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紐約到北京2小時?探訪西南交通大學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

2020-12-12 觀察者網

從紐約到北京只要兩個小時,美國電動汽車公司Tesla CEO艾倫・馬斯克告訴你,在不久的將來這個事情一定會實現。其實,早在2003年,西南交通大學就已經開始研究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了,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

10米長實驗設備

計算出最有效運動方式

「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未來世界交通的終極解決方案」。在西南交大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的牆上,掛著這樣的一句話。牆下面,就是在2011年4月建成的「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這個實驗系統由真空管道、永磁軌道、高溫超導模型車、驅動系統和真空機組5個部分構成。

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有機玻璃構成的真空管道長達十米,呈圓形,管道中,加了液氮的高溫超導模型車在永磁軌道上快速地滑行著。實驗室主要研發人員趙立峰副教授介紹說,結合這個實驗系統的測試和計算機的模擬,就能計算出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最有效的運行方式。

7月19日,記者探訪西南交大真空管道磁懸浮實驗室

實驗室馬博士正在觀察真空管道裡面的磁懸浮列車運行

真空管道運輸

最高時速可達7000公裡

「空氣阻力是傳統軌道交通發展的最大障礙。」趙立峰介紹說,對於在大氣環境下運行的列車來說,時速400公裡已經是一個極限速度了。而在真空環境中,這些問題都將不復存在。

「通過調整真空參數,就可以模擬10000米高空、20000米高空,甚至是宇宙的真空環境。真空度越高,列車的運行速度就能越快。」在西南交大對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展望中,這種無空氣阻力,無接觸供電、無接觸驅動的新型運輸方式,運行速度可高達6-7千公裡每小時。

無噪音、無汙染、高速、耗能低等,都是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顯著優點。除此之外,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安全性也是一個很顯著的特點。

地上地下都能建

成都到北京只用20分鐘

「目前,這種軌道交通系統還處在理論研究階段,但已經向相關部門提出了建造的相關建議。」趙立峰告訴記者,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真空管道地上地下都能建。地上的可採用高架管道建造方式,造價約3000萬人民幣/公裡。地下的為埋設管道的方式,按照目前地鐵隧道造價估算,其造價應在4億元每公裡左右。

這種列車的運行速度可高達6-7千公裡每小時,成都到北京的飛機飛行距離是1600公裡,需飛行2小時左右,而如果乘坐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20多分鐘即可到達。

不過,速度這麼快,票價可不一定貴,趙立峰介紹說,由於真空管道高速列車,每人公裡能耗只有普通列車的一半甚至更低,其票價可低至現有高鐵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

團隊素描

建成全球首個「膠囊高鐵」實驗系統

10年,可以是夢想成為現實的時間。

2003年,2013年,10年的距離,在西南交通大學超導與新能源開發中心主任趙勇教授的主持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從一個模糊的概念,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而在未來,它有可能成為連接各個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

「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有可能成為未來城際間的主要交通工具!」趙勇是我國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培養的第一位博士,2003年,西南交大超導與新能源開發中心成立,他將真空管道運輸首次列為研究課題之一,並組建研究團隊,包括三位教授、1位副教授,1名講師和1名博士。

2004年12月,西南交大沈志雲院士舉辦了「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院士研討會,20多名院士、專家參加。沈志雲院士在《關於真空管道超高速交通的思考》提出的設想,我國真空管道超高速交通的發展戰略和技術方案發展戰略定位於每小時600~1000km超高速地面交通。

「在2007年之前,整個團隊的研究都比較辛苦,無接觸供電系統、磁懸浮性能一系列問題等待攻克,科研經費等都一度面臨困境。」為了研究項目,整個團隊甚至放棄了節假日,在實驗室中埋頭苦幹。事情在2007年出現轉折,2007年初,該校建立了「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教育部創新團隊」,開始了真空管道磁浮列車技術的實驗探索研究。2009年,趙勇教授同其他專家合作出版了專著《速車系統概論》,對於真空管道交通進行了深入與系統的討論,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統論述真空管道磁懸浮技術的專著。

2011年4月,世界上第一個「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實驗系統」在這個研究團隊手中建成。目前,他們正在建設接近於真實環境的高速大型試驗系統,而這,是從理論走向實際的重要一步。

展望

無摩擦、更便宜、更環保

據趙立峰介紹,真空管道運輸是一種無空氣、無摩擦的運輸方式,比火車和飛機更安全、更便宜、更安靜。除此之外,這種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安全性也是一個很顯著的特點。趙立峰介紹說,這個軌道交通系統採用無接觸供電,無接觸驅動,沒有機械性接觸,因此不會脫軌;同時,通過管道的無接觸供電,可以隨時監控到列車的運行,不會發生撞車事故;在管道中運行,不受大雪、雷電等惡劣天氣影響。「因此,安全性肯定比普通列車高。」

而在美國電動汽車公司公布的細節中,每一個「膠囊」重達183kg,長16英尺(4.87米),能容納4至6名乘客,還有存放行李的貨廂。連接兩個目的地的管道跟高速鐵路一樣,會搭建在地上。

爭論

乘坐:如何克服超高加速度?

