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DSP的電容式指紋傳感器識別系統

2020-12-16 RFID世界網
    引言

    指紋識別系統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識別方式,其廣泛應用於門禁、考勤和其他安防領域。本指紋識別系統,採用雙供電方式,既可與電腦聯機使用,也可作為可攜式設備使用。作為可攜式時,大約可存儲300~500枚指紋,同時系統有著很高的識別率。

    指紋識別系統應用範圍大、精度高、可以實時快速對指紋進行採集,註冊匹配,廣泛應用於安防領域中。

    1 硬體設計

    1.1 硬體架構框圖

    本指紋識別系統是以TMS320VC5510A為硬體平臺,配以Flash、SDRAM、指紋傳感器FPC1011C、LCD和鍵盤等外圍設備而成的嵌入式指紋識別系統。可以實現對指紋的識別、匹配、存儲等功能。系統採用雙電源設計保持系統隨時供電。具體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1.2 指紋傳感器模塊

    FPC1011C是瑞典FingerPrints公司成功推出的一種電容式面裝指紋傳感器,具有高圖像質量(363 dpi的解析度)、高耐磨(高達100萬次)、高抗靜電(可達15 kV以上)、低功耗(3.3 V工作電壓下的功耗為50 mw)等特點,是一種全新的基於certus傳感器平臺的電容式指紋傳感器。其工作電壓為2.5 V或者3.3 V,傳感器還具有高速的SPI接口,8腳的軟排線可以方便地接入各種系統。

    系統採用3.3 V電壓對指紋傳感器進行供電,把DSP的MCBSP2接口配置為SPI主機模式與傳感器(SPI從機)進行通信。採集圖像大小為200 ×152像素,SPI時鐘頻率由MCBSP2的CLKX2提供,設置為1 MHz。硬體連接如圖2所示。

    1.3 電源模塊

    電源模塊由兩部分構成,分別是電源電池自動轉換模塊和DC/DC電平轉換模塊。轉換模塊使系統在掉電的情況下可以自動轉到電池供電,使系統正常運行。DC/DC電平轉換為DSP外設提供3.3V電壓,為內核提供1.6 V電壓。

    自動電源切換電路採用凌特公司的LTC4414,電路如圖3所示。LTC4414通過控制2個P溝道MOSFET,實現一種用於電源切換的近似理想二極體的功能,從而實現兩個電源的高效「或」操作。FDS6975是一款雙P溝道MOSFET晶片。

    電平轉換使用LMl085-3.3 V和LMl085-ADJ可調輸出電壓,輸出電壓VOUT=1.25×(1+R2/R1)。為產生1.6 V電壓,使R2=38.3 Ω,R1=110 Ω,電路如圖4所示。

    1.4 人機互動模塊

    為方便操作和直觀顯示處理結果,系統安裝有鍵盤和LCD,可以實時進行操作和顯示。LCD採用的是FYDl2864-0402B,其以ST7920為驅動模塊,內嵌漢字庫,支持串口和並口數據傳輸。此處採用串口SPI協議傳輸,如圖5所示。

    數據傳輸時,DSP被配置為SPI主模式,以MCBSPl與LCD通信。通信過程中,CS為LCD的片選端,系統中直接接高電平,時鐘SCLK由DSP的CLKXl提供,SID連接MCBSP1的數據輸出口DXl。傳輸過程中要對數據進行打包,使其符合SID顯示的數據格式。其中RW和RS為00時DSP向LCD寫指令,為01時寫數據。因此若向LCD發送數據「01h」,則實際數據為「FA0010」。時鐘頻率SCLK被設置為100kHz,可滿足實時顯示的需要。人機互動中的鍵盤由3個按鍵組成,分別對應3個硬體中斷(intO、intl、int2),來實現指紋採集、註冊和匹配功能。指紋採集後存入SDRAM,註冊時指紋採集2次,匹配成功後存入Flash。匹配時先採集指紋進入SDRAM,再提取Flash中的指紋進行匹配,成功後作其他動作。

    2 軟體設計

    在硬體架構上必須有相應的軟體設計才可以實現系統的功能。軟體設計是在DSP的開發環境CCS中進行的,運用了嵌入式作業系統DSP/  BIOS,使開發更加方便快捷。在DSP/BIOS中,可方便地實現內存分配、中斷選擇、任務調度等功能。

    本系統的任務調度主要以3個硬體中斷為觸發條件,來實現指紋採集、註冊和匹配功能,具體框圖如圖6所示。

    採用SEM對系統任務進行調度,系統上電啟動後,任務處於掛起狀態,並一直輪詢,等待中斷觸發。啟動註冊中斷時必須在採集兩枚有效指紋數據成功的情況下觸發,否則會顯示註冊失敗。註冊中斷觸發後,對兩枚指紋進行匹配,如匹配成功則指紋特徵數據寫入Flash,如果失敗則重新採集兩枚指紋進行註冊。這樣可以降低因為首次指紋採集不清晰,而產生的匹配不成功。指紋匹配中斷觸發前提是Flash中存有註冊的指紋,同時實時採集新的指紋成功。若匹配失敗,則必須重新採集指紋進行匹配。

