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改革會如何影響消費者的錢包?

2020-12-24 騰訊網

小葵雖然讀了不少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的書籍,但也是第一次聽說「需求側改革」。

2015年的「供給側改革」後,市場上出現了「漲價去庫存」的奇特現象(正常去庫存都是降價大甩賣,不符合正常的經濟學原理)。

因此,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學習這項政策,更想知道「需求側改革」這項政策會如何影響我的生活和錢包(是不是一些基本需求也要漲價啊?)

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學過微觀經濟學基礎的人都知道,市場是由供給和需求組成的,供求關係是決定市場價格的經濟模型,也是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關係。

理論上,在競爭市場中,供給和需求會達到一個平衡。

但現實生活中,供給和需求幾乎很難達到平衡狀態。

比如:當供大於求時,市場就是買方市場,消費者處於主動地位,部分商家(賣方)會出現過剩產能,大量滯銷產品,甚至產生壞帳;

當供不應求時,市場就是賣方市場,商家擁有話語權,物價就會上漲,進而就會出現二級市場,產生各種低買高的套利現象。

作為消費者,我們就代表了需求端,商家離不開我們,而消費者的每一次購買都在向市場做出投票。

比如:使用平安普惠的貸款產品就表面消費者願意支付32%的貸款利息,這樣的高利息產品是被市場需要的。

是不是突然覺得自己的消費選擇很重要了呢?

如果每個消費者都選擇使用32%的貸款產品,那麼那些只收取8%的貸款產品,就不被市場需要,進而就會被淘汰了。

還比如:債務協商的服務費,有些機構按照帳單金額的15%收取,一般都在3000-5000左右,而AiSunflower向日葵是按照帳單金額的2%收取服務費。

如果消費者都覺得應該多花錢才划算的話,那麼小葵的小公司就會被市場淘汰掉。

現在,消費者是不是對自己的消費選擇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回到需求側改革的話題。需求側改革,顧名思義就是政府希望改變或引導消費者的需求。那當下的消費者需求哪裡不符合國家的發展路線?

當下的國家發展路線就是「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內循環為主就是國內的消費者的需求,國內滿足。

比如:疫情之前,不少消費者都想要出國旅行,滿足自己的「詩和遠方」,拍照打卡;

疫情之後,內循環引導下的需求就是國內深度遊,把原本要花到國外的錢花在國內。

這時候需求端就會促使商家提高產品設計、產品質量和服務。

而產品好、服務好的商家就會提高這個行業的標準,那些落後的產品和服務就會被自然地被淘汰,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得提高產品、提升服務。

再比如:以前的人們買雙襪子就買能穿的就行,但現在的年輕人發現了自己對時尚的需求,對美的需求。

因此,賣得好的商家都是能提供既時尚又限量的產品,而商家本就得能引領潮流。

接下來的10年,中國會誕生更多國貨品牌。

一個有故事、有靈魂的品牌,就會成為市場的寵兒。

此外,配合上5G技術、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商家可以更準確地預測消費者的有效需求。

擁有了足夠多的有效需求再生產產品,這樣就可以避免掉無效的投資和生產。資源實現最優分配。

最後,消費者的支出分配可能會發生變化。

比如:之前50%的稅後收入得用於償還房租,需求側改革後,可能只需要分配30%的稅後收入給房租,多出的20%可以用於消費升級。

因為不管是內循環還是需求側改革,國家都是希望社會成為一個消費社會。

消費社會能讓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都得到了提高。

以前只有有錢或者上層階級的人才能享受到的商品和服務,以後普通大眾也能享受到。

至於錢包,估計是存不住錢了!

