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修課:提升組織結構駕馭能力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評估一個管理者的核心能力,第一是戰略能力,第二就是駕馭組織結構的能力。組織結構能力如同古時將軍打仗的排兵布陣能力。它是決定是否能打一場勝仗的關鍵因素,因此組織結構能力是每一位管理者或有志成為管理者的必修課。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為了滿足市場的變化,業務會越來越多元化,產品多樣化,設計團隊的工作內容變得交叉化、綜合化。企業要求設計團隊具備業務和專業雙重能力要求。

以業務為主導的企業往往把設計師下放到業務線,採用分散式管理,導致存在設計師成長停滯,設計質量不高,設計資源配備重複、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而另外有一些企業採用傳統的垂直型職能管理,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設計師不熟悉業務、不關心營銷轉化,考核目標不一致等一系列問題。

一個有效的組織結構能有效地提升組織的效能,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應對自如地賦能多元業務線?如何讓UED團隊發揮最佳的效能?這是很多UED團隊leader的困惑。

這是我2018年空降一集團公司的資源整合經歷,採用了矩陣型創新管理模式,對集團公司分布在9條業務線下的近30名設計師進行了重新資源整合優化,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針對UED團隊的矩陣型管理,本文採用理論結合實踐的研究方法,總結出了符合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UED設計團隊的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為當下設計團隊的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及實踐指導。

有效的組織結構需要配合企業的發展階段、團隊規模等綜合考慮,組織結構的設計最重要的是權力的合理分配。

01 組織結構問題回顧及分析

原設計團隊採用業務線分散式管理結構,業務線對UED團隊分散式管理存在很多問題:設計師成長停滯,設計質量不高,設計資源配備重複、容易造成資源浪費等一系問題……

不僅影響了各業務部門在業務方面的專注力,而且設計質量直接影響產品的用戶體驗和用戶滿意度。不加以改進將由於UED團隊的發展瓶頸,影響公司的上市目標。

存在問題如下:

UED團隊存在問題分析

根據綜合分析思考後,我採用了組合型的矩陣型結構。

最初1個月,以2個重點核心業務設計小組做試點。憑著優秀的業績成果,經歷2個月的層層破冰,成功整合了分布在9個小組的設計團隊。有效地提升資源復用率,高效高質量的完成業務發起的設計任務,保障了設計師的成長,並在多方面取得進步:

工作效率方面提升:打破單打獨鬥,讓團隊具備團隊作戰能力,實現了0任務延遲,縮短50%的設計時間;設計質量方面提升:增加了設計內審、設計指導,為設計質量保駕護航;設計成本方面提升:提升設計稿通過率,避免反覆試錯,節省成本;人才戰略方面提升:建立人才梯隊培養機制。對關鍵崗位制定繼任者計劃,建立人才資源庫,實行導師「傳、幫、帶」制度。業務方面提升:我們具備了設計增長思維,以設計驅動業務增長;研究了產品轉化營銷模型;對用戶的購買決策行為進行了深度分析並落地項目。實現了專業與業務兩兼顧。

02 網際網路企業常見的組織結構

目前流行的不同組織結構都有它的優點、缺點以及適用邊界,組織結構解決的是權力與責任關係是否匹配的問題。

我們需要充分了解每一種組織結構存在的不足,並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行有效規避它的不足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才能有效發揮出組織的最佳效能。

1. 直線型結構

企業的創業階段,企業戰略重點是關注產品、質量和銷售業績,控制成本、保證產品質量。

優點:職權集中統一、責任明確、靈活高效、成本容易控制。缺點:適合小企業,所有事情由老闆決策,風格較高。適應邊界:企業的初創階段、小型企業。

2. 職能型結構

企業的成長階段,企業戰略重點是擴大規模和品牌積累,發揮企業資源的有效性,以專業取勝,由專業人員負責職能的管理,授權管理。

優點:容易快速成長、按職能劃分,有利專業的提升、有效減少資源重複和浪費。缺點:每個部門只關注自身利益,忽略整體配合和全局利益,跨部門之間較少協作。適應邊界:企業的成長階段。解決方案:部門經理人考核與績效獎金與公司整體業績目標掛勾。

3. 事業部結構

企業發展階段,企業戰略重點為引領行業和市場、高管團隊建設,充分授權,引入職業經理人。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企業家退到董事會的層面,管理交給職業經理人。

