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社交圈?明白「汙水定律」,培養寶寶社交能力

2020-10-08 白狐baba

人們總是說想知道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看他交的朋友就知道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雖然這句千古名句十分有道理,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還沒有完全地分辨出哪些是值得相交的朋友,哪些是需要躲避的壞人。作為父母對待孩子的社交圈總是好奇的,一邊開心孩子有了好朋友,一邊又擔心孩子交了壞朋友,愁白了頭髮,畢竟"汙水定律"影響還是很大的。

一、"汙水定律"是什麼?

"汙水定律"簡單來說就是一杯乾淨的白開水,當有其他雜質混入其中就會使這杯水變成汙水,從而不再純淨。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汙水定律"其實是一種交友法則,謹記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多與什麼樣的人接觸,才能成就彼此的進步,所以父母才會擔心孩子的社交圈。

二、孩子的社交圈為何要有所選擇?

孩子從剛開始就是一張白紙,是通過父母的教導,學校的教學開始有了自己不同的發展,可是如果孩子身邊有不好的影響存在時,寶寶就容易不自覺學習了不好的習慣,變得難以管教。

我的弟弟跟我談起過他的一個朋友,讓我深刻地感覺到朋友的影響力之大。弟弟的朋友讀書很好,但有點傲慢和看不起人,最喜歡說人壞話,班裡的同學都不是很喜歡他,包括我弟弟。之後因為調座位他們成了前後座,弟弟是個很和善的人,和什麼人都處得不錯,所以漸漸地他們成了朋友,經常聚在一起。有一次弟弟在和家人吐槽別人的時候突然一驚,覺得自己像極了那位朋友,而且是學到了他最討厭的說人壞話的缺點。

這次驚醒讓弟弟意識到自己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了,後來弟弟仍與那位朋友交好但卻不怎麼交流,直到班裡再調座位後弟弟就不與那位朋友相處了。那位朋友對弟弟很好,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們只能慢慢使感情變淡。其實除了父母,朋友是影響自身最大的人了,在平常的密切相處中,我們很容易被人同化,也容易同化別人,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說朋友有時就是另一個自己的原因。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是非觀沒有那麼完善,他們容易受他人影響而不自知,壞的行為三天就能學成,好的習慣三個月都不一定養成,所以父母才會如此擔心孩子的社交圈,但家長不能時時在孩子身邊查驗他們每天遇見的人,那麼我們就培養好孩子的正確交友能力。

三、父母怎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1、平時的為人道理不能少

學校教給孩子知識,父母教給孩子做人。父母是孩子的道德標杆,孩子怎麼定義自己的底線都由父母平常的教導形成的。當孩子擁有自己的底線,並且內心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後,他們在遇到一些道德上與自己不相匹配的人時就會自動遠離。父母需要在平時就經常培養孩子看待事情的思維能力,從而形成自己的是非觀。孩子明白好壞比父母阻止一千次一萬次要來得有用。

2、懂禮貌的人總是受歡迎的

懂禮貌的人會更有親切感,讓人覺得這個人很和善想要和他交好,有禮貌的人也容易獲得他人尊重與欣賞。父母需注意孩子害羞不敢打招呼和孩子不打招呼是兩回事,前者是孩子內心的拘謹使自己對待陌生人會產生恐懼感,而後者卻是孩子沒有禮貌的表現。父母要督促好孩子平常的各種禮儀,這樣不僅是讓孩子有禮貌,也從側面養成了孩子的性格。說話談吐禮貌友善,待人做事溫文有禮都會使孩子吸引到更多優秀的朋友。

3、在孩子安全的範圍內鼓勵寶寶與陌生人交談

寶寶過於拘謹可能是孩子在舒適區呆得太久了,對於陌生的人或環境都會感到強烈抗拒,鼓勵孩子去和陌生人交談一方面是克服心理對陌生人的不適感,一方面是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在父母的視線範圍內完成,家長要做到孩子既突破了自己,又保證了孩子的安全。

四、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社交圈?