    指紋傳感器圖像採集程序如下:

    3 總結

    本指紋採集系統可以完美地實現指紋的採集、註冊和匹配功能,其內部算法處理時間<1 s,完全可以滿足實時工作的需要。用各手指進行試驗後,其平均FRR可達2.83%和0.17%,完全可以滿足生活中的需要。

1

相關焦點

  • 電容式指紋引領生物識別技術升級
    光學指紋技術是出現最早的指紋識別技術,這種技術一般在公司門禁、打卡系統中使用,這種機器一般可以在採集區域的底部看到紅色或者綠色的光源。電容式指紋識別與第一代光學指紋識別模塊相比,具有體積小、適用性廣等優點,如今越來越多的設備開始採用電容式指紋識別。
  • 基於ARM 的指紋識別門禁系統的設計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基於人體生理特徵的身份識別系統逐漸被人們開始採用,目前,從實用角度看,指紋識別技術要比其它生物識別技術更安全和方便。  基於指紋識別的TCP/IP網絡門禁系統方案設計的前提是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利用系統強大的功能以及良好的性價比,讓用戶得到最好的服務和最大的利益。方案的設計原則:實用性、穩定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和易維護性。
  • 【報告】智能終端指紋識別行業分析
    2013年10月,Synaptics公司以2.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生物ID識別公司Validity,正式宣布進軍指紋識別領域。現狀:目 前Synaptics滑動式與按壓式都有,採用有源電容式矽成像傳感器。三星與HTC採用其產品。
  • 光學、半導體、超聲波……究竟哪種指紋識別技術更好用?
    >依靠半導體傳感器來完成,又分為電容感應式指紋傳感器、溫差感應式指紋傳感器。 電容感應式指紋傳感器 電容感應式指紋傳感器由電容陣列構成,內部大約包含1萬隻微型化的電容器。當用戶將手指放在正面時,皮膚就組成了電容陣列的一個極板,電容陣列的背面是絕緣極板。
  • 指紋傳感器和假指紋攻防技術 | 雷鋒網公開課
    到70年代,美國FBI開啟了一個項目,從而開啟了用指紋識別來進行一些身份認證的工作。從此,業界對指紋的傳感和如何攻破指紋系統的研究延續到現在。指紋識別遭遇的攻擊手段層出不窮,假指紋就是其中之一。指紋的採集技術和傳感器原理是指紋識別系統最基礎的部分,所以,要認清指紋識別的安全問題必然繞不過這兩部分。那麼活體指紋識別遭破解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呢?為此,雷鋒網邀請了邁瑞微電子創始人李揚淵為大家分享《指紋傳感器原理和假指紋攻防技術》。嘉賓介紹
  • 生物識別技術產業發展深度報告:指紋與人臉識別
    2.2 電容式指紋成功引領智慧型手機生物識別技術升級 電容式指紋識別相比於第一代光學指紋識別模塊具有體積小、適用性廣等優點,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設備採用電容式指紋識別。電容式與光學式指紋識別差異主要是指紋信息採集的方式上,指紋信息的驗證過程基本相同。
  • 小米5指紋識別大揭秘!太給力了-小米5,指紋識別,揭秘, ——快科技...
    我們在各銀行櫃檯看見的櫃員指紋認證器大部分是FPC1011。FPC跟我本人的淵源也頗深,我對面型電容式指紋應用的數據統計就主要是基於FPC1011。如今我發明了第四代「C-Q-T」技術,建立邁瑞微來與老基友同堂競技,在商言商之外,也惺惺相惜。因為供應鏈的交疊,FPC的技術發展有相當比重沾了邁瑞微研發成果的光,例如微晶鋯蓋板會在下面提到。
  • 指紋識別技術原理及全球晶片廠商大盤點
    如果,用戶手指上粘了較多的灰塵或者溼手指可能就會出現識別出錯的情況。並且容易被假指紋欺騙。對於用戶而言,使用起來不是很安全和穩定。VLGesmc2、電容傳感器VLGesmc而電容式指紋識別是利用矽晶元與導電的皮下電解液形成電場,指紋的高低起伏會導致二者之間的壓差出現不同的變化,藉此可實現準確的指紋測定。
  •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究竟難在哪?
    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指紋採集技術目前主要有三種:電容式、光學式和超聲波式。其中,電容式在智慧型手機應用領域目前仍然有最高的市場佔有率。   由於我們的指紋是由凹凸不平的皮膚紋路構成,每個手指的紋路都完全不同,因此通過傳感器可以獲得不同的指紋圖像。
  • 電容式傳感器的應用_電容式傳感器測量電路
    電容式傳感器的應用   電容式傳感器具有結構簡單、耐高溫、耐輻射、解析度高、動態響應特性好等優點,廣泛用於壓力、位移、加速度、厚度、振動、液位等測量中。   電容式傳感器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1)克服寄生電容的影響   電容式傳感器由於受結構與尺寸的限制,其電容量都很小(pF到幾十pF),屬於小功率、高阻抗器件,因此極易外界幹擾,尤其是受大於它幾倍、幾十倍的、且具有隨機性的電纜寄生電容的幹擾,它與傳感器電容相併聯,嚴重影響感器的輸出特性,甚至會淹沒有用信號而不能使用。
