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餐桌計劃:喜歡用美食隱喻萬物的作家,釋放了城市煙火氣

2020-12-23 澎湃新聞

作家餐桌計劃:喜歡用美食隱喻萬物的作家,釋放了城市煙火氣

2020-08-14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袁歡 文學報

作家餐桌計劃

前不久周杰倫的歌曲《Mojito》,讓海明威和他鍾愛的古巴哈瓦那小酒店又火了一次,說到作家與餐廳或美食,更是有不少美談:普魯斯特曾用好幾頁紙描述瑪德琳蛋糕,汪曾祺則是名副其實的「美食博主」……作家與餐桌間的故事帶著獨特的氣質,而今年上海書展首次開啟了「作家餐桌計劃」,端出了一道道充滿煙火氣的思想盛宴,為上海書展乃至上海全民閱讀創造更多可能。

從8月12日至8月18日,孫甘露、徐則臣、祝勇、毛尖、馬伯庸、陳楸帆、那多7位作家將走進滬上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的7家餐廳,與嚴鋒、駱新、趙松、王佔黑、王侃瑜、李偉長等跨界學者們暢談文學與美食、城市與生活等話題。

7集節目將在澎湃新聞、看看新聞、B站、抖音等平臺陸續上線。「2020上海書展·作家餐桌計劃」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紅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

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當它與其他生活內容相融合,便能起到「破圈」的效應,輻射到更大的人群,在8月10日舉辦的作家餐桌計劃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表示,作家餐桌計劃是本屆書展走融合破圈之路的一個典型代表,是倡導由閱讀通達高品質生活的一個示範案例,同時也是文旅結合潤澤人民城市的一次有益探索。

活動合影

作為作家代表,科幻作家陳楸帆認為,這是一次富有創新意識的合作,文學同樣可以是感官的、具象的、日常的,「詞句、意象、隱喻具有觸發大腦『通感』的神力,能讓人嗅聞情感、聆聽顏色、品嘗記憶。這種全感官、高沉浸式的體驗哪怕是最先進的科技尚且不能實現,而文學卻可以輕易做到。」他剛完成了一場在蘇浙總會的錄製,與學者嚴鋒、科幻作家王侃瑜邊吃邊大開腦洞,暢聊「外星人會吃什麼呢?」的主題。

預告片截圖

打通文字與味蕾之美,作家餐桌計劃的第一站由孫甘露、駱新與王佔黑帶領讀者們走進上海國際飯店,這家有著悠久歷史的飯店出自匈牙利建築設計師鄔達克之手。

建築師貝聿銘在看到這家飯店的時候連連發出讚嘆:「那時候有一個新的高樓叫國際飯店。聽說國際飯店會蓋20多層,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所以每周六都要去看看它往上冒……國際飯店是我當時最喜歡的建築,我被它的高度深深地吸引了,從那一刻起,我開始就想做建築師。」

對於很多作家而言,它也有著特別的意義。香港作家劉以鬯曾提到好多作家會在國際飯店會客,如今,在前來旅遊的人心中,它還擁有必須打卡、排隊也要買的名點蝴蝶酥。

「作家不一定都是美食家,但衣食住行種種日常生活,的確是文學作品的重要主題。歷史上的偉大作家,留下了關於飲食、日常的精彩描述,最典型的就是《紅樓夢》。作家們喜歡用美食隱喻世間萬物,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就是巴黎生活的寫照。」孫甘露表示青年時期常常往來於國際飯店附近,但那時候,國際飯店對他來說,是個有些神秘的地方,當時被稱為「上海的原點」,「我想國際飯店是一座可閱讀的建築,它有很多故事。」

孫甘露、王佔黑、駱新在上海國際飯店

駱新則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美食是作家以其豐富的身體感知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繫的方式,好的文學就跟好的美食一樣,能讓人有鬆弛感。

作為主辦方之一,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畢勝表示,策劃這場活動的初衷在於把文學、美食、旅行等城市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嘗試擦出「跨界破圈的火花」 ,為城市提供更有煙火氣的文學。書店是精神大餐的補給站,言幾又華東區域總經理鄧凌說,參與「作家餐桌計劃」,讓書店看到了跨界融合的新機遇,希望讓閱讀寫作與品嘗美食繼續融合,成為這座城市的生活新風尚。

「作家主題菜單」

此外,作家餐桌計劃還將會同本市相關文旅單位為市民讀者定製「作家主題菜單」,上線精選文學美食書單,設置餐廳文學閱讀專區,發布文學美食特別線路,推出系列閱讀美食惠民福袋,通過實體餐桌和文化空間的拓展加深融合文學閱讀與美食的文旅體驗。