廣告業、種草博主行業、娛樂業、藝術行業都會伴隨著消費社會的崛起而蓬勃發展。這些行業負責給大眾製造需求,製造夢想。

大眾的需求從不會自己主動產生,幾乎都是通過他人引導而獲得的。

需要和滿足變成了個人自己的需要和滿足,就不會覺得自己是被剝削的。

好啦,這就是我對需求側改革的淺薄見解,歡迎大家和我交流。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市場對2015年終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所帶來的影響有較高的領悟,或仍心有餘悸。當時「供給側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在過去五年一直是政策層面最主要的任務,影響深遠,特別是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等方面,直接主導了過去五年的經濟金融及政策走向(如金融去槓桿、影子銀行大整頓、房地產去庫存、商品領域去產能、金融向實體讓利、打破金融機構信仰等等)。此次年終政治局會議特別提出「需求側改革」,意味著未來五年必會將其作為主要工作方向,市場對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比較關注。
  • 中信證券明明: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分別對應社會經濟循環的起點和終點,二者發力點並非完全相同,供給側改革更加注重優化生產結構使其匹配終端需求,而需求側改革則反之,重點在於優化國內需求結構並擴大內需潛力,但二者也並非完全割裂,現實中往往相互影響。需求側改革會引起新一輪的通脹強周期嗎?
  • 國君消費 | 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內需
    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的政策背景下,需求側改革是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重要一環,我們需要從「內循環」機制方面去理解需求側改革,五個方面可能是著力點:一是堅持「房住不炒」,構建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二是加強社會保障和再分配政策,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三是「新基建」為代表的新型政府投資仍會是重要抓手;四是基於我國碳中和等的碳交易市場或逐步完善,綠色消費或興起;五是人口生育政策或放開。
  • 需求側改革是什麼?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機會,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
    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機會,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最近呢在我們國家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新名詞,叫做需求側改革。以前從來沒有說過,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正式提出來需求側改革,我們大家都知道啊,每一次改革必然伴隨著一些商機,伴隨著一些機會和機遇。
  • 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需求側改革」的提出令人側目自2015年末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去槓桿、去庫存、去產能和降成本、補短板成為改革的具體目標,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制度供給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中。然而,今年以來核心CPI的不斷回落及PPI的持續為負,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過去側重用供給側改革,如今,對需求側也需要進行改革。
  •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明年政策如何破題
    摘要 【李迅雷: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明年政策如何破題】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引發大家熱議。
  • 需求側改革來臨!如何抓住罕見機遇?大白話給捋清楚
    那麼這一次,咱也不能落後,跟著戰略指揮棒,好好捋一捋需求側改革。什麼是需求側改革?上回講供給側的時候,咱就提過需求側。供給側管生產,需求側管消費,凡是花錢的領域都可以划進需求側,話就是這麼簡單。所以需求側改革,無論是用什麼複雜高深的專有名詞來解釋,都是圍繞著這三匹馬和兩個前提進行的,都是為解決包括我們在內的各路金主爸爸,在花錢路上不爽的所有問題。好了,概念如果講明白,那我們就繼續說說為什麼要進行需求側改革。為何要進行需求側改革?
  • 需求側改革改什麼?
    那麼,從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改革」,到今年的「需求側改革」,中央在下一盤怎樣的棋,又將對國民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注重需求側管理」,亦傳遞出鮮明信號:擴大內部需求,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到了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供給側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補」,以「減法」為主,減少無效低端供給,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經過5年多的實踐和實施,供給側改革已取得顯著成果,虧損累累的鋼鐵、煤炭行業走出低谷,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 首提需求側改革 增加居民收入和創新需求將是核心
    上周末的重磅經濟會議上,主管領導們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的概念,這個東西對於我們來說還是非常陌生,會議上是這麼說的,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新提的需求側改革到底幾個意思?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
    來源:天下齊觀上周的重要會議,為明年的經濟工作定調,在這其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的概念,原文是這麼說的,要「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李奇霖: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我們這篇文章,聚焦在「需求側改革」上。需求側管理、加大逆周期調節這些提法,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在政治局會議層面上,提「注重需求側改革」,應該是首次。回想下2015年年底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一開始市場並沒有很在意,因為覺得不容易落地。
  • 公司與行研|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新的投資風口要來了?
    來源:36氪上周末,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的概念,引發市場熱議。受此影響,本周,與大消費相關的板塊悉數上漲。截至周三,乳業、白酒漲幅已經達到10%左右;而化妝品、旅遊等可選消費也實現了5%左右的漲幅。
  • 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們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但受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國內市場需求被壓抑。在全球經濟遲遲無法復甦、外部市場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內需市場,成為當前和今後必須堅持的戰略基點,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要求。
  • 「需求側」成政策新熱詞,對電商行業有何影響?
    「需求側」成政策新熱詞,對電商行業有何影響? 牛牛敲黑板: 1、「需求側」是什麼?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而後在中央經濟會議改述為「需求側管理」。需求側包含投資、外貿、消費。
  • 專家:促需求側改革引領供需平衡
    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為明年宏觀政策定調,與過去五年側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同,這次會議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擴大內需重回政策主線,引領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圍繞促進消費和投資的產業政策及金融改革有望陸續推出。
  • 需求側改革的關鍵是增強民眾消費能力
    會議在分析與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在供給側改革推進了歷時五年並且起到了明顯成效的基礎上,高層首提需求側改革,不僅僅是新年度經濟工作的重點,還是整個「十四五」期間經濟步伐邁進方向的導引。
  • 保監會前副主席:處理好供給需求關係是保險供給側改革重點
    中國網財經10月25日訊 今日,在2016保險供給側改革發展論壇暨產品供應商大會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前副主席魏迎寧表示,保險供給側改革重點就是要處理好保險供給和需求的關係,如何以客戶需求變化為導向,更貼近市場,承接服務好旺盛的保險需求,這都是在新常態經濟發展環境下,國家和社會對保險業的新期待、新要求。
  • 廣發宏觀郭磊: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博士對於「需求側改革」解讀稱:第一,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第二,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需求側要通過市場化改革要用制度...
    原標題:需求側要通過市場化改革要用制度保護消費者權益   中國銀河
  • 華夏時評:穩中求進 需求側改革擴內需
    2020不平凡,中國將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怎麼幹,如何把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成為了市場持續關注和熱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