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必須「三步走」

2020-12-23 科學網
專訪兩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沈志云:
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必須「三步走」

 

「科學研究不能靠起鬨,時速為400~600公裡的真空管道都還沒開始研製,哪來1000公裡甚至更高。」

 

□彭麗

 

最近有報導稱,我國正在研製時速1000公裡甚至2萬公裡的真空磁懸浮列車。對於這類帶有浮誇風式的炒作,兩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沈志雲有些憤怒。

 

「科學研究不能靠起鬨,時速為400~600公裡的真空管道都還沒開始研製,哪來1000公裡甚至更高。」沈志雲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仍需立足現實,一步一個腳印分階段規劃實施,真正實現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改變介質密度是地面超高速交通唯一出路

 

「當速度增加時,氣動阻力會隨速度的平方上升,氣動噪音則會隨速度的7次或8次方急增,這是任何形式的交通工具都無法避免的客觀規律。」沈志雲告訴《科學時報》,在地表稠密大氣層中運行的地面高速交通,最高經濟時速不能超過400公裡,否則列車的能耗和對環境的破壞將大大增加,導致它根本無法實現商業運營。

 

沈志雲引用德國磁懸浮列車和日本新幹線輪軌列車實測數據說明,不管是磁懸浮還是輪軌列車,當時速達到400公裡以上時,空氣阻力在總阻力中所佔比重將超過80%,而噪音則高達89分貝,大大高於交通噪音的環保國際標準。因此,克服稠密大氣層的阻力成為地面超高速交通的主要任務。

 

那麼,怎樣才能擺脫地表稠密大氣層的作用?沈志雲給出了兩種思路:一是讓列車在萬米高空上運行,以擺脫大氣層的作用;二是為列車創造一個低密度介質環境,以擺脫阻力與噪音困擾。「實際上,列車當然不能飛到萬米高空,但可以利用密閉的真空管道,改變介質密度,實現任意高速度的運行。」

 

「我國上海的磁懸浮列車時速雖達到430公裡,但在大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地區,也只能降低到時速300公裡甚至200公裡及以下,才能通過環保大關。」沈志雲表示,只有不迴避真空管道,改變列車運行介質,才能大幅度降低能耗和環境汙染,實現時速400公裡以上超高速交通夢想。

 

真空管道並非天方夜譚

 

事實上,早在1934年,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培爾在獲得世界第一個磁懸浮列車專利時,就設想在抽成接近真空的密閉隧道中運行磁懸浮列車,使列車時速達1800公裡。「但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試圖迴避真空隧道,嘗試在開敞的稠密大氣層中實現磁懸浮列車的高速度,但無一成功。」沈志雲對此頗感遺憾。

 

從全球範圍看,現階段還沒有人對真空管道技術進行實質性研究,有的只是一些設想和規劃。在美國,Daryl Oster提出將管道內抽成10~6個標準大氣壓,從而達到任意速度,不過,這也僅僅是設想,並沒有實現。瑞士則設想把隧道抽成低氣壓真空,雖作了很詳細的設計和研究規劃,但也只是紙上談兵,至今沒有具體行動。

 

「目前,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雖沒先例可參照,但並非高不可及。」沈志雲以京滬鐵路為例,描述了他對建設真空管道的構想:在京滬鐵路條件較好的區段,可利用現有的整體無砟道床,在隔音牆上面加一個罩,形成密封的管道,通過抽氣站將管道抽成低氣壓真空。

 

「單純從技術層面考慮,讓列車在密閉的、抽成真空或部分真空的管道中高速運行,不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難。」沈志雲說,真正需要認真考慮的,是技術經濟方面的可行性,建設成本和運營費用是否能為運輸市場所接受。「當然,從現階段看,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突破,比如罩子應採用何種材料和結構才能承受外部大氣壓的擠壓等等。但總的來說,建真空管道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路漫漫而修遠

 

能不能利用真空管道技術使我國「和諧號」高速列車實現時速400~600公裡的商業運營?這是沈志雲今年初開始思考的一個問題。這個設想的萌發,與「和諧號」高速列車將展開時速達500公裡的線路試驗有關。

 

「和諧號」高速列車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品牌,運行時速已達350~380公裡,處於世界頂峰位置。為確保「和諧號」技術穩定,提高「和諧號」品質,研究人員決定進行時速達500公裡的高速列車試驗。

 

「試驗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指導當下400公裡以下的高速鐵路的運行,這就像是人負重一樣,如果我們有背100公斤的能力,那麼背50公斤就肯定沒有問題;另一方面是為未來的真空管道高速列車作準備。」據沈志雲介紹,在線路上進行時速500公裡測試前,還會在試驗臺上進行高速列車失穩臨界速度的測試。只有在試驗臺上確認試驗車的失穩臨界時速在600公裡以上,才能確保在線路上進行時速500公裡的測試。

