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作家與作家的城市

2020-12-17 中工網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

作家與其生活的城市密不可分,城市滋養並成就著作家,作家的生活、寫作又浸淫在城市。

哈爾濱,是遲子建生活了30年的城市。「我對哈爾濱,從最初的隔膜到現在就是水乳交融了,在這座城市當中了解它的歷史、文化、風俗等等一切,對這座城市的感情在升溫,對它有了表達的欲望。」遲子建將這種欲望寫成了小說,於是有了《煙火漫捲》。

作家圍繞生活的城市開展創作的還有不少。賈平凹新作《暫坐》寫的是西安城裡事,那是他生活了40多年的地方;陳丹燕在《陳丹燕的上海》系列中記錄下上海百年巨變中的日常生活、民間記憶;石一楓的作品大多與北京這座城市有關,新作《玫瑰開滿了麥子店》也不例外……

聚焦都市百姓生活

凌晨批發市場的喧鬧,晨曦時分的鳥雀和鳴,街道開出的每一種鮮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裡的溼潤熱氣,舊貨市場的老器物,老會堂音樂廳的演出,飯館或禮堂的二人轉,做禮拜的教徒……哈爾濱城豐富的生活包含其中,溫婉細緻。

《煙火漫捲》是一部聚焦都市百姓生活的小說,哈爾濱獨特的景觀與小說人物複雜隱微的命運交織,柔腸百結而又氣象萬千。在遲子建從容洗鍊、細膩生動的筆觸下,「一座自然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於『煙火漫捲』中煥發著勃勃生機。」

哈爾濱進入遲子建筆下自《偽滿洲國》始,數十年後,作家對這座城市的書寫已經蔚為可觀:《黃雞白酒》《起舞》《白雪烏鴉》等,它是地理坐標,是故事的發生場所,承載著悲歡離合的背景。而在《煙火漫捲》裡,哈爾濱成為小說完整的主體,小說人物承載著城市的歷史,人物命運與城市歷史互相交融。

《煙火漫捲》2019年4月動筆,同年底完成初稿。之後新冠疫情肆虐,遲子建一面忙於疫情中的工作,一面修改小說。她說:「我感受到的自然的風雪越強烈,對溫暖的渴望也就越強烈,這樣的歲月讓我感到自豪,活著是多麼好……在疫情防控最艱難的時候,很幸運能有那麼多筆下的人物陪著我度過。對靈魂的拷問、對自然的拷問也是我對文學最根本的關注點。」

逐漸培養成熟的城市題材

老陝賈平凹說,對西安的熟悉,如家一樣,從客廳到廚房,由這個房間到那個房間,無論多少拐角和門窗,黑夜中也自由出入。

不過,賈平凹寫西安的小說甚少。1993年問世的《廢都》,是他的第一部城市題材小說,第二部城市題材小說就是《暫坐》。《暫坐》以西安為背景,講述一個欲望的城市,和在這個城市裡一群中年女子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困境中展現出的複雜人性。

「我寫的多是現實生活,也就是百年來中國發生的事情;最早書寫的是家鄉,後來擴大到了整個秦嶺地區,不過都是農村題材、鄉土題材。我在城市已經生活40多年了,除了《廢都》,幾乎沒有城市題材。新作我寫的是城市。」賈平凹說。許多人認為,賈平凹是鄉村題材作家,但他說,新世紀以來,城鄉交織在一起,小說哪能非城即鄉呢。

不過,對城市的聚焦,是遲子建在《煙火漫捲》中的一個重要轉變。

作家阿來認為:「這個轉換必然會發生。過去我們都是從一個小地方開始自己的文學之夢。後來我們都進入到比較大的城市,比如遲子建到哈爾濱的時候,大概這個時間前後我也到了成都。對於一個作家來講,難道後來這三四十年的經驗不會形成文字?」

將城市生活作為小說焦點,對遲子建來說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她說:「沒有一個人會說,你在一個地方生活了多年以後一定有責任和義務寫這個地方。但是我覺得每個作家要遵從自己的內心,當你覺得一個題材培養成熟以後,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可以從容駕馭它。」

承擔起書寫城市的使命

作家為生活的城市留下作品的不少,其中有不少名著。比如遠離故土、青年時期在都柏林度過的喬伊斯,在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中用簡練詩意的筆觸描述這座城市與人民;比如帕慕克寫下《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等作品,記錄他眼中這座城市的榮光與夢想,沒落與哀愁。

當然,不得不提海明威的回憶錄《流動的盛宴》,他在扉頁的獻辭中寫道,「假如你心有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你們此後一生中無論去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很難說清楚,有多少是因為《流動的盛宴》而愛上了巴黎這座城市。

