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晉北小城原平的市民而言,周二是個特殊的日子。
大約晚上6點45分,付小平就在「時光讀書會」微信群裡吆喝:「親們,走起!」
人們便儘早結束一天的工作,安頓好家人,帶著孩子,妝扮整潔,拿起筆和本去往市圖書館報告廳,那裡的150個座位經常不夠坐,許多人站在過道裡。
「時光讀書會」發起人付小平的準備工作更多些,往往從中午就開始:與主持人確認、和主講人溝通、打掃場地、調試設備,諸事繁瑣,但她事無巨細……
2015年10月30日,時光第二屆雅集現場,付小平(左二)與書友聆聽分享。
事情太多,付小平出行經常選擇打車,有些計程車師傅會認出她:「哦,今兒又周二了,你那個叫什麼讀書會?」
「時光讀書會。」
讀書會起名「時光」,付小平認為「時光」就是時間當中那些「發光、發暖、發亮」的部分,是人的一生當中最為珍貴、最值得擷取、最值得記憶的部分。書友中,有82歲的原平化肥廠退休職工陳裕老先生,他用行動踐行「活到老、學到老」,他精神矍鑠,滿面紅光,這與讀書不無關係。也有7歲的小學生妞妞,她雖時常聽不懂書中高深的知識,卻也知道了讀書明理,有暇得讀。
最年長的時光書友、82歲的原平化肥廠退休職工陳裕。
在這裡,不分男女,無論長幼,不問出處,寡言者不覺卑微,健談者不恃清高,都捧一份平等,奉心靈的自由,享喧囂世界難得的寧靜。
「時光」穿越風雨與時空,到今日已經走過六個年頭。
回望2014年12月23日,付小平受到忻州大鳥讀書會發起人歐雪冰影響,也在原平一家茶館的地下室辦起一期讀書沙龍,當時參加的成員只有不到20人。當讀書會辦到10期之後,在外界逐漸有了影響,參與的人員多了起來。付小平建起一個書友互相學習交流的微信群,並正式將讀書會命名為「時光」。從那時起,每周二的讀書分享活動便從未間斷。山西省作協副主席李駿虎先生說:「人一生才幾萬天,對於時光人,上千天為一個情懷,為一個追求而聚集在一起,實在讓人感到欽佩。」
截至目前,讀書會的固定分享活動辦了247期,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人踏入這個屬於書本與思考的空間。從《資治通鑑》、《瓦爾登湖》到《三體》,共計分享各種經典和名著近百部,書友們謂之「沒有圍牆的大學」。
8月22日,山西華艦體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組書記趙曉春在時光讀書會上分享《中華文明的歷史與未來》。
時常讀書,寫作欲望也油然而生,書友們的作品先後被《散文》《山西文學》《黃河》《五臺山》等文學期刊轉載刊登。書友劉勇曾經是1980年代山西文壇的新銳作家,由於工作的原因封筆多年,但在時光讀書會的影響下,劉勇的創作熱情被重新喚起,他的散文集《鳥鳴喚醒的色彩》榮獲2016-2018年度「趙樹理文學獎」散文獎。
即將為書友們帶來第248期分享的,是前原平文化館館長賈耀中。在文化領域輾轉半生的他,退休後在時光讀書會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在這裡,賈耀中的創作欲被徹底激發,並於2019年加入山西省作家協會。他說:"喜文學寫作,卻是沾了微信和時光讀書會的光,學著留下點東西。"如今,他的文章不僅發表在《山西文學》等期刊上,更在時光讀書會的公眾號上發出了幾十篇文章與人們分享,有書友在文末留言:「勾起了對往日時光的懷念,很感動,很驕傲,這是來自原平人的作品。」
2015年,時光讀書會組織書友解讀《詩經》,竟然開啟了全國首例以普通人視角審視解讀經典的大門,20多位書友共完成80篇對《詩經》的個性化解讀文章,最終集結成書——《全民詩經之國風氣象》,山西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劉毓慶為其作序。
時光讀書會《全民詩經之國風氣象》主創合影留念。
初見書稿時,劉毓慶便被驚豔:「如今願意讀《詩經》
的人越來越少,我從沒想到這樣一群來自基層的人竟然願意鑽研,可以寫出這樣好的東西。從他們解讀當中,我讀到兩個字,一個是真,一個是美。他們就像桃花源記裡面的捕魚人,不帶功利心,反而發現了《詩經》真正的美,我很感動。」