 

一旦在線路上測試成功,沈志雲希望「和諧號」能以最高時速500公裡甚至600公裡運營。「列車運營時速超過400公裡,就必須採用真空管道技術。」沈志雲表示,如果這一設想能夠實現,就能使真空管道技術與現有高速列車技術兼容。

 

沈志雲把真空管道研究定位為3步:第一階段,利用現有的「和諧號」列車進行真空管道研究,以達到時速500~600公裡;第二階段,利用前一階段的真空管道技術,進行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研究,以達到時速600~1000公裡;第三階段再研究高真空技術,以達到更高的運行速度。

 

「科學研究是一環扣一環的,不能搞虛假的東西。」沈志雲反覆強調,對於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這樣的高技術項目,一定不能急功近利,過早考慮上馬實際工程、盲目追求市場效應,必須進行多方案比較試驗,優選各個層次上的技術,反覆進行系統綜合評估,找出最佳結構方案及參數。

 

《科學時報》 (2010-8-12 A1 要聞)

相關焦點

  • 探訪西南交通大學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
    其實,早在2003年,西南交通大學就已經開始研究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了,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10米長實驗設備計算出最有效運動方式「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未來世界交通的終極解決方案」。在西南交大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的牆上,掛著這樣的一句話。
  • 設想近百年的真空管道運輸,「超級高鐵」能實現麼?
    這類超級高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列車必須在密封的真空或者低氣壓的管道中運行。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抽取空氣達到接近真空的低氣壓環境,採用氣動懸浮或者磁懸浮驅動技術,讓列車在全天候、無輪軌阻力、低空氣阻力和低噪聲模式下超高速運行。這種新式交通模式也稱為「真空管道運輸」,俗稱「超級高鐵」。
  • 時速600公裡真空磁懸浮 10年後老百姓也能坐
    -真空磁懸浮交通項目負責人接受華西都市報專訪,稱真空磁懸浮理論時速可達2萬公裡-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目前正研製時速500-600公裡的真空高速列車  真空管道內,高速列車風馳電掣,時速上千甚至過萬……近日,一篇題為《我國正研製真空磁懸浮列車理論時速達2萬公裡》的報導,引起了人們的強烈興趣。
  • 國內首套城市道路真空高速排水系統在中國北車誕生
    這是中國北車8月21日發布的道路真空高速排水系統呈現出的特點。這也是我國首套道路真空高速排水系統,由中國北車山東華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華騰公司)研製,這類系統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華騰公司是我國真空環保技術的領先者,其研製的真空集便器成功進入航空、船舶、高速動車組等領域。
  • 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張衛華:下一代高速列車將具備五大特點
    9月2日,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張衛華演講。 澎湃新聞記者 姚曉嵐/圖下一代高速列車將具備五大特點。9月2日,在2020中國國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大會上,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張衛華帶來《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趨勢》的演講。在演講中,張衛華提到未來軌道交通技術發展的高速方向有三個方向,一是更高速度高速列車;二是高速磁懸浮軌道交通;三是真空管道軌道交通。
  • 中國研發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車:將比現有高鐵快3倍
    英媒關注中國研發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車:比現有高鐵快3倍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導英媒稱,在中國的「超級高鐵」實驗室裡,科學家們利用一個具有未來主義色彩的管道來測試速度比飛機還快的磁懸浮列車,>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日報導,中國科學家一直在測試一種超高速列車的原型車,該列車的旅行速度可能比飛機快。
  • 不吹不黑,6個問題帶你認識真正的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
    重慶智造微信公眾號消息,最近,一條「巴西專家來渝,時速2000公裡的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或落戶重慶」的新聞,在網際網路上火爆了。難道我大重慶除了樓頂開車、8D立體交通外,又要搞個大新聞?
  • 管道中的超級高鐵Hyperloop會是第五種交通方式嗎?
    經過多年的探索,他偶然發現了真空高速列車的概念,這是火箭科學家羅伯特·戈達德(Robert Goddard)在20世紀初就提出的一個古老想法。瑞士地鐵公司(SwissMetro)可以說是上世紀90年代為實現真空列車做出真正努力的唯一之選,但它已於2010年解散。即便如此,斯沃茨威爾特還是被這種出行方式深深吸引,他認定自己找到了解決世界交通問題的真正答案。
