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洲影志|第12期工作坊「專業疏通電影」

2020-12-24 澎湃新聞

回看不久前結束的新亞洲影志廣州工作坊,攢動著年輕人剛出籠的荷爾蒙和創作欲,由本地導演黃梓帶路,吃到28元的「佛跳牆」,和「五條人」的浪人情歌一樣便宜又美麗。結束瘋狂的不分晝夜的創作和吃吃喝喝,與剛結識的朋友掏心掏肺醉酒當歌,最終學員們坐在真正的大銀幕前看到了自己的作品,滿足或饑渴,男男女女肚腸裡翻騰著各種滋味,再各奔了東西。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第11期廣州工作坊

more+

導演蘇青經營著北京藝術區裡一個餐廳,餐廳在宋莊見證了「北京獨立影展「的起落。他喜歡引用小津安二郎的一句話大意是說好電影要有餘味。蘇青做飯和拍攝都是做手工,手藝在這二十年間漸漸爐火純青。廣州工作坊之後,蘇青沒有直接回北京,他去了趟梧桐山。發現山中幾間小飯館經營素食,做得用心美味,別有洞天。吃了山上的飯,他覺得也許2020年新亞洲影志的電影工作坊可以在這裡,將年底的一錘落地。

廣州早餐店裡新亞洲影志的兩位發起人郭曉東和蘇青(攝影:餘萍)

於此同時,工作坊的發起人郭曉東獲悉他所製片出品的影片《樹房子》有了盜版,這讓更多人知道了一個叫張明歸的越南導演,對於製片人,盜版是個麻煩。但生活要繼續,做什麼樣的電影已經不是困擾郭曉東的問題,他確定了第26期「新亞洲影志影人會「的策展——經歷一年與TaiwanDocs溝通選片集合成」臺灣紀錄片回顧專題「,其中包括了很少面世的60年代的陳耀圻的短片合集,以及2013-至今的數位臺灣導演作品集。這是新亞洲影志影人會繼」韓國釜山電影節AND回顧「、」首爾獨立影展回顧「、」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回顧「三次重要展映之後與內地關係更為緊密,又鮮有互通的一次電影交流。

海報設計:新亞洲影志廣州工作坊學員李景宇

11月的北京依然會是疫情嚴防的安全城市,線上交流的時髦不比線下可以嗅到彼此的呼吸,郭曉東覺得需要離開北京完成這次電影的旅行。

11月,宜開業 開工 開機 。11月是好月。

新亞洲影志電影工作坊第12期,決定去深圳,拍電影。工作坊得到當地支持,有了方便使用的空間上課、製作、剪輯。地方確定在了南頭古城。一個電影院也確定下來將進行兩天的「臺灣紀錄片回顧」,放映作為第一堂課向工作坊學員全程開放。

新亞洲影志工作坊第一期導師耿軍2017年在南頭古城拍攝的短片《讀城記》,剪輯師為新亞洲影志的發起人郭曉東。

號稱千餘年歷史的古城其實很小,網上言語不詳的介紹仿佛曆史只是粗略地在這裡劃了幾道。古城四周林立高樓恰如被簡化的時間形成的厚實餅皮,夾著古城,正好是塞在其中的一點餡料,要叫賣兜售餡兒餅顯然是餡兒少皮厚。但雪地可以撒野,沙漠上可以建造欲望之都,荒蕪意味著生長。話說脫離賈樟柯的平遙依舊賣出數不盡的牛肉,沒有土特產的深圳南頭古城將會有帶攝像機的青年爬上牆頭。

翁奮《騎牆,深圳一號》,2001(圖片來自網絡)

姑娘的背影是深圳在時代大門展望時形成的符號,被寄予對現代化和經濟騰飛的想像與嚮往。日復一日的日常已經覆蓋了宣傳口號,如今圖片中的女青年能不能轉過身來,讓我們看看她的面容?也許真的,只有站在深圳,我們才又想起這一切。

