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列 3 個知識點:
1. 乳糖不耐受不是乳糖過敏,而是一種斷奶機制;
2. 中國人出現不耐受的比例,確實比歐美人高;
3. 這種現象和基因有關。
以下回答分成 3 個部分,包括乳糖不耐受的定義、成因、注意事項,提供一些喝奶的小建議~
本回答部分基於微基因檢測數據,並與乳品相關利益方無關。
六一兒童節已經過去了,如果還有人在你面前說自己還是個「寶寶」,我教你一個區分真假寶寶的大殺招 —— 請 ta 喝奶奶。
……emmmm??
這是因為,痛快喝奶算是真寶寶的專屬特權!
比起假寶寶,真·寶寶能享受到的專屬特權之一,就是大口喝奶。
配圖來源 SOOGIF
和同地區的嬰幼兒相比,乳糖不耐受的症狀,一般更容易發生在成年人身上。
這種現象的症狀通常是,喝牛奶、吃奶製品後腸胃不舒服,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和腹痛,嚴重情況可能會嘔吐、脫水。
所以你吃麻小、喝(真牛奶)奶茶以後拉肚子,搞不好是後者的鍋……
那麼有人會覺得,是不是母乳有什麼魔力成分,喝了不容易出現不耐受?
不管三九二十七,還真有人偷偷喝……
……然鵝並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母乳裡也有乳糖,不耐受的成年人,喝母乳也可能肚子不舒服。
所以母乳裡的「魔力」,更多是母親的愛。
成年人還是不要跟本寶寶搶了,謝謝!
然鵝,即使是真寶寶,也可能出現乳糖不耐受,而且並不少!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年齡,日本為 7~8 歲,非洲為 3~5 歲。
而針對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和哈爾濱 4 大城市兒童的調查表明,3~13 歲 1168 名健康兒童中,乳糖酶缺乏的發生率較高,87% 的兒童乳糖不耐受發生在 7~8 歲。
配圖來源 SOOGIF
而嬰幼兒的乳糖不耐症狀也類似,就是拉肚子,可能呈現黃色、青綠色的稀糊狀。
但與成年人不太一樣的是,嬰幼兒拉肚子——
——一般是拉在尿布上的(。
針對乳糖不耐受在不同人群中的比例,我們微基因在 2019 年 5 月,抽取了已有用戶的數千份調查樣本,得出了以下的統計圖:
基於樣本數據我們發現,參與調查的歐洲人的乳糖不耐比例,比非洲、東亞人的低很多。
而這也與民眾普遍認知的實際情況相近。
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在部分亞洲族群的抽樣調查中,蒙古族的乳糖耐受程度,居然也沒有高到哪裡去……
而在上面的統計數據中,代謝效率由弱到強顯示,可以發現乳糖代謝強/較強的歐洲人,要比非洲、亞洲人的多上不少。
為什麼!!
因為是歐洲人嗎!?
其實,歐亞人群乳糖不耐受的區別,主要和基因相關,這是乳糖不耐的其中一種類型。
而乳糖不耐受可以分為這 3 種類型:
1. 先天性;
2. 原發性;
3. 繼發性。
不同類型的乳糖不耐,成因有什麼區別嗎?
