。
  • 四位詩人精彩對話,演繹詩歌「四重奏」
    12月20日,作為第六屆武漢詩歌節的重頭戲,三場「中國詩人面對面」活動相繼舉行。在首場活動中,湖北詩人閻志作為主持人,與楊克、李少君、周雲蓬展開對話,共同討論詩與民謠、詩與自然、詩與時代、詩與武漢的話題。
  • 武漢東湖詩歌高峰論壇:詩人如何回應新時代?
    2019年6月20日,「第二屆東湖詩歌節(2019)暨東湖詩歌高峰論壇」在湖北武漢東湖開幕,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中國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葉延濱,副主任李文朝、梁平、楊克,秘書長霍俊明,以及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元勝、葉舟、娜夜、榮榮、胡弦、李琦、大解、劉立雲、王久辛、閻安、張執浩等五十餘名詩人與會,在中國新詩百年之際探討「詩人如何回應新時代」。
  • 突圍詩社 | 新世紀詩歌系列「十大」評選揭曉
    柔剛(授獎詞):柔剛詩歌獎作為當下歷史最悠久的詩歌獎,完整地記錄了自改革開放啟幕以來,歷代華語詩人在詩歌創作、理論探索上所做的努力,刻畫了後朦朧詩時代華語詩人為打破窠臼在詞語、修辭和敘述上披荊斬棘的軌跡,也從側面見證了國家和時代的發展,形成一部詩歌中國史;特別是其一直堅守的民間立場和獨樹一幟的評審機制,極大程度地捍衛了詩歌的尊嚴與氣場。
  • 中國當代詩歌如何進入世界寫作「現場」
    他說:「首先,要立足我們的本土,立足於我們人民的生活,任何一位詩人個人的生命體驗都應該和整個民族、整個國家和時代發生緊密聯繫,用詩歌見證時代,反映民心。同時,我們國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正從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邁進,有力推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 不倫不類的「廣東詩歌高峰論壇」
    四、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同樣,詩人是詩歌的創造者和推動者。遺憾的是,當今的中國詩歌舞臺,處處是詩歌權力者在搶佔主席臺和張牙舞爪。即使真要搞「廣東詩歌高峰論壇」,我認為,也應以詩歌為主題,以一線詩人為主人。就廣東而言,被全國詩壇認可和在全國詩界有文本影響的不是省作協副主席楊克,應該是王小妮、東蕩子、鄭小瓊這些人。
  • 100多位詩人相聚武漢詩歌節:為城市生機寫下一份詩意證明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12月20日,詩漫江城——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在卓爾書店開幕。舒婷、陳仲義、葉延濱、楊克、李少君、劉向東、傅天琳、周雲蓬等1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作家、評論家共聚一堂,致敬詩歌之都,禮讚英雄之城。
  • 見證中國詩歌變遷,舒婷顧城等著名詩人從這裡走出,青春詩會書寫詩...
    青春詩會做為中國詩歌界影響力最大的詩歌品牌活動,將繼續書寫傳奇。新華社資料圖 程敏 攝入選 萬裡挑一覓新人「從1980年首屆開始,舒婷、吉狄馬加、顧城、葉延濱、西川、于堅、楊克等數以百計的著名詩人均從青春詩會走出。」
  • 第二屆聞一多詩歌獎揭曉 晴朗李寒折桂
    聞一多詩歌獎由聞一多基金會設立,卓爾控股有限公司獨家贊助,每年評選一屆,旨在倡導詩意健康人生,為詩的純粹而努力,鼓勵真正擁有豪情不乏學養的詩人,彰顯詩人聞一多的愛國主義精神、詩歌精神,為獎掖新人、推動中國新詩創作的繁榮和發展作貢獻。
  • 看詩人王勃,如何賦予詩歌生命,把它寫活
    何為生命意識?通俗來講就是用詩歌的方式來抒寫自己內心的情感,即在生活裡遭遇到的事物引起內心的感觸。初唐四傑等人的詩歌創作在「生命」這一主題上具有典型性,這些人的成就也對後世許多文人墨客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第四屆張家界國際旅遊詩歌節主旨演講開講
    12月9日上午,中國·張家界第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主旨演講開講。品詩歌之美,享張家界山水。「山,是中國骨頭;水,是人間真情」,開幕式後,一場「詩與遠方」、「詩與山水」的演說討論會隨即舉行。活動特邀了葉延濱、楊克、王家新、趙振江、娜斯佳(俄羅斯)、廖志理、劉合軍、譚五昌、羅鹿鳴等嘉賓就旅遊詩歌的山水體驗、山水詩歌古今談以及圍繞湖南的旅遊詩歌談張家界現象等,從不同角度演說了「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張家界這座詩歌之城,靈動的展現了旅遊詩歌的哲學和審美意趣。俄羅斯詩人娜斯佳表示,張家界不僅是中國,更是世界上有名的旅遊勝地,這裡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能給文學創作者帶來更多的靈感。
  • 清遠詩歌節全國各地30多名詩人走進連山 探討民族詩歌的走向和生態...