本期工作坊

時間 2020 11月14-30日

坐標 深圳南頭古城 梧桐山

執教導師 廖克發 李冬梅 龍淼淵 謝宇斌 蘇青

深圳電影工作坊由五位電影作者進行創作指導,這還是前所未有的。以下小廣告內容,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專業疏通電影 新亞洲影志

電影工作坊2020深圳招募成員

特邀導師李冬梅(重慶)

「為什麼我要拍電影?」導演李冬梅其作品《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剛剛被公布在平遙獲得「藏龍單元費穆榮譽最佳影片」,這是一部被熱議,被指觀影離場人數最多的作品。比起冬梅獲獎,更意外的,是平遙電影節賈樟柯團隊「權力移交」,電影節又回到了平行空間。不意外。這通常也意味著「最佳影片」依然是看不見的佳片,影院外的電影。如此這樣,「為什麼我要拍電影?」這個問題就顯得尤其重要。

特邀導師廖克發(臺灣)

臺灣導演廖克發是橫跨紀錄與劇情片創作的獨立導演。他的作品這一次會在「臺灣紀錄片回顧」的專題中放映。其實廖克發已經在新亞洲影志邀請下來過一次北京。那是個暖氣稀薄的冬天的夜晚,進來的人都挾著寒氣。發生在熱帶的歷史題材影片《不即不離》,那些隱匿於橡膠林中的影像和被篡改的歷史顯得焦灼模糊,穿過銀幕感覺到熱浪,有種味道,可能是放映廳散發出來的潮氣的味道,但就和電影結合在了一起。多年歷史題材紀錄片的經驗是有利於劇情片的需要的。廖克發充分利用了他的電影經驗進行紀錄片和劇情片的創作。「電影是器官」,廖克發覺得。

那天,還記得觀眾中來了年近九十的歷史親歷者,安靜觀看,臨走向大家鞠躬,而廖克發當時卻在擔心電影上線後搞不好有人會來抓走他,也幸而是沒有。於是我們這次就又能再見到他,和他一起深究下電影作為器官是如何運動。

2017年2月26日新亞洲影志影人會第3期:廖克發《不即不離》

特邀導師龍淼淵(深圳)

有一百分的才華可以做電影,也可以做豆腐,所以這種人是不一定要做電影的。換言之,電影沒有十分的才華也可以做得好。對於有些人來說,電影是四維空間,製作出來超越認知,刷新體驗,作為導演需要懂得合作與製作來完成電影迷宮的搭建。六十分的才華,加上八十分的製作,可以是一部九十分的電影。這是一本正經的胡說,也是坦白的實話。

這一期的電影工作坊中,導師龍淼淵擁有更多的標籤:製片人、導演、攝影師、管理學學士、創意媒體碩士。這讓他很像一位「達人」。這在新亞洲影志電影工作坊一貫的野生創作勢力中,是一次開放互動的實驗。「一部製作優秀的獨立電影」這難道不是一個病句嗎?一切皆有可能,這可能是我們面前的時代,讓製作、合作有了更多可能,藉助龍淼淵的經驗,創作與學習可不可以走更遠?

製片人、導演、攝影師多重電影崗位一人擔的龍淼淵

特邀導師謝宇斌(廣州)

導演謝宇斌,繼上期廣州工作坊導師一職繼續擔綱。宇斌在法國學習電影與紀錄片,海歸回來在家鄉組織「月光放映」。在完成上一期的廣州工作坊輔導工作後,謝宇斌也找到了更大的能量,更多刺激,緊接著他接連創作出更具實驗性的作品。他是工作坊年輕人其中的一個,作為一個作者,支撐著更多的作者,他是這樣,其他人也是這樣,走在路上的,會幫助更多人往前走。

謝宇斌(左三)在廣州電影院協助工作坊學員作品展映

常駐導師蘇青(北京)

