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讀書會,讀出「宅」生活的文化味

2020-12-22 紅網

活動照片。

紅網時刻長沙4月22日訊(通訊員 董梅英 曾燕鋒)「大家好,我是居民宋奶奶,現在給大家帶來一段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日前,為了重啟居民由於突發疫情而暫停的文化生活,長沙市長沙縣泉塘街道星港社區以微信群為載體,舉辦了一場「防控不鬆懈,我們一起來讀書吧」的線上「雲端」讀書會,開啟別樣「宅」文化。

該活動得到了轄區許多家庭的積極響應,他們積極引導孩子和家人堅持養成閱讀習慣,鼓勵大家大聲朗誦,並用手機給拍攝閱讀視頻分享到群裡。「大家好,我叫恬恬,今天我朗誦的書籍是《為自己加油》,希望這一則積極向上的小故事能夠讓小朋友愛上閱讀。我好希望這次疫情能夠早點結束,等待春天的到來,我們就可以不用天天在家裡『關』著了,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還想上學見到同學呢。」

星港社區負責此項工作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計劃將『雲端』讀書會一直辦下去,每天都可以有家長將孩子寫好、錄製好的文章、詩歌發送到微信群中,供大家一起學習交流,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在疫情期間相互展示、鼓勵的平臺。」

此次「雲端」讀書會不僅拉近了居民之間的距離,讓大家在展現自己才華的年紀中不留遺憾,而且激勵大家喜歡並愛上閱讀。參加活動的居民都表示很高興能參加這樣的「雲端」讀書會,活動方式新穎有趣,家長們也是希望社區能推出更多類似的線上「雲端」活動,豐富疫情期間居民的居家文化生活。