而在中國,對上海的書寫從來就不乏名家,聞名者如張愛玲、王安憶,還有陳丹燕。近來《陳丹燕的上海》系列圖書發布,她坦言:「我努力承擔了對養育我的城市的作家使命——盡我所能,為這條充滿象徵並不斷變化的河灘留下有血肉的歷史細節。」

《白水青菜》是潘向黎的代表作,在作者的意識裡,上海不是一個元素,而是創作乃至人生的底色,「上海已經進入了我的審美,我的價值觀。我深深地受惠於它,不可以忘恩負義,假裝和它拉開距離,說:你是你,我是我。」

遲子建也喜愛上海,但「哈爾濱」才是她筆下繼「北極村」之後第二個精神家園。所以,當她談起哈爾濱,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是有情的,這使得《煙火漫捲》對城市的描寫充滿了力量。

小說之外,生活繼續。如她所說,「無論是(哈爾濱)城裡人還是城外人,他們的碰撞與融合,他們在彼此尋找中所呈現的生命經緯,是文學的織錦,會吸引我與他們再續緣分。」

相關焦點

  • 作家餐桌計劃:喜歡用美食隱喻萬物的作家,釋放了城市煙火氣
    作家餐桌計劃:喜歡用美食隱喻萬物的作家,釋放了城市煙火氣 2020-08-14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法語文學翻譯家談文學與城市:現代都市是作家的鏡子
    文學的互動其實從作家的互動開始,他們的交流會產生思想的碰撞。城市文學空間的拓展需要作品來說話,中國有多少作家來書寫上海,又如何來書寫上海?書寫上海當然包括對人的書寫、生存環境的書寫、城市風貌歷史的書寫,這需要文學作品來說話。真正要推動城市文學空間的建立,需要有一系列的作家、作品書寫出上海的靈魂。
  • 青年作家石一楓:用文學書寫城市
    這是青年作家石一楓《玫瑰開滿了麥子店》開篇的一句話。石一楓自小在北京城長大。在他的作品中,「京味文學」似乎已經不再與那些儀式化的舊有風俗相關,而是被內化成了一種語調、思維方式和寫作態度。在他的小說創作圖景中,石一楓已經成功塑造了陳金芳、苗秀華、「大姨媽」等一批具有鮮明性格的城市新人物。
  • 遊記文學作家簡·莫裡斯:她從未停止對城市的行走和書寫
    她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曾擔任《泰晤士報》和《衛報》的記者,在1953年獨家報導了英國探險隊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壯舉,後來轉行為自由記者和作家,寫過兩本小說,其中《哈弗的最後來信》還入圍1985年布克獎短名單(玩票似的)。
  • ...十位當代作家多元書寫,匯成城市斑斕拼圖英文版《上海故事...
    捕捉城市隱秘豐富的表情,賦予城市景觀生動的「體感」除了比肩接踵的摩天樓、豔麗的LED廣告牌、四通八達的快速幹道,一座大城市的多稜面如何體現?「最初我們給出了15位作家的15篇初選篇目,和出版方商議後,最終篩選出10篇,每篇8000字左右。」
  • 山東首家作家書店「想書坊」概念書店 打造城市文化地標
    「想書坊」概念書店為山東首家作家書店,作為「濟南首個由作家牽頭、文化精英共同參與」的書店項目,旨在為泉城打造一處綜合型閱讀場所,在提供基本閱讀服務的基礎上,以更豐富的文化交流
  •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獎·優秀作家貢獻獎頒獎 日照作家趙德發獲獎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獎·優秀作家貢獻獎頒獎 日照作家趙德發獲獎 2020-12-09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做好「四大文章」 讓精緻蘭州成為城市新名片?專訪專欄作家詩人?小敏
    做好「四大文章」 讓精緻蘭州成為城市新名片——專訪專欄作家詩人?小敏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顏娜蘭州是一座秀美的山水城市,兩山對峙,大河中流,山高水遠,天長雲闊,雄奇中有著細膩,粗狂中透著精緻。近日,記者採訪了專欄作家,詩人?
  • 愛丁堡,給中國作家留下的愛與憾
    著名作家、《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則臣,著名作家、劇作家萬方,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編輯張引墨三位嘉賓就入駐「十月作家居住地·愛丁堡」的經歷、文學與城市文化等話題展開對談,與觀眾分享身處異鄉的創作感悟。為什麼這場文學對話會與愛丁堡有關,故事要從「十月作家居住地」開始講起。
  • 繪本作家阿科:城市身不由己 用圖文找回本能
    不同於一般的繪本作家,阿科的畫風和文字都個性鮮明。有時候,圖文並不那麼完美地匹配,卻依靠一些「錯位」來傳遞文字背後的引申含義。他曾經為北島的《回答》配畫,畫面近景是冰冷的紅色建築塊漂浮在曠野上,而遠處是空寂的傳統中式牌樓建築,一個紅色異形人被紅線牽著漂泊在曠古蒼涼的平地。
  • 東北青年作家怎麼寫東北?(文末有贈書)
    瀋陽師範大學文學院張維陽:近來備受關注的東北青年作家雙雪濤、班宇、鄭執,以及與其行文風格近似的賈行家、趙松等人,以文學的方式對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東北城市進行了歷史的重述。但這些作品表現出的沉重與失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東北城市的堅韌,以及東北人的樂觀與堅強,其對東北城市的書寫,難以完整地還原改革年代的東北城市形象。