導演蘇青,是工作坊裡的「哥哥」,作為新亞洲影志發起人,話不多。二十年獨立紀錄片創作,經歷過中國獨立電影默默無聞的開端和高光時刻,重要的是,他從未停下創作。四十年吉他演奏,畫過畫也下過井,做得美食,不同的事,同一個人,沒有標籤。蘇青的紀錄長片,長期表現聾人題材,但他從未覺得他所關注的是弱勢,相反他所看到,是聾人的強勢,社會的弱勢,這使得他的作品有所不同。也因此蘇青成為了一個有著自在態度,溫和堅持的創作者。他幫助更年輕的作者,但不會令人生出膜拜。作為經驗豐富的作者,這種經驗來自創作也來自生活,創作與生活是合一的,因此他的創作理念更接近自然而然的方式。他說「我必須愛我拍攝的人」,蘇青這種方式,在獨立導演的創作中,也是治癒的~孤獨心靈都在電影中靠近。電影不是生活的一切,但如果電影如此重要佔據了生活,那一定要有堅定又溫柔的力量,蘇青就是這樣。

蘇青在2018年10月新亞洲影志第二期工作坊

介紹,依然是不詳盡,不妨參考閱讀每位導師所撰寫的工作坊的思考闡述,緊隨其後的工作坊課程與日程安排很具參考性。也建議翻閱前面多次工作坊的點滴紀錄。

寫在最後

2020是尤為特殊的一年,對很多人來說是失去特別多的一年,包括電影。

電影回來了,也回來了,我們的生活。

電影難以割捨,因它是器官(廖克發),是豆腐(小津安二郎)是蛤蟆油(黑澤明),電影可以用以愛撫,可以進行施虐,可以在電影裡面失去與挽回,幻想與冬眠。電影可以是我們想讓它成為的某個感受與記憶。因此,召集這一期電影工作坊,為這一切。

新亞洲影志第12期

深圳工作坊課程介紹:

1)李冬梅課程闡述:

為什麼我要拍電影,電影對於我意味著什麼?

我是在21歲的某個清冷黃昏,在一段從舊工廠改造成宿舍到學校教室的水泥路,在一段極陡的下坡和一個垂直的轉角上告訴我自己,活著本來就是孤獨的。

後面的很多年我做了很多事去對抗孤獨。去了自己長大的偏遠小鎮教書,後來又辭去教職繼續學習,然後自己創業,最後在31歲的時候決定從零開始學習電影創作和製作。

那個學習電影的決定是這樣完成的。那一天,我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坐在一個空大的電影院看一場不知名的電影。電影講的是一個伊朗的小女孩和她的父親對抗,因為她的父親總是想要一個男孩,她對自己作為女兒不被重視的現實感到困惑。那其實也是我的故事,那一刻我感到一種慰藉。我看到在遙遠的伊朗在一個不知名的村莊有一個和我曾經一樣困惑的小女孩,這種慰藉是因為這樣的聯結。我想或許電影可以成為我對抗孤獨的方式。後面的九年裡,我學會了怎麼製作一部電影,作為獨立電影人怎麼面對因為創作帶來的長時間的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困頓,怎麼在這個過程裡做一個笨拙的執念的不倒翁。

電影最終帶給我的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可以不再懼怕人活著本是孤獨的真相。

這次的學習,我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這種力量的生長過程,希望選擇了電影的你們可以通過電影和你們周圍的世界和你們自己,產生更深的聯結。

攝影:張博然

李冬梅,電影導演編劇。2015年畢業於墨爾本大學電影電視專業。澳大利亞導演協會會員。畢業作品「陽光照在草上」獲得最佳導演獎和最佳攝影獎。2018年開始電影「媽媽和七天的時間」的創作,於2020年9月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完成該片的世界首映。後相繼入圍釜山,平遙維也納等多個國際電影節,並獲得平遙電影節費穆榮譽最佳影片。

2)廖克發課程闡述:

電影不是你的附屬品,讓它長成你的器官。

任何一名創作者都在面對一個問題,在影像已經蓬勃爆炸的今世代,為什麼還需要你那多一點的影像?在山丘上多撒一點沙子,那影像是真的對你有意義嗎?或是對世上的某個人可以閃耀出它特殊的金黃色?

首先是你得分辨出那金黃色。

你是想在自己的「個人嗜好」中多收藏一些紀念品嗎?一個跳板?

或是你真的需要,把影像長成器官,是你非得去認識世界,辨識世界,和世界溝通的方式?