新媒體編輯:袁歡

配圖:主辦方圖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

原標題:《作家餐桌計劃:喜歡用美食隱喻萬物的作家們,這次釋放了城市的煙火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0上海書展|作家餐桌計劃:這場文學盛宴,真的有飯吃
    當流動的奇思妙想遇見香氣撲鼻的美食,當7位性格迥異的作家遇見7張獨具特色的餐桌,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海報設計 何蕊今年,上海書展首次推出了「作家餐桌計劃」。孫甘露、徐則臣、祝勇、毛尖、馬伯庸、陳楸帆、那多這7位著名作家將走進滬上7家品質特色餐廳,與跨界學者們暢談文學與美食、城市與生活,帶動「七天—全年」的系列文旅體驗活動。
  • 徐則臣、李筱懿,2020上海書展「作家餐桌計劃」談美食和寫作
    2020年8月16日,作家、「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創始人李筱懿,獲上海書展「作家餐桌計劃」主辦方邀請,與著名作家,魯迅、矛盾、老舍三大文學獎得主徐則臣,以及青年評論家、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在上海「綠波廊」餐廳,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美食和寫作對談。
  • 2020上海書展丨作家餐桌計劃:七份精選美食書單(四)
    今年,上海書展首次推出了「作家餐桌計劃」。作家餐桌計劃,讓作家們的文學想像變成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佳餚。作家與餐廳、文學與美食,將會帶來怎樣迷人的故事?上海書展期間我們為讀者朋友們精選了七份美食書單,讓我們在閱讀中一起感受食物與文學帶來的驚喜吧!
  • 城市的作家與作家的城市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作家與其生活的城市密不可分,城市滋養並成就著作家,作家的生活、寫作又浸淫在城市。哈爾濱,是遲子建生活了30年的城市。「我對哈爾濱,從最初的隔膜到現在就是水乳交融了,在這座城市當中了解它的歷史、文化、風俗等等一切,對這座城市的感情在升溫,對它有了表達的欲望。」遲子建將這種欲望寫成了小說,於是有了《煙火漫捲》。作家圍繞生活的城市開展創作的還有不少。
  • 虛擬的中央舞臺、作家餐桌計劃……今年上海書展將如何玩「出圈」?
    比如說B站的受眾可能是特別年輕的人群,也許原來他更喜歡看影視劇、玩遊戲,對閱讀並不是讀得太多或者會偏於某一個門類。那麼通過這次上海書展跟這些平臺的合作,可使他們的受眾能接觸到一些不同的閱讀內容。徐炯指出,「閱讀圈不能局限在本來就是閱讀愛好者的那個比較小的圈子當中,希望能夠出圈,這個是推廣閱讀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今年特別強調的。」
  • 日本作家筆下的32個美食故事
    如果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帶領讀者去往那個虛幻飄忽的世界,那麼同為日本作家的村上龍,則把讀者拉回到現實生活中。這位和村上春樹一起被譽為日本當代最受歡迎作家的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孤獨美食家》上月在中國上市,引發讀者關注。
  • 2018上海書展·專訪|米亞·科託:警惕非洲作家這一標籤
    她被父親囚禁在家,過去飽受虐待的痛苦回憶逐漸釋放,她開始寄希望於阿爾坎如的拯救。與此同時,獵人在荒野裡找尋獅子的蹤跡。他懷疑,眼前看到的並非全部真相。隨著獵捕行動的進行,庫魯馬尼村莊變得比外部世界更加危險。村裡的男人發覺自己受到外來者的威脅,傳統文化受到現代的巨大衝擊。兇殘的動物一步步逼近,人們開始認識到,也許母獅並非真正的獅子,而是女性用巫術召喚出的古老神靈。
  • 美食作家陳宇慧新書分享會在蘇州誠品書店舉辦
    7月27日晚,美食作家陳宇慧新書分享會在蘇州誠品書店舉辦。《愉快地吃,痛快地瘦》這本書是田螺姑娘陳宇慧為想要吃得健康、想要減肥瘦身的人群量身定製、精心研發細心創作的食譜,已正式出版上市。
  • 【閱獨】中外作家筆下美食對比
    作家筆下的美食【編者按】「吃」雖是細枝末節,卻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反映在文學中,前有袁枚談小吃,後有汪曾祺說五味,小蔥拌豆腐的清雅,也值得一遍又一遍地細說但許是由於傳承的差別,看外國作品中的食物描寫,總覺得不夠滿足中國讀者心中的味蕾…下面隨文化君一起看看中外作家都是如何描寫美食的吧!本文由騰訊文化「閱獨」欄目彙編,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作家寫美食