  • 真空巴士便捷跨海旅遊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位於東海的一個美麗群島近日迎來一些特殊的「客人」,他們是國家院士、是行業專家,也是一群懷抱著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夢的「追夢人」。由北京科技協作中心主辦,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政府等單位協辦的跨海旅遊真空巴士技術研討會日前在舟山舉辦。
  • 中國首次引入真空管道 未來高鐵時速或超1000公裡!
    下一代革命性的技術研發,中國科學家也沒有絲毫鬆懈,四川成都的工程師們正準備用磁懸浮列車,來改變世界軌道交通的未來。未來高鐵 時速有望超1000公裡?沒有最快,只有更快。前沿科技,拼的就是要比別人快。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副教授鄧自剛團隊,搭建了全球第一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載重1噸時,列車能穩定地懸浮地面20毫米以上,以每小時50公裡的速度行駛。這項技術可將列車理論時速提高到1000公裡以上。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磁懸浮技術起步晚了六十年。
  • 真空巴士:穿越「兩點之間」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計劃在舟山推動的跨海旅遊真空巴士項目將有機會做到這一點。結合磁浮、真空等技術優勢,該項目有望解決跨海交通困境,突破傳統交通方式的制約。它將首先在1%大氣壓下以80公裡/小時實現中低速運行,並預留遠期高速磁懸浮試驗條件。 在近日舉辦的「跨海旅遊真空巴士技術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對真空管道巴士表達了極大興趣。
  • 高速飛行列車仿真模型首次展出
    外形與高鐵相似,但底部卻離開地面懸在空中,在一個特製的「真空管道」內運行。在本屆航展中國航天科工的展臺上,不輸眾多裝備武器,高速飛行列車仿真模型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高速飛行列車是航天科工商業航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航天領域與交通領域的融合創新項目。
  • 中國正研製真空磁懸浮列車 時速達600-1000公裡
    昨天,記者從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獲悉,他們正研究真空高速列車,理論時速可達2萬公裡。時速600公裡開始試驗課題組成員張耀平介紹,課題組正在研製時速600-1000公裡的真空高速列車並著手試驗,這種技術預計10年後實現運營。
  • 航天科工首秀時速4000公裡高速列車1:1模型
    被稱為下一代交通工具高速飛行列車1∶1仿真模型首現珠海航展,這個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正在研發的明星產品迎來新的合作夥伴,11月6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籤署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同致力於高速飛行列車等項目研發和市場推廣。
  • 高速鐵路行業的「黃埔軍校」——西南交通大學
    目前在中國大陸有四大交通類院校,分別是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學,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的北京交通大學和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其中前兩所為985/211,後兩所為211。雖然都叫交通大學,但是每個學校的科研側重確有很大區別。
  • 坐著高速膠囊去兜風!盤點十大酷炫交通工具(5)_遊俠網 Ali213.net
    10、高速膠囊——「地球上的太空旅行」  高速膠囊是一種合金膠囊,是一種城市之間的高速交通工具,其速度可以達到1200公裡每小時。這是美國科羅拉多州交通技術研發企業「ET3」公司正在研發項目,又稱為「真空管道運輸」。這種高速膠囊,從紐約到北京僅需2小時,就算想要環球旅行也只需6小時,因此「在地球上找到太空旅行的感覺。」
  • 安裝空調必須抽真空?別太較真了,不是所有空調都需要抽真空的
    裝空調到底要不要抽真空?估計大家聽說「抽真空」這個詞只是近幾年的事吧,為什麼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安裝空調時需要抽真空呢?答案很簡單:以前的空調不需要抽真空。每種物質的比例的控制都需要控制的很嚴格——試想一下,如果管道裡有空氣,製冷劑接觸到了空氣,不就導致製冷劑成分和比例發生了改變嗎。(製冷劑的比例改變後,會影響製冷效果。)所以,使用R410a或者R32的空調,只要涉及到安裝(無論是移機還是新裝),都必須要抽真空。而使用R22的空調,則不需要抽真空。
  • 中國引進美國真空「超級高鐵」引爭議
    與現有高鐵網絡並不兼容HTT公司負責人介紹,超級高鐵是一種以「真空鋼管運輸」為理論核心,採用磁懸浮+低真空模式的交通工具,具有超高速、高安全、低能耗、噪聲小、汙染小等特點。因其膠囊形外表,被稱為膠囊高鐵,也稱飛行鐵路、飛速鐵路(簡稱「飛鐵」)。
  • 鋼套鋼抽真空蒸汽管道黃岡加工廠家產品性質介紹
    鋼套鋼抽真空蒸汽管道黃岡加工廠家產品性質介紹   鋼套鋼抽真空蒸汽管道黃岡加工廠家產品性質介紹下面簡單給你們介紹一下鋼套鋼高溫蒸汽保溫管道的生產模式。鋼套鋼抽真空蒸汽管道矽酸鈣複合保溫管質量好可使削減修建物護結構厚度,從而增加室內運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