諸多學者提出,未來運輸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將是深埋於地下的真空管道磁懸浮運輸系統。

從理論上來講,建造真空管道超高速運輸系統已具有現實可行性。但也仍存在眾多的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人體是否能夠承受超高加速度和高速轉彎產生的巨大的離心力。

造價:一公裡管道超10億?

中國兩院院士沈志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成本太高了,這麼長的隧道,還需要抽氣,真空管道一公裡10個億也下不來。」

時速:真的能上千公裡?

同濟大學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國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理論上,在真空環境內交通運輸確實有可能達到更高速度,但最高速度還與懸浮導向系統、牽引系統、軌道系統及運行控制系統性能相關。真空管道運輸的速度可以超過目前大氣環境中的最高速度,但是否能達到1000公裡的時速或更高速度,需要有更嚴密的論證並最終通過試驗來驗證。

相關焦點

  • 時速600公裡真空磁懸浮 10年後老百姓也能坐
    -真空磁懸浮交通項目負責人接受華西都市報專訪,稱真空磁懸浮理論時速可達2萬公裡-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目前正研製時速500-600公裡的真空高速列車  真空管道內,高速列車風馳電掣,時速上千甚至過萬……近日,一篇題為《我國正研製真空磁懸浮列車理論時速達2萬公裡》的報導,引起了人們的強烈興趣。
  • 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必須「三步走」
    專訪兩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沈志云: □彭麗 最近有報導稱,我國正在研製時速1000公裡甚至2萬公裡的真空磁懸浮列車。對於這類帶有浮誇風式的炒作,兩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沈志雲有些憤怒。
  • 【招生簡章】西南交通大學高溫超導磁懸浮課鄧自剛教授題組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西南交大師生唱響《強國一代有我在》2019年4月16日,CCTV4《中國城軌》(5)創新--與夢想同行2019年3月7-12日,超導磁浮小車模型隨成都代表團參加美國奧斯汀市「西南偏南」成都館展覽2019年1月22日,新華社,超級高鐵:逐夢進行時2018年5月3日,CCTV1《新聞聯播》——【新時代·新青年】用青春力量託舉大國重器
  • 中國正研製真空磁懸浮列車 時速達600-1000公裡
    現在的答案是時速350公裡,以後的答案是時速600-1000公裡,乃至2萬公裡。昨天,記者從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獲悉,他們正研究真空高速列車,理論時速可達2萬公裡。時速600公裡開始試驗課題組成員張耀平介紹,課題組正在研製時速600-1000公裡的真空高速列車並著手試驗,這種技術預計10年後實現運營。
  • 中國研發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車:將比現有高鐵快3倍
    英媒關注中國研發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車:比現有高鐵快3倍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導英媒稱,在中國的「超級高鐵」實驗室裡,科學家們利用一個具有未來主義色彩的管道來測試速度比飛機還快的磁懸浮列車,該實驗由中國西南交通大學在四川省進行。身為磁懸浮和牽引動力專家的鄧自剛教授主導了該實驗。報導稱,鄧教授被中國媒體稱為「高鐵俠」,他在實驗室裡做磁懸浮列車的試驗已經至少四年了。他和他的團隊製作了一個小型的單座磁懸浮列車模型,並在真空管道進行測試。
  • 中國首次引入真空管道 未來高鐵時速或超1000公裡!
    下一代革命性的技術研發,中國科學家也沒有絲毫鬆懈,四川成都的工程師們正準備用磁懸浮列車,來改變世界軌道交通的未來。未來高鐵 時速有望超1000公裡?沒有最快,只有更快。前沿科技,拼的就是要比別人快。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副教授鄧自剛團隊,搭建了全球第一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載重1噸時,列車能穩定地懸浮地面20毫米以上,以每小時50公裡的速度行駛。這項技術可將列車理論時速提高到1000公裡以上。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磁懸浮技術起步晚了六十年。
  • 超級磁懸浮列車 時速可達2900公裡
    ,中國西南交通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款磁懸浮列車,時速可達1800英裡/小時(2900公裡/小時)。目前最快的載客磁懸浮列車的車速為268英裡/小時,約431公裡/小時;據稱該車在投產前測試時,速度可達到311英裡/小時,約501公裡/小時。上海磁懸浮列車於2004年4月運行,運行18.95英裡,約30.5公裡,從浦東新區龍陽路站到浦東國際機場。目前磁懸浮列車最大的問題就是空氣阻力。
  • 設想近百年的真空管道運輸,「超級高鐵」能實現麼?
    在2003年,日本的低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試驗速度達到581千米/小時,保持記錄12年,到了2015年4月16日,磁浮列車的速度突破了590千米/小時,僅僅5天之後的4月21日,列車的速度就達到了603千米/小時,創造了高速交通系統的世界新記錄。對於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我國的技術研發具有代表性。