影像是我作為抵抗的方式。但那不是什麼勇敢或者英雄心態,而是和個人的生長背景有關。我從來沒有一個想像中的「電影夢」,對我來說那是一種自然必須做的事情。無關提名或得獎,就算我有一天找不到錢了,沒成就了,我還是會去做任何事,把我想講的話講出來。他不會想著一定要成為經典電影大師,甚至有一天電影不見了,去從事其他創作都可以。但你要知道自己心裡想講的是什麼,那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簡單的事。

我沒有太多可以說的內容,我只能分享我的原點。以《不即不離》與《菠蘿蜜》為例,分享我如何從田野調查開始,完成了紀錄片《不即不離》,短版到長版,然後再著手《菠蘿蜜》重新編寫、集資、選角、場地至一部電影的終於完成。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Adunis)說「中心是一切邊界的邊界」,把自己放在那個邊界上。電影沒有太多方法,你找到了原點,你就會開始長出自己的方法。

課堂練習:拍攝一顆「空的空鏡」

由於大多數時候,我們拍攝每一顆鏡頭都是在述說某些事,某些內容。我想讓學員練習拍攝一顆沒有內容的鏡頭,只是表達「空」這件事,當下的心情。附註幾個句子,可以是拍攝這顆鏡頭的感覺,或是拍攝時的心得。

廖克發,臺灣崛起的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菠蘿蜜》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新浪潮競賽單元以及金馬影展最佳新導演提名。短片《妮雅的門》也曾在釜山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

《菠蘿蜜》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三大洲影展,臺北劇本工作坊,並獲選坎城電影節「世界電影工廠新導演工作坊」。創作持續反映真實世界,其兩部拍攝家鄉的紀錄片《不即不離》與《還有一些樹》依然面對馬來西亞政府的審查禁止。曾參與柏林電影節天才訓練營與金馬電影學院。

3)龍淼淵課程闡述:

重返一個人的影像

記憶總是在動筆的時候異常活躍:

1,日,外,海拉爾

我作為攝影幫助跨媒介藝術家炭嘆在「地遠心自偏」的廢墟拍攝《未知儀式之二》,她一人分飾紅白女巫,我的眼睛被無人機取代,沒有《異星災變》Mother那種獅子吼的摧枯拉朽,手指撥動搖杆彷彿楊露禪練習「雀不飛」,與女巫即興的肢體能量拉扯張弛的遊戲。

2,夜,內,武漢173碼頭

跨年之夜,為了紀念駕鶴的老頑童畫家瀋愛其,擅長呼麥的哈薩克小哥掏出兩尺左右的一根PVC管,唇如簧片,薄如蟬翼的氣流直接化為弘一絕筆「悲欣交集」鑽進了我的耳朵。我發了朋友圈,音樂人一個人可以做一支軍隊的事情,電影人常常一支軍隊去做一個人的事情。MFA時期最有才華的同學評論:說得很到位。

3,夜,外,梧桐山小巷

SP小姊姊最近找我拍廣告,我想起她剛畢業的時候來山居找我聊一個移民的故事,影像真水無香,但她的VO款款情深。我很願意做製片人幫助她邁出個人的一小步,做完片花寫完文案之後數年,片花還是片花,文案還是文案。我時常想起她離開梧桐山的背影,夜色下,玲瓏的步伐把器材包震出了行軍的節奏,遠去。

4,夜,內,上海延長路

論壇結束,張天師說今晚還要擬稿3000或1500字,但還是與一眾學者,學霸以及學渣把酒言歡,席間happy,酒灑了自己一身,桌上並沒有餐巾紙⋯⋯桌前後來只剩下學渣,要繼續幹掉十五年陳的黃酒,電話響起,問有沒有看到天師的手機和充電寶。答曰,喝完送回⋯⋯來到天師門口,送回物件,他用生怕打擾蚊子睡覺的禮貌語氣說:已經500字了,晚安。我想起論壇開幕第一天,他帶著一本樣書去影印將要發給學者們的補充資料,書的名字叫《一個人的影像》。