1、尊重孩子選擇,相信孩子能力

我們不能替孩子選擇只能教給他們選擇的方法。有些父母沒有深度了解孩子的朋友,只是片面地從這些孩子的舉動就來分辨孩子好壞,並義正言辭地要求孩子不能與其來往,這樣不僅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朋友,也會覺得父母不相信自己的眼光,從而起了逆反心理,與家長關係不親近。

其實父母平常的教育已經讓孩子學會了分辨道理的話,那麼大可不必如此慌張,孩子有時候也是很認"死理"的,在這些朋友觸碰到自己的底線時,他們比父母更清楚該怎麼做。就像美劇《靈書妙探》裡女兒艾利克斯原本只是想邀請一些朋友來家裡玩,卻陰差陽錯地變成了多人派對,把家裡搞得烏煙瘴氣的。艾利克斯向朋友抱怨,朋友反而安慰她:"你有一個很酷的老爸,可以理解現在的狀況。不會怪你的。"艾利克斯回應道:"但我會。"隨後結束了聚會,在父親回來之前把家裡恢復原狀。

父母教育得很好的孩子,自己就會明白什麼是該做什麼是不該做,所以家長們請記住教好自己的孩子並尊重他們的每一次選擇。

2、關心和提醒會讓孩子更好地交友

有些父母管教過嚴,有些父母卻不管不問,對於一些比較膽小自卑的孩子,父母需要時時地關心問候,鼓勵他們去交友,並提醒教育他們什麼樣的人值得深交,什麼樣的人不需要孩子費心費力。孩子的交友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展,所以不要害怕交友,也不要隨便交友。

3、孩子有時也會被朋友問題困惱,父母需要開解

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家人,再來便是朋友,而與人相處中總是會有摩擦產生,所以與朋友的爭吵有時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決定孩子的交友,但也要開解孩子,與朋友相交需共同付出,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但也不會全是對方的問題,在處理相處問題上父母也是需要多多關心的,這樣才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完美。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蒲松齡