  • 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張衛華:下一代高速列車將具備五大特點
    9月2日,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張衛華演講。 澎湃新聞記者 姚曉嵐/圖下一代高速列車將具備五大特點。9月2日,在2020中國國際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大會上,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張衛華帶來《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趨勢》的演講。在演講中,張衛華提到未來軌道交通技術發展的高速方向有三個方向,一是更高速度高速列車;二是高速磁懸浮軌道交通;三是真空管道軌道交通。
  • 時速1000公裡「超級高鐵」試驗車2年內或「上路」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作為中國真空管道交通「正規軍」的西南交通大學,多年醞釀的「超級高鐵」近兩年內或迎來重大突破。此前的6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軌道交通技術研究所所長張衛華介紹,由西南交通大學承擔的「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是在1500米可模擬不同低氣壓環境的真空管道裡,開展不同磁懸浮模式比例模型車運行測試,包括高溫超導磁懸浮模式在內,試驗速度超過音速,理論上有望達到時速1500公裡。而相關模型車試驗線正在成都搭建。
  • 成都創新「速度」:這家國字號實驗室中 超級高鐵正呼嘯而來
    緊接著,6月9日,成都與上海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分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成都與西南交通大學的合作內容包括加快建設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平臺,推動新一代中低速磁懸浮、新制式城市軌道交通試驗線及項目加快落地,為科技創新帶來實質性進展。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上述合作內容的載體和一個「超級實驗室」有關。
  • 磁懸浮列車是怎麼回事?
    按照當年京滬高鐵的研究,如果採用磁懸浮可以實現420公裡時速,最快大約需要3小時;如果採用輪軌可以實現380公裡時速,最快大約3小時25分鐘。為了2分鐘多花幾千億,顯然划不來。為什麼?磁懸浮不是阻力更小嗎?這是一個中學物理問題,因為高速運行物體的空氣阻力是速度的二次方,其能耗是速度的三次方,當速度達到300公裡以上時,運動物體所受的阻力90%是空氣阻力。
  • 鄭州到北京只要10分鐘?
    鄭州到北京只需10分鐘鄭州到青島18分鐘鄭州到上海26分鐘>鄭州到重慶36分鐘鄭州到廣州42分鐘如果高速飛行列車運行起來那麼我們就可以實現一個小時內穿梭與北京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西南交通大學搭建的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被稱為「超級高鐵的雛形」這條實驗線路總長45米
  • 西南交通大學: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
    2018年10月25日,人民網2018大學校長論壇舉辦期間,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公開發布「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 全文如下: 一、西南交通大學積極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 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轉化難,一直是阻礙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老大難」問題,科研成果「躺在實驗室裡睡大覺」的情況屢見不鮮。如何破解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通暢的難題?
  • 磁懸浮列車和相關領域的認識和理解
    根據《高速鐵路設計規範》(TB10621-2014):中國高速鐵路是設計速度每小時250千米(含預留)以上、列車初期運營速度每小時200千米以上的客運專線鐵路[2]。中國高鐵的運營時速為200km/h-350km/h,最高運營速度350km/h,截止2019年底居全球首位。
  • 膠囊列車:2019年從北京到上海可能只需要1小時
    在全真空管道中狂飆的「膠囊列車」,讓乘客不到1個小時即可從北京抵達上海,35分鐘即可從洛杉磯抵達舊金山……自從2013年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提出 「膠囊列車」(又作「超級高鐵」)的概念以後,這一設計速度超過飛機的新型「膠囊列車」就備受世人矚目,而正在經營這一項目、並已經取得成效的 Hyperloop
  • 近程軌道交通的未來:新一代中低速磁懸浮列車下線
    軌道交通發展已經超過一百多年了,中國目前在高速鐵路技術和建設上一騎絕塵,領跑世界。而區別於傳統列車的磁懸浮列車,正方興未艾。中國在磁懸浮列車發展上,從最初的引進,到消化吸收,最後再創新,已經能與世界上其他擁有磁懸浮技術一爭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