  • 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方方作家的日記,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封面和簡介出現後,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4月11號,方方作家通過「學人」的採訪,也給出了相應的回應。對於封面上「敏感的小字」,方方作家給出了解釋。原來的那行小字很多人翻譯為「來自疫情發源中心的信」,那新的就可以翻譯為「來自一座疫情隔離城市的信」了。這修改後的封面,想來肯定是方方作家的本意了,因為方方作家說「目前已經協商好,要求這些文字必須先給翻譯看,然後交我確認。」可是這個封面仍然有兩個問題,不太好解釋。
  • 殷宏章——當代作家人物專題
    中共黨員,安徽省網絡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網絡作家協會會員,世界漢語文學作家協會終身會員,山東省微篇小說作家協會會員,城市頭條會員、認證編輯。現任中國先鋒文藝作家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先鋒文藝網站站長。曾在故事會中國網、九九文章網、楊柳岸網絡文學站、中國散文網、中國先鋒文藝、冠華居小說網、當代作家網、中國自然資源作家網、人人文學網發表原創各類作品。如:雜文、散文、故事、小說和詩詞作品100餘篇。
  • 《成為作家》:作家是可以培養的,你也可以成為作家
    多蘿西婭·布蘭德是美國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曾在紐約做編輯,後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成為作家》一書在1934年出版後,風行世界文學界80餘年,是長盛不衰的經典。看懂了這本書,你做好這三步就可以成為一個作家。
  • 朋友啊,你理解作家嗎?
    在《扶風百姓網》《扶風微傳媒》《炎帝故裡論壇》《於都詩詞》《鄉土藍田》《吉瑞墨香文化傳媒》《城市頭條》《西府文學》《新新文學》《嵐山詩話》等十餘家網絡平臺發表詩歌散文1000餘篇。最喜歡路遙魯迅的作品。西安市電視劇文學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區作家協會會員,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 朋友啊,你理解作家嗎?
  • 東莞作家採風團走進石碣暢談東江印象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東莞市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陳璽,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東莞市作協主席陳啟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協理事、東莞市文聯創作部主任、市作協黨支部書記兼常務副主席胡磊等作家採風團成員及石碣鎮委副書記、鎮長香傑新,鎮委委員唐滿全,石碣鎮文聯和鎮作協代表參加了相關活動。
  • 專訪作家張皓宸:在鄂爾多斯遇見更好的自己!
    只能在一路通行的機場快線上,感受在擁堵城市不曾有過的速度。在他最新的微博裡,他說鄂爾多斯:「像是來旅行的兩日,無論是好久不見還是初次見,都快樂」。榮譽更是數不過來: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屆「新銳藝術人物盛典」 文學領域新銳獎 、第十屆作家榜金獎年度新銳作家獎……你能想到嗎?
  • 2020年,月報君採訪了這些作家|皮佳佳|上海|楊遙|小書|劉汀|作家|...
    石鐘山:寫作是個體行為,天賦佔很重要的成分,有天賦的同時,走上一條正確道路,足夠勤奮的話,成為一個作家便不是難事了。如果專門開設培養作家的學校,一定培養不出作家來。現在各大學有許多文學碩士、文學博士,有的成為了評論家或編輯,但成為作家的卻少之又少。作家不需要很多的理論,理性太強時,往往就沒有了創作的衝動。
  • 法語翻譯家對話沙龍:現代都市是一面作家的鏡子
    文學的互動其實從作家的互動開始,他們的交流會產生思想的碰撞。城市文學空間的拓展需要作品來說話,中國有多少作家來書寫上海,又如何來書寫上海?書寫上海當然包括對人的書寫、生存環境的書寫、城市風貌歷史的書寫,這需要文學作品來說話。真正要推動城市文學空間的建立,需要有一系列的作家、作品書寫出上海的靈魂。
  • 中國作家必須會英語嗎?
    翻譯障礙一直是作家、編輯、翻譯家面臨的難題,圍繞這一主題,10月27日下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十月文學院、「紙託邦」聯合主辦的「第一屆十月版權交流計劃:發現世界文學同代人——由文化對話開啟當代文學翻譯出版」主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