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府裡有一座劉府,裡面住著一位劉員外。劉員外年輕時跑南闖北掙下億萬家財,現如今年紀大了就在這奉天府安心養老。
劉員外平時會客宴賓十分豪爽。若遇落難之人必出手相助,遇不平之事也盡力周璇。而且每逢天災之時必定慷慨解囊賑濟災民,所以奉天府的人都尊稱他為劉大善人。
有一次酒樓裡議論誰是這奉天第一善人,大家都說非劉大善人不可,唯獨有一人不同意。
那人說他是劉府家丁,這劉府之中還有一人比劉大善人還善。這人就是劉大善人的母親劉老婦人!
他說劉大善人母親每日吃齋,早晚念經各一個時辰。每逢佛誕還要買來動物放生,如此已有二十餘年。一定是菩薩轉世才能如此虔誠。奉天百姓這才知道劉老婦人之善,一時間劉老夫人的善行傳遍了整個奉天府,百姓都說劉大善人母子定時佛陀轉世,將來一定會去西天極樂世界。
後來奉天府尹府知道此事,上奏朝廷。皇帝欽賜牌匾「積善之家」。為了恭迎牌匾,劉老婦人又買來一萬條魚,一萬隻鴿子放生。一時間「奉天魚貴」「鴿子絕跡」。
掛匾那日,劉大善人和劉老夫人一起出席。只見那劉大善人滿面和氣為人謙遜,劉老夫人慈眉善目白髮童顏。百姓紛紛說這真是兩位活菩薩!
正當要掛匾之時,一個老乞丐卻出來阻止。他指著這牌匾說:「你這新牌匾比舊牌匾要大,正好會擋著屋簷下的鳥窩,如今你大張旗鼓掛匾,驚走這窩裡大鳥,小鳥恐怕要活活餓死」
劉大善人和劉老夫人聽了,連忙稱是。安排家丁將小鳥取下好好餵養,又為這老乞丐送上好酒好菜。這才將匾掛上。看到這一幕的百姓都交口稱讚。
又過了兩年,秋天時奉天連降暴雨,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這雨竟下了三天三夜不停,河水倒灌入奉天城。奉天百姓連夜撤離。在撤離路上又遇山洪,劉大善人和劉老婦人與數十百姓被困在一座小山包上,眼看就要被大水衝走,百姓紛紛跪下磕頭祈求菩薩保佑。
這時就見水中浮起一大龜,竟然開口說了人話。
「我已修煉千年,只差一步就可得道成仙。如今正好馱一人脫離險境!積這善果!」
一時間百姓為馱誰脫險爭論不休,一老者說指著站在岸邊低頭不語的劉大善人說道:「劉大善人,活人無數奉天百姓無不感激,還是馱劉大善人脫險吧」
老龜卻說:「這劉大善人,年輕時在外地專做走私搶掠的勾當,他所施捨出去的財富不及他搶來的十分之一,我若救他恐怕天理難容」
百姓這才知道這劉大善人的真實面目,一時間議論紛紛。
「我所做之事,我母親從不知情。她這幾十年來吃齋念佛,放生無數,還請仙龜馱她脫險啊」
劉大善人雖然作惡但是個孝子,跪下向著大龜連磕三個響頭。
老龜卻說「你母親吃齋念佛,是為虛名!而她放生之前百姓紛紛捕魚來賣,她放生之後魚兒又被百姓抓回去吃掉。那日的小鳥她安排下人來養,自己卻是不聞不問!如今早已餓死!她雖念經卻是害人不淺,救她無用」
除去這劉大善人和劉老婦人,剩下之人爭論不休,眼看大水將至。
老龜指著人群中老乞丐說:「這老乞丐雖無善行,卻有善心,我還是救他吧」
說完就馱著老乞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