一個人的眼睛,一個人的耳朵,一個人的鼻子,一個人的舌頭,一個人的身體,一個人的意識。一個人是阿爾法,一個人是歐米茄。分享,共學,互助,共生,美其名曰,上課。

課堂練習:讓未知聲音作用於已知影像

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大學電影學院主辦的實驗影像與電影哲學研討會上,曹愷老師放了一個以錄像藝術video art為主的小片單,我的觀感是,耳朵才是掃地僧一般的存在。相對於視覺,人類的聽覺還開發得遠遠不夠。請選取一段你鍾意的影像,嘗試用不同的聲響(音樂,噪音,環境音,旁白等等),或者選擇一段聲響,嘗試配合不同的影像。看看有沒有驚喜,驚嚇也行。

龍淼淵,製片人、導演、攝影師、管理學學士、創意媒體碩士(MFA)。擁有管理學、紀錄片、電影、廣告、新媒體等跨領域工作經驗。2008年創立Story Farm, 致力於多元影像作品的開發、製作、培訓及國際交流,拍攝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植根中國,跨界實踐,多次入選各類國際影展和雙年展,屢獲嘉獎。

4)謝宇斌課程闡述:

虛無是一個起點

想像一個電影人物,他(她)特別消極,覺得人在當今社會以及自己的有生之年裡不會產生任何超越個體歷史的意義,甚至虛無主義就是他認為最有價值的思想。

再想像這個人就是你,你將生活演成一部電影。

將「虛無」放在劇本的第一場戲,戲中的人物會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在哪裡做些什麼?

如果第一場戲主角就自殺了,那麼這部電影是否即將結束;如果主角還活著,那麼電影起碼能讓一個人活著,活著和存在本身不是意義,但給了人思考和尋找意義的身體和時空。

在2020年8月參加新亞洲影志工作坊期間,感受到學員們對電影討論和創作的熱情。在之後的一個月內,我嘗試以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製作了一部即興電影以及一部實驗短片。希望結合從前的創作經驗,在本次工作坊進行分享與討論。

四種完全不同工作方式,不同類型的影像創作過程的分享與對比:「劇本寫作以及執行」—法國學院式紀錄片《羊》;「放棄劇本,體驗式拍攝」—即興紀錄短片《河沙》;「預設技術限制,享受即興創作」—即興劇情電影《幽靈》;「解構的內容,建構的影像」—實驗短片《噪術》。

課堂練習:寫作和即興拍攝

1.一句話主題寫作訓練

2.即興電影練習:按各自喜好選擇1分鐘紀實影像創作或5分鐘即興劇情創作

電影《幽靈》劇照

謝宇斌,生於廣州,畢業於法國普瓦捷大學,紀錄片製作專業碩士學位。2013年紀錄片作品《羊》入選2013年廣州紀錄片大會、2014年北京獨立影像展、2017年內蒙古⻘年電影周。系列紀錄片《蔚藍之境》、《⻛味人間2》分集導演。2017年德國新媒體紀錄片項目Kinshasa Collection Project聯合導演。廣州月光放映計劃聯合發起人。

新亞洲影志第12期工作坊課表:

其他備註:

· 本期導師團隊是歷次工作坊人數之最,是一次水到渠成,也是執意推動的結果。旨在幫助每位參與工作坊的作者不僅完成自己的電影創作,拍出片子,也得以在導師的經驗中獲取個人的或行業的啟發。工作坊面向無經驗者、跨行業者、專業人士乃至職業作者,方便其從中取瓢飲水。

· 除導師之外,負責工作坊各項事務工作的工作人員志願者,皆是由電影創作者自發組成,為本期學習生活提供最大支持。

· 跨行業領域不同身份的學員一起拍電影,共同生活,獲得實在的創作體驗是新亞洲影志工作坊的有效方式,因此,合作本身即學習,只為聽課、上課和獨自作業是不存在的。

· 臺灣主題放映活動同時也是工作坊的重要學習安排,可關注後續更詳細的介紹。

· 學習、住宿具體安排可郵件問詢。

· 如因疫情防控不可抗力導致工作坊取消,報名學員將獲得全額退款。

· 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特色,都將賦予作品特殊能量與味道,工作坊期間也適逢當地「藝穗節」活動展開,介於友好關係,需要創作互助也是很好的機會,這完全符合新亞洲影志電影工作坊秉承的低碳高產節能增效的好風氣。

· 來了就是深圳人!