  • 臺灣飲食旅遊生活作家:從美食中看見全世界
    品嘗美食,開雜貨鋪,花大把的時間週遊世界,用清新優雅的文字記錄生活。在旁人的眼中,葉怡蘭貫徹著她的「享樂」人生觀,過著愜意舒心的生活。  「享樂不是去實現的,而是一種要我一直實踐的東西。」葉怡蘭說,「我不會有太過遠大的計劃和野心,而是努力把正在進行的事情做好。」
  • 2018作家收入排行榜發布 你最喜歡哪位作家的書
    世界閱讀日前夕,2018年作家榜發布。與前面11屆作家榜不同的是,在有聲書火爆的背景下,作家榜首次發布「音頻作家榜」,馬東、蔡康永以4300萬元登頂成為熱門話題。   最值得關注的是傳統作家榜主榜,楊紅櫻時隔8年重回作家榜榜首;「網絡作家榜」雙巨頭首現:唐家三少雖六度霸榜,以1.3億元再登榜首,但位居第二名的天蠶土豆版稅也緊追其後,高達1.05億元。
  • 作家三毛往事:喜歡撿東西 書本是心中的寶貝
    這是著名作家、旅行家三毛生前寫下的一段話。至今,距離她去世已有27年多。  近日,在北京的一場分享會上,三毛的大姐陳田心、外甥女黃齊芸等人一同現身,分享了三毛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他們眼中,三毛是作家,更是親人。
  • 一個英國作家的中國美食冒險
    英國美食作家扶霞·鄧洛普帶著美國美食節目的主持人在成都街頭尋找小吃,看到賣豆花的挑擔,她停下來要了一碗,用略帶倫敦腔的「川普」詢問都加些什麼調料。味精、醬油、辣椒油、榨菜、蔥花、花椒麵,一樣不落。回到倫敦,她也會聽聽民謠歌手趙雷的《成都》一解鄉愁,成都是她的半個故鄉。
  • ...幽默作家也將被人工智慧取代」——訪《萬物簡史》作者比爾...
    新華社倫敦2月28日電專訪:「幽默作家也將被人工智慧取代」——訪《萬物簡史》作者比爾·布萊森  新華社記者桂濤 趙朗圻  「機器人作家將寫出比人類作家更好的書,即使我這樣的幽默作家也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 法語文學翻譯家談文學與城市:現代都市是作家的鏡子
    文學的互動其實從作家的互動開始,他們的交流會產生思想的碰撞。城市文學空間的拓展需要作品來說話,中國有多少作家來書寫上海,又如何來書寫上海?書寫上海當然包括對人的書寫、生存環境的書寫、城市風貌歷史的書寫,這需要文學作品來說話。真正要推動城市文學空間的建立,需要有一系列的作家、作品書寫出上海的靈魂。
  • 作家型INFJ的寫作|INFJ自我成長
    INFJ被稱為作家型原因解析●四字母角度1、內向型I,注意力和能量來源集中在內部精神世界,這就使得INFJ喜歡安靜構思、喜歡一對一交流、喜歡用文字的形式同時,寫作主題落在INFJ反覆思考過的概念框架中時,將促使其發揮計劃和堅持的品質,持續輸出。5、內向型I和判斷型J結合,使得專注成為INFJ的一大天然優勢。在天賦領域的學習和工作,比如寫作,常使他們進入一絲不苟、廢寢忘食的心流時刻,達到暢快淋漓的滿足體驗。
  • 王侃瑜:我夢想過當一位美食作家
    很久以前,我真的夢想過當一位美食作家。那時,我深愛美國飲食散文作家M·F·K·費雪,近乎痴迷地買來她所有的書,試圖從她的字裡行間讀出美食與人生的滋味;我時常獨自探訪學校周邊新開的餐館,以有限的預算品嘗各類菜品,回去後煞有其事地在沒人看的博客上寫下一篇篇文字;我對於吃這件事滿懷熱情,哪怕便利店新推出限定口味的產品都能令我愉悅半天,在咀嚼和吞咽中享受進食的樂趣。
  • 電視劇《裝臺》6天破2,豆瓣過8,作家陳彥這樣說……
    我始終覺得一個作家要寫他最熟悉的生活,並且是最打動他的那些生活。如果不寫出來的話,總感覺心裡堵得慌,所以就有了這個作品。記者:可以說小說《裝臺》用小人物的命運和奮鬥折射出整個社會底層勞動者的一種生活狀態和積極的心態。您寫作這部小說的時候,想展示給讀者一種怎樣的精神內涵和生活真實?
  • 青年作家石一楓:用文學書寫城市
    這是青年作家石一楓《玫瑰開滿了麥子店》開篇的一句話。石一楓自小在北京城長大。在他的作品中,「京味文學」似乎已經不再與那些儀式化的舊有風俗相關,而是被內化成了一種語調、思維方式和寫作態度。在他的小說創作圖景中,石一楓已經成功塑造了陳金芳、苗秀華、「大姨媽」等一批具有鮮明性格的城市新人物。
  • 《成為作家》:作家是可以培養的,你也可以成為作家
    多蘿西婭·布蘭德是美國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曾在紐約做編輯,後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成為作家》一書在1934年出版後,風行世界文學界80餘年,是長盛不衰的經典。看懂了這本書,你做好這三步就可以成為一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