請看下面的分析~
開頭提到,乳糖不耐受不是過敏,更像是一種斷奶機制。
哺乳動物的幼崽出生後,大都需要從母乳中獲取營養。
而消化吸收母乳的重要物質之一,是乳糖酶。
乳糖酶在人體含量低時,攝入動物奶及其製品容易引起不適,因此又被稱為低乳糖酶症。
所以從總的成因來看,乳糖不耐受的出現,都是因為乳糖酶的缺乏。
但是造成乳糖酶含量低的情況有這幾種,所以需要區分開來:
1.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前面提到的「和基因有關」的乳糖不耐,基本就是這種,和病症的關係不大。
是因為乳糖酶先天就比較缺乏,或者活性不足,導致嬰幼兒也可能乳糖不耐。主要和種族、遺傳相關,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根據現有的研究結果,MCM6 基因上的 rs182549 和 rs4988235 位點,都與乳糖代謝能力相關。
研究發現,攜帶 rs4988235 G 等位基因的個體,和攜帶 rs182549 C 等位基因的個體,更可能出現乳糖不耐受。
而歐洲人的乳糖消化能力較優,是自然選擇得來的。
在一萬多年前,北歐和中亞的遊牧民開始馴化牛羊,並飲用牛羊的乳汁。
當時的大部分人都還是乳糖不耐受,但由於食物來源較為單一,乳汁在這些人群中的重要性較高。
而在這些人群當中,出現了一小部分人,產生了乳糖更耐受的基因突變。而經過長期的積累,這一波人的存活率較高,繁衍出的後代更多,因此乳糖耐受基因更易被保留、傳播範圍更廣。
於是到了今天,有 80% 左右的歐洲人,都是乳糖耐受型。
但由於東亞人祖先更多處於農耕文明,不喝奶還有很多別的可以吃,因此乳汁對生存的影響較小,而乳糖耐受的基因型也沒有積累變得特別高。
所以東亞人先天的乳糖耐受比例,要遠遠低於歐洲人。
2. 繼發性乳糖酶缺乏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小腸上皮損傷後,屬於暫時性的乳糖酶活性低下。
一些新生兒的腸黏膜發育不成熟,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3.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嬰幼兒時期乳糖耐受度還不錯,成年以後出現乳糖不耐的,可能是因為成長到一定階段後,體內的乳糖酶活性會逐漸下降。
這是一種「斷奶機制」,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到一定年齡後,光靠「喝奶」已經很難維持這個尺寸人體的正常機能了,需要更多種類的營養。
所以同樣地區的人群,成年人要比嬰幼兒更容易乳糖不耐。
但還是有不少人用另類的手段補奶……
認真喝奶!飲咩奶茶!
所以!就算是歐洲人、真·寶寶,也可能乳糖不耐受,不能多喝奶。
寶寶不能喝奶,還能喝什麼……
——多喝燙水嗎!?不!!
所以接下來請看,乳糖不耐受到底該怎麼辦!
上面分析了乳糖不耐受,主要是由乳糖酶缺乏、活性下降,導致乳糖不能被完全吸收,從而引起不適症狀。
乳糖不耐受的人並非攝入少量乳糖即引起不適,更不是完全不能飲奶。實際上,要飲奶超過一定劑量後才會出現乳糖不耐,且不耐受者間也有很大的差距。
常見的解決方法,大致可以分成這 3 種,僅作為參考,具體請遵醫囑:
1. 服用乳糖酶相關補充劑;
乳糖不耐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體內乳糖酶的缺乏。
而對應的方法,就是添加外源性乳糖酶。
但由於酶屬於一種蛋白質,一般的直接吃進去可能會受熱、胃酸影響,不一定還保有活性,因此實際效果待定。
2. 避免空腹飲奶,少量多次飲奶;
避免空腹飲奶、少量多次飲奶,都是防止人體在短時間內大量攝入乳糖而採取的方式。同樣是乳糖不耐,不同人群的閾值不同,因此在閾值內少量多次飲奶,可能有一定的防不耐受效果。
3. 攝入近似的替代品,或不含乳糖配方的奶。
乳糖不耐受主要與乳糖有關,那麼可以從這個根源入手~
一些奶製品,如酸奶、乳酪,在發酵過程中,乳糖會被分解。
而現在市面上也已經有了無乳糖配方的奶,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只是喜歡那種口感,也可以考慮選擇豆乳等相近的替代品。
喜歡喝奶的童鞋,心裡可能都住著一個寶寶。
如果你是奶控,請找到合適的方式補充~
參考資料:
·Identification of a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adult-type hypolactasia.
戳「閱讀原文」查看剩下的 14 個回答
參加 2019 年高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知乎好問題:有哪些是你高考後才明白的事?
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題面前,我覺得對不起語文老師
我的高考是一出情景喜劇
在「被催婚」和「尋找愛情」之間左右為難的 90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