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評論員
近期,集納全世界氣候變化領域最優秀科學團體的智慧與心血而成的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再次印證了氣候系統變暖毋庸置疑的事實,全球減緩和應對氣候變暖的需求則顯得更為迫切。面對當下全球最為火熱的話題之一,將這份迫切的需求轉化為有效的行動,顯然,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
首先,面對氣候變暖毋庸置疑的事實,全世界都應該行動起來。工作組報告通過大量翔實的數據,科學嚴謹的文獻和更加真實的模擬模式,展示出關於氣候變暖這一事實的客觀性,並指出,氣候正在以更迅猛的方式發生變化,在許多情況下,氣候變化的速度都超乎預期,尤其是「人類活動的影響極有可能是導致20世紀中葉以來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這一結論。這就需要我們主動適應這種變暖趨勢,正確看待氣候變暖問題,採取措施和辦法減緩氣候變暖。各國需要制定相適應的宏觀戰略決策,以氣候承載力為基礎,主動順應氣候規律,合理開發和保護氣候資源,強化生態氣候服務,科學應對氣候變化,有效防禦氣象災害,著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同時,我們還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改善能源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消費模式,這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氣象部門有責任、有義務向我國公眾科學、客觀地解讀有關氣候變化方面的問題。IPCC對氣候變化事實和趨勢的最新評估結論顯示,人類活動的影響極有可能是導致20世紀中葉以來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這說明,適應和減緩氣候變暖需要每一位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行動起來。為了使公眾能夠真正了解和認知氣候變暖這一事實,各級氣象部門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通過媒體宣傳、講座宣講以及製作各種手冊等方式與渠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公眾能夠了解這份報告的客觀性與科學性,它所包含的重要內容與舉足輕重的意義,並最終轉化為在實際生活中適應與減緩氣候變暖的行動。
最後,中國科學家尤其是氣象部門的科學家,應該更加深入地對氣候變化這一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繼續為全社會適應和減緩氣候變暖提供科學支撐和決策依據。近年來,雖然氣候變暖逐漸得到主流認可,但是不乏一些質疑的聲音。氣候系統極為複雜,給準確預測未來氣候變化提出巨大挑戰。同時也意味著科學家,尤其是氣象部門從事氣候變化的專家,要更為深刻地理解和認識氣候系統中存在的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以及各種要素之間的聯繫,大力促進科技創新,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氣候系統模式,建立氣候變化領域科技支撐體系。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3年10月28日一版 責任編輯:欒菲)