關於報名

本期工作坊全程總共計劃招收1~30人,專業或非專業均可報名;

全程報名費用 3900/人(11/14-11/30,全程共17天,導師講授+學員創作);

如有特殊原因,開放只參加前7天的報名 2000/人 (11/14-11/20,導師講授);

為保證學習效果不接受單獨報名第二周創作課程。

三人或三人以上集體報名九折優惠,郵箱索取報名表info@nafc.org.cn

做自己的電影 郵件申請報名

原標題:《新亞洲影志|第12期工作坊「專業疏通電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18「AME影視計劃」第二屆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正式啟動
    第一期所挑選的比較好的作品,我們都儘可能想辦法找到了經費,並實施拍攝,所以希望大家儘量多的投入。」這也是AME影視計劃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的不同,工作坊的結束只是開始,從工作坊初期創作,孵化到拍攝,再到輸出和交流,構成一體化的項目,對學員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也是吸收更多藝術家和電影人創作藝術電影的新平臺。
  • 東北師範大學第四期國際關係史工作坊
    為進一步推動國際關係史的學術發展,加強國際學術界交流,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冷戰與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擬舉辦第四期國際關係史工作坊。 1、第四期工作坊主題為「冷戰與亞洲」,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1)亞洲冷戰的起源 (2)冷戰時期中國與周邊鄰國的關係 (3)冷戰時期亞洲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問題
  • 塗瑞工作坊簡報第84期:祝賀謝春梅工作坊順利開坊
    2020年6月9日,漢濱區第三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謝春梅工作坊啟動暨課題開題儀式江北高級中學成功舉行。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塗瑞老師作為謝春梅英語工作坊指導老師參加了本次開坊儀式並對工作坊的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學、研、踐、帶,做好帶頭人塗瑞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 山藝電影學院舉辦電影製作技術大師工作坊開班儀式暨第一期講座
    12月14日,電影學院電影製作技術大師工作坊開班儀式暨第一期講座在長清校區舉辦。副院長楊西國在開班儀式上代表學校致辭。由山東藝術學院和內蒙古鄂倫春旗聯合攝製,由我校電影學院王坪院長導演的院線電影《興安嶺上》的攝影指導孫明、燈光指導哈斯、執行導演柳萌,電影學院師生參加活動。
  • Perry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主辦的第9期高質量學術發表工作坊上發表演講
    10月21日上午,美國國家行政科學院院士、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特聘教授、《公共管理評論》(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AR)前主編、《亞洲公共管理》(Asia 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PJPA)聯合主編James L.
  • 第2期兒童青少年性諮詢工作坊,廣州,1月開課!
    為回應學員要求,2021年1月9-10日,我們在廣州開設第2期兒童青少年性諮詢工作坊,抓緊時間報名了!第2期兒童青少年的性諮詢工作坊 招生了! 你是心理諮詢師,遇到很多涉及兒童青少年性問題的諮詢,不知如何處理;你是幼兒園或中小學老師,對學生們呈現出的性問題很困惑,不知如何解決;你是家長,孩子出現了性問題,你不知所措;…… 兒童青少年性諮詢工作坊,解決你的困擾!
  • 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提名出爐,古天樂彭于晏周冬雨入圍
    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1月11日出爐了今年的提名名單,和往年一樣,華語電影依舊是焦點所在亞洲電影大獎(AFA)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創立,三年前改由香港國際電影節、釜山電影節和東京國際電影節聯合舉辦今年的入圍名單如下最佳電影(亞洲電影大獎的最高獎項,《嘉年華》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94場 | 市場凍結(宏觀經濟學工作坊)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94場 | 市場凍結(宏觀經濟學工作坊) 2020-12-22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137期【工作簡報】雲端再相聚 成長不停歇
