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華大學是吉林省省屬規模最大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前身是創刊於1983年的《吉林師範學院學報》)於2000年2月創刊。吉林省一級期刊,全國優秀社科學報,三次榮獲全國社科學報「特色欄目」獎。
「編輯學者化」是其立刊之本。20年來,學報人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主持完成國家語委項目2項、省市級項目若干項。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10餘篇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或轉摘。著、編(參編)學術著作20餘部。榮獲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3人次、二等獎3人次、三等獎1人次,市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2項。高素養學者型編輯隊伍建設,奠定了學報發展的堅實基礎。
圍繞社會發展主題,打造特色專欄,組織專題研討,是學報辦刊的主要特色。2004年,隨著國家語言戰略的調整,語言規劃、語言政策、語言生活等領域的學術研究成為熱點和當務之急,學報創辦了「語文現代化」專欄。這是國內第一個專門研究上述問題的學報學術平臺,吸引了國內外諸多學界大家參與討論。2005年,開設「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專欄,同樣得到學界大家的關注和支持。2010年,「語文現代化」專欄獲評首屆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特色欄目」獎。2014年、2018年「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專欄榮獲第二屆、第四屆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特色欄目」獎。
在特色專欄中組織專題研討和學術爭鳴,有利於形成學術拳頭和集群效應。「語文現代化」專欄連續組織多期「中國外語教育」和「繁簡字之爭」等熱點話題的專題研討,給國人以正確的認知引導,對國家語言規劃和語言政策的調整發揮了重要的資政惠學作用;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專題事件被收錄「2018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大看點」。
2016年,「東亞歷史與文化研究」專欄結合學術熱點問題推出「中國近代史的真教訓與真經驗」專題討論,邀約了同濟大學郭世佑教授,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王奇生教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館長潘光哲研究員,香港浸會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李金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勇、雷頤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鋒教授等8位學術大家參加討論。各位專家的真知灼見在學界引起強烈反響。
2018年學報刊發博導文章35篇,佔比24%,2019年刊發44篇,佔比35%。作者群中不乏「長江學者」等各領域的學術大家。每年都有國際學者參與討論,2019年有十餘篇稿件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上海高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全文轉載。
隨著科技強國、全民創新熱潮興起,科幻文學(包括影視業)得到迅猛發展,《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創辦「科幻新視界」專欄,邀請科幻界大家吳巖、黃鳴奮兩位博導做特邀主持人,已經連續組織4期專題研討,部分文章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2020年科幻專欄擬圍繞科幻藝術尤其建築藝術、2019年的「雙年展」推出科幻藝術專題研討。鑑於話題的專業性、必要性和重要性,請孟建民院士、張宇星、吳巖等學界大家參與。2050作為一個建築藝術節點,此次研討中也將很多前瞻性的思考提出。
近期,一位年輕作家及其現象被我們所關注:
吟光(本名羅旭),90 後新銳女性作家,「滑倒樂隊」唱作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本科、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畢業。香港作家聯會會員,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大灣區聯絡站秘書長。曾獲 2019 年中國網絡文學「年度新人」、臺灣金車奇幻小說獎、香港大學文學獎等獎項。多篇文學評論、短篇中篇小說發表於《書屋》《中華讀書報》《中國作家研究》《山花》等,2019 年 12 月推出長篇歷史小說《上山》,2020 年將推出三本新書:一是與劉慈欣等共同主編「深港雙年展」特別書籍《九座城市,萬種未來》;二是「港漂」題材的科幻作品集《港漂記憶拼圖》;三是長篇奇幻小說系列《天海小卷》。
2019 年 12 月以王維生平為藍本、深度還原唐代文人交友圈的長篇歷史小說《上山》出版,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獲得閻連科、劉震雲、李洱、葛亮、韓松和華東師範大學金雯教授等作家、學者的力薦,噹噹文學類新書排行榜位居前列,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光明日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鳳凰文化等主流媒體相繼做過專題報導。發布在文學網站的中篇小說《奔馬草原》網絡閱覽量高達近17萬。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受邀於北京大悅城、上海三聯書店、杭州鍾書閣、深圳南山圖書館、合肥樊登書店等地舉辦專場講座、文學分享會,以「上山」為主題的線上直播觀看量單場超 113.5 萬。
吟光,相信人之所以為者,既因思想重量,更兼想像輕盈。致力於幻想題材創作和現實系列小說,通古達今,道出古典審美、科幻狂想與現代境況之交接。一位90後年輕人,能夠有如此的學識、思維,如此博學、多才,取得如此豐碩令人矚目的成績,是中國文學界的一顆新星,充滿希望和感召力。未來,註定屬於年輕一代,我們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現在就開始發光發熱。年青一代需要關注,需要鼓勵,更需要支持,吟光及其現象,也值得研究,值得推介,這不僅有利於青年才人的成長,或將給中國的文學教育以新的啟迪,為中國文學事業發展培養更多種子力量。
故本刊將於近期圍繞吟光及其作品組織「新人·新作·新觀察」專題研討,以「從歷史走向現在和未來」的創作主線,進行推介和研究。研討的話題可從縱橫兩線:縱向以作家、作品入手,橫向從現象、中外、文體對比等切入,從《上山》的古今通達特點,談及中國青年作家的培養、大學文學教育、知識分子的時代命運、人文精神的定位與探尋等主題。誠邀國內外作家、文學評論家、教育家等各界學者參與研討。根據來稿情況,我們可以筆談、訪談、主題文章等形式展開研討。字數不限。主題文章至少8000字,短篇可發筆談,重在強調思想和觀點的深度。
投稿請寄郵箱:lkt916@163.com
▼點擊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