相關焦點

  • 開啟"雲端"模式 公共文化服務如何匹配"宅生活"?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公共文化服務如何匹配「宅生活」?  新華社記者周瑋、施雨岑  因為疫情,公共文化服務場館暫時閉館,線下文化體驗按下暫停鍵。
  • 上海書展這兩天的「雲端讀書會」,你參加了嗎?精彩活動每天都有哦
    孫甘露此前為「閱讀的力量」推薦書單疫情發生以來,閱讀成為許多人宅家的首選,原本讀者作者之間的相互交流隨之搬到了「雲上」,從建投書局、思南讀書會,到「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2020特別網聚活動。黃豆豆為「閱讀的力量」打call200餘場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線上閱讀活動,百餘名作家、學者、音樂家、多行業知名人士等陸續匯聚「雲端」。僅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的一場直播就吸引了數百萬人在線觀看,張醫生爆出的金句瞬間傳遍網絡。
  • 海港區村民「宅」在家裡「雲學習」,雲端踐行「學習強國」新風尚
    海港區村民「宅」在家裡「雲學習」,雲端踐行「學習強國」新風尚 2020-07-27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她之聲·關注】6月1日9:30,山東省慶「六一」親子讀書會,雲端見!
    【她之聲·關注】6月1日9:30,山東省慶「六一」親子讀書會,雲端見!山東省慶「六一」親子讀書會直播活動雲端開啟!《守望夢想》《小朗讀者》《和我一起玩繪本》,山東省慶「六一」親子讀書會三大篇章,帶你和孩子一同感受親子讀書的魅力!篇章一《守望夢想》一本書的能量有多大?它就像一顆種子,在高楷智同學的心中萌發出非洲之旅的夢想,快來聽他是怎樣在書的指引下走到非洲大草原的!
  • 青馬讀書會 | 《文化與實踐理性》
    本期「青馬讀書會」與大家分享的是《文化與實踐理性》。本書作者力圖將人類學的「文化」理論和社會科學的「實踐」理論結合起來。這種觀念認定,文化是在實踐活動以及實踐活動背後的實用利益中逐漸形成的。作者在書中提出很多獨到的見解,如關於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唯物論與唯心論的關係、主體與客體的關係等。本書倡導一種不同學說間的溝通與對話,不同學說間的融合溝通將有助於讀者廓清思想、開拓思路。
  • 文成文化館推出「雲端文藝快遞」 公共文化服務不斷線
    |點擊觀看新聞完整視頻為繼續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最大限度滿足多樣化、「零接觸」的文化需求,縣文化館推出「雲端文藝快遞」,將原有的文化館服務職能帶到雲端,打破時空的壁壘,讓公共文化服務不斷線。
  • 原平時光讀書會:一群普通人的文化進行時
    書友劉勇曾經是1980年代山西文壇的新銳作家,由於工作的原因封筆多年,但在時光讀書會的影響下,劉勇的創作熱情被重新喚起,他的散文集《鳥鳴喚醒的色彩》榮獲2016-2018年度「趙樹理文學獎」散文獎。即將為書友們帶來第248期分享的,是前原平文化館館長賈耀中。在文化領域輾轉半生的他,退休後在時光讀書會找到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 搶先預約 | 超厲害的【英文繪本讀書會】來了!
    前兩天,我們在「上海學生英文報」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第一期「In-N-Out」英文讀書會的招募通知,名額迅速報滿,活動受歡迎的程度出乎我們的意料。也有不少家長表示,沒有搶到機會,太遺憾了。但是,沒有關係!
  • 2020合肥君悅酒店雲端私宴行預見阜陽精彩都會生活
    移步窗邊,可俯瞰合肥城市繁華,鄰近高鐵南站,簇擁奧體中心、安徽電視臺、安徽大劇院等政務文化配套,近距離享受開敞式城市空間天鵝湖湖景,遠眺大蜀山之景,盡享山水景觀視廊。雖身居鬧市中心,卻寧謐雅致,不失奢華,演繹峰層生活方式,傳承一個圈層的身份與生活品味。
  • 求職分享講座 | 讀書會文化沙龍 Kick off
    讀書會 & 文化沙龍 & 求職分享講座對斯圖加特中文讀書會早有耳聞?在常規活動讀書分享會之外,我們為了拓展活動話題及形式,擬在每周末讀書會開放的場地(Kernerstr 48, 70182, Stuttgart)添加文化沙龍活動,在固定的時間段,定期邀請文化議題相關的嘉賓做小規模分享,話題範圍包含求職、文學、音樂、歷史、汽車、攝影 und so weiter. 邀請最有趣的靈魂作為嘉賓來分享,邀請其他有趣的靈魂來傾聽和交流。
  • 「讀」樹一幟,智慧育人,青山區鋼城第一小學「讀文化」讀出成長的...
    師生共讀,讀出成長的力量(彭年 攝)「激流勇進,山水開畫卷;琴瑟和鳴,弦歌韻華章。美哉,鋼一!強哉,鋼一!興哉,鋼一!」青山區鋼城第一小學教師張黎自創的詩文《鋼一頌》,一字一句都飽含著師生對這座書香校園的喜愛與自豪,彰顯了該校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及對現代教育的追逐。
  • 線下讀書會|讀出思考力,這才是閱讀追求的境界
    可是麻麻們又說了,在家閱讀,容易陷入「低質量閱讀」的苦惱裡:書看了不少,卻不會運用;看的很快,只看圖片不看文字;看書就是敷衍,大人一來假裝閱讀,大人一走,摸蝦釣魚…… 有時候看書也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比如——參加讀書會。 童書館開業已經兩月有餘,一直在等合適的時間開展線下讀書會,這不,寒假可以讓我們相遇。
  • 多彩貴州 書香高原·讀書會大展臺之明湖悅讀讀書會|27°黔地標...
    在六盤水師範學院明湖悅讀讀書會負責人丁克看來,校園、書本、知識、閱讀、學習、思考,這些環環相扣的「學習步驟」,在許多大學校園裡卻很難「完整過渡」,碎片化閱讀、快餐式閱讀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停留在表面層的閱讀只起到「接受消息」的功能,讓學生放下手機重拾墨香書本,依舊是校園生活永恆的課題。
  • 讀書會,新的流量增長點
    目光所及,讀書會產品鮮少參與,還是同樣的問題,讀書會和一般知識付費在屬性上有很多不同,購買讀書會的人往往傾向於長線投資,更看重其中的獲得體驗。喜馬拉雅和得到目前都已布局聽書盒子,它能根據主人的喜好智能推薦書單,同時還有語音喚起、雲端更新、生活助手等功能。
  • 邱天助:什麼是讀書會
    為什麼許多人想參加讀書會依據調查的結果大致有下列幾個理由: 1.讀書會是正規學校教育(formal shooling)以外的一種繼續教育。 2.讀書會提供機會閱讀以前想讀卻未讀的好書,或是以成人的觀點再次閱讀。 3.讀書會書目的選擇往往非限於個人的學術背景、興趣經驗,因而擴展了成員的知識領域。 4.讀書會提供一種接納、肯定、非裁判的氣氛,讓成員具有歸屬感。 5.讀書會的組成是因成員想要參加,而非必須參加。
  • 陸遠:漫步「雲端」之美|廈門晚報都市心樂活—雲上的日子
    組織線下讀書會六年之餘,總會有外地的書友問我什麼時候可以開線上讀書會。
  • 如此這般讀寫繪 助力宅家抗「疫」情‖雅安天立學校小學部二年級生活語文課程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雅安天立學校二年級語文備課組:連結社會熱點,挖掘教育資源,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上了一堂堂別樣的語文課,這樣的語文課真是每一天都充滿了期待呢!面對疫情,雅安天立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們,雖然無法奮戰在一線,也無法親自送去慰問,但,他們卻拿起畫筆,為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們,送上最獨特的問候!
  • 臨湖讀書會|帶上一本好書,分享一段故事
    」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張元濟8月30日上午,臨湖讀書會「帶上一本 好書,分享一段故事」主題讀書分享會如期在九龍湖臨湖書吧舉行。臨湖讀書會便是一群人讀書分享的平臺,同一本書,不同的人都能讀出不同的感悟。參與本次讀書分享會既有60後退休的老教師,也有10後會背唐詩的小學生。有團區委的幹部,也有普通的工廠職工。大家分享著自己帶來的書,從不同視角闡述自己閱讀感悟。
  • 鮮璟臺,為魔都食客帶來一場「雲端上的好粵味」
    從不一味迎合,撥開餐飲業飛速發展的迷霧,在擁有萬千味型的中國,在各家菜系一片繁榮的上海,上海浦江薈餐飲集團在業界可謂備受矚目,集團董事長周家豪先生,以其高瞻遠矚的商業眼光,在上海中心
  • 「宅文化」編年史
    沿襲宅文化鼻祖的日本市場,宅文化消費品的核心形式是ACGN(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Novel/輕小說)。從文化產業發展歷程而言,當時日本的動漫畫作品,只不過是面向青少年的教育小說(Bildungsroman)式的成長故事和描繪了社會變革的故事。所以直到上世紀80年代,宅的精神並沒有萌芽。現在被看做宅文化的標誌的漫畫和動畫,當時只不過是講述主流故事的一個新穎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