    2020年3月起,陝西省高中語文教學名師司惠霞工作室每月組織工作室全體成員線上集中培訓一次,不斷加強業務學習,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第一期3月1日晚工作室主持人司惠霞老師就《如何錄製微課》和「課件製作及線上教學的操作技巧」給全體成員進行了培訓。       第二期4月2日晚工作室核心成員貟瑞霞老師主講《教師積極心態的建立》專題講座。
  • 第十一屆亞洲瑜伽大會來啦!52位頂級瑜伽導師,178+個工作坊……
    第十一屆Evolution亞洲瑜伽大會   早鳥價開啟   2018年6月7-10日   52+ 位世界級名師   178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8場 | 資本分布和風險分擔(宏觀經濟學工作坊)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8場 | 資本分布和風險分擔(宏觀經濟學工作坊) 2020-12-1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媒體學院新傳所學術工作坊第十五期「AMOS上機操作」舉辦-西安...
    11月23日晚7點,西安交通大學新媒體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第十五期學術工作坊在主樓E座412辦公室舉行。本次工作坊由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陳強副教授主講,主題為「AMOS上機操作」。新聞與新媒體學院陳積銀教授、蒙勝軍老師等參加本次工作坊。講座還吸引了來自社會學、公共管理的碩博生參與。
  • 拉風娛樂高調進軍電影界 強強聯手打造亞洲娛樂新局勢
    (拉風娛樂打造亞洲娛樂新局勢)展會現場,拉風娛樂與馬來西亞MM2影視娛樂製作有限公司籤署了華語電影戰略合作意向書,兩大影視製作巨頭強強聯手,勢必掀起電影業的一輪狂潮。跨國合作強強聯手 開創華語電影新霸主伴隨著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近年來以投資拍攝熱播影視劇而被大眾熟知的內地影視傳媒機構拉風娛樂的高調現身引來了媒體及各界的多方關注。
  •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5場 | Armington替代彈性與貿易政策的第三國...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85場 | Armington替代彈性與貿易政策的第三國效應(國際經濟學與實證產… 2020-12-08 2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作坊|上海所見的亞洲太平洋戰爭
    七十九年前的12月8日,就在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的稍後時分,侵滬日軍攻擊了黃浦江上的美、英軍艦,並且闖入市中心的公共租界。「『孤島』時期結束了,作為東方第一都市的上海隨同遠東各地一起步入了亞洲太平洋戰爭時期。」
  •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12期|新刊
    △ 《中華文學選刊》2020年12期 目 錄期 對話 | Dialogue 張旭東、蘇童等 摺紙鶴展開之後——蘇童短篇小說工作坊 選自《作家》2020年第11期
  • 【工作坊線上活動】曹淑娟初中英語省級工作坊第16期簡報
    【戰疫魔 傳師愛】        工作坊溫暖有愛活動篇          處特殊之期,舉非常之策!我在我的區級工作室和省級工作坊兩個微信群裡給所有英語老師們發出了「疫情猶在 為愛發聲 溫暖寄語 鼓勵學生」倡議書……
  • 工作坊 | 雷格爾: 被商品化的佛陀
    北京大學佛學教育研究中心將於2019年4月11日上午舉行「佛教文獻、歷史與哲學工作坊」第40講,邀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雷格爾(Almut-Barbara
  • 研修班 | 第九期:「成果導向教育評量理念與設計要領&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工作坊海報
    成果導向教育評量理念與設計要領&學習風格與教學策略時間2019年12月16日(周一)9:00-12:00,14:00-17:001.李紋霞:ISW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ISW國際認證專家(Facilitator、Trainer)。
  • 新時代城市書房「電影天堂」第42期《懸案密碼1》
    水母網12月9日訊(通訊員 孫淑寧 李秀梅)12月8日下午2:30,第42期「電影天堂」在新時代城市書房準時給大家帶來了電影《懸案密碼1》。此次活動共吸引4名觀眾前來觀看,電影展播活動採取免報名、免預約的形式。喜歡看電影的讀者們,可在每周日下午2:30之前,直接到城市書房免費觀看。十二月電影預告:  ①《懸案密碼2》(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