  • 基於DSP CCS2.2實現指紋識別預處理系統設計
    DSP應用於指紋識別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科技領域和獨立的學科體系,當前已形成了有潛力的產業和市場。   本文選定100MHz DSP TMS320VC5402作為指紋信號的處理器,利用其流水線編碼的操作特點,並結合指紋識別技術,實現基於DSP CCS2.2的指紋識別預處理系統。
  • 指紋識別技術很多都來自Precise Biometrics公司
    Precise Biometrics COO Patrik LindebergPrecise Biometrics面向全世界的智慧型手機和新產品銷售指紋軟體,主要客戶是傳感器供應商,也可以直接向原始設備製造商、移動和智慧卡生態系統的其它供應商及系統集成商提供市場解決方案。
  • 安卓全面屏都用的屏幕下指紋識別,科普超聲波指紋識別的原理
    指紋識別可以說是蘋果一手帶熱的,雖然蘋果將指紋識別普及推廣,但是隨著iPhoneX的發布指紋識別和home一樣消失了。不過目前大部分的安卓手機,都是採用了屏幕下指紋識別。在全面屏上,安卓走得比蘋果iPhone更遠。截止目前看,大部分採用全面屏的安卓手機,都用上了更加酷炫的屏幕下指紋識別。
  • vivo屏下指紋技術解析:vivo屏下指紋識別怎麼做到?
    最常見的指紋識別方案是電容式的,這是運用最成熟的一套指紋識別方案,且成本較低,不過現有的電容式指紋識別都需要單獨設置識別裝置。屏下指紋識別,核心難點在於如何隱藏在屏幕下邊,並穿過屏幕對用戶的指紋進行信息採集和匹配識別,常見的電容式指紋識別技術難以做到這點。而就目前的指紋識別技術來說,適用的只有光學式指紋識別和超聲波指紋識別兩種。
  • 三種屏下指紋識別 哪種將成為未來主流
    根據TrendForce旗下的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在國產手機品牌vivo、華為、小米、OPPO 紛紛推出屏下指紋識別手機之後,三星也將搭載這種技術。作為手機第一大廠商,三星成為屏下指紋玩家將會進一步帶動屏下指紋技術的普及,預計到2019年,超音波和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佔手機指紋識別市場的比重從去年的3%到未來的13%,提升10個百分點。目前手機市場屏下指紋識別的應用可分為傳統屏下電容式指紋識別、屏下超聲波指紋識別、屏下光學式指紋識別3種主流方式。
  • 高通第二代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傳感器發布:更大更快
    舉報   IT之家 1 月 12 日消息你是否還在為 Galaxy S20 等手機中超聲波指紋識別器的準確性和響應速度感到痛苦
  • 小米5S超聲波指紋識別和普通指紋識別有什麼區別?
    常規指紋識別的原理是電容式信號感測,核心是電信號。手指(人體)的微電場與電容傳感器之間形成微電流,指紋嵴與峪(波峰與波谷)間會有高低電容差,這也是描繪指紋圖像的基礎。但是由於人體自帶的電流很小,指紋識別晶片檢測到的信號偏弱,也就需要增強電流信號。
  • 屏下指紋識別的春天到了嗎?
    7a3esmcDan Riccio還強調,蘋果從來沒有在iPhone X上嘗試過屏下、背部以及側面按鍵指紋的想法,要知道生物識別技術需要發展,指紋必然會被淘汰,蘋果要做這個技術的推動者。7a3esmc全面屏催生新指紋識別技術目前業內指紋識別廠商都在嘗試從電容式傳感器轉移到其他技術,其中一種是屏內感應技術,也稱為屏下指紋識別,這項技術可謂是全面屏催生的產物。
  • 「日本」東北大學研發出新型電容式圖像傳感器
    近日,日本東北大學的科研小組開發出一種新型接近電容式圖像傳感器。該傳感器具有非常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掃描到的指紋不僅可以顯示指尖的漩渦狀紋路,還可以顯示出紋路之間的汗孔。指紋可以作為進入鎖著的門或其他地方的身份證明,但目前的掃描儀可能會被偽造類似的指紋欺騙。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的研發成果將會改變這一漏洞。該原型傳感器於去年12月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舉行的2018年IEEE國際電子設備會議上首次亮相。一篇描述該傳感器細節的論文發表在2018年國際電子器件會議技術摘要上。
  • 電容式傳感器的分類、優缺點和電容式傳感器的測量轉換電路
    典型的電容式傳感器由上下電極、絕緣體和襯底構成。當薄膜受壓力作用時,薄膜會發生一定的變形,因此,上下電極之間的距離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使電容發生變化。但電容式壓力傳感器的電容與上下電極之間的距離的關係是非線性關係,因此,要用具有補償功能的測量電路對輸出電容進行非線性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