    11月29日,以「風情壯瑤,邊城氧吧」為主題的第七屆清遠詩歌節走進連山,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著名詩人在連山,感受壯瑤風情,欣賞生態風光,開展詩歌的創作與研討。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黃常雄表示,本屆詩歌節在連山舉行,聚焦民族風情、自然生態主題,希望詩人、作家們感受壯瑤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風情,希望連山多彩的民族文化、奇異瑰麗的民族風情、原始古樸的生態風光,能為詩人、作家提供良好的素材、生動的靈感。
  • 詩人醫生談醫學與詩歌的關聯
    科文交匯  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寫詩,而醫生這個群體是與人打交道的,他們對人性的洞察更透徹,因此,醫生愛好寫作甚至轉行成為作家、詩人的較多,世界各國莫不如此。  約翰·懷特是美國醫生,他畢業於醫學院,行醫數十年,愛好詩歌,直到退休後的70歲才發表了一本詩集。在美國,像懷特這樣喜歡寫詩的醫生逐漸多了起來。
  • 2020東莞小詩人沙龍將走進工廠
    8月22日上午,2020東莞小詩人沙龍詩歌進工廠專場(第7期,總第50期)將走進石碣鎮旭麗電子(東莞)有限公司。屆時,著名詩人楊克、鄭小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創意寫作中心執行主任朱志剛,以及來自廣州、深圳、中山、東莞的詩人羅德遠、鄔霞、阿魯、劉大程、蔣志武等,將為企業員工和「小候鳥」讀詩、輔導創作,分享詩歌之美。此外,珸琹組合(由東莞青年才俊巫錫卉、覃妮組成)將傾情獻藝(演唱東莞詩人易翔詩歌作品《雪花訓》等)。
  • 【詩歌閱讀】《四川詩歌地理》詩人大點評 ◎比曲積布
    詩人藉助這塊冰來表達自主、獨立的生活和心靈的堅守。 【尤 佳】閱讀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閱讀可以讓人陶冶心志,修煉品德。只有喜歡閱讀的人,才會生活,才會明白生命的價值。作者通過「槍傷」對生命、生活、精神進行見證。詩中的「他」,寓意豐富,是蟬還是人? 【鄭小瓊】鄭小瓊,她的代表作我認為還是《人行天橋》和《玫瑰莊園》,《人行天橋》體現的是社會現實價值意義,《玫瑰莊園》則主要展示出鄭小瓊的詩歌藝術水平。
  • 兩岸詩人海南"飆詩" 臺詩人淚訴與父母隔海之痛
    中新社海口6月3日電 題:天涯熱風:兩岸詩人海南「飆詩」迎「詩人節」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朱文羅門、蓉子、管管、焦桐、閻志、楊克等十數位海峽兩岸詩人,參加首次舉辦的「兩岸詩歌高端論壇」,2日晚在海南大學一所簡樸的禮堂「飆詩」,兩岸詩情在海南島的夜空裡纏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