一個由教師、幹部、農民、工人、個體戶組成的讀書會,一個敢於劃著火柴點亮文化星空的草根團隊,創作了全國第一部以普通人視角審視解讀經典的國學作品,成功完成了一次詩意蛻變,這就是草根的國風氣象。
有人說,是原平的文脈成就了時光讀書會。的確,這裡有五臺山、雁門關、寧武關亙古環抱,滹沱河源遠流長,民族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形態,是西漢「三班」故裡,也是東晉「二慧」梓鄉。歷史上,原平曾湧現出60名進士、240位舉人。86年前的1934年,原平曾誕生過「同川讀書會」,會員遍及東社、西社、閻莊、城頭、南莊、溝裡和上莊等十多個村莊,會員最多時達到三四十人。他們時常學習從北平寄來的《辯證唯物主義》《大眾哲學》《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籍,並創辦了《野星》刊物。文化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有著強大而具有滲透性的生命力。雖然在1937年春同川讀書會因故停辦,但文化脈絡仍在傳承,當時的西社村便是革命將領續範亭的故鄉。
曾經的星星之火,讓先進思潮在原平這方文化沃土上蔓延成勢。如今的讀書會,是付小平在不經意間劃了一根火柴而點亮許多盞燈,又通過時光讀書會的社會輻射,把一盞又一盞代表著「光」和「暖」的讀書燈傳遞下去。
偶遇停電,時光人秉燭夜讀。
山西省作協主席杜學文說:「時光讀書會的人在讀書中找到了樂趣,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個境界非常崇高。他們把文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因為選擇了這樣一種生活方式,而使他們的內心充實起來、豐富起來、美好起來。也因為他們的美好而影響了這個社會,至少是影響了他們周邊的人。」
「這是一個純淨平等的烏託邦,登臺個個當教授,臺下人人小學生。」國企下崗職工李雁峰如此形容時光讀書會,他本人也曾作為主講人,向書友們分享過「窮年憂黎元,人間要好詩」的詩詞心得。
2018年時光讀書會活動盛況。
的確,在時光讀書會的講臺上,有大學教授、文化學者、政府官員,但更多的卻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書友。
8月25日,紅樓夢主題講座《寶黛的前世今生及原型》的主講人叫邢美春,這位農民工只上過9年學,卻熱愛文學歷史,因此自嘲「冒充文化人」。2017年,他走進時光讀書會,在此找到了「組織」,也得到了能夠上臺交流分享個人心得的機會,人稱一聲「邢老師」,他卻笑道:「老邢厚顏裝斯文,贏得時光薄姓名。」
8月25日,邢美春與書友分享讀《紅樓夢》心得。
讀書會的書友們讀書之餘,還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需要幫助的各類人群。他們在貧困鄉鎮南白鄉捐資助學,建立華中時光閱覽室,給孩子們提供更多閱讀機會;為白血病小學生劉曉璐、任超玥捐款幫助其康復;給東社鎮溫東社村失火殘疾人夫婦捐款,助其重建家園;捐助貧困大學生十餘人,給他們提供一個圓夢校園的機會……迄今為止,時光讀書會已經捐出善款十多萬元。
太多的人在時光默默奉獻著,公眾號平臺團隊、攝影師團隊、講師團隊、播音朗誦團隊,大家都把「奉獻」作為自己在時光的職責。常為時光讀書會活動出謀劃策的傅小英女士說:「我常常在想,在幕後為讀書會奉獻能獲得什麼呢?答案應該是純粹的快樂吧!」
所有的時光人在付出中都感到榮耀,每個人又都是這份榮耀的鏡子,透過自身,讓更多的人看到書的光芒,走進閱讀的行列。
有句話說:「以愛和純潔的動機開始的事情,無論是什麼,最終會有光明的未來。」正如付小平所言,「『時光』始終是一個進行時屬性的詞」,人人都對此深信不疑。(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攝影:彭可兒)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