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中信證券今晚刷屏了。
3月4日晚間,近3000億市值中信證券披露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員工最多買入公司股份總數的10%,按照最新的收盤價,這是要拿出近300億真金白銀在二級市場買入自家股票,有人說,這是對A股的看多信號!
來看看中信這份持股計劃有哪些重點。
1、自願參與,風險自擔
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自主決定,員工自願參與,公司 不以攤派、強行分配等方式強制員工參與員工持股計劃。 另外,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盈虧自負,風險 自擔,與其他投資者權益平等。
2、那些人可以參與?
與公司籤訂正式勞動合同的董事、監事。
公司高級管理人員。
公司中層管理人員。
公司經營管理層提名的核心關鍵員工。
總部 SVP 及以上職級人員,境內各分支機構營業部總 經理及以上人員。
公司境內全資、控股子公司參照公司總部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符合公司相關規定,總部派往全資、控股子公司的人員。
公司其他骨幹員工。
3、母公司1000-1500人參與持股計劃
員工持股計劃中,母公司員工持股人員數量約為 1,000-1,500人。本持股計劃生效後,公司董事會將根據本計劃規定的流程,確定參與持股計劃的人數、資金額度及持股份額。
4、資金來源——員工薪酬
員工持股計劃的資金來源,為公司應付員工的合法薪酬,境內全資、控股子公司的資金來源於子公司應付員工的合法薪酬
5、直接在二級市場買買買
員工持股計劃的股票來源,由信託管理機構根據管理委員會的指示直接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的 A 股或 H 股股票。
6、持股規模
全部有效的員工持股計劃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總數,累計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 10%,其中員工持股計劃所持的 A 股股票總數和H股股票總數分別不超過各自類別股份總數的10%。
單個員工所獲股份權益對應的股票數量,累計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 0.5%。
員工持股計劃持有的股票總數,不包括員工通過二級市場自行購買的股份、通過股權激勵獲得的股份及後期按股份權益轉增或獲配的股份。
基金君看了一下,中信證券的總股本有121億,按照今天的收盤價算,買10% 的股票就要花掉近300億人民幣,這可是大手筆啊。
7、鎖定期不低於24個月
每期員工持股計劃的鎖定期限不低於24個月,鎖定期內不得進行交易,自公司公告當期標的股票過戶至信託管理 機構為本員工持股計劃專門設立的持股帳戶名下時起算。
8、啥時候開始買股票
每期員工持股計劃的購股自公司股東大會或授權公司 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 6 個月內完成。
員工真金白銀買自家股票
現在算抄底還是接盤
最近的A股很火,今日,受周末科創板開閘等多重利好消息刺激,上證指數今日跳空高開,時隔近9個月再度站上3000點;與此同時,在衝破3000點關口之日,A股市場迎來近百點「巨震」,滬指盤中一度上漲3.23%,午後快速回落又有所回升,最終收漲1.12%,報收3027.58點;滬指K線圖形成一個長上影線。
其中,本輪行情的領頭羊,券商板塊已經震蕩多日。
而中信證券的A股股價已經從底部的15.88元/股暴漲54%到24.49元/股,這個時候還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市場認為這是一個看多的信號。
中信證券人均年薪超50萬
董監高稅前薪酬總額4124.1萬元
據基金君此前統計,最新數據顯示,中信證券2017年的人均年薪有50.95萬元,
2017年,中信證券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為49.21億元,但在2016年,這項支出為63.18億元。與薪酬支出減少相對應的就是員工數的變動。2017年,中信證券員工數較上年減少了543人。
年報顯示,中信證券董監高2017年度稅前薪酬總額4124.1萬元,同比增長約11%。
其中,中信證券董事長張佑君的年薪是553萬元,總經理楊明輝則是690萬元。
中信證券:趨勢性反彈接近尾聲
雖然中信證券在滬指3000點的時候拿出來員工持股計劃,被市場認為是看多的信號。
但自家的券商分析師卻說趨勢性反彈接近尾聲。
中信證券表示,A股趨勢性反彈接近尾聲,預計市場將從爆發期進入平靜期:政策預期趨於理性,業績周期確認向下,放量快漲後的資金博弈下,行情趨於分化。預計3月上證綜指在2800 ~3200點區間震蕩,業績是最重要的主線,建議關注長期邏輯清晰,景氣向好的績優標的。
不過這個員工持股計劃有效期為10年,且每期員工持股計劃的鎖定期限不低於24個月,是一個長期投資,可能不在乎短期的市場波動。
海通證券荀玉根團隊則將本輪行情直接劃歸為牛市,並指出牛市分為三個階段,且當前市場正處於第一階段,即牛市的孕育準備期。牛市第一階段,企業盈利還在回落,但政策偏暖,流動性改善推動估值修復,這種修復往往體現為市場普漲輪漲,價值搭臺,成長唱戲。
申萬宏源觀點針鋒相對,認為「牛市尚無堅實基礎」,當前行情只是春季躁動。申萬宏源表示,寬鬆預期驅動的「業績牛」尚難證實,隨著主要矛盾逐漸回歸基本面驗證,3月賺錢效應開始收縮是大概率的。
科創板細則落地:
中信等龍頭券商或成主要受益者
3月2日凌晨,證監會和上交所正式發布了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主要制度規則和配套業務指引。隨著細則出臺,科創板何時開板、對A股後市影響也成為關注重點。
對此,業內人士預計,科創板最快7月開板,目前看來券商板塊利好明顯,頭部券商或成主要受益者。
天風證券認為,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改革的「發令槍」,為A股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在科創板推進的初期,頭部券商將大概率成為改革的主要推動者和受益者。估算科創板首年給券商帶來的業績貢獻約為60億元,佔2018年證券行業收入約2.4%。
華創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洪錦屏認為,科創板將是場內市場註冊制的首次嘗試,對未來註冊制的進一步推廣具有標杆作用。券商投行部門業務規模增長明確,券商作為中介機構的作用有望放大,費率可觀。同時還將帶動銷售、交易、直投、創投等其他業務的聯動發展,強投行料將率先受益。
早在2006年提出股權激勵
這不是中信證券第一次提出員工持股計劃,據公開資料顯示,券商的員工持股計劃最早由中信證券提出。
2006年9月6日中信證券提出股權激勵方案:
暫存於中國中信集團公司股票帳戶下的總量為3000萬股首次股權激勵暫存股中的2163116股為公司首批股權激勵計劃的來源股,該部分股票在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實施公司批股權激勵方案的議案》後,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帳戶內過戶至激勵對象名下;該部分股份在完成過戶後,性質為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限售期為自過戶之日起60個月。
中信證券3000萬股首次股權激勵暫存股中其餘的7836884股,系中央及地方國資委管理的國有企業同比例出讓的股份,在取得國資委批覆後,中信證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具體的實施方案。2011年9月6日,中信證券股權激勵股中的66081000股上市流通。
時隔近13年後,中信證券再次提出員工持股計劃,表示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可建立和完善勞動者與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機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和競爭力,促進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不過,今天的員工持股計劃只是草案,最終實施情況還要等中信證券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