優點:強調結果,總部專心於長遠戰略。缺點:資源重複配置、容易造成資源浪費。適應邊界:企業發展階段,適合多產品、跨地域及多種產業經營。解決方案:用計劃管理、預算控制讓資源有效配置,利用品牌管理讓各事業部與集團公司保持統一。

4. 矩陣型結構

矩陣型是企業變大的過程中必然的一種選擇,矩陣型結構既保留了專業化管理的軸線,也有業務線管理的軸線,兩條軸線垂直交叉。既滿足企業的規模性增長的需要,又滿足專業人員的成長以及資源利用最大化的雙重要求。

掌握矩陣式設計團隊管理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多業務線的各類設計需求和難題,也不用擔心團隊成員技術盲點 或是接到沒處理過的設計任務。

(1)優點

能解決項目協調、資源浪費的一系列問題,有利於專業人員之間相互交流與學習,充分利用各職能資源。打破部門間的壁壘、消除本位主義,溝通鏈條更短、信息反饋更快,工作目標更統一,使各個部門間的工作重點回到公司的整體效率上。

(2)缺點

容易造成雙頭管理的混亂,員工迷茫,甚至資源爭奪,隱藏權力鬥爭。

(3)適應邊界

資源有限又需要規模化發展的企業、專業人員能力需要成長、多業務線成長期。

(4)解決方案

1)採用計劃管理:

每年底提前計劃好下一年的預算並嚴格執行;

2)雙向考核:

每個成員都要接受職能線和業務線的考核,一方面設計質量、專業能力評估、專業能力提升等要接受職能專業線的考核,另一方面接受業務線考核,例如:營銷轉化、對業務的熟悉程度、跨部門協作滿意度等;

3)責權清晰、權力平衡:

要劃分清晰各自管理軸線的責權範圍,兩條線上的權力分配要平衡,要與各自管理軸線任務的目標相匹配,避免責權利的不統一,軸線上的權力大小與公司戰略目標的彼此匹配;不同管理軸線要共同承擔某些指標,把利益捆綁在一起。

績效獎金與公司業績掛勾,能有效減少雙頭管理帶來的負面影響。否則一定會帶來組織效率的低下,管理上的混亂,當意見有分歧時,使員工感到迷茫無所適從。

03 距陣型組織結構分為3種

以專業為主線,業務為分支的矩陣結構;以業務為主線,專業為分支的矩陣組織型結構3種類型。下面分別講講每一種結構的特點:

1. 以專業為主線,業務為分支的矩陣結構

圖3:UED團隊矩陣型-專業主線

這種UED團隊矩陣式結構,以專業為主線,業務線為分支,每一個成員的工作只是一個項目上的一個節點,完成一個項目,必須在不同的工種的小組之間緊密協作,在同一個工種內也可以接觸到多種業務。

既兼顧了專業深度的提升,又兼顧了業務的熟悉,是一種比較常用的組織構架。

2. 以業務為主線,專業為分支的矩陣

圖4:UED團隊矩陣型-業務主線

這種UED團隊矩陣式結構以業務為主線,專業為分支,每條業務線配備不同的專業崗位,在一條業務線內深耕細作,組員對於業務場景和用戶需求了解得比較透徹,協作對象相對固定,協作默契度高,執行效率較高。

缺點:

是業務單一、對其它業務不太了解,跨業務組之間的溝通和協作較少,工作內容沒有新鮮感、成長空間受限。需要通過團隊技術分享、不定期的跨業務協作項目來彌補。

3. 組合型矩陣

圖5:UED團隊矩陣型-組合型

組合的UED矩陣,將低頻使用的資源抽離出來放置到設計中臺,作為公共資源池,用於企業文化、多業務線的品牌統一管理、緊急項目支援、低頻任務支撐等,打破了單純按縱向業務線、橫向專業崗位劃分的局限,形式更靈活,資源利用得更好,既兼顧了業務線的專業度和協作度,同時滿足臨時緊急任務的快速響應能力。

結論

矩陣型組織結構適合成長期、業務多元化,資源有限、對專業、業務規模發展有雙重需求的企業,能有效兼顧專業和業務雙重需求,充分發揮UED團隊的組織效能,組合型UED矩陣增設中臺公共資源池,既兼顧了業務線的專業度和協作度,同時又滿足臨時緊急任務的快速響應能力。

任何一種組織結構都有它的適應邊界,可以通過解決方案來規避它的不足。

熱愛設計、較強的產品思維、商業思維,持續學習並輸出新的設計理念和新的管理方法。

本文由 @吳玉玲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激活管理者本能,做組織最強腰部——實戰型管理者系統管理能力提升
    為什麼為什麼工作有分工,工作有經驗,強調是團隊,但部門溝通是一堵難以逾越的牆,越溝越不通 為什麼老員工雖忠誠度高,對企業也了解,但成為管理者就顯得力不從心 為什麼今天的員工看著很聰明,幹著沒激情,管理者如何帶動激活他們 管理者缺乏自我定位能力
  • 班組管理——TWI現場管理者能力提升
    TWI現場管理者能力提升訓練課程背景:在中國高速發展的環境下,如何快速提升一線生產主管的素養是所有製造型企業面臨的問題
  • Moka創始人趙歐倫:組織能力數位化提升路徑
    趙歐倫表示,構成企業組織能力的核心要素:人才、組織結構、價值觀。企業的組織能力離不開這三點。組織對企業的意義是,一群人圍繞這一個核心價值去做事兒。組織能力的基礎是人才,找對人是構建一個穩定組織的關鍵環節。人才代表了企業組織能力的最小單元。網際網路人口紅利的登頂,讓更多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B端企業。然而在對傳統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時,如何提升企業組織能力?
  • 【問對管理】成功管理者的必修課:麥肯錫7S模型
    麥肯錫7S模型是國內外管理者的必修課,囊括了管理者常考慮的7個重要問題。這7個問題分別是共同價值觀 (Shared Value)、戰略(Strategy)、結構(Structure)、制度(System)、技能(Skill)、人員(Staff)、風格 (Style)。前三項,戰略、結構、制度被稱作硬體。而共同價值觀、技能、人員、風格被稱作軟體。7S的核心是共同價值觀。
  • 楊國安:企業如何提升組織能力和業績?丨未來組織
    在這特殊的大半年裡,大家都經歷了艱難、不確定的變化,逆境中行駛的今年,中國公司的組織能力發生了哪些變化?管理和業務提升最核心的抓手是什麼?優秀公司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如何能持續地成長,帶著這份求知,來自百家公司的CEO高管出席了報告解讀大會,聆聽楊教授的解讀。
  • 管理者個人能力的四項力
    三、自我管理管理者除了管人、管事之外,還需要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個人覺得三個方面能力比較重要。自我學習能力。至於學習什麼,與每個人的職位與工作有關。總的來說,管理者必須形成自我學習的能力,這些學習將有助於與時代同步、保持工作的前瞻性;有助於工作方法的改進和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工作業績的提高。自我規範能力。自我規範的能力,有如常說的「以身作則」。你希望下屬是什麼樣子,你就需要做到什麼樣子;你的行為是對下屬最好的訓練。自我規範能力中很好的一種方式是,自我總結。
  • 1小時在線直播,4點教你提升產品管理者必備的溝通能力
    產品經理崗處於企業中間樞紐地位,其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強大的溝通表達能力。只有強大的溝通能力,才能協調企業不同崗位對於產品需求的理解達成一致,並齊心協力完成產品需求。作為產品團隊的管理者,溝通半徑會比團隊裡的其他成員更大,溝通表達能力則顯得更加重要,很多新晉產品管理者因為面對多方工作視角、目標、業務理解不一致而陷入溝通低效、項目阻礙、資源分配不均等重重問題中。
  • 組織扁平化與中層管理的提升
    在多數企業中,組織結構一般呈現出三個階梯,即:經營決策層(或戰略規劃)、職能管理層(或專業執行層)和一線管理層(或現場操作)。傳統組織的特點表現為層級結構,一個企業的高層、中層、基層管理者組成一個金字塔式的形狀。    隨著企業規模擴大,不斷增加管理層次。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管理者,在組織運行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 提高管理者的輔導能力
    要想不斷地提高企業、部門的績效,管理者就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輔導能力,如目標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和激勵能力。目標管理能力目標的設定是績效管理的起點,從源頭上決定著績效管理的有效性。只有設定了合理、科學的目標,後續的具體工作才能夠按部就班開展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 我們怎樣提升自己的文字組織能力?