朋友的相處之道對於大人來說都是一門大學問,更何況是對孩子來說。我們與好的人相交可以多多學習,而我們與不好的人相處也要多多反思自己。影帝秦昊的媽媽曾經說過:"我們的義務只有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待孩子的社交圈時,不能去指責別人的小孩,只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並相信自己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寶寶的社交能力如何引導和培養
    幾個月的寶寶就要開始培養社交能力,這會不會太早?其實從寶寶剛出生時起就跟這個世界有了聯繫,那麼無論是小範圍到家庭還是大範圍到社會都需要具備社交能力。不然當有一天你的孩子在集體中不能被同伴所接納並受到排斥時,你再開始著急嗎?那麼我們就來聊聊社交能力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吧!
  • 根據這4個關鍵期引導孩子社交,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交能力逐漸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父母都意識到社交能力對孩子未來整體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從小就重視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的表現都如父母所願。有的父母看起來非常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而孩子卻連基本的禮貌都做不到:見到長輩不打招呼,在公共場合大呼小叫,經常與同伴發生衝突……不僅搞的父母當場很尷尬,還擔心孩子長大後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怎麼辦?孩子社交能力的強弱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說孩子的性格先天因素佔據了較大的比例,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則主要在於後天培養:家庭環境、父母的榜樣、父母的教導等等。
  • 如何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
    導語:學齡前也就是0-3歲時,是培養寶寶們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時期。家長通過觀察發現寶寶不合群並不可怕,但要意識到:或許通過家長的幫助,寶寶可以改善自己的交際能力,可以交到朋友。那麼如何來打造我們的「社交寶寶」呢?這裡倒是有三條錦囊妙計。
  •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教你6個技巧
    社交能力是學齡前兒童在未來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與其他人和睦相處。因此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父母莫大的責任,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呢?我們來看一看。教會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社交能力是在孩子與他人、尤其是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能力,所以想要讓孩子獲得社交能力,家長要教給孩子具體的社交方法。尤其是讓孩子學會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獲得想要的東西。比如,當孩子想要加入其他人的遊戲時,可以教導孩子友好地向別人發問:「我可以參加你們的遊戲嗎?」「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可不可以?」
  •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3~6歲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我們怎麼樣來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社交能力?關於兒童社交在果媽閱讀的主題閱讀(查看)當中也有詳細的解釋,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精讀了兒童社交的4本書《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朋友還是敵人》、《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 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很少和同伴分享有趣的事物11.缺乏面部表情12.很少表露情感13.不理解或是誤解各種社交訊號或是行為14.不理解與人交往中要遵守的規則或是社交禮儀15.缺乏有效的口語或是非口語16.不明白字裡行間的意思17.對話內容離題18.對話不著邊際19.採用導師或是長輩式語氣或是字句
  • 3歲前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不少家長都對孩子的社交存在誤區,認為小年齡的寶寶基本都在單獨遊戲,互相很少交流,不存在社交。實則不然,社交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只不過僅僅局限於寶寶和家長之間的社交。例如:幾個月大的寶寶就懂得用微笑回應媽媽的微笑,1-2歲的寶寶就知道看看媽媽臉上的表情再決定要不要嘗試一個新玩具,這些都是社交發展的表現。
  • 孩子比他人差,從小被欺負,家長應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強的人,往往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獲得更多的機會。而社交能力差的人,則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同,成為眾人嘲笑排擠的對象。所以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在幼兒時期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融入社交生活。
  • 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
    導讀: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社交能力」怎樣培養?家長學會這4點,養成社交小達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們應該如何去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呢?試試這幾種辦法
    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開朗活潑,有眾多的好朋友陪伴,開心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可有的寶寶性格有些內向膽小,不敢主動與其他人交流。所以這些家長們可是非常擔心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尤其是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因為幼兒園是孩子開始成長的一個重要開端,家長們也希望孩子在幼兒園裡學到許多東西,培養出一個好的性格和鍛鍊出優秀的交往能力。
  • 怎樣培養寶寶的社交能力?家長多做示範,讓孩子責任心更強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個寶,家長都不敢讓孩子受苦,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所以他們幫助給孩子們所有的事情都給辦了,造成孩子沒有良好的獨立自主的能力。致使他們缺乏社交技能,作為父母,讓孩子加強社交能力,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培養寶寶社交四部曲
    2歲開始,寶寶進入社交期,作為家長,怎麼樣給寶寶正確培養社交能力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社交四部曲。1. 做好孩子的榜樣。2歲的孩子模仿能力已經非常強了,榜樣這個詞聽起來有些俗氣,但是在社交這件事件上,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我們大人給寶寶展現出社交的愉悅,重視與人的交往,理解對方的情緒,孩子也會模仿我們去做。
  • 孩子未來的成功,離不開出色的社交能力,家長早培養早受益
    2, 父母過度的保護現在有很多家長總認為孩子出門玩耍是不安全的,當然,有不少孩子是在戶外遊玩的過程中出現了危險,可是總讓孩子待在家裡不出門,也會影響到社交能力方面,而父母過度的保護並不是真正的愛孩子。1任老師,他們的言談和舉止往往都是孩子效仿的對象,因此有的孩子缺少社交能力,完全是受到父母的影響。
  • 情商決定未來:如何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不管是在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都離不開朋友,有些人覺得自己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人際交往能力很差,其實,成年之後體現出的社交能力差異在小時候就已經顯現。平時在家活潑好動的孩子,為何遇到陌生人就不願說話,有時候還躲躲閃閃?社交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
  • 孩子社交障礙?人際交往能力差?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能掉以輕心
    在這個全面發展,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很多家長不再只單純地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產生。就像在社交方面,很多孩子或大或小會存在一些社交障礙。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家長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根據關於我們如何獲取知識的社會本質的調查,一個明確的答案是:孩子們通過與他人互動的自然能力來學習生活。 我們經常稱這種社交能力,當我們觀察到孩子們在一起聊天、開玩笑、工作和建立友誼的樂趣時,我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正是通過這些互動,孩子們使看不見的東西變得可見,跨越邊界,進入了新的學習領域,並激發了思想和情感,從而幫助他們規劃人生道路。
  • 深度好文: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如何訓練社交能力?(附:社交卡)
    這些都是孩子欠缺社交能力的表現,我發布了很多針對發育遲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的文章,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基礎表達能力後,家長會希望提升孩子的主動語言,以及社交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希望孩子能融入小夥伴,和大家玩起來,有自己的朋友,讓孩子遠離孤單!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做好3個方面,社交小達人輕鬆上線
    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然後一起去玩鬧和成長。社交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善於社交的話,孩子不僅性格開朗,而且生活也會多姿多彩。可是社交能力欠缺的話,孩子的性格明顯有些落寞,生活也相對單調。悅悅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好,唯獨社交能力有些薄弱。
  • 簡單4招,輕鬆培養寶寶社交能力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如何提高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變成一個能與其他小朋友正常互動的孩子。01、社交能力培養,從16個月開始1歲以內的孩子還不存在「一起玩」的概念。最早16個月,最晚24個月,孩子才會試圖和其他小朋友進行「合作遊戲」。
  • 孩子社交能力弱?高情商的家長如何「對症下藥」
    在生活中,不僅是大人處處需要社交,孩子也一樣,無論是在面對老師、同學或者是親人的時候,孩子都需要一定得社交能力。那麼,孩子不懂社交的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家長們又該如何鍛鍊孩子社交能力呢?如何鍛鍊孩子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