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3日,東湖街道東沙社區利用重陽節活動契機,以筆墨丹青、說書快板等形式靈活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長沙市芙蓉區東湖街道辦事處供圖)
周 韜 邢 驍
正處於城市化進程中的長沙市芙蓉區東湖街道,域內有村也有社區,科研院所、企業交錯,流動人口多,社情民情複雜。近年來,街道以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強化基層組織功能,靈活理論宣講方式,推行「民情快遞員」制度,開展「一門式」服務,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紅色服務」正書寫基層治理優秀答卷。
民情「快遞」有速度更有溫度
社會治理不是街道社區的「獨角戲」,而是必須唱響全民共治的「協奏曲」。東湖街道地處城鄉結合部、轄兩所高校,老黨員多、知識分子多、專家學者多,高校學生多,流動人口多,他們有的思維活躍、有的理論豐富、有的熱心公益事業,如同毛細血管生活工作在街道的每個角落。
2015年以來,東湖街道探索推出「民情快遞員」制度,將一批賢人、「閒人」、能人整編成隊,成為街道民情快遞員。街道通過「建」「管」「用」三個環節,讓「民情快遞員」監督黨風廉政、勸導文明衛生、採集民情信息、參與社會事務、宣講理論政策。
肖慶元是街道民情快遞員,也是街道龍馬社區顧問。幾年前修路,施工方在人民東路與農大路口砌了一堵牆,將本來可開到社區的兩趟公交車擋在了社區外。「一堵牆」不僅阻斷了公交,也可能成為阻隔幹群關係的「心牆」。為了打通這堵「心牆」,老肖搜集群眾呼聲,用群眾身份做群眾工作,以真心換誠心,講明事件始末,說明街道社區正在處理此事,並整理成一份報告。
最後在多方共治下,難事化解在萌芽,「堵事」解決在當地,政府在做的工作第一時間傳遞給了群眾。而如老肖一樣,一批民情快遞員參與治理,一系列民生問題隨之得到解決。
「花式」宣傳有「笑果」更有效果
「李嗲嗲,麻煩您幫我多寫幾幅作品咯,我要把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送到我們這個樓棟的每家每戶!」在東湖街道韶光社區「鄰裡中心」小區黨支部內,黨員群眾們以唱紅歌、順口溜、寫書法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將一份份「高大上」的理論「食材」,烹飪成一碟碟色香味俱全的「可口佳餚」,送到居民家中,群眾心裡,讓理論宣講有嚼勁、接地氣、冒熱氣。
給宣傳加料、讓理論宣講有效。
東湖街道攜手轄區表演系學生、草根創作班子、黨員志願者等團隊,組建「草根宣講團隊」,用快板、說唱、情景劇等活躍於民間的鮮活宣傳方式,將理論宣講、政策宣傳與藝術結合,同草根融合,將「陽春白雪」的理論政策演變為貼近民生、貼近基層、貼近商企的通俗語言;先後開展垃圾分類、好家風好家訓系列宣講、創新微黨課巡演等,用靈活多變、通俗易懂的形式,打破以往灌輸、簡單、直接的程式,讓「文明新風」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不僅有「笑果」,更有效果。
「一門式」服務破難點更解堵點
「以前十幾個人坐班大廳,辦事窗口好些個,搞完這個找那個,一個上午搞不完;現在是兩人坐班『全崗通』,十人下沉進網格,專人負責VIP,隨時隨地找到人。」東沙社區居民、退休老師戴老對街道「一門式」改革讚不絕口,還編成打油詩。
從「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到「門好進,臉好看,事更好辦」;從「跑多次」到「最多跑一次」再到「一次不用跑」。東湖街道以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創建為抓手,加快推進服務平臺建設,培訓業務骨幹,打破部門壁壘和「信息孤島」,推出「全崗通」APP,讓工作人員更加專業化全崗化,讓信息數據更加集約化規範化,讓社區服務更加精細化人性化,讓辦事更高效群眾更省心。
通過APP,工作人員可及時回復居民提交的辦事信息,給居民解疑釋惑;並推出「零跑腿」事項,實現材料「零提交」、審核 「不見面」、辦事「零跑腿」。同時還開展「一門式」在線監督,不僅監督工作人員辦事服務;還通過下沉網格員線上工作日誌等,督促網格員人盡其責;並引入群眾滿意度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