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十三五」期間實現退耕還林還草285萬畝 9000多萬畝天然林...

2020-12-19 中國園林網

記者12月7日從陝西省林業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陝西全省實現退耕還林還草285萬畝,9000多萬畝天然林得到休養生息,「綠色陝西」初步建成。
  陝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說,「十三五」時期是陝西「由黃變綠」的重要歷史時期。「作為全國退耕還林還草最早開始的省份,目前陝西已累計退耕還林還草4106萬畝,『十三五』期間就有285萬畝。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持續推進,陝西全省9170萬畝天然林得到休養生息。加上堅持實施的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陝西累計綜合治理沙化土地525萬畝,固定或半固定流動沙地860萬畝。」他說。
  黨雙忍說,目前,陝西國家森林城市達到7個,「十三五」期間陝西全省營造樹林3694.5萬畝,使全省森林覆蓋率增加到45%以上,增幅超過兩個百分點,沙區植被覆蓋率達到34.8%。「延安以北實現由『黃』變『綠』的綠色革命,陝北黃土高原成為全國增綠幅度最大區域。」(記者 劉彤)

推薦閱讀:

西北院穩步推進青海省天然林資料庫建設工作

福建省出臺方案加大天然林保護力度

北京天津重慶部署天然林保護修復工作

天津:今年起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陝西累計還林還草4106萬畝 初步建成「綠色陝西」
    國土增綠領跑全國 累計還林還草4106萬畝陝西是全國退耕還林還草的策源地和「第一省」,累計還林還草4106萬畝,「十三五」期間退耕還林還草285萬畝。持續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9170萬畝天然林休養生息,天保工程建設公益林365.7萬畝。
  • 5.15億畝!1.58億農民直接受益!退耕還林還草20年:綠了山川 富了百姓
    災後,黨中央、國務院果斷作出了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把生態承受力弱、不適宜耕種的坡耕地退耕,種上樹和草。退耕還林主要安排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嚴重地區,安排在15度以上坡耕地尤其是25度以上陡坡耕地。20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5174億元,完成造林面積佔同期全國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造林總面積的40.5%,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4個多百分點,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雲南森林覆蓋率增至62.4% 溼地面積達921萬畝
    截至2019年底,雲南省森林面積達3.59億畝,森林覆蓋率達62.4%,森林生態系統年服務功能價值達1.68萬億元,溼地面積達921.69萬畝。為進一步推進生態修復,「十三五」以來,雲南省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防護林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共落實中央和省級林草資金520.9億元,是「十二五」的1.6倍,完成營造林3700多萬畝、義務植樹5.3億株,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林業項目396萬畝,爭取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1444萬畝,位居全國第二。
  • 陝西鳳翔今年計劃完成造林綠化2.6萬畝
    中國園林網2月28日消息:2018年以來,鳳翔縣依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等三大林業重點工程,採取見縫插綠、拆房增綠、規劃建綠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推進全域增綠、綠化美化提質增效,全面掀起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熱潮。
  • 從一普通村莊變遷看四川退耕還林還草20年
    鄭環彩不僅賣茶葉,還把自家的房子改成了農家樂,一年的收入在7萬元上下。作為蒙頂山茶核心產地,秋茶正集中上市,還要舉辦首屆桂花節。茶和桂花是海棠村的兩大致富樹,是退耕還林帶來的新產業。1999年9月,四川啟動退耕還林還草試點,至今正好20年。全省已有263.6萬貧困人口通過退耕還林還草脫貧,海棠村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 雲南玉溪退耕還林力促林農增收
    加快國土綠化  改善生態環境經過10年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全市淨增森林面積82.6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了3.67個百分點,減少25度以上坡耕地面積12.48萬畝,昔日荒山陡坡漸漸披上了「綠裝」,82.6萬畝陡坡地得到了有效治理,增加了退耕還林區地表植被覆蓋度,涵養了水源,大大減輕了工程區的水土流失,大幅度減少了流入「三湖」及珠江、元江兩大江河的流沙量
  • 退耕還林丨林美人富:天池下的退耕還林實踐
    從1999年開始,一項宏大的國家工程——退耕還林在天山南北徐徐展開,綠洲內外,層層綠林在大片不適合耕作的土地上出現。2015年,隨著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的開展,新疆在總結前一輪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將生態建設和發展產業、惠民增收相結合,通過對林木經濟價值的挖掘,實現林美人富。
  • 四川若爾蓋:退耕還林補助資金仍是退耕農戶的重要生活來源
    公開資料顯示,若爾蓋縣作為首批退耕還林工程試點示範縣,自1999年啟動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項目以來,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7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3.1612萬畝、退耕還草0.5888萬畝,惠及9個鄉鎮、51個行政村、3918戶農戶23546人。
  • 「荒山禿嶺都不見,疑似置身在江南」 回望延安退耕還林20年
    在延安市退耕還林工程管理辦公室提供的4張衛星遙感植被覆蓋度圖像中,從2000年的「半黃半綠」到2010年的「一片碧綠」,再到2015年的「整片深綠」,時間的刻度顯示出黃土高原生態恢復的艱辛歷程。  自上世紀末國家啟動退耕還林工程以來,延安共完成退耕還林1077.46萬畝,植被覆蓋度從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
  • 2020年退耕還林每畝補貼1200元,是真的嗎?最新政策來了