    每一次的能力提升,都意味著一個人在背後的默默努力付出與艱苦的奮鬥,對於每一次的進步都是上天對自己辛苦付出的回報。沒有誰的成功是隨隨便便就做到的。陽光總在風雨後,只有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換來想要的結果。
  • 三個維度,系統提升企業組織能力
    資源和流程往往決定了組織的能力範圍,價值觀往往代表限制。在討論價值觀的基礎上可以衍生出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產品原則。 企業的創新能力如果能成功地從資源轉移到流程和價值觀中,成功便唾手可得。 當組織能力主要在資源上時,雖然改革不難,但將能力轉向流程和價值觀的時候,尤其是當其植根於文化中時,改革會變得十分困難。 那如何運用這個模型來打造組織能力?
  • 培訓管理者的成長路徑(提升必看)
    培訓管理者的成長路徑,一般從培訓專員開始,往上是培訓主管、培訓經理、培訓總監,最後是企業大學校長。在我看來,深刻理解每一層級崗位的工作重點,及進階過程中的核心能力錘鍊,踏踏實實,持續精進,這一重重修煉,無疑將是培訓管理者的一次次蛻變。1.
  • 做好管理者,要有知人善用的能力
    通常我反問:你教會主管如何做管理者了嗎? 他是優秀的基層不代表成為管理者了就能做好,要提升他作為管理者的結果導向能力和為組織成長負責的能力。 而這裡第一位的是知人善用的能力。最近讀的《蘇世民:我的經驗和教訓》,裡面有「25條工作和生活原則」,值得借鑑。
  • 領導力提升:領導力包括哪些能力?組成因素有哪些?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
    英國領導學專家學者Stogdill曾於1948年和1972年2次對領導個性特徵基礎理論開展調查分析.他在1972年得到的結果說明,管理者務必具有卜個層面的工作能力或素養,即造就、延展性、判斷力、自覺性、信心、使命感、協調性、包容、知名度和人際交往能力。
  • 權術型管理者的三大套路
    他獲得了什麼工作上的信息,也不公開,通過控制知悉範圍,實現自己對團隊的駕馭。原本部門的工作氛圍比較輕鬆愉快,大家內部不玩心機。他來了之後,驟然覺得心很累,既要陪著他跟公司管理層博弈,還要跟他鬥智鬥勇。他對於自己在公司內部各層級間博弈的能力非常自豪,而我們的感覺是,他的到來大大加劇了內耗,有時候簡單的事情能被他攪和好幾天。在權術型管理者手下,你不要追求效率。
  • 一名成功的基層管理者應具備的幾種能力
    因此,作為基層管理者要有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組織工作時更積極、更客觀、更健康。 簡單法則◆ 建立主動學習的意願、態度及能力。◆ 熟悉多元的學習方式。如錄像帶、廣播、電視、函授、參觀、計算機網絡、資料庫等。
  • 人才評鑑是企業管理者的必修課
    由於漢代後期察舉不實和過分注重品德的傾向與時代主旋律不符,曹操提出著名的「唯才是舉」,旨在將自己從軍事強人轉變為國家管理者。而且,察舉所依賴的「鄉舉裡選」的穩定基層組織不復存在,因此前朝舊例必須革新,「九品中正制」逐步孕育誕生。九品中正制在曹操時期幫助他清除漢朝死忠,並引入有能力有抱負的地方名士。
  • 你想做管理者嗎?你知道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嗎?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下:什麼是管理,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管理者應該具備的能力。一,什麼是管理?1.管理就是制定,執行,檢查和改進。2.管理就是對工商企業、政府機關、人民團體以及其他各種組織的一切活動的指導。
  • 職場上,優質的管理者,都具備這三種能力
    有的人拼命工作,努力表現,使勁渾身解數好不容易混到管理崗位,可還沒坐穩就發現很難駕馭團隊,回頭一想還不如做個基層來得清閒,最後因為熬不住而被迫跳槽,甚至降職。由此可見,並不是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能成長為優秀的管理者。但優質的管理者,都具備這三種能力,否則管理肯定做不長久。
  • 要當好餐廳管理者,你應該具備這四種能力
    所以,不是擁有了表達能力就一定能有用溝通能力。現實中,說起話來誇誇其談,落實到餐廳經營員工完全不聽的情況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備管理者的這第二項基本能力,這也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特徵。如果溝通能力也沒問題呢?那就再來看第三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