    根據最早的資訊得出,那些被規劃在「退耕還林」項目的耕地原來是林地或者是草地,後來因為人口眾多,耕地面積不夠才允許開墾種田的。但是因為這些地土質並不是很適合種田,所以糧食的產量並不大,還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惡化,所以退耕還林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之前有網友在後臺留言說有新政策表示:「退耕還林的補貼漲了,變成了每畝補貼1200元,是真的嗎?」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關於延長和提高退耕還林補助的建議」復文
    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做出的重大決策。我局歷來高度重視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在安排退耕還林還草任務時,對包括馬邊縣在內的廣大彝族地區給予了大力支持。經各地調查摸底並報國務院同意,2017年批准核減四川等省區3700萬畝陡坡耕地基本農田擴大退耕還林還草規模,2019年又擴大四川等11個省(區、市)貧困地區陡坡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嚴重汙染耕地等退耕還林還草規模2070.42萬畝。2014—2019年,有關部門共安排四川省退耕還林還草任務292.13萬畝,其中馬邊縣18.21萬畝(還林17.11萬畝,還草1.1萬畝)。
  • 新一輪退耕還林每畝退耕地補助1200元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5月6日,財政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發布《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提出新一輪退耕還林每畝退耕地補助1200元,五年內分三次下達,退耕還草每畝退耕地補助850元,三年內分兩次下達。
  • 臥龍首次拍攝到雪豹,秦嶺天然林超五千萬畝,承德發現恐龍足跡
    在中國,國寶大熊貓的數量都比雪豹的數量要多。中國有著世界上60%的雪豹,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青藏高原及帕米爾高原地區,估計全國雪豹的總數在2000-3000隻左右。現在雪豹已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瀕危動物,此次在四川臥龍拍攝到野生雪豹的身影,是國家大力保護最好的結果。
  • 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來了!補貼標準都在這兒
    01退耕還林還草的意義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目的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對涵養水源、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淨化水質和空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造福子孫後代。其實大部分退耕還林還草的區域最早時本身就是林地或草地,當時由於人口增多、糧食不夠吃,使林地草地變成了糧田。但是,由於這些地塊的自然條件普遍比較惡劣,從而導致種糧的單產並不高,對糧食總產的貢獻意義不大,還造成了自然生態的嚴重惡化。因此,退耕還林是非常有必要的。
  • 2019年退耕還林補助新政策:一畝地補助多少錢?
    農村生活中的小夥伴應該聽說退耕還林的政策。我記得這一政策是在當時的小邊家鄉實施的。一位農民在他的耕地上種了樹苗,說國家將給予補貼,不會讓耕地閒置,所以該地區的許多閒置耕地開始種植樹苗。那麼2019年退耕還林的新政策是什麼?一畝土地的補貼是多少?
  • 2019年完成退耕還林還草80萬公頃 我國森林覆蓋率近23%
    《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國土綠化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年共完成造林706.7萬公頃、森林撫育773.3萬公頃,種草改良草原314.7萬公頃。  截至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2.96%,森林面積2.2億公頃。  2019年,我國大力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惠民成效顯著。完成退耕還林還草任務80.3萬公頃。
  • 退耕還草生態好 致富牛羊滿山跑!屏邊縣和平鎮人與自然和諧美好
    「這完全得益於退耕還林、還草的好政策。」和平鎮鎮長劉軍介紹,近年來,全鎮共完成退耕還林30615.2畝,退耕還草6002.7畝,耕地變成了林地、草場,農民也拿到了補貼。鎮上還對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5隻山羊,每隻600元;肉牛養殖戶均2頭,每頭2000元的標準進行扶持。
  • 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
    陝西是全國退耕還林還草的策源地和「第一省」,累計還林還草4106萬畝,其中,「十三五」期間退耕還林還草285萬畝。持續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9170萬畝天然林休養生息,天保工程建設公益林365.7萬畝。堅持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綜合治理沙化土地525萬畝,固定或半固定流動沙地860萬畝,成為全國唯一「拴牢」流動沙地的省份。
  •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
    陝西是全國退耕還林還草的策源地和「第一省」,累計還林還草4106萬畝,其中,「十三五」期間退耕還林還草285萬畝。持續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9170萬畝天然林休養生息,天保工程建設公益林365.7萬畝。堅持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綜合治理沙化土地525萬畝,固定或半固定流動沙地860萬畝,成為全國唯一「拴牢」流動沙地的省份。繼寶雞之後,西安、延安、安康、商洛、漢中、榆林又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省國家森林城市達到7個。「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營造林3694.5萬畝,森林覆蓋率增加到45%以上,增幅超過兩個百分點,沙區植被覆蓋率達到34.8%。
  • 濟源前一輪退耕還林補助全面結束
    11月25日,隨著大峪鎮王拐村崔素連2020年度完善退耕還林補助的發放,濟源已全面完成前一輪退耕還林補助發放。退耕還林補助發放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社會影響大,不僅是保護農民退耕積極性、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關鍵措施,還關